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丸
- 目录
- “半夏丸”在《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 “半夏丸”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 “半夏丸”在《重订严氏济生方》
- “半夏丸”在《活幼心书》卷下
- “半夏丸”在《丹溪心法》卷三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半夏丸”在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 “半夏丸”在《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 “半夏丸”在《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 “半夏丸”在《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 “半夏丸”在《圣惠》卷八十九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五十二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五十
- “半夏丸”在《医级》卷八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五十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 “半夏丸”在《直指》卷七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 “半夏丸”在《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
- “半夏丸”在《保命集》卷下
- “半夏丸”在《鸡峰》卷十六
- “半夏丸”在《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 “半夏丸”在《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一七○
- “半夏丸”在《魏氏家藏方》卷二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半夏丸”在《直指》卷二十六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十五
- “半夏丸”在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 “半夏丸”在方出《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 “半夏丸”在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二二
- “半夏丸”在《千金》卷五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二十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二十二
- “半夏丸”在《圣惠》卷二十二
- “半夏丸”在《圣惠》卷四十六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 “半夏丸”在《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四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 “半夏丸”在《济生》卷二
- “半夏丸”在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杨文蔚方,名见《御药院方》卷五
- “半夏丸”在《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半夏丸”在《仙拈集》卷三
- “半夏丸”在《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 “半夏丸”在《袖珍》卷一
- “半夏丸”在《普济方》卷三八七
- “半夏丸”在《普济方》卷三二七
- “半夏丸”在《普济方》卷二○六
- “半夏丸”在《得效》卷十一
- “半夏丸”在《活幼心书》卷二
- “半夏丸”在《朱氏集验方》卷十五引南岳魏夫人方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矾(烧令汁尽)90克 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 黄丹60克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安神。主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者。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丸,以人参煎汤送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半夏丸
【别名】
止嗽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处方】
白矾(枯过)450克 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1500克
【制法】
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化痰止嗽。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与临卧时生姜汤下。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重订严氏济生方》:半夏丸
【别名】
瓜蒌半夏丸(《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
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
【制法】
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咳宽胸。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备注】
《医门法律》瓜蒌半夏丸用汤浸蒸饼为丸,治证与《济生方》半夏丸同。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活幼心书》卷下:半夏丸
【处方】
半夏(生用)60克 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 风化朴消4.5克
【制法】
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
化痰破气,泻火通便。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备注】
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可参阅。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丹溪心法》卷三:半夏丸
【别名】
猪苓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
半夏 猪苓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7丸,加至2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肝脉弦,加青黛。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晒干)2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湿脚气,痰壅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6两(去脐,浆水5升、生姜半斤薄切,甘草、桑白皮1两,锉,银石铫内慢火煮1复时,只取半夏,余药不用),郁李仁1两(去皮尖,焙),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木香1分,槟榔(锉)1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化痰涎,止咳嗽。主胸膈热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稍加至20丸,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用生姜同捣烂作饼子阴干)2两,山芋1两,矾石(飞过)2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膈痰滞,吞酸吐沫,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5分,细辛5分,干姜2分,人参3分,附子1分。
【制法】
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患心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卒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酒送下,日3次。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半夏丸
【处方】
半夏3分,诃黎勒皮1两,紫菀1两,附子1两,枳壳1两,杏仁1两,黄耆1两,陈橘皮(去瓤)1两,肉桂半两,人参3分,甘草(炙赤)3分,款冬花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酸枣仁(微炒)1两,甘菊花1两,朱砂3分(研入),龙脑1分(研入)。
【制法】
上药除别研药外,同杵罗为末,入研了药,再研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肝实热上攻,头目昏眩,风痰。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乳香汤嚼破;薄荷汤送下亦得。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半夏丸
【处方】
半夏2两(汤浸去滑,焙干),丁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
《圣惠》卷八十九:半夏丸
【别名】
皂荚丸
【处方】
半夏半分(生姜汤洗7遍去滑),皂荚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用法用量】
皂荚丸(《普济方》卷三六二)。
【摘录】
《圣惠》卷八十九
《圣惠》卷五十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白矾1两(烧令汁尽),草豆蔻1两(去皮)。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结实不消,见食欲呕。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姜、枣汤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五十: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木香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羚羊角屑1两,桂心1两半。
