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裘沛然>一、补气摄精,祛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
 
中医名医大全



 裘沛然 > 证治经验

一、补气摄精,祛毒利湿------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

 

(一)基本病机

脾肾气血亏虚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

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目前中医学书籍与水肿病相联系,并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析,决非水肿一证所能概括。裘氏认为,本病多有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等情况。

(1)表里夹杂: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白光)huang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由于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此与“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之证。(2)寒热错杂: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白、肢冷、神倦、苔白,脉迟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尚有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的情况,故可见咽痛、小便混浊、血尿、鼻衄、血压偏高等火热内蕴之症。近代临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3)虚实并存: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血清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因此,精气血皆匮乏,此属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此属邪实。

《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裘氏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

 

(二)治疗大法

(1)表里合治:选用羌活、独活白芷、紫背浮萍、苍耳草、蝉衣、黄芪黄柏、漏芦、半枝莲、生白术、生甘草、仙灵脾、土茯苓黄芩等药物,对慢性肾炎因感冒而急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方中既有辛散祛邪之品,又集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诸药。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阳、少阴二经,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效胜玉屏风散。现代研究证明,辛散祛风药如蝉衣、苍耳草、白芷等,不仅可疏解表邪,且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过敏作用,对减轻或抑制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损害,消除蛋白尿等有一定作用。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时间,其与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药相合,可表里双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2)寒热兼施;选用生地黄、熟地黄、巴戟肉、肉苁蓉、茯苓麦冬、龙胆草、炮附子、肉桂生姜大枣黄柏知母、仙茅、仙灵脾、当归等药物,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型者,呈阴阳两亏,上盛下虚之证。实践证明,寒热兼施法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帮助。

(3)利涩同用:选用生米仁、茯苓、猪苓、汉防己大黄、玉米须、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与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五味子、乌梅肉、补骨脂、肉苁蓉、楮实子、牡蛎等相配伍,适用于慢性肾炎混合型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不独固肾涩精方药对控制蛋白蛋有效,这可能是邪去则正安,水湿不除则肾气不能化精,精气流失也就难以控制。因此,通利水湿与固摄肾精,两者不可偏废。

(4)补泻并投:慢性肾炎经过较长时期的病理演变,正气衰惫,邪气留恋,水湿痰浊滞留更甚,出现氮质血证。临床出现正气不支,浊邪弥漫之势,严重的还可出现动风之证,故治疗必须融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和攻泻湿浊、水气、瘀血于一炉。裘氏常选用黄芪党参、巴戟肉、仙灵脾、黑大豆、炮附子、干姜黄柏、土茯苓泽泻牡蛎、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白蔹、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一般用量偏重,中病减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险途,应引起注意。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