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武帝 作者: 王占君 第七节 誓灭浑邪王 宝帐中百盏油灯齐放光芒,御案上奶酒飘散着清香。在聂一返回的当晚,浑邪王就在宝帐安排了召见。因为事先听取了达鲁的报告,故而浑邪王对聂一并不生疑。他带着慰问的口吻说:“聂都尉此去雁门,多有惊吓,饱受皮肉之苦,本王甚觉不安。” “大王言重了,”聂一并未伤及内脏,只是表皮之伤,所以不重,他躬身答道,“为大王效力,便抛头颅洒热血亦理所应当。” “聂都尉好生将养,休息去吧。” “臣受大王厚恩,怎能安心颐养。”聂一牢记武帝的嘱咐,“此番雁门之行,臣下并非一无所获,还有军情禀报。” “讲来。” “臣在被关押时听得李广议论,道是汉皇言说休屠王拥有祭天金人,为匈奴真正首领,今后欲同休屠王联姻,他们视休屠王为友视我为敌,这将对大王十分不利啊!” “有这等事?”浑邪王原本不想同汉室作对,才主动提出迎娶公主,想不到如今要被休屠王取而代之,使得他大为不安,“这该如何是好?” “大王不要烦恼,臣下自幼学得满身武艺,正该为您效力,待我去将那祭天金人盗来。” “你?能行?” 达鲁觉得不妥:“那祭天金人,乃休屠王权位的象征,他岂能不严密看管,只怕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聂都尉再有个闪失。” “危险总会有的,但也有成功的希望,请大王容臣走一趟,得手是大王福分,假如失手便粉身碎骨臣亦心甘情愿。” “都尉如此忠心可嘉,本王怎好见拒。” “大王允诺,臣明早即行。” 浑邪王饮下了一杯奶酒,他为聂一的忠贞而感叹。 水草丰美的皋兰山而今却是冰天雪地,休屠王的银顶宝帐围了三层牛皮墙,一者挡风寒,二者保安全。周身黑衣脸蒙布罩的聂一像一只狸猫跃过三道皮墙,无声地溜进了宝帐,隐身在暗处向帐中窥望。 休屠王正与相国把盏对饮,二人用解手刀割着手把肉,吃得津津有味。两个侍女在身后斟酒,羊油灯袅出缕缕黑烟。 “大王,”相国端起手中的银杯,“为臣这是最后一杯了,您也该歇息了,明晚你我君臣再喝个痛快。” “相国,不急,今儿个本王高兴。”休屠王舌头已经大了,“那汉国皇帝派来使臣,有意主动与本王联姻,说明他高看咱一眼,说明本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已超过了浑邪王。” 相国吞下一块羊肉:“这要归功于祭天金人哪,若没有它,汉皇是不会将我们视为正宗的。” “有理,因为金人是我匈奴最高权力的象征。” “大王,你可一定要将金人看好。” “放心好了,一个人藏的百人难寻。” 聂一听着感到纳闷,在宝帐的正中,明明供奉着那尊祭天金人,休屠王为何还如此说呢? 相国笑着向休屠王身后一指:“还有这一尊足以以假乱真的铜象,外来人更是休想染指了。” 一刻钟后,相国告辞了,休屠王进了后帐安眠,很快发出了鼾声。聂一在心中反复权衡,何不趁此机会刺杀休屠王,也为汉室除掉一个大敌。又一想觉得不妥,万一要是一刀杀不死,将休屠王惊醒,惊叫起来,这帐外满是御帐亲军,自己还能活命吗?还是盗走假金人,兑现了万岁交办的差事,也能回去向浑邪王交差。他蹑手蹑脚过去,将明知是假的金人揣入怀中,想了想将自己的腰牌故意丢在地上,溜出宝帐。在树林中找到自己的坐骑,快马加鞭连夜赶回河南地界。 天明后,休屠王起身发现假金人失盗,急忙传来相国:“你看,假金人昨夜被盗了。” “会是何人所为呢?”相国皱着眉头思索。 “会不会是汉国派人来?” “看,这是什么?”相国发现了落在墙角的腰牌。 休屠王接过在手,稍一辨认:“这是浑邪王的人来过了。” “盗取金人,欲做匈奴霸主。”相国感叹道,“幸亏大王预有防范,以假乱真,不然就让他们得呈了。” 