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20年 作者: 胡乔木 第12章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自然与毛泽东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交办的事情,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1951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照例是由胡乔木起草毛泽东修改的,题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胡乔木的笔,为人们勾勒了一幅“伟大祖国的简单图画”,展示了中共领导人民通过艰苦努力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自然与毛泽东保持着最密切联系。毛泽东交办的事情,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这里不妨再录下毛泽东给胡乔木的几封信,以见一斑。好在时过境迁,引录下来,至少可作历史资料观。 1950年9月29日,毛泽东就宣传中不说打台湾、西藏的时间致信胡乔木:请查过去宣传中有无规定在一九五O年打台湾的事,有人说他看过今年元旦文件内说今年要打台湾的话,未知确否?以后请注意,只说要打台湾西藏,不说任何时间。各党派贺词中一九五一年任务我已全部删去,因其中有打台湾西藏一项。 10月21日,毛泽东就广播一篇文章事致信胡乔木:昨日《光明日报》上吴耀宗的文章(指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出版组主任吴耀宗的《怎样推进基督教革新运动》),可以广播,《人民日报》应当转载。 12月28日,毛泽东就发表《人民日报》发表《实践论》等文章致信胡乔木:此两文已看过,可以发表。第一天发表《实践论》,第二天发表真理报的评论。分两天登报。可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然后新华社再用文字广播。 同一天,毛泽东还就发表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等文件致信胡乔木:(一)可将胡佛演说(指美国总统胡佛同年12月20日在纽约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对外政策的广播演说)以资料的名义刊于人民日报第四版及世界知识上。(二)不但“领导方法决定”(即毛泽东1943年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而且有许多其他文件,都有在报刊上重新发表一次的必要。此事请与陈伯达同志商量一下,开出一个文件单,加以审查,然后发表。 1951年3月2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三月一日《人民日报》载萧乾《在土地改革中学习》一文,写得很好,请为广发各地登载。并为出单行本,或和李俊龙所写文章(指《战斗中的湖南农民》一文)一起出一本。请叫新华社组织这类文章,各土改区每省有一篇或几篇。 14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三月十三日《光明日报》载有一篇天津通讯,题为《天津天主教徒奋斗前进积极展开革新运动》,写得很好,请予广播,并在《人民日报》转载。同日该报还刊登了天津津沽大学教授张羽时的一篇文章,题为《和天主教教徒谈怎样爱教》,说明天主教革新的理论根据,很有说服力,请考虑在《人民日报》转载。 20日,毛泽东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有关问题致信胡乔木:(一)宣传会议可自五月五日至十五日开十天,如十五日以后四中全会还未开会再延长五天,否则不要延长。(二)理论教育决定(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可以先以草案发各地,通知照发。(三)选集提前发表了少数文章,待看后送你,四月或可发表一二篇。《学习》上不要发表我的文章。 29日,毛泽东再次致信胡乔木:三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载吴景超的文章《参加土改工作的心得》,写得很好,请令《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令新华社广播各地。 胡乔木的繁忙,从其众多兼职中亦可见一斑。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主管中央3大新闻单位———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广播事业局。胡乔木亲自为新闻单位撰写新闻稿、评论,而且事无巨细,都得管。因此,当时胡乔木在这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中有一个“婆婆”的称号。 胡乔木是人民日报社的社长,对《人民日报》“从头管到脚”。从社论选题、重要文章的修改到版面安排、标题设计以至语法修辞、标点符号,他都要管。 多年办党报的经历,使胡乔木积累了丰富的专业修养和理论功底。胡乔木写过大量社论、评论,关于这两种新闻体裁,胡乔木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一次座谈会上,胡乔木就报纸评论工作作了专门谈话,有理有据,使参加会议的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获益匪浅。他在谈到如何使文章生动的时候的一段话,谈得很细致,不仅是针对评论写作而言的,也深得文章学的精义。他说: 人是喜欢动的。为什么这样呢?这牵涉到一个哲学问题,要由研究哲学的人来解释。我想人终归是动物,是喜欢生动的、喜欢变化的。文章怎样才能有变化?在于有正面的东西,又有反面的东西,有陈述的语气,又有疑问的语气。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句号,恐怕不是好文章……文章没有悬念,就平。海浪远看是平的,近看就不平。浪给了诗人很大的灵感。为什么呢?因为海浪汹涌澎湃,给予人一种生命激动的感觉。浪有高有低,当浪头从高处跌下的时候,就使人感到一种惊恐;接着又要看它继续发生的变化。不会写文章的人,就应当到有悬崖的海边去看看,看看自己的文章里有没有这种波浪、悬崖,有没有这种奔腾澎湃、冲激和激怒。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古典文章学的不易之论。胡乔木是文章大家,自然深知其中的道理。 1951年6月,胡乔木曾为《人民日报》起草过一篇著名的社论,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中央指定胡乔木直接领导50年代初影响至深的文字改革运动。 1955年,举行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又举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将“国语”改称“普通话”,给“普通话”明确定义。同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为贯彻“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汉字简化方针,草案公布后,向各界广泛地征求意见、组织座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讨论的达20万人,收到个人和集体寄来的书面意见达5167件之多。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又聘请董必武、郭沫若、马叙伦和胡乔木组成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对草案进行细致的审订,1956年正式公布。1958年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胡乔木具体指导下完成的《汉语拼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