【制法】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噎,心膈短气,烦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木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医级》卷八:半夏丸
【处方】
大半夏1斤。
【制法】
泉水浸7日,逐日换水,搅动渐去其涎,晒干,再以芒消、文蛤、大黄各5钱,甘草、明矾各1两,姜4两,煎汤2碗,再入半夏,缓火煮干,晒燥为末,另研丁香5钱,茯苓末4两和匀,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
痰饮停滞,胸膈呕吐恶心,吞酸嗳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开水送下。
【摘录】
《医级》卷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1两,牵牛子4两(一半生,一半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木通(锉)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疏风转气,下痰。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夜卧时淡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惠》卷五十: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薯蓣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黄丹1两(炒令黄)。
【制法】
上为末,入黄丹同研令匀,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气逆,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煎人参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3分,射干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百部3分,五味子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贝母(炒,去心)3分,皂荚(酥炙黄,去皮子)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煎灯心、生姜、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浸去滑7遍)1两,人参2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煨,去核)3分。
【制法】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短气。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紫苏熟水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作饼,焙干)3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槟榔(锉碎)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桔梗(炒)半两,五味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脏壅塞,唾液不休,心胸痞闷。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直指》卷七:半夏丸
【处方】
圆白半夏、老生姜各等分(捣如泥,焙干)。
【制法】
上为末,煮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下痰涎。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直指》卷七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贝母(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枝梗,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1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细)半两。
【制法】
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与钟乳、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半夏丸
【处方】
半夏4两(以醋1升煮,候醋干为度),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
头风吐痰。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以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
《保命集》卷下: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汤洗,切),雄黄(研)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小儿丸如黍米大。
己吐,加槟榔3钱。
【摘录】
《保命集》卷下
《鸡峰》卷十六:半夏丸
【处方】
藿香叶1两,白薇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干姜1分,甘草1分,丁香1钱。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阻病,心中愦闷,恶闻食臭,食则呕逆,怠堕少力,头眩嗜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沸汤煮3-5沸,用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十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南星(皂角煮)1两,白矾1分,川乌头(炮)1分。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久嗽,痰吐,头疼。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半夏丸
【处方】
大萝卜1个,半夏半两,朱砂1钱,雄黄1钱。
【制法】
大萝卜一个开小窍成罐,入半夏在内,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研萝卜、半夏如泥,入别研朱砂、雄黄各1钱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痰鸣涎响,咳嗽喘逆。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至1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2两(汤洗7遍,入猪苓4两,锉,同炒令猪苓紫色,去猪苓,用半夏)。
【制法】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除痰,利胸膈。主梦泄。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粥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7枚(圆大者,汤洗7遍,切。生姜汁浸1宿,焙),定粉(研)1钱,白矾(烧令汁尽)1钱。
【功能主治】
小儿痰嗽。
【用法用量】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5丸,食后浓煎白茅根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生姜汁洗去滑,晒干)1分。
【制法】
上为末,用酒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腹中卒痛,啼呼闷绝。
【用法用量】
1月及100日儿,每服3丸,用薄荷汤送下;半年至1岁儿,每服5丸,日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魏氏家藏方》卷二:半夏丸
【处方】
天南星4两,半夏4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半斤,研细拌作大丸子,以楮叶裹缚于草中,罨如罨面之状,候干入橘皮、香附子4两,并为末,姜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痰。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桔梗2两,桂(去粗皮)1两半,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胸噎塞壅闷,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木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直指》卷二十六:半夏丸
【处方】
圆白半夏(刮净,捶扁,以生姜汁调和飞白面作软饼,包揜半夏,慢火炙令色黄,去面,取半夏为末)。
【制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晒干。
【功能主治】
消宿瘀。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温热水送下。
【摘录】
《直指》卷二十六
《圣济总录》卷十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生为末)5两,白矾(生为末)2两,丹砂(研)1两,铅丹(研)1两。
【制法】
上为末,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痫痰盛瘈疭,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五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半夏丸
【处方】
半夏(洗)、乌头(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寒下,下利色白,食不消者。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饮送下,日2次。
【注意】