休屠王气得脸色发紫:“浑邪王暗下手脚,本王决不能善罢甘休,早就打算收了他的部众,这步棋就走了。” “统一匈奴各部非大王莫属,从即日起我就整备兵马粮草,一待时机成熟,就发兵河南地。” 休屠王将手中的腰牌掰成两半,显示了他誓灭浑邪王的决心。 浑邪王的宝帐中炭火正红,十数个火盆将帐内烘烤得春意融融。浑邪王此刻也是春风满面,手中不时抚弄聂一盗回的祭天金人:“这象征匈奴最高权力的金人,终于到了本王之手,聂都尉此行功不可没,一定要重重封赏你。” 达鲁有几分怀疑:“这样贵重的宝物,休屠王就那样大意,聂都尉就能轻易到手,我总觉得不正常。” “这明晃晃的金人就在本王手中,还有啥可怀疑的。” “大王,恰恰这刺眼的亮色使臣生疑。”达鲁上前又看了几眼,“真正的黄金颜色稍暗。” 聂一也近前来观望一下:“倒也如将军所说,这金人贼亮贼亮的,弄得我心里也没底了。” “看你二人这番怪论,把本王心中欢欢喜喜的热火都给浇灭了。” 达鲁见状提议:“要辨真伪,却也不难,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将金人放在火盆中一烧真假自明。” “就依达鲁所言。”浑邪王将金人置于身边的火盆内。 一刻钟过去,火盆中的金人渐渐失去了光泽。薄薄的一层镀金已被烧化,露出了里面的黄铜本色。 浑邪王大失所望:“咳,没料到竟是一场空欢喜。” 聂一跪倒请罪:“大王,此乃臣之过,甘愿受罚。” “受罚?本王就是将你问斩又能怎样,”浑邪王无限伤感,“这金人能变成真的吗?” “大王,臣愿再去一次,盗不回金人提头来见。” “这……”浑邪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再盗只能是枉费心机了,”达鲁表示反对,“金人何等重要,休屠王原本就密藏,聂都尉已是打草惊蛇,休屠王定然格外小心,不必再动这个心思了。” “有理。”浑邪王听得连连点头,他起身将火盆里的铜人取出,赌气扔到了帐外,“见鬼去吧。” “大王,汉皇以金人小视我们,不能咽下这口气,我想要给刘彻一点儿颜色看看。”达鲁在揣摩主子的心思。 “甚合本王之意。”浑邪王做出决定,“即日起整备军马,集结十万大军,三日后发兵攻取雁门。” “臣遵命照办。” 聂一在一旁听到,心中暗暗盘算。回到家中,当晚他叫过心腹家人,将写好的密信藏在衣领内,派家人连夜赶往雁门关,向李广通报消息。 三天之后,匈奴十万马军集结完毕。北风呼啸,雪花飞扬,军士在军校场整装待发,达鲁、聂一等也在风雪中等候。 浑邪王乘马来到,他兜了一个圈子,对大军的军纪感到满意:“好,这才是我的虎豹儿郎。” 达鲁近前请示:“大王,下令出发吧。” 浑邪王任凭雪花扑在脸上,他许久不动,纷纷飘落的雪花将他全身罩满,俨然是一尊白玉雕像。 达鲁在猜测主人的想法:“大王,是不是风雪太大,您想改日出兵?” 浑邪王未答反问达鲁:“你可知兵法上有句名言,叫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臣自然知晓。” “本王就要打汉人一个措手不及。” “大王改变主意,不攻雁门了?”聂一担心地问道。 “非也。”浑邪王壮怀激烈地说,“我要兵分三路,本王自带四万人马照攻雁门不误,而由达鲁率三万人马去攻打云中,聂都尉领兵三万去攻上谷。” 聂一一听心说糟糕,这样一来自己报送的军情岂不有误,李广将军就将措手不及,便委婉劝阻:“大王,这样分兵等于拳头张开,怕是三地都难取胜啊。” 浑邪王已是拿定主意:“我要叫汉皇防不胜防,顾此失彼。” 聂一情知难以挽回,但他提出:“为臣承蒙大王委以重任,深感责任重大,恐怕有负大王厚望,故请辞上谷统帅。” “本王信任,你只管领兵便了。” “大王自不必说,但臣乃汉人,战场之上,属下倘不听调遣岂不贻误战机,故万万不可。” 浑邪王想想也有道理,便不再坚持:“好,聂都尉协同本王奔袭雁门,我中路大军可保必胜。” 