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备读》 > 卷四 眼科药对清热药
1.石膏
(1)石膏、知母
为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二味主药。石膏辛甘大寒,知母苦甘寒,二者皆具清热泻火之功,且皆入肺胃,相须为用,善治肺胃二经火热目病。常用于前房积脓、深层巩膜炎二病证。前者脓液由下而上,从经络辨证,属阳明热盛;后者白睛深层红赤结节,属肺热蕴结。临床上,交感性眼炎、眼睑丹毒等火热亢盛之病亦常用之。此外,在治疗热毒极盛目病时,常加此药对,盖胃为十二经之海,阳明为三阳之极,阳明之热一撤,他经之火亦随之而减。
(2)石膏、大黄
石膏辛甘寒,善清无形之经热;大黄苦寒,善攻有形之腑热。二者相伍,经腑同治,宜于热毒炽盛目病。常用于化脓性角膜溃疡、急性葡萄膜炎、深层巩膜炎、眼内膜炎、眼睑丹毒等病,伴烦渴、便秘、舌红苔黄者。
(3)石膏、细辛
石膏辛寒,细辛辛温,二者相伍,清热祛风,通窍止泪。用于热泪症,泪点周围红润,结膜充血者宜之。本药对泻火、散风之功相等,寒而不恋风,辛而不助火,为流泪因于风热者所常用。
(4)石膏、青黛
石膏甘寒,清气分之热;青黛咸寒,凉血分之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睫状充血色紫红,虹膜肿胀,渗出多,甚则前房积脓者。
(5)石膏、生地黄
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与辛甘寒之石膏相伍,亦治目病气血两燔之证。常用于急性后葡萄膜炎(参见卷二目病条辨·火热证),属热毒迫及血分,血热渗出者。
(6)石膏、滑石
滑石具甘寒之性,与石膏为伍,则增强清热功效。滑石味淡性滑而利水,导热以下行,故本药对常用于火热目病而兼小便赤涩者;亦用于湿热目病,如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皮肤红肿伴糜烂渗出,热重于湿者。
(7)石膏、荆芥
石膏清肺胃之热,荆芥疏肌肤之风,二者相伍,善治眼睑风热证。常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瘙痒红肿疼痛者;亦用于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热者。
(8)石膏、白芷
石膏性寒,白芷性温,二者皆入胃经,故善清阳明经风热。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额部及眉棱骨胀痛。二者又皆入肺经,故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巩膜炎等亦常用之。
(9)石膏、苍术
石膏泻胃火,苍术燥脾湿,辛寒与苦温相伍,共治湿热。常用于眼睑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湿疹、睑缘炎等病,皮肤或睑缘糜烂、渗出、红肿,属湿热并重者;亦用于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属同型者。
2.知母
(1)知母、麦门冬
二者皆苦甘寒之品,麦门冬苦寒之性逊于知母,相须为用,共奏清热养阴之功。二者皆入肺,尤长于清热润肺,常用于肺经燥热目病,如疱性结膜炎、浅层巩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病。在治疗阴虚火旺的内、外眼病时,亦常用此药对,以伴眼内干涩者尤宜。
(2)知母、贝母
即二母散。知母泻火滋阴,贝母化痰散结,二者相伍,能清能消。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结节不易消退者;亦用于急、慢性葡萄膜炎,角膜后壁沉着物或视网膜渗出久不吸收者。贝母有川贝、浙贝之分,知母与川贝合,则滋阴之力强;与浙贝合,则清火散结功著。
(3)知母、天花粉
二者皆苦甘寒,相须为用,清热生津止渴之效尤著。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以及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等病热毒炽盛而阴伤者。二者皆入肺经,且具清肺润燥功效,亦常用于肺经燥热型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3.夏枯草
(1)夏枯草、香附
本药对具补肝、清肝、止痛功效,可治眉棱骨痠痛及目珠夜痛,常用于视疲劳、眶上神经痛、角膜溃疡久不愈合等病。夏枯草一则能清肝,一则能补养厥阴血脉;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血不足,肝气疏泄因之失常,香附以疏肝理气。再者,夏枯草能止目珠夜痛,香附能行气止痛,故本药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本药对常与炙甘草合用,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崇木,炙甘草培土荣木,且能缓急止痛,以增强本药对功效。(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妇人剂)。
(2)夏枯草、贝母
夏枯草苦泄辛开,气禀纯阳,能散结聚;贝母苦甘寒,化痰热,开郁结。二者相伍,清热而散结,可用于疱性结膜炎、深层巩膜炎等病疱疹、结节较顽固者;亦用于角膜后壁沉着物、高血压病视网膜渗出等症的治疗。
