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太宗全传 作者: 李治亭 6.3节 妻子众多的家庭 一、十五个妻子的丈夫 读过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的后宫里蓄养很多美女。妃嫔媵嫱“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正反映了因其妻多而形成的哀怨。不幸的三十六年见不了皇帝一面,有幸的见到了又如何?相传清朝乾隆皇帝赴永陵祭祖,东巡一行人马沿途骚扰之外,竟强拉一个良家少女,送给这位万岁爷,住了一宿被抛弃,人们迄今犹在同情这“一夜皇后”,憎恨欺压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皇帝。 但是,从秦到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并没有因为哀怨和反对,封建皇帝就减少了选纳宫女。历代皇帝多纳后妃宫女,已完全制度化和合法化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吟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是唐明皇后宫美女三千人,他把对三千人的爱集中到杨贵妃一个人身上。清太宗生在唐明皇之后八九百年,尽管总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进步,而他毕竟处在政权初创时期,占据地盘有限,他的国家物资生活也不够先进和充裕,他的后宫美女肯定超不过生逢盛世的唐明皇。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无统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即太宗有子女的后妃是十五人。这十五个妻子,在太宗即皇帝位后都受封加上了各种名号,如清宁宫皇后、永福宫庄妃、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以及元妃、继妃、侧妃、庶妃,等等。 封建皇帝多纳后妃,是生活上奢侈豪华的一种反映,有的也是政治上的需要。清太宗有那么多的后妃,同样是生活上的享受,也是巩固和扩大政权基础的一种手段。当时后宫不蓄汉族女子,意在防止危害以满族贵族为主建立的政权,保持纯粹的满族血统,而坚持同蒙古科尔沁等部通婚,这除了因为两个民族在生活上有较多的共同之处,显然是想借此加强满、蒙统治阶级的联合。在封建皇帝那里,婚姻从来不是单纯的男女个人关系。 在众多的后妃宫女中,彼此间名号、地位不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太宗与她们相处,有的坚持按基本制度办事,也有一些自行其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同太宗成亲。当时后金还未建立,他们的结合是双方为了共同对付明朝与察哈尔。天聪年间,太宗为后金汗,妇以夫贵,博尔济吉特氏成了后金第一夫人,称中宫大福晋。崇德元年七月,太宗当了皇帝,她也晋封为清宁中宫后。太宗统治的十七年中,因为她在后宫的崇高地位,受特殊的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大妃屡次来朝,太宗都亲自迎接,宴赏极其优厚。崇德二年大妃又一次朝清,彼此互相设宴之后,太宗又追封后父为和硕福亲王,立碑纪念,封大妃为和硕福妃。福临即位,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死,时年五十一岁。第二年上谥为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没有生儿子,只生了三个女儿。因为她是中宫皇后,其地位足以影响皇位继承人。所以相传清初皇后下嫁的事,也涉及她。其说指多尔衮没有当上皇帝,却娶了她的嫂子,成了皇父摄政王。这个嫂子是谁?太宗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吗?有人认为,说皇后下嫁的时间是顺治六年二月,当时这位皇后已五十一岁,而多尔衮年方三十八岁,二人年岁相差悬殊,不可能成婚孟森:《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另一个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天命十年二月由其兄吴克善陪送来到后金,与当时尚称四贝勒的皇太极成婚。那年她只有十三岁。崇德元年封她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福临,即顺治帝。福临即帝位,她也被尊为皇太后。 庄妃在太宗的五宫后妃中是年纪最轻的一个。当年她长得如花似玉,秀美动人。但是她受到太宗的宠爱似乎不完全在于长得漂亮,或生了第九子福临,还有她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和有礼有节。