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 > 卷三·太阳经上篇 五十三章太阳伤寒大青龙证 二章 太阳入阳明去路
太阳中风,脉缓头痛,汗出而不烦躁,此其脉紧身痛,无汗而烦躁者,卫闭而营不能泄也,故其脉证似伤寒,太阳伤寒,脉紧身疼,此其脉缓而身不疼者,营闭而卫不能泄也,故其脉证似中风。中风卫闭而营郁,阳盛者固宜青龙,然当防其肾阴之旺,故立真武之法,伤寒营闭而卫郁,阴盛者固宜真武,然当防其胃阳之旺,故垂青龙之方,灵通变化,玄妙无穷也。首章名曰中风,次章名曰伤寒,俗手妄缪,以为风寒双感,误世非小也。
大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二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太阳入阳明去路。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以真武汤救之。方在少阴十九(方【39】)。太阳入少阴去路。
营性发扬而寒性固涩,伤寒营欲发而寒闭之,故脉紧而无汗。卫性敛闭而风性疏泄,中风卫欲闭而风泄之,故脉缓而有汗。太阳中风,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脉证悉同伤寒,此卫阳素旺,气闭而血不能泄也。卫气遏闭,营郁热甚,故见烦躁。大青龙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生姜、杏仁,降其肺气,麻、桂,泻其营卫之郁闭,石膏清神气之烦躁也。盖气欲闭而血欲泄,血强而气不能闭,则营泄而汗出,气强而血不能泄,则营闭而无汗。营热内郁,外无泄路,是以脉紧身痛,寒热无汗,而生烦躁。异日之白虎、承气诸证,皆此经热之内传者也,早以青龙发之,则内热不生矣。
若脉微弱而汗出恶风者,中风之脉证如旧,而阳虚阴旺,不可服此。服之汗出亡阳,则四肢厥逆,筋惕肉瞤,为害非轻矣。盖四肢秉气于脾胃,阳亡土败,四肢失温,所以逆冷。筋司于肝,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寒土湿,木郁风动,故筋脉振惕而皮肉瞤动。真武汤,苓、术燥土而泻湿,附子温经而驱寒,芍药清肝而息风也。
〖大青龙汤〗六 (方【20】)
【20】大青龙汤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温粉,牡蛎粉,止身汗。
大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三
【39】伤寒,脉浮缓,身疼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身疼痛,缘表被寒束,而经气壅塞也。此脉浮缓而身不痛,但觉体重而已,然亦乍有轻时,是非外寒之微,而实里热之盛,再于他处征之,别无少阴证者,宜大青龙,外发表寒而内清里热也。
风脉浮缓,浮紧者,必传入阳明,以营郁而生里热,卫闭而不能泄也。寒脉浮紧,浮缓者,必传入阳明,以卫郁而生里热,营泄面不能外闭也。阳明腑热,则气蒸汗泄,寒不能闭。中风多传阳明,若其脉微弱,无阳明证,而将入少阴,则又用真武,伤寒多传少阴,若其脉浮缓,无少阴证,而将入阳明,又用青龙。风寒对举,参伍尽变,立法精矣。
伤寒,阳明、太阴脉俱浮缓,阳明篇: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谓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大青龙之浮缓,则阳明之缓,非太阴之缓也。脉法:寸口脉微而缓,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津液五别》: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胃缓是以脉缓,缓者,胃气之脉也。或改此条作小青龙证,不通之极!脉法:紧则为寒,小青龙证内外皆寒,其脉必紧,安有浮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