4.寒水石
寒水石、独活
为抑阳酒连散中二味代表药物,以治强阳搏实阴之病而瞳神缩小者。寒水石咸寒泻火,抑阳气之亢盛;独活辛温疏散,舒缓阴气之紧急。二药皆入肾,独活且为足少阴之引经药,故瞳神水轮病变宜之。常用于前葡萄膜炎,急性者配以清热散风药,慢性者配以滋阴清火药。
5.谷精草
(1)谷精草、苍术
谷精草甘平,疏清风热而退翳;苍术辛苦温,健脾燥湿而明目。二者相伍,功效基本同蝉蜕、苍术(见卷四眼科药对·解表药)。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亦用于角膜软化证夜盲期、结膜干燥期,可作散剂,与猪肝同服(即苍术猪肝散,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小儿剂)。
(2)谷精草、木贼
二者皆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清热,宜用于风热型角膜炎热邪偏重者。
(3)谷精草、防风
谷精草甘平,防风辛甘温,二者相伍,疏风清热退翳,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偏重者。防风能散滞升发,故谷精草配少量防风善于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
(4)谷精草、红枣
谷精草甘平,清风热以祛邪;红枣甘温,补气血以扶正。二者相伍,平补而退翳,可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以流行性角结膜炎、沙眼性角膜炎等病尤为适宜。
6.黄芩
(1)黄芩、百部
为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中的二味药物。黄芩苦寒,主清肺;百部甘苦平,主润肺。二者相伍,善治肺经燥热。常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白睛病变。因百部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故结核杆菌所致之眼病,使用本药对尤宜。
(2)黄芩、白芷
黄芩苦寒而泻火,白芷辛温而散风,二者相伍,治风火目病。白芷入足阳明胃经,得黄芩则疏清阳明经风热。况白芷长于上达止痛,故二者善治眉棱骨痛因于风热者,眉骨位于前额,为阳明经之所属也。
(3)黄芩、滑石
黄芩苦寒,泻火并以燥湿;滑石甘淡寒,利水并以清热。二者相伍,善治目病湿热胶结不解之证。常用于眼睑皮肤或睑缘红肿、糜烂、渗出,痛痒并作者。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等病,属湿热者亦常用之。
7.黄连
(1)黄连、天花粉
为黄连天花粉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泻火剂)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天花粉苦微甘寒,皆具清热解毒之功,相须为用,其效增强。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病因于热毒为患者。
(2)黄连、秦皮
二者皆为苦寒之品,能清肝而明目。眼科临床常作外用,煎汤薰洗,用于急、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热重者,具有消肿、止痛、止痒功效。
(3)黄连、半夏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苦温,燥湿化痰。二者相伍,善治痰热之互结,湿热之胶凝,为目病痰热证、湿热证所常用。使用时,一要根据眼部见证特点(参见卷二目病条辨·水湿证、痰证);二要结合全身辨证,舌诊尤为重要。本药对辛开苦降,有较好的止呕功效,故青光眼、视疲劳等病伴恶心呕吐者,亦常用之。
(4)黄连、厚朴
为连朴饮(黄连、厚朴、石菖蒲、半夏、香豉、栀子、芦根)中二味主药。黄连苦寒泻火,厚朴苦辛温燥湿,二者相伍,共奏清热祛湿之效。常用于溃疡性睑缘炎、角膜炎、慢性结膜炎等病湿热并重者;亦用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属湿热郁闭玄府者,使用时,往往以舌红苔黄腻为重要指征。
(5)黄连、羊肝
即黄连羊肝丸中的二味药物 。黄连泻火明目,羊肝益肝补血。二者相伍,清补并进,常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恢复期;并可作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炎等病的辅助治疗。
(6)黄连、干姜
二者为末,沸汤泡,去渣洗眼,即姜连散。黄连苦寒清火,干姜辛热温散,二者相伍,有较好的退赤消肿止痒效果。常用于客感风热目暴赤肿者(参见卷三眼科方歌·外洗剂)。本药对亦为“热因热用”之法,干姜为佐,引黄连入热邪之中,而发挥泻火功效。
8.黄柏
(1)黄柏、知母
黄柏泻相火,知母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坚阴降火之功。宜于阴虚火旺目病,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反复发作者常用之。
(2)黄柏、苍术
