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书籍西医备考《外科学总论》>第二节 常见体表肿瘤
 
中医书籍



 《外科学总论》 > 第十一章 肿瘤

第二节 常见体表肿瘤

一、皮样囊肿

在胚胎发育中少量外胚叶组织遗留于皮肤,粘膜下或深部组织内所形成。囊肿好发于眼睑、眉外侧、鼻根、枕部等处,还可发生于腹部以纵隔内。

临床特点

1.囊肿呈园形,柔软无痛。位于皮下层,与皮肤不粘连,位置较深者,可与深筋膜或骨膜粘连而不易推动。

2.囊壁有皮肝及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囊内容物粥样、浓稠,含有脱落上皮细胞、皮脂或毛发等。

治疗

手术切除。切除眼角部位的皮样囊肿时应注意有时囊肿与硬脑膜相连。如误伤硬脑膜而未及时处理,则可形成脑脊液漏。

二、皮脂腺囊肿

旧称“粉瘤”。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内容物潴留所形成。为体表最常见的肿物之一,其内容物似豆渣,并非真性肿瘤。常发生在成人头、面、背或臀部。

临床特点

1.呈园形、边界清楚,基底可推动,与皮肤粘连,囊性感,中央处有时可见黑色毛囊孔,挤压或破溃后流出白色皮脂。

2.生长缓慢,无何症状。并发感染时,囊肿表现和周围有炎性反应,局部疼痛、红肿和触痛,破溃或开引流有脓性豆渣样内容物,炎症消退后破溃处可愈合,囊肿又重新充盈。

治疗

手术完全切除囊肿。若手术残留囊壁组织,可再形成囊肿。并发感染时可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择期手术切除。

三、脂肪瘤

由分化良好的脂肪组织构成。全身任何有脂肪组织有地方均可发生,大多数位于皮下组织内。为局限性肿块。好发于肩、背、臂、腹壁等部位。也有多发性以四肢及背部多见。少数可生长在腹内及腹膜后等部位。

临床特点

1.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呈园形或扁园形,质软富弹性,边界清楚,与皮肤不粘连、表面皮肤正常,基底较广泛,有时呈分叶状。

2.生长于腹内和腹膜后的脂肪瘤主要表现深部肿块。一般术中始可证实。

3.肩部和颈背部(相关于颈椎隆突处)可发生皮下脂肪增生,致大块脂肪堆积,称纤维脂肪垫,常与肩挑劳动有关。瘤体呈浸润性生长,可发展到筋膜中、肌肉间或肌层间,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质地坚硬。

治疗

单发的皮下脂肪瘤可行手术切除。切除须彻底以防复发。多发性小脂肪瘤可不处理,因有局限性或可自行消失。纤维脂肪垫可不处理。若肿块过大影响劳动时,可手术切除。由于肿块无包膜、境界不明确,质硬且与皮肤粘连紧密,手术时出血较多应重视。

四、血管瘤

由血管组织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80%属先天性,女性多见。生长缓慢,有人认为这种肿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血管发育畸形或血管增生。按血管瘤结构分为三种。

1.毛细血管瘤

由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纡曲而成(谷称“胎痣”)。多见于婴儿,一般生后即有,始为皮肤红点或小红斑,可迅速增大。全身各部位皮肤均可发生,以头面部多见。瘤体呈鲜红或紫红色,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平坦或隆起,压之褪色,释手恢复原状。

早期瘤体小可手术切除,或液氮冷冻。X线外照射、32磷敷贴,或激光治疗,可使毛细血管栓塞、瘤体萎缩。瘤体大范围广泛者可局部注射或强地松全身治疗,可能限制其扩大。

2.海绵状血管瘤

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血管延长扩张并汇集一处而成。多数生长于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内、肌间内,少数可在骨或骨脏等部位。形态、质地酷似海绵。瘤体由扩张的静脉和血管窦构成,呈暗红或紫兰色,柔软界清,具有压缩性和膨胀性,无搏动性杂音。可并发出血、感染或溃烂。

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可用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或40%尿素)注射治疗,使其纤维化;或手术切除、冷冻治疗。对瘤体较大的血管瘤实施手术切除时,术前必须充分估计病变范围,行X线血管造影。术中注意控制出血,尽量彻底切除瘤组织预防复发。对无法全部切除者,可配合注射、缝扎或放射治疗。

3.蔓状血管瘤

由较粗的迂曲管构成,大多数如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常发生在皮下和肌肉内,也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可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血管瘤外观有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可听到血管杂者。有时可触及硬结(为血栓和血管周围炎所致)。下肢皮肤可因营养障碍而变薄,着色或破溃出血,累及肌肉群可影响功能,累及骨组织的青少年,肢体可增长、增粗。

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前应行血管造影检查,以估计手术范围及手术难度。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