忌猪、羊肉、海藻、菘菜、饧。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方出《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半夏丸
【处方】
半夏1分(削去皮,熬),甘草(炙)4分,远志(去心)4分,干姜2分,桂心2分,细辛2分,椒(去目,炒出汗)2分,附子(炮)2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先饮酒,用粳米饮送下,日3次。稍增至10丸。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摘录】
方出《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二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2斤(去皮,河水洗6-7度,完用),白矾1斤(末之),丁香4两,甘草4两,草豆蔻4两,川升麻4两,缩砂4两(粗捣)。
【制法】
上7味,以好酒1斗与半夏拌,和匀同浸,春、冬3-7日,夏、秋7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风吹干。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
每服1粒,嚼破,用姜汤送下,或干吃。候60日干,方得服。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二二
《千金》卷五:半夏丸
【处方】
半夏随多少(微火炮)。
【制法】
上为末,酒和为丸,如粟米粒大。
【功能主治】
小儿暴腹满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半夏一味专涤顽痰,火炮酒服治腹痛,全在炮治得宜。
【摘录】
《千金》卷五
《圣惠》卷二十: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微炒),白矾2两(烧令汁尽),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末,都研令匀,用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痰脾胃冷气,吐逆不止,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
《圣惠》卷二十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半两,天南星半两,干蝎半两,乌头半两(去皮脐)。
【制法】
上药并生为末,以黑豆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急风吐涎,四肢拘急,腰背强硬。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二十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矾2两(烧令汁尽),朱砂3两(细研,水飞过),黄丹3两。
【制法】
上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不问长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人参汤送下,不拘食前后。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四十六:半夏丸
【处方】
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1两,款冬花3分,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紫菀1两(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咳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焙)5两,皂荚5挺(去皮子,捶碎,水1升煮,焙),生姜(切,焙)5两。
【制法】
上为末,入生姜汁,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痰结实,胸中痞闷,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炮皂荚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四:半夏丸
【处方】
白矾(枯过)15两,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1宿)3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止嗽丸”。
【摘录】
《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半夏丸
【处方】
半夏曲(炒)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半两,丁香半两,矾石(熬令汁枯)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胃有寒,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济生》卷二:半夏丸
【处方】
瓜蒌子(去壳别研)1两,半夏(汤泡7次,焙,取末)1两。
【制法】
上为末,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蕴热,痰嗽,胸膈塞满。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统》引作“瓜蒌半夏丸”。
【摘录】
《济生》卷二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杨文蔚方,名见《御药院方》卷五:半夏丸
【处方】
栝楼(肥实大者,割开,子净洗,捶破,括皮细切,焙干)、半夏49个(汤洗10遍,捶破,焙干)。
【制法】
上为末,用洗栝楼熟水并瓤同熬成膏,研细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利胸膈。主痰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杨文蔚方,名见《御药院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汤洗7遍,焙)1两,伏龙肝1两,白矾(煅令汁枯)3分,铅丹(研)3分。
【制法】
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胃反,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仙拈集》卷三:半夏丸
【处方】
生半夏1个。
【制法】
上为末,葱白半寸,捣和为丸。
【功能主治】
乳痈初起。
【用法用量】
绵裹塞鼻,左乳病,塞右鼻;右乳病,塞左鼻。1夜即愈。
【摘录】
《仙拈集》卷三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半夏丸
【处方】
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
【制法】
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湿痰喘急,亦治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袖珍》卷一:半夏丸
【处方】
半夏4两(1两18者,泡7次,姜制),猪苓4两(去皮为末,用一半,将半夏银石器内,微火同炒,于地铺纸出火毒,去苓不用),破故纸(酒浸干,同芝麻炒爆,去芝麻不用)1两,沉香1两(与半夏,故纸为末)。
【制法】
上用无灰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次日将所存一半苓末,银石器慢火炒干,依前法与苓炒,出火毒,同苓末收。
【功能主治】
宽胸膈,化痰饮,降心火,补肾水真阴,进饮食,健行步,黑髭发,明耳目。主心火狂燥,肾水虚羸。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袖珍》卷一
《普济方》卷三八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21粒,蓖麻子21粒,巴豆(去油)5两,杏仁7枚,牛蒡子1钱,鸡内金7个,皂角子7粒。
【制法】
上为丸。
【功能主治】
小儿齁(鼻段)。
【用法用量】
生姜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七
《普济方》卷三二七: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6铢,赤石脂1两6铢,蜀椒1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桂心1两,丹参1两,白蔹1两,防风1两,雚芦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因与夫卧起,月经不去或卧湿冷地,及以冷水洗浴,或疮痍未愈,便合阴阳,及起早作劳,衣单席薄,寒从下起,至妇人怀中十二疾:经水不时、经来如清水、经水不通、不周时、生不乳、绝无子、阴阳减少、腹苦疼如刺、阴中寒、子门相引痛、经来冻如葵汁状、腰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酒送下。不知,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二七
《普济方》卷二○六:半夏丸
【处方】
半夏1两,干姜半两。
【制法】
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吐不止。
【用法用量】
以陈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六
《得效》卷十一:半夏丸
【处方】
半夏5两,白矾(枯过)1两2钱半,人参1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风壅痰盛,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得效》卷十一
《活幼心书》卷二:半夏丸
【处方】
半夏(生用)2两,赤茯苓(去皮)1两,枳壳(同土制)1两,风化朴消2钱半。
【制法】
上药前三味锉,焙为末,入乳钵,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痰证,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临睡以淡姜汤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摘录】
《活幼心书》卷二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引南岳魏夫人方:半夏丸
【别名】
半仙丸
【处方】
半夏1两。
【制法】
上为末,水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
五绝:自缢、墙压、溺水、魇魅、产乳。
【用法用量】
半仙丸(《济阳纲目》卷一○二)。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引南岳魏夫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