即二妙散。苦寒与苦温相伍,具良好的清热燥湿功效。常用于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渗出胶粘,痛痒并作者;亦用于慢性结膜炎、角膜溃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病,属湿热并重者,舌苔黄腻为用药指征之一。
9.龙胆草
(1)龙胆草、柴胡
胆草苦寒,泻肝经之火;柴胡苦辛,疏肝经之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经风热重证。本药对与柴胡、黄芩相比,则清肝之力强矣。若小剂量柴胡,则为引经之用,与胆草相配,专为清肝泻火,广泛用于肝火目病。根据五轮分属及经络循行路径,风轮为肝胆所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因此,相当于风轮及目系的角膜、虹膜、前房、视神经等部位的急性炎证和病变,常用本药对。
(2)龙胆草、桑白皮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桑白皮甘寒,泻肺火。二者相伍,肝肺同清,常用于角膜实质炎、角膜溃疡、硬化性角膜炎、束状角膜炎等病,睫状充血严重者。风轮气轮,两相比邻,风轮病变,气轮可同时有证可现(结膜睫状混合充血),故常肝肺同治。从五行而言,金为木之所不胜,泻肺火可减轻肝火之势。
(3)龙胆草、羚羊角
龙胆草苦寒,泻肝火;羚羊角咸寒,息肝风。二者相伍,共治肝火动风,风火升挠目病。常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不能控制,睫状充血显著,头眼痛剧,舌红口渴者;亦用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伴眼胀头痛,面赤肢麻,舌红绛者。
(4)龙胆草、青黛
龙胆草苦寒,青黛咸寒,二者相伍,共奏泻肝凉血之功,善治肝火迫及血分目病。常用于急性葡萄膜炎、出血性虹膜炎、急性视神经乳头炎等病。胆草、青黛和石膏、青黛(见石膏条)皆治气血两燔,前者清厥阴凉血,后者清阳明凉血,为二者之别。
10.生地黄
(1)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甘寒而凉血,熟地黄甘温而补血。生地黄滋阴而清热,熟地黄滋阴而填精。故二地相伍,补清相合,标本同治。常用于眼底病肝肾阴虚而有热者;亦用于血证吸收期及血虚兼热的眼内干涩等证。
(2)生地黄、木通
为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甘草梢)中的二味主药。生地黄凉心血,滋阴液;木通降心火,利小便。二者相伍,善治心火上炎目病。根据五轮学说,血轮属心,故本药对常用于内、外眦部热性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睑裂斑炎等病兼见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者。痛如针刺症常辨为心火作祟而用之。
11.牡丹皮
(1)牡丹皮、栀子
牡丹皮苦辛微寒,栀子苦寒,二者相伍,共奏泻火凉血之效。广泛用于热证目病,外眼红赤及内眼出血者尤宜。本药对与疏肝剂合用,则能清解肝经郁火,为治疗视神经病变所常用。
(2)牡丹皮、地骨皮
牡丹皮凉血活血,地骨皮滋阴清热,二者相伍,善治阴虚挟瘀目病。常用于糖尿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反复发作者。巩膜炎病程较长,充血紫暗者亦常用之。若全身伴五心烦热,两颧午后潮红,盗汗,舌红少津等证,更为相宜。
(3)牡丹皮、丹参
牡丹皮苦辛微寒,丹参苦微寒,二者皆具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功偏胜,丹参活血化瘀之力较强。二者相伍,效用更增,广泛用于内、外眼出血及血热瘀结之证。
12.金银花
(1)金银花、连翘
金银花甘寒,连翘苦寒,二者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功效。广泛用于热性目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均可使用。
(2)金银花、生甘草
生甘草性凉,清火解毒,以增强金银花之效。广泛用于火热目病,临床习惯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
(3)金银花、蒲公英
蒲公英苦甘寒,功专清热解毒,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应用同金银花、连翘,但解毒作用较强。
13.蒲公英
蒲公英、牛膝
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牛膝苦酸平,活血化瘀。二者皆入肝经,故善治目病热毒炽盛而气血壅滞者。且牛膝专于引热下行,与蒲公英相配,则苦泄清火之力更强,常用于炎性眼病,伴头痛者尤宜。
14.白藓皮
白藓皮、地肤子
二者皆苦寒,具清热除湿止痒之功,相须为用,湿热目病痒甚者宜之。常用于睑缘炎、接触性皮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并可煎汤外洗。
15.胡黄连
胡黄连、白芍药
胡黄连苦寒,清肝凉血;白芍药苦酸微寒,养阴柔肝。二者相伍,善治肝经虚热目病,以兼骨蒸潮热者尤宜。胡黄连能除湿热而消疳,故本药对亦用于疳积上目(小儿角膜软化证),清肝热而滋阴液。小儿瞬目次数增多,责之脾弱肝强,亦常用之以清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