相传崇德七年松山大战,清军生擒明总督洪承畴,囚在沈阳清宫内的三官庙,多次派人劝降无效,后来范文程建议,派庄妃同一个小丫环去给多日绝食的洪承畴送人参汤,并以燕语莺声和温情脉脉唤起洪承畴对家庭和娇妻爱子的眷恋,从而使他不为大明尽忠死节,愿作大清臣子。太宗为使洪承畴降清,的确作了很多努力,他本人也曾“解所御貂裘衣之”《清史稿》,卷237,“洪承畴传”。。据此推断,派庄妃送一碗人参汤的事不是不可能。即使没有这件事,也可以反映庄妃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善良温顺! 福临即位,母以子贵,庄妃地位大有提高,顺治十一年其父寨桑被赠和硕忠亲王。庄妃死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年七十五。因为庄妃是顺治生母,死后尊谥孝庄文皇后。庄妃的年龄小于多尔衮一岁。顺治时尊为皇太后的有二人,一为孝端文皇后,另一即孝庄文皇后。有人认为,所谓皇太后下嫁,不是孝端,而是孝庄。他们追溯皇太后下嫁之说源于张苍水的一首诗。原文是:“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上寿,指太后生日,孝庄生日为二月初八日,以此断定下嫁的日期就是顺治六年二月初八日赵光贤:《清初诸王争国记》。。皇太后下嫁之说主要反映多尔衮步步专权,没有当上皇帝,也作了皇父摄政王。其实顺治六年以前他已掌握大清最高统治权,顺治六年以后至死,他虽没有名副其实成为皇帝,却行使皇帝之权。娶不娶皇太后对他的政治地位似乎没有什么重要影响,所以皇太后下嫁的事不一定真实。 最具有戏剧性的是太宗与宸妃的关系。宸妃也是博尔济吉特氏,为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天聪八年她与太宗成婚时已二十六岁。这位博尔济吉特氏素以贤淑文静著称。太宗与她特别相好,崇德元年封她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取名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名句。诗本身表达的是男恋女的爱情。为宸妃住处取这个佳名,包含着太宗恋宸妃的深厚感情。崇德二年七月宸妃生皇八子,太宗高兴已极,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这个儿子两岁而殇,未予命名。崇德四年宸妃母被封为贤妃。崇德六年九月,在太宗正于松锦前线指挥同明军作战的紧张时刻,传来了关雎宫宸妃有病的消息。十二日来人报告宸妃病重,十三日太宗急忙驱车驾启行还盛京(沈阳),十七日到了旧边驻跸。夜里一鼓,又传来宸妃病危,太宗立即拔营,派大学士希福等先驰往问候,天还没有亮,他们刚进城,宸妃已死。太宗半路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悲不自胜。到了盛京,入关雎宫,至宸妃柩前,涕泣不止。诸王、大臣都劝他节哀。太宗为表示自己的眷爱,下令对宸妃的一切丧殓之礼皆从厚。出盛京地载门外五里暂殡,太宗奠酒三爵而还。宸妃死时三十三岁。这位大清一国之主,对一个宸妃倾注了他全部的夫妻感情。自从失去宸妃,他朝夕悲痛,二十三日中午,忽然昏迷,“言语无绪”,傍晚才苏醒过来王先谦:《东华录》,崇德六年九月。。朝廷大臣深为不安,力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但是,他从此饮食顿减,“圣躬违和”《清太宗实录》,卷57,38页。。过后略有觉悟,后悔说:“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排遣也。”虽然如此,仍抑制不住怀念宸妃的情感。诸王大臣又请太宗到蒲河射猎,借以消愁解闷。这次路过宸妃墓,触景伤情,又大哭一场。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扎哈纳都因宸妃丧时作乐,夺去王公爵位。当年十月二十七日,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清太宗实录》,卷58,10页。。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及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人。崇德元年一封麟趾宫贵妃,一封衍庆宫淑妃,地位在庄妃之上。他们各抚养一个蒙古女儿,有人说她俩是太宗娶的林丹汗的妻子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2,“后妃”。。确实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滩以后,留下妻子窦土门福金等。她们归服后金,代善等人极力劝太宗娶她为妻。太宗起初不允,代善说“皇上(汗)非为色多纳妃嫔者可比”,而是“允和天道”。经过这样劝说,再加上太宗想到出兵时,驻于纳里特河,曾有一美丽的野雉飞来御营,今福金来归,显系天意,于是决定娶窦土门福金为妻《清太宗实录》,卷20,19、20页。。 