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拼音L列表>漏芦汤
 
中药方剂



漏芦汤

目录
“漏芦汤”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漏芦汤”在《疡科选粹》
“漏芦汤”在《千金》卷二
“漏芦汤”在《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漏芦汤”在《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漏芦汤”在《肘后方》卷五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漏芦汤”在《集验背疽方》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漏芦汤”在《千金》卷二十二
“漏芦汤”在《外科精义》卷下
“漏芦汤”在《伤寒全生集》卷四
“漏芦汤”在《外科精义》卷下
“漏芦汤”在《医略六书》卷三十
“漏芦汤”在《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漏芦汤”在《外科大成》卷四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十八
“漏芦汤”在《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漏芦汤”在《医统》卷二十五
“漏芦汤”在《普济方》卷三六七
“漏芦汤”在《千金》卷五
“漏芦汤”在《疡科选粹》卷五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 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处方】 漏芦 连翘 白蔹 芒消 甘草各0.8克 大黄3克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1.2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儿生一日至七日,取20毫升,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30毫升,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40毫升,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60毫升,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100毫升,分三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处方】 漏芦(洗,焙)15克 海藻(洗,焙)15克 连翘30克 沉香(锉)15克 山栀仁7.5克 玄参 丹参各30克

【制法】 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瘰疬久不愈,将欲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升麻 大黄(锉,醋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 蓝叶 玄参(黑坚者)各15克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脏腑积热,发为毒肿,夜间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竹叶21片,同煮至300毫升,去滓,下芒消末5克,分三次温服。得利则减,未利则加。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疡科选粹》:漏芦汤

【处方】 漏芦 白蔹 槐皮 五加皮 甘草各22.5克 蒺藜子60克

【制法】 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瘙痒,黄水流溢。

【用法用量】 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摘录】 《疡科选粹》

《千金》卷二:漏芦汤

【处方】 漏芦2两,通草2两,石钟乳1两,黍米1升。

【功能主治】 产后无乳汁。

【用法用量】 上哎咀。同煎,候米熟,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千金》卷二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漏芦汤

【处方】 漏芦1钱,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 肿毒。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热服。

如治便毒,加猪苓、泽泻;如在上者,加川芎、桔梗;面上,加蔓荆子;下部,加牛膝、木瓜、薏苡仁;如红肿势凶,大便秘结,加大黄3钱,麻黄3钱,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减大黄1钱半,次日红肿尽退,只用神灯照之;若红肿未退,加大黄、麻黄各1钱半,甘草1钱,服至肿消,若红肿未尽,主药及加药各1钱5分,煎服。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漏芦汤

【处方】 漏芦1两,连翘1两,黄芩1两,白蔹1两,枳壳1两,升麻1两,麻黄(去根节)1两,朴消1两(另研),大黄半两,紫花地丁半两,金银花半两。

【制法】 上除朴消外,为细末,入消和匀。

【功能主治】 疔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空心温服。利下恶物,止药。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代指。筋骨脏腑中热,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2-7片,同煎至1盏,下芒消末1钱匕,再煎沸,去滓,空心温服。如已得利,即去芒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肘后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 漏芦散、漏芦煮散

【处方】 漏芦2两,白蔹2两,黄芩2两,白薇2两,枳实(炙)2两,升麻2两,甘草(炙)2两,芍药2两,麻黄(去节)2两,大黄3两。

【功能主治】 痈疽、丹疹、毒肿、恶肉。

【用法用量】 漏芦散(《圣惠》卷六十四)、漏芦煮散(《圣济总录》卷一三○)。《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肘后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红花子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室女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经散”。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处方】 黄耆(生用)1两,连翘1两,大黄1分(微炒),漏芦1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退毒下脓。主脑疽、痈疽毒盛者。

【用法用量】 姜、枣汤调下。

【摘录】 《集验背疽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连翘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蔹3分,沉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附骨疽。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2-3行,未利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千金》卷二十二:漏芦汤

