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秦汉时期刘邦大传>第03章 刘邦之死

刘邦大传

作者: 陈文德

第03章 刘邦之死

项羽大声朗笑后,举剑自刎而死,王翳乃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围在旁边的汉 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的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刀相向,互砍而 死者达数十人。 固陵会战,项羽再败汉军

由于粮食严重缺乏,和谈成立后项羽立刻下令大军火速返回彭城,以补充粮秣袜。

“急行军到彭城,便可吃一顿饱餐!”

项羽对饥饿的楚军宣布撤军的消息,并希望大家提高效率以脱离困境。

不过从荥阳到彭城,其间必须经过彭越游击队出没最多的地方。

以昌邑为根据地的彭越虽经项羽亲自追剿过,但他那敌出我入、敌人我出的策略却 使其实力丝毫不损,并且已有效截断项羽西征军的补给体系。

如果硬是闯过彭越出没的梁地,虽然距离彭城较近,但势必会遭到不少麻烦。

这对饥饿的楚军可能会造成心里的惊慌,楚军的参谋人员因而不断向项羽表示他们 的顾虑。

因此项羽决定先往南退入陈国,再行绕回彭城,虽然这段路稍远,但却安全得多。

由此显示项羽已丧失往日的霸气。

饥饿已成了楚军最大的敌人。

当楚军到达陈城西北的固陵时,接获了刘邦指挥大军越过鸿沟、背约前来追击的情 报。

项羽大怒,下令全军在固陵部署。

在后面追击的刘邦听说楚军停了下来,也不敢冒进,便在固陵北方的阳夏城南方下 营。由于这些地方全属无险可守的平原,双方可能会在此发生会战。

早在下令挥军追击楚军的同时,刘邦便派特使分驰韩信及彭越处,要求两人出兵共 击项羽。然而当他到达固陵战场时,却见不到韩信和彭越的军队。

“看来我必须要单独面对项羽了!”

刘邦担忧地和张良商量着。

“我们必须尽全力一战!”

事到如此,张良认为刘邦绝不能逃避,况且这一战不论输赢都可以消耗楚军的战力, 对汉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由彭城送来的少量援粮正好让饥饿的楚军可以先饱餐一顿,以便和汉军一战。

能和敌军会战,一直是项羽梦寐以求的愿望。

愤怒加上兴奋,楚军展现了惊人的冲击力。

项羽身先士卒地在前面冲锋。

汉军前锋很快就崩溃,幸周勃的军团全力阻挡,刘邦的中军主力才得以安全退入阳 夏城内。刘邦下令守城,并深筑防御工事而闭门不出。

项羽虽率军猛攻,但一时也奈何不了刘邦,眼见彭城运来的粮食又要消耗殆尽了。

如果项羽能够在这时候下令紧急退回彭城,不要管刘邦的态度,或许还有让楚军东 山再起的机会。

但项羽恨透了刘邦,发誓非斩下刘邦的头颅不可,因此不顾士兵的饥饿,项羽下令 猛攻阳夏。

  汉军阵营大集结

楚军攻势虽然猛烈,但周勃军团沉稳应战,阳夏防线短期内尚不致有危险。

刘邦和张良商议道:

“我已通知了韩信和彭越,但他们显然不打算来帮助我,怎么办呢?”

张良答道:

“此时楚军已到了强弩之末,但君王从未表示如何和他们俩平分疆土,他们才会不 愿前来。君王若能表明将和他们共分天下,相信他们很快便会率军来援的。

“韩信被封为齐王是他自己勉强要求的,并非君王之本意,所以连韩信自己都不认 为其齐王的位置已很稳定,想必心里尚有很大的不安。

“彭越目前几乎控制了梁地,但早年君王以魏豹为梁王,以彭越为相国;如今魏豹 已死,彭越希望成为梁王,但君王却一直未正式任命他,所以他心里也是非常不平的。

“如今,宜将睢阳以北至谷城等梁国疆土全部封赐给彭越,将从陈以东到海之地及 韩国原有疆土封给韩信。而且韩信是楚人,他也很想衣锦还乡,君王若能和他们均分天 下,并要求他们率自己军团去攻击项王,则楚军很快便会被击溃的。”

