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中医著作《金匮悬解》>狐惑 二章
 
中医书籍



 《金匮悬解》 > 卷六·外感杂病

狐惑 二章

 

狐惑一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熏之。

狐惑者,狐疑惶惑,绵昧不明,状如伤寒。而病实在里,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饮食皆废,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而无定色。此盖湿气遏郁,精神昏愦之病也。

湿邪淫泆,上下熏蒸,浸渍糜烂,肌肉剥蚀。蚀于喉咙,其名为惑,以心主藏神,阳分受伤,清气燔蒸,则神思惶惑而不灵也。蚀于二阴,其名为狐,以肾主藏志,阴分受伤,浊气熏烁,则志意狐惑而不清也。蚀于上部,其病在心,心火刑金,是以声嘎。心火升炎,下寒上热,甘草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芩、连、半夏,清降上焦之郁热也。蚀于下部,其病在肾,肾脉上循喉咙,是以咽干。其前在阴器,则以苦参汤洗之,后在肛门,则以雄黄散熏之。盖土湿木陷,郁而生热,化生虫(匿/虫),前后侵蚀,苦参雄黄,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土湿则脾陷而不消,胃逆而不纳,故不能饮食。君火不降,则见赤色。辛金不降,则见白色。壬水不降,则见黑色。病见上下,而根在中焦,总由太阴湿土之旺。甘草泻心,温中清上,培土降逆,狐惑之的方也。

 

◎甘草泻心汤二十六 方见《伤寒·太阳》

甘草泻心汤

甘草四两,炙 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无人参

 

◎苦参汤二十七

苦参

苦参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次。

 

◎雄黄散二十八

雄黄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狐惑二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病者脉数,而无表热,郁郁微烦,默默欲卧,自汗常出,此狐惑之湿旺而木郁者。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之四眦皆黑、以肝窍于目,藏血而胎火,木郁生热,内蒸而不外发,故脉数而身和,木贼土困,故烦郁而欲卧,风木疏泄,故见自汗,邪热随经而走上窍,故目如鸠眼,营血腐败而不外华,故目眦灰黑,此必作痈脓。若能饮食者,脓已成也,以肉腐脓化,木郁松缓,是以能食。赤小豆当归散,小豆利水而泻湿,当归养血而排脓也。

 

◎赤小豆当归散二十九

赤小豆当归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两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