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长沙药解》>灶中黄土
 
中医书籍



 《长沙药解》 > 卷二

灶中黄土

【本经】无。

味辛,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燥湿达木,补中摄血。

《金匮》黄土汤灶中黄土半斤,甘草二两,白术三两,黄芩三两,阿胶三两,地黄三两,附子三两。治先便后血。以水寒土湿,乙木郁陷而生风,疏泄不藏,以致便血。其下在大便之后者,是缘中脘之失统,其来远也。黄土、术、甘,补中燥湿而止血,胶、地、黄芩,滋木清风而泄热,附子暖水驱寒而生肝木也。

下血之证,固缘风木之陷泄,而木陷之根,全因脾胃之湿寒。后世医书,以为肠风。风则有之,而过不在肠。至于脾胃湿寒之故,则绝无知者。愈用清风润燥之剂,而寒湿愈增,则注泄愈甚。以至水泛火熄,土败人亡,而终不悟焉。此其所以为庸工也。

灶中黄土,以湿土而得火化,最能燥湿而敛血。合术、甘以燥土,附子以暖水,胶、地以清风,黄芩以泻热,下血之法备矣。盖水寒则土湿,土湿则木郁,木郁则风生,风生则血泄。水暖而土燥,土燥而木达,木达而风静,风静而血藏,此必然之理也。

足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令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令化气而为燥,失血之证,阳明之燥衰,太阴之湿旺也。柏叶燥手太阴、足阳明之湿,故止吐血,燥则气降而血敛。黄土燥手阳明、足太阴之湿,故止下血,燥则气升而血收也。

其诸主治,止吐衄、崩带、便尿诸血,敷发背、痈疽、棍杖诸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