刘邦立刻批准张良的提议,派遣特使带着封疆的地图,火速请韩信及彭越出兵助阵。

果然韩信立刻亲率大军由临淄南下。

彭越的军团也分批由昌邑出发,意图截断项羽返回彭城的后路。

另外,刘邦也派遣刘贾的特遣部队渡过淮水攻击寿春,并派人引诱楚国大司马周殷 以舒城的兵众叛楚,重新拥立英布。英布于是以刘邦盟友的淮南王身分重新统辖九江地 区,并和刘贾军共同北上至城父,准备由南方夹击截断项羽退路。

项羽接获各地不利的情报后,心中大为恐慌,乃火速向东撤军,于十二月左右进入 垓下。

由于彭城的后退之路已为彭越截断,楚军能退到垓下,而不在中途受在袭击已属不 幸中之大幸。

垓下在今日的安徽省淮水北岸之地,有不少河流流经该地,形成了不少河沟及岩壁, 十分有利于建构防御工事。

项羽这时不得不靠地利来防守了。

一向擅长会战的项羽,这次竟然主动放弃此一机会,看来项羽的确到达穷途末路了。

垓下虽有少许食粮,但根本用不到数月,与彭城间的交通又完全断绝,因此项羽的 主力部队已成了被重重围困、完全没有外援的孤军。

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

  垓下大战,项羽首尝战术溃败

十二月中,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

韩信亲率齐军三十万为先头部队,寥侯孔熙在左、费侯陈贺在右,刘邦也率主力部 队紧随其后,周勃和柴将军则追随在刘邦之后。

一行浩浩荡荡地直奔垓下。

项羽亲率主力部队十万兵马,出城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

这场会战,汉军阵营由韩信亲任总指挥。

这也是两位当代军事奇才,首度也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决战。

项羽仍展现他野兽般的猛勇,亲率骑兵队在前面冲刺。

韩信则仍以智略见称,他的战场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刚接触不久,韩信便下令撤退,他不愿军士在楚军的死战下损伤太多。

项羽仍采猛烈攻势,以打击汉军士气。

但孔熙和陈贺军队却由两侧绝断楚军退路,让楚军陷入前后夹击中。

项羽方反身迎战左右两军,韩信主力却又回头再击楚军,项羽只得在腹背受敌的情 况下疲于奔命。双方混战了半日,楚军因饥饿而不耐久战,加上敌众我寡、死伤惨重, 项羽只得再度退入垓下而闭城坚守。

刘邦率诸侯军将垓下团团围住。

经过一天苦战,项羽身心俱疲,不及解下盔甲便倒在营帐中小憩,虞美人则在身旁 照顾。

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远处却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四方都响应了起来。

垓下城中的楚军都跑到外面来听这熟悉的歌声。

这不正是楚地的歌谣吗?楚军纷纷兴起了怀乡情结,想到自己或许即将孤独地客死 他乡,更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禁悲从中来地掩面痛哭。

惊醒后的项羽睡意全消,立刻起身喃喃自语道: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叹息中,项羽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消失了。

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四面楚歌”!

的确有不少楚军已被汉军捕获或主动投降了,但人数还不致太多。

这显然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营中楚军教汉营军队和诸侯部队练唱楚歌,利 用大合唱的声势,加上由远处传来的几可乱真效果,彻底打击垓下守军的士气。

这一招果然非常成功,连项羽都深受感染而沮丧不已。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时刻已到,项羽决定死得像个英雄。

他起身穿上全副武装。下令在营帐内设酒宴,并由虞美人作陪。

马夫也将骏马名骓牵到帐营前。

由军中精选出的八百敢死骑兵队,准备冒死突围。

这是最后的酒宴。

项羽嘱咐部属,他突围而出后将展开壮烈的生死决战,其后垓下的楚军便可向汉军 投降,以免不必要的死伤。

他要求虞美人和所有重要将领不可轻言赴死,必须在楚国灭亡后尽力保护自己的族 人。

他相信刘邦和韩信都是楚人,应不致给楚人太大的难堪。

说罢,项羽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阙歌曲便是项羽的最后遗言了。

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我的气势更是举世无匹!
但是时局却对我大不利,使得我的武运无法发挥!
武运无法发挥,名骓失去雄姿,真是令人遗憾啊!
虞姬啊虞姬,我们这下分离,是无可奈何的千古遗恨啊!