五宫后妃之外,为太宗生儿育女的诸妃有元妃、继妃、侧妃、庶妃等十人《清史稿》,卷214,“太宗诸妃”。。 二、二十五个子女的父亲 清太宗的妻子总数无法统计。同样,他的子女总数也无法统计。如仍以十五名为他生了子女的后妃为计算的依据,那他的子女就是二十五人,其中儿子十一人,女儿十四人。另外抚养女儿二人。为方便浏览,列表如下,可参考。 清太宗的十一个儿子,遭遇大致有三种:一是第九子福临,继太宗当上了大清皇帝;二是肃亲王豪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承泽亲王硕塞、镇国公高塞、辅国公叶布舒、韬塞、常舒等,他们七人得到了王公封爵;三是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未命名和未受封。这种状况,在一个封建朝代内部,是帝王子孙经常得到的命运,比较正常。 然而除了豪格之外,太宗如此众多儿子,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赫赫功绩。福临能当上皇帝,也不是因为他有过什么杰出的才能和贡献。这比起太祖的诸子,就大为逊色了。出现这种状况,当然需要揭示其原因。从历史记载上所反映出来的特殊性,大概有如下一些清太宗后妃及所生子女表 后妃名称子女名数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子一:福临(即顺治帝) 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宸妃)子一:二岁而殇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贵妃)子一:博穆博果尔 女一:下嫁噶尔玛索诺木,抚蒙古女一,嫁噶尔玛德参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淑妃)抚蒙古女一:嫁多尔衮元妃钮祜禄氏子一:洛博会继妃乌拉纳喇氏子二:豪格、洛格 女一:下嫁旺第侧妃叶赫纳喇氏子一:硕塞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女二:下嫁夸扎、哈尚庶妃纳喇氏子一:高塞 女二:下嫁辉塞、拉哈庶妃奇垒氏女一:下嫁吴应熊庶妃颜札氏子一:叶布舒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子一:常舒庶妃不知氏族子一:韬塞庶妃不知氏族女一:下嫁旺第清太宗诸子名号年龄表 次序名字封号生卒年寿1豪格肃亲王万历三十七年至顺治五年 (1609—1648)402洛格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命六年 (1611—1621)113洛博会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命二年 (1611—1617)74叶布舒辅国公天聪元年至康熙二十九年 (1627—1688)645硕塞承泽亲王天聪二年至顺治十一年 (1628—1654)276高塞镇国公崇德二年至康熙九年 (1637—1670)347常舒辅国公崇德二年至康熙三十八年 (1637—1699)638未命名崇德二年至崇德三年 (1637—1638)29福临清世祖章皇帝崇德三年至顺治十八年 (1638—1661)2410韬塞辅国公崇德四年至康熙三十四年 (1639—1695)5711博穆博果尔襄亲王崇德六年至顺治十三年 (1641—1656)16因素:第一,太宗为后金及大清最高统治者时,他的儿子们多数年龄比较小,不能投身战斗或参与议政;第二,太宗死后,豪格同多尔衮争夺皇权失败,影响到他的兄弟们不被重用,从而失掉立功机会;第三,福临即位年仅六岁,大权落到多尔衮手里,当然不会重用豪格兄弟,即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他对自己的兄弟们也不够信任和重视;第四,随着大清的进关和发展,至顺治以后,人才济济,非如太祖、太宗时主要依靠兄弟子侄。 在太宗诸子中少有的一个例外是豪格。他是太宗长子,继妃乌拉纳喇氏所生。此人文武全才,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早在清太祖为后金国汗时,已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因从征蒙古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有功,被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同代善等征蒙古扎鲁特部,亲斩其首领鄂斋图。太宗继位后,他在军事和政治上有了施展才智的更多机会,他本人似乎也抱着前途无量的希望在努力奋斗。天聪元年击败明兵于锦州,二年同济尔哈朗诛讨蒙古固特塔布囊,收其部众。三年进关,同莽古尔泰等率师迫近明朝都城北京,在广渠门外英勇迎击明宁锦援兵,冲击至城壕,明兵大溃。豪格这样连年奋战,在伯叔及兄弟中日益突出,天聪六年六月晋爵为和硕贝勒。