【别名】 千金漏芦汤

【处方】 漏芦2两,白及2两,黄芩2两,麻黄2两,白薇2两,枳实2两,升麻2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黄2两。

【功能主治】 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病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

【用法用量】 千金漏芦汤(《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方中白薇枳实,《局方》作白蔹枳壳

【摘录】 《千金》卷二十二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处方】 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 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 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 好身莫服。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伤寒全生集》卷四:漏芦汤

【处方】 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 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四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处方】 漏芦5钱,练实5钱,大黄5钱,黄芩5钱,芍药5钱,甘草5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吹奶初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灯草30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外科精义》卷下

《医略六书》卷三十:漏芦汤

【处方】 漏芦3钱,赤芍1钱半,当归3钱,川芎1钱,枳壳1钱半(炒),木香1钱半,桔梗1钱,刺角3枚,白芷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 乳汁不出,脉沉滞涩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素多郁怒,血气壅结而乳窍不通,故乳房肿胀,乳汁不出。漏芦疏利以通乳窍,赤芍破血,以行血滞,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枳壳破滞气以行气化,木香调中气以醒脾胃,桔梗开提气血,白芷通利阳明,甘草缓中解毒,角刺退肿攻坚。水煎,温服,使气行血活,则阳明经气肃清,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安有乳窍不通,乳汁不出之患哉。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漏芦汤

【处方】 漏芦1分,连翘1分,白蔹1分,芒消1分,甘草(炙)1分,细辛3分,升麻3分,枳实(炙)3分,麻黄(去节)3分,黄芩3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 热毒痈疽,赤白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 水1升,煮5合,7日儿1合为3服,1岁服5合。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外科大成》卷四:漏芦汤

【处方】 漏芦1钱5分,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麻黄3钱,大黄2钱,生甘草4分。

【功能主治】 痈疽疗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及湿烂疥疮等毒。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服。次日,麻黄用2钱,大黄用1钱半,甘草用6分,温服;第3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1钱,温服;如肿尚未消尽,照第3日方再2-3服,无不愈者。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在食前、食后服。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贬而穿。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八: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1两,乌蛇(去皮骨,酒炙)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炙)1两,白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生姜(切,炒)1两,大黄(锉碎,醋炒)1两,升麻(生用)3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芍药3分,防己3分,玄参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栀子仁1两1分,石膏(碎)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大风癞,身体成疮,眉鬓堕落,(疒咅)(疒畾)瘙痒,搔之黄水出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要利,空心、临卧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处方】 漏芦(去芦头)1两,连翘1两,木通(锉)1两,桂(去粗皮)1两,犀角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知母(焙)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瘰疬初结,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知母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医统》卷二十五:漏芦汤

【别名】 漏芦升麻

【处方】 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 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 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 《医统》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七:漏芦汤

【处方】 木通1两,漏芦1两,当归1两(洗),白茯苓1两,天麻1两,羌活1两,甘草(炙)半两,荆芥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半身不随。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3叶,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漏芦汤

【别名】 漏芦连翘汤、漏芦散、千金漏芦汤、漏芦煮散

【处方】 漏芦6钱,连翘6钱,白蔹6钱,芒消6钱,甘草6钱,大黄1两,升麻9铢,枳实9铢,麻黄9铢,黄芩9铢。

【功能主治】 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眼赤痛,生翳障。

【用法用量】 漏芦连翘汤(《千金》卷十)、漏芦散(《圣惠》卷九十)、千金漏芦汤(《卫生总微》卷二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摘录】 《千金》卷五

《疡科选粹》卷五:漏芦汤

【处方】 漏芦7钱5分,甘草7钱5分,槐皮7钱5分,五加皮7钱5分,白蔹7钱5分,白蒺藜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脚上风毒肿痛。

【用法用量】 每用5两,水煎,去滓,淋洗。

【摘录】 《疡科选粹》卷五

 

回目录
返回中药方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