项羽高歌时,虞美人也起身和歌。

《楚汉春秋》记载,虞美人之对歌如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史记》和《资治通鉴》虽未明载虞美人下落,但依此歌词之意来看,虞姬其实已 清楚表示自己将要殉身以明志。《项羽本纪》中记载: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这一场最后的 酒宴,就在悲歌与泪水中落幕了。

  项羽的最后奋战

项羽即刻上马,率领着骑兵敢死队八百人,在夜色掩护下由小路突围而出,然后如 烈火般突袭汉营守卫,全队向南奔驰而去。

项羽并不打算逃走,只是由于军队太少,他必须选择一个较有利的战场来和汉军决 战,以突显其最后的武勇。

天将明时,巡回队发现项羽已突围,立刻向刘邦报告。

刘邦命骑兵团司令灌婴亲率五千骑由后面追击。

由于夜里视线不良,不少敢死队员在途中走失或跌落深谷,到天亮时能跟得上的只 剩百余骑而已。

项羽乃下令余骑在阴陵作一次集结。由于这个地方已属沼泽地带,若对道路不熟将 很容易陷入绝境。

在前引导的斥候于是向农夫问路,却反而被骗,使得全军陷入沼泽中。

随后汉军的前锋部队追及,楚军死战以保护项羽,项羽乃得突围到达东城。

这个地方属平原区,是决战的好场所,不过楚军只剩下二十八骑。

后面即将追到的灌婴骑兵部队却至少有千余骑。

众寡悬殊,但项羽仍决定在此作最后奋战。

他对最后的二十八骑表示:

“我跟随叔父起兵抗秦以来也已经有八年了,亲身参与及指挥的战事多达七十余次, 几乎每战必赢,没有不被我击溃的敌人,因而能够称霸于天下。

“然而今天却逢此困境,这是上天有意灭亡我,而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何过错啊! 现在我准备展开最后奋战,为你们杀开一条血路。我设定三个目标:溃围、斩将、刈旗, 让诸君来为我评估,到底是我的天运不足,还是我的能力不够!”

随即他将剩余的楚军二十八骑分置在四个方向,汉军也由四面将项羽和楚军重重包 围着。

项羽遥指一汉军将领表示:

“我将亲自斩杀那位将领,各位可以看看我是否做得到!”

他下令楚军由四面冲刺,并到前面再作集结。

于是项羽大声喝斥,领先冲向该名汉将。

挡在中间的汉军在项羽冲杀下,皆披靡四散,项羽便火速骑到该名汉将前面,举刀 将之砍杀于马下。

这时候汉军的前军指挥为郎中骑杨喜,他亲自向前拟向项羽挑战,项羽怒目大声喝 斥,杨喜因坐骑遭到惊吓而无法坐稳,只好倒退数里之远。

项羽和余骑分成三处会合,汉军无法判断项羽在那个地方,只好分兵三处包围。

项羽见汉军分散,便返身再度冲杀,当场又斩杀一位汉军都尉,汉军士卒也死伤数 百人。项羽集合剩余楚军,发现只折损两人而已,乃对剩余的楚骑表示:

“你们评估一下我们这次的战果如何呢?”

剩下的楚军全部感动地表示:

“真是如同大王先前所说的啊?”

  乌江自尽,霸王分尸

项羽率剩余楚军再往南撤退到乌江,如能顺利过河,便可回到他的故乡会稽。

乌江北岸的乌江浦设有楚国之亭长,这位亭长一向钦佩项羽的武勇,因此已备好渡 河船只欲送项羽返回江东,亭上人员也将死战以确保项羽安全。

“大王请快上船吧!这是此地仅有的船只,追兵想要渡河必须要花费一番工夫和时 间,大王的安全将没有问题!”

项羽眼见又要有人为他牺牲,心中萌生不忍,因此低首摇头。

亭长见项王迟疑不定,更积极地表示:

“江东(指会稽郡)虽小,地方尚有千里,人众也有十数万,仍可拥地为一方之诸 侯王,何况我们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啊!”

项羽想到自己率子弟兵征战数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他即使渡江也难以逃 过汉军的追缉,反而只会把战火延伸到故乡,徒增些屈辱和悲剧而已。

感叹之下,项羽对乌江亭长表示:

“我的天运已尽,即使暂时渡河逃难也没有什么用的。况且当年我项籍率领江东子 弟八千人渡过乌江,西向争霸天下,如今尽无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惜我,再度拥 我为诸侯王,我又有什么颜面接受他们的爱戴呢?就算他们都不出言批评,我项籍难道 就能不感到惭愧吗?”

