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清朝清朝人物李鸿章传>5.5节 迁移蚕池口教堂

李鸿章传

作者: 黄波

5.5节 迁移蚕池口教堂

蚕池口教堂,俗称北堂。它位于北京皇城西安门内的蚕池口,靠近中南海。

1703 年,康熙皇帝身患疟疾,吃了很多中药都不见效。这时候,两名天主教传教士进献了金鸡纳霜(奎宁),康熙吃了之后,病就好了。为了表示感谢,康熙赐给他们蚕池口附近的一家皇家宅院,第二年又赐给他们一块附近的空地。于是天主教会的人就在此改建了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教堂高达八丈四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后来,这座教堂归巴黎天主教会管理。

这座教堂离皇宫很近,可以直接窥视到皇宫内院。中法战争爆发之后,慈禧警觉到这个教堂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虽然她早就想把这根刺拔掉,但是办起来并不容易。中法战争结束之后,1885 年 10 月,慈禧就把这个难办的差事交给了李鸿章。李鸿章觉得办理这类事情要比和外国人开战谈判容易的多,他首先想到的是外国人的事情就要让外国人出面办理。李鸿章去教堂了解情况,得知一个英籍传教士敦约翰曾经向总理衙门写过迁移教堂的建议书。李鸿章把敦约翰找来,向他询问怎么办理迁移最合适。敦约翰说,如果中国能直接找到罗马教皇商议此事的话,会比较简单。此外,还需要去巴黎教会做一些工作。

李鸿章于是任命他为特别代表前往罗马和巴黎处理此事,并再三强调不要让法国政府知道。另外,李鸿章还想和罗马教皇商讨能否互派使者。因为当时法国在中国享有特殊的权利即“保教权”,中国的教务纠纷统统需要法国处理。如果罗马教皇能够统一管理中国的天主教事务,那么法国的权利就被解除了。当时,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都归罗马教皇管理,各地都有教皇的使者。只有一个土耳其归法国管辖,遭受着世人的耻笑。所以李鸿章当然想和罗马教皇直接接触了。

敦约翰和教皇见面之后,教皇对派人驻华很感兴趣,派人专门去巴黎协调此事。教皇觉得这是个控制管理中国教务的好机会,他同意迁移教堂,并要往中国派驻公使。  李鸿章还找来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和蚕池口教堂的法国籍传教士樊国樑帮忙。樊国樑在蚕池口教堂工作了 25 年,樊国樑建议把教堂迁移到皇城西北角的西什库。这就是现在北京的西什库教堂的来历。

樊国樑得知李鸿章有意派自己为教廷的驻华公使,十分积极。他表示愿意去罗马帮助协调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李鸿章接到敦约翰的消息,得知教皇同意迁移教堂之后马上命令德璀琳和樊国樑商议迁移教堂的细节问题。1886 年 5 月,教堂迁移合同是这样商议的:新教堂高度在 5 丈之内,迁移时间以 2 年为限,折价为 35 万两。原教堂内的一切物品还保留在原堂。樊国樑带着合同和文件赶往罗马,没想到法国得知了此事。法国政府表示反对教皇向中国派驻公使。其他列强本来就不满法国在中国的“保教权”,得知此事后纷纷对法国政府的做法进行抨击,并支持教皇在中国派驻使者。  樊国樑见教皇的驻华公使人选不是自己,十分气愤。他转身和法国政府站在一起,阻止教堂的迁移。法国政府提出,教堂的产权在法国,迁移教堂必须要征得法国的同意。李鸿章则还击说,教堂是教会的产业,和法国无关。这时,蚕池口教堂的主教达里布也对樊国樑的行为表示不满,教皇也表示他同意迁堂的旨意没有变。达里布表示愿意听从教皇的命令。

法国政府不甘心失败,提出,如果教皇向中国派驻使者,那么法国将停发对国内教士的俸银 50 万兆法郎并撕毁法国和教皇的条约。教皇迫于经济压力,停止了派驻华使者,但是迁移教堂一事已经成为定局。9 月,法国教会正式同意迁移教堂。慈禧得知此事后,笑逐颜开,感叹这样的事情只有李鸿章才能办,才能办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