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雷 > 医案
案一、阴虚发热
徐××,青年。初诊(1935年12月):发热十日。时复恶寒。而头不痛,脉不浮,非外感,脚冷体弱发育早,月事十许日一行。此非细故,今作阴虚发热治。且其阳亦虚。口渴,舌无苔。
处方:当归9g 生地15g 银柴胡4.5g 青蒿6克(后下),川芎4.5g 白术6g 云茯苓12g 泽泻12g 黑附子6g(先煎) 2帖
二诊:口渴脚冷俱差,热退而未净,夜间较盛。起则头眩,脉舌俱和,但见不足。
处方:黑附子6g(先煎) 云茯苓12g 白术9g 白芍9g 当归9g 川芎4.5g 生地15g 太子参9g 炙甘草3g 菟丝饼9g 炒谷芽12g 青蒿6g(后下),2帖
案二、崩漏
欧阳××,女,成人。初诊(1936年5月20日):经行十余日不止,量且甚多,始鲜红,继渐冷。服诸灰炭之剂,下反多,今肢清、神疲、脉弱。急须止之,否则成崩。舌无苔。
处方:当归身9g 川芎6g 白芍9g 白术9g 炙牛角鳃12g 升麻3g 赤石脂15g 陈皮6g 生地15g 桔梗3g 3帖
二诊(5月23日):血大势已止,今唯余沥而已。脉迟、恶寒、心悸、小腹痛、大便溏,血少而虚寒。
处方:生黄芪15g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熟地各12g 生白术6g 干姜3g 黑附子6g 牛角鳃9g 赤石脂12g 禹余粮12g 陈皮6g 3帖。渊雷按:前医与炭剂止血,血故不止。一与温补升提,遽降塞不流,此治疗之活变。
案三、麻疹
林××,男。4岁。初诊(1936年4月6日):疹出3天,尚未退净,神疲,脉数而弱,但欲寐,下利,舌色甚白。此殆多服寒凉药所致,有危然。
处方:葛根6g 麻黄2g 生石膏18g(先煎) 杏仁、象贝母9g 淡黄芩6g 云茯苓12g 黑附子9g 干姜3g 生甘草、炙甘草各1.5g 1帖。
二诊(4月7日):神气较清醒,抚之知哭吵,咳较畅,利较差,可望有生机。今鼻扇多水泡声。
处方:连根节麻黄2g 生石膏18g 桔梗6g 象贝母9g 北沙参9g 海浮石9g 炒白术6g 炒扁豆衣9g 黑附子6g 炙甘草3g 2帖。
竟得痊愈。
案四、肠痈术后
杨××,男,成人。初诊(5月11日):两年前曾经盲肠部手术,发现大肠有两寸许硬结,身体迄今羸瘦,近时时觉盲肠部毛糙,又有1次大痛失神,脉略弦,舌白。
处方:当归12g 白术9g 枳实6g 赤芍、白芍(各)6g 云茯苓12g 桔梗6g 川芎4.5g 泽泻12g 瓜蒌仁9g 麻仁9g
二诊(5月16日):初1帖药下似有隐痛,继2帖无所觉,大便不畅,每畅行即舒适,外症甚似肠。
处方:大黄3g 丹皮9g 米仁15g 玄明粉6g 冬瓜子12g 桔梗6g 桃仁15g 败酱草9g 生甘草3g 丹参9g 活芦根60g
三诊(6月1日):服大黄牡丹汤3帖,每日大便二三行,行辄腹痛,盲肠部细按之较高起,甚酸,放散至腰后,脉甚弦。
处方:太子参12g 赤芍、白芍各6g 桂枝4.5g 桔梗6g 生黄芪12g 桃仁12g 茯苓12g 炙甘草3g 当归9g 丹皮12g 冬瓜子12g 黑附子3g 连翘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