聂一心中转喜,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和李广约定的计策就不致落空了,至少可以保证雁门一线汉军获胜。 匈奴三路大军同时出发,经过几日的急行军,浑邪王的中路大军这日到达了距马邑二十里的地方。浑邪王传令全军停止前进,他在马上沉思。 聂一近前问道:“大王,为何犹豫不前?” “此处便是上次我大军回兵之地。”浑邪王无限感慨,“那时若非本王机警,险些中了奸计,那就是全军覆没呀!” “大王圣明。”聂一正想实施与李广定下的计谋,“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要取雁门必先攻占马邑,要占马邑,必走邑前狭谷,倘李广再设伏兵,我们岂不是自投罗网?” “正是虑及此事,本王才下令停止进发。” “臣有一策,不知当否?” “你尽管讲来。” “大王言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何不绕过马邑直取雁门,这样既可避开汉军埋伏,又可减少马邑的阻隔。待攻下雁门,回头顺手牵羊便收拾了马邑,岂不事半功倍?” “好,甚合吾意。”浑邪王传令,“就请聂都尉头前带路。” 聂一心中窃喜,鱼儿业已上钩,但愿此番能全歼匈奴四万人马。虽说未能包围预期的十万,但这也是一大胜利。 四万匈奴人马全速向前,红日西斜之际,绕过马邑,雁门已是遥遥在望。眼看匈奴全军就要全部进入伏击区了,浑邪王又突然下令停止向前。 聂一来到近前:“大王,兵贵神速,距雁门不过数里远近,正当一鼓作气,奋勇攻城。” “不急,我们还得多个心眼。”浑邪王手指前方说,“我大军已到近前,而汉军还毫无动静,这似乎反常。” “大王,我军是突然偷袭,汉军没有料到,他们不知,就是因为我们行动成功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和我先莫上前,派卫将带一万人马打头阵,我们看看风向再说。” “这……”聂一从内心里担心计谋落空,“大王,一万人马哪是李广对手,还是全部压上,一战成功。” “吾意已决。”浑邪王不肯改变。 聂一情知计划又大打了折扣,但他也不好再说,只好眼睁睁看着。 卫将率一万人马如狂风暴雨般杀向了雁门关城,距离不足一里路时,只听城头上号炮连天炸响,数百面旌旗飘荡,上千名弓弩手乱箭齐发。正在冲锋向前的卫将脚下“轰隆”一声,半里方圆的陷坑塌落,卫将和身边两千余人马掉入陷坑中。与此同时,汉军从四面八方杀来。 浑邪王见状,连呼:“不好,我们又中了埋伏,撤兵。”他调转马头就跑,部下兵将自是紧紧跟随。 李广虽说是全力挥军掩杀,由于匈奴军撤退及时,未能将其包抄。追出四十余里,天色已晚,下令收兵。 浑邪王跑出五十多里,不见追兵赶来,惊魂方定。计点一下人马,损折将近三万,身边只剩万把人马。浑邪王不由得潸然泪下,掩面而泣。 聂一劝道:“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如此苦恼?” “四万大军,折损过半,叫本王有何面目再见部下子民。” “大王此言差矣,”聂一心中万分遗憾,“若非大王英明,先派一万人马进攻,我等将悉数被俘,诚为不幸中之万幸。” 浑邪王想想也是,但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地回到了河南。 次日,上谷、云中的两路人马先后返回,令浑邪王喜出望外的是,两路大捷奏凯,掠获颇多。这总算抹平了他心中的伤痕。 战报报到长安,汉武帝却是大为失望,他期待的胜利未能实现,但也更激起他消灭匈奴靖边除患的强烈信念。他发誓,要养育精兵挑选良将,不惜国力,尽早击败匈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