七年,太宗下诏询问征明、察哈尔、朝鲜三者何先,豪格上疏:“征明如徒得锦州,余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宜悉我众及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入,谕各屯寨,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待马肥,加上汉兵大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对农民起义军的诬称),驻师通州,等待防御懈弛而进击他们。朝鲜、察哈尔可以缓攻。”《清史稿》,卷219,“豪格传”。这件事很重要,它反映出豪格已参与议论军国大事;特别是豪格的建议本身有独到见解,如他不但主张先攻明朝,还提出联络农民起义军,这在当时所有议论者中是少见的,可以看出豪格对形势的估计是现实的。八年,太宗率领豪格在宣府、大同一带攻城略地,多次打败明军。 天聪九年豪格同多尔衮往收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至托里图定盟,还抵归化城,又略取山西沿边诸州郡。崇德元年四月进封肃亲王,掌户部事。豪格的黄金时代就在这个时候。此后他不断遇到波折,走上坎坷的道路。从崇德元年到末年,豪格的宦途生涯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变化。封亲王不久,因他与岳托散布不满太宗的言论,降为贝勒,解部任,罚银千两。这是他第一次被降罚。接着同多尔衮攻锦州,有战功,命仍掌户部事。这是第一次复升。同年九月,固山额真鄂莫克图为讨好豪格,想逼迫蒙古台吉博洛把女儿嫁给他,豪格不治其罪,第二次被解部任,罚银千两。崇德三年九月伐明,毁边而入,至山东,略曹州,又遣骑兵二千攻克献县。四年四月凯旋而归,论功复原封爵,摄户部。这是第二次复升。五年同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及遣兵还家,第三次被降,由亲王降为郡王。从崇德六年至七年,参加松山大战,豪格在最关键时刻,遣右翼乘夜竖梯入城,攻克松山,俘获洪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明官兵千余人。继续进驻杏山,克塔山,叙功复原封。这就是第三次复升。 尽管如此道路曲折,太宗统治时的豪格总算是满朝文武中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并且很有希望走上权力的顶峰。但是,太宗死后,他不仅没有如愿以偿,相反,他被多尔衮等排斥打击,直至投入监牢而死《清史稿》,卷219,“豪格传”;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3,“皇子”。。 豪格之外,太宗的第五子硕塞在顺治初随多铎、阿济格等镇压农民起义军,击破南明及征喀尔喀有功,进封亲王。而顺治在上谕中却说:“博洛、尼堪、硕塞都不当在贵宠之列,只因为是太祖之孙,加锡王爵。而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相等。”七年降为郡王,八年复进和硕亲王。顺治十一年十二月死,年二十七岁。太宗第六子高塞,初封辅国公,康熙初进封镇国公。他住在盛京,读书于医巫闾山,爱好文学,弹琴赋诗,号霓菴,又号敬一主人。康熙九年死,年三十四岁。太宗其余诸子,无论是否得封爵,都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迹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3,“皇子”。。 清朝创建初期,皇帝选纳后妃宫女总是同政治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即皇女出嫁也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太宗将其十二三岁以上的几个女儿嫁给了蒙古各部的王子王孙,以加强满、蒙联系。长女固伦公主于天聪七年十三岁时嫁给了蒙古熬汉部台吉班第。这个班第在崇德元年被封为熬汉郡王。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是孝端文皇后所生,天聪九年许配给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崇德元年在她十二岁时成婚。六年正月额哲死,顺治二年又嫁给额哲弟阿布鼐。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等均嫁给孝端及孝庄两皇后的娘家子孙。其余几个女儿在太宗死后出嫁,多数嫁给蒙古各部王孙公子。最小的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应熊被诛,康熙帝特慰公主。这个公主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死,活了六十三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