亭长闻之也悲从中来,不由得放声大哭。

楚军无不感叹而泣。

看开了以后,项羽倒相当冷静,他嘱咐亭长道:

“我深知您的确是位可敬的长者。这匹马我已骑了五年,曾经日行千里、所向无敌, 是匹少见的名驹,我不忍杀之,现在就赠送给您,希望您好好地对待它。”

说完,项羽下令剩余楚骑全部下马,徒步继续和汉军对抗,他自己更独自奋勇砍杀 汉军数百人。此时跟随之楚国敢死队已伤亡殆尽,项羽也身受数处创伤,筋疲力尽之下 已无法再战。

他回头看到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也在包围他的行列中,乃大声喊道:

“我们应该见过面,你也认识我吧!”

吕马童于是向旁边的汉将王翳表示:

“这个人便是项王啊!”

项羽微笑表示: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指名要我的首级,这件功劳就记在你的头上吧!”

由于无人敢再接近项羽,项羽大声朗笑后,便举剑自刎而死。

王翳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

围在旁边的汉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 刀相向,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最后由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身体的一部分,加上王翳 所割下的首级,的确是项羽本人的尸首。

事后,刘邦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 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一代霸王的尸身惨遭五分,也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

时为公元前202年,项羽死时仅三十一岁。

中国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就此饮恨以殁。

  楚国的最后结局

项羽早年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这也是他第一个封地。第一个正式官职。

项羽去世后,楚国各部落都向刘邦投降,只有鲁地拒绝接受招抚,因此汉营将领们 均主张引天下诸侯军队以歼灭之。但刘邦却不表赞同,他认为天下已平定,像鲁地这种 为主死节、遵守礼仪的情操是最值得推崇的,因此特别派遣特使持项羽首级,依礼节到 鲁地举行祭祀,并进行招抚行动。

鲁国父兄见刘邦遵守义理,乃开门投降。

刘邦下令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穀城,并亲自前往吊祭。他感叹两人由同事成宿敌, 为争霸天下而至决生死,项羽仍是他心中最尊重的敌人。见此结局而念及故人,刘邦也 不禁悲从中来、饮泣不已。

项氏的长老全数被赦免,并保留原来地位。

张良之至交、对刘邦也有恩情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其余重要长老则分别封为桃侯、 平皋侯、玄武侯,并赐以“刘姓”以表王室恩宠。

诚如项羽生前所言,刘邦是楚人,所以不会给楚国长老太大的难堪。

司马迁以项羽重瞳子又长得高大,因而怀疑他是舜帝的后裔。舜属鸟图腾族,在今 山东一带活动。项羽传说是楚名将项燕嫡长孙,项燕虽是楚人,但长年经营楚国东北与 齐国之边界地区,若项燕长子娶齐国贵族之女,依当时国际婚姻制度是相当有可能的。 项羽的身材高大雄壮,不同于矮小的楚人,或许是承袭自母方的血统。

项羽是天生的战争机器,作战效率几乎空前绝后,但他绝不是位优秀的经营者,他 最后的惨败其实也是可预料的。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作学问的人是知识不断地增加,修道的人却正好相反,其意念及欲望必须不断地削 减再削减,以至于清净无力的境界。

能够作到无为的人,由于没有意念、没有欲望,一切顺乎自然,反而成了无所不为、 无所不行了。

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顺自然之道而运行的,所以只有抱持无为精神的人才能善取 天下。而那些意念太强的、不能顺乎自然之道而行的人,即使其态度再积极、效率再高, 也无法战胜自然,因此是不足以取天下的。

日本名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在其名著《项羽对刘邦》中,以小说家特有的浪漫情操, 描述项羽因式运不济而在偶然因素下为刘邦所败。

细读完其作品,我们反而更搞不懂项羽为何会输、刘邦为什么能够赢的原因,因为 即使在广武对峙中,刘邦仍然胆小如鼠,根本无法和叱咤风云的项王相比。

我们倒不是坚持以成败论英雄,但成败绝非偶然因素,必有其道理和原因的。

项羽诚然是英雄人物,其言行举止令人怀思,其最后的悲剧收场也令人感叹。但他 所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了,他的失败绝非武运不济、天运不足所能概括的。不论是经营能 力。心态和策略规划,项羽的确是不及刘邦。

项羽认为只要会作战便可以取天下、治天下,这诚然是幼稚的笑话。”。

就是这个意念,使他不懂得无为的重要性。他的所言所行不断违背天意,最后却以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为遗言,实在是位相当不了解自己的人。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最后评论道:“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 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