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交响之魂交响随想爱乐文摘

交响随想

 爱乐文摘 
99年第二期 

从两部钢琴奏鸣曲看贝多芬

  一提起贝多芬,人们往往想起那头咆哮着同命运搏斗的狮子。然而这位大师并不总是以这样的面貌出现的。即使是在那被奉为《新约全书》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全集中,也还可以找到另一个贝多芬。

  首先引起我们的注意的,是G大调第十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主题是朝气蓬勃的,整个乐章宛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旋律明亮、流畅、如歌,便是在贝多芬的作品里也并不多见。大师在这里展示了他温柔而多情的一面。而在第二乐章的末尾,变奏曲发展到一个温情的段落之后转而变成喃喃细语,却突然奏出一个强音结束了这一乐章。似乎贝多芬故意告诉人们,他也并不缺乏海顿的幽默感。而终曲又回到了开篇的流动的气氛中去。贝多芬作成这部作品时还不满三十岁,对生命的探索刚刚开始。他所关注的不只是命运、斗争,也还有单纯的美和平衡。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

  降A大调第三十一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的探索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在形式上他完全突破了传统。比之他中期的代表作品(如《热情》)。第一乐章没有以往那种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开始的主题具有沉思的性质,但很快又向一种舞蹈式的节奏转换,变得活泼,最后转为一种对生命的力量的肯定。这一乐章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看到一位离生命的终点越来越接近的老人已经开始以一种更加平和和超脱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和人生。

  然而在短小的第二乐章却出现了狂暴的力。一问一答中这力始终占着上风,但最终它还是在冥冥之中消失了。这似乎是作者对过去的回顾。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解答。

  终曲却是在冥冥之中,从一个疑惑的主题开始的。贝多芬似乎在寻找一种终极的、本原的东西。开始的回答都是不明确的。而最终赋格出现了。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话,那么赋格就该是最谨严的建筑了。我们能够感到其中蕴含着的力,真正的力,处于一种高度的节制中的力。贝多芬在绕了这么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老巴赫那里,是很耐人寻味的。他又重新找到了秩序。开始的疑问的主题又出现了,似乎不敢确定这是不是最终的答案。但在沉寂下来以后,出现了音量不断加强的十个同音。赋格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不容辩驳的了。这不是《热情》里的那种激情,而是以内在的热情代替了外在的热情,情绪不断高涨的赋格主题胜利地结束了终曲。一切存在于秩序之中。只有在秩序中才能真正发挥人的力量。贝多芬在这里运用赋格,正是表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经同世界、同人生最终和解了。

  从早期的平静到晚期的平静,中间经历了那么多的艰苦激烈的斗争,大师在把自己的风格推向完美中所付出的努力,在这两部作品的比较中可见一斑。大师的风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它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向前发展。

Jacqueline作于1997年6月


 爱乐文摘 
99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