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惊变 作者: 徐磊 第五章 惊魂甫定,聚焦灵武(1) 第一个回合,双方各有失误,不过安禄山的失误在于一再贻误战机,没能够一举消灭敌人,有点放虎归山的意思。但最后是老虎厉害,还是猎人的猎枪厉害,还要看双方后来的发展,因此安禄山的失误,至少短时期内并不致命,而唐朝犯的错误就严重了许多倍,所以他们败了。 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唐朝便立刻开始了反击。同时叛军内部也一再更换领导人。形势似乎对唐有利起来了,可是唐又一再失误,这才有了双方的持久战。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小猫玩蝗虫,蝗虫本在小猫掌握之中,但它并不急于将这个跳来跳去的家伙弄死,而是用爪子“啪”的一下,将蝗虫按住,然后慢慢抬起爪来小心翼翼的看,不想蝗虫又跳出猫爪,于是小猫又“喵呜”的一声用嘴制住这个不听话的家伙,松开嘴之后又用爪子按住,然后又被它逃脱,如是者再三。最后,蝗虫被这顽皮的小猫咪弄的精疲力竭,再也跳不起来了,这时小猫才会一爪子拍死,或者是一口咬定,总之蝗虫既已到了猫爪之下,就注定了它悲惨的命运。 唐与叛军的战斗,当然比不上可爱的小猫与蝗虫之间的“戏耍”(蝗虫实在被动的很)好看,但却有相似之处。唐朝好像是抱定了不想一下子杀尽叛军的决心,非要与他们斗个几年才肯罢休。然而,猫是出自好玩的天性,而唐却是因为失误,而且唐也并没有强大到可以轻松制住叛军的程度。所以,叛军不像蝗虫,倒像是个大螃蟹,有时夹住猫的鼻子,让猫也尝尝痛的滋味。 场景一:猫与螃蟹“玩耍”。 场景二:螃蟹挥舞着两个大钳,神气的说:“我也不是好惹的!” 场景三:猫用爪子揉揉被夹痛的鼻子,咬牙切齿的说:“谁敢侵犯我就叫它灭亡!” 马嵬坡前草青青,当年何等风光的杨氏兄妹,如今皆化作尘土。李亨没有随同玄宗一起入蜀,而是留了下来。事实上玄宗入蜀也正是他政治生涯中作为皇帝的最后一段路程,而且还是一条充满了悲凉的路。而当他入蜀后不久,忽然间发现,自己被升级了。有一句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对玄宗来讲,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首已成上皇身”。 一、唐玄宗西游记——剑阁闻铃 大家都看过明小说《西游记》吧,就算没看过原著,电视总也该扫了两眼。那一次西游的是唐僧师徒(小说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相去甚远),而这一次“西游”的则是唐玄宗李隆基;前者是取经,后者是避难。不管怎么说,玄宗这一次西行也算比较重要,让我们先“流水账”似的看看他的行程: 通鉴记载,玄宗一行从马嵬(今陕西兴平县附近)出发,六月十七日,到达岐山。 这时有传言说叛军的前锋立刻就会到,玄宗吓的不敢停留,继续前行,当夜宿于扶风。按说攻下长安后安禄山应该马上发兵追击唐玄宗等人,奈何他也并不怎么精明,所以玄宗也是多虑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察看一下地图,现在的岐山是在扶风的西侧,从马嵬出发,应该是先到扶风后到岐山才是,怎么玄宗是往回走呢?路线实在有点怪啊。莫非是迂回战术?应该不是,玄宗正担心安禄山追来,哪里有心情迂回。怀疑是由于地名更改造成的,宋时的地名与唐朝也肯定不一样。这点还是参考《旧唐书》为妙,其中说十六日到达扶风县,十七日到达扶风郡。扶风县大致在今扶风一带,而扶风郡治所大致在凤翔附近,或许是与岐山之间的某个地方吧。 情势如此,连皇帝都这么惨,随从保驾的士兵们也只好暗谋出路,常会出言不逊,这回是连陈玄礼都无力控制了,玄宗对此十分担忧。这时正赶上成都进献给朝廷的“春彩(就是春织丝绸)”十多万匹到了扶风,玄宗命人把这些丝绸都陈放在庭中,召来随从的将士,自己站在殿前的台阶上跟他们说:“朕比来衰耄,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知卿等皆仓猝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跋涉至此,劳苦至矣,朕甚愧之。蜀路阻长,郡县褊小,人马众多,或不能供,今听卿等各还家;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亦足自达。今日与卿等诀别,可共分此彩以备资粮。若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好自爱也!”就是说:“我老了,老糊涂了,任人不当导致现在这步境地,你们仓促之间跟着我来,来不及与你们的父母妻子告别,一路跋涉至此,非常辛苦,我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入蜀的道路艰险漫长,而且那里地方又狭小,难以供应如此众多的人马。现在听凭你们回家去,我只带着儿孙们还有这些宫人也足以保护着我到达那里了。现在就与你们分别了,你们把这些丝绸都分了吧,聊以为资费。等你们到了家里,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代我向他们问一声好,让他们多保重。”玄宗褪下皇帝的威严,呈现出他仁慈友爱的一面,这番话更像是一位邻家爷爷在谆谆劝导面前的这群孩子们。玄宗言罢,眼泪流了下来,此时的他,倒真的很可怜。即使我们只看文字,仍然不得不对这位古稀老人报以同情的态度,又何况眼见着老人落泪的将士们。听完玄宗的话后,这些士兵哭着说:“我们生死都愿意永远跟着陛下,不敢有二心!”当然,留下来的人越多越有利,玄宗自然是盼望留下来的人更多一些,但话已出口,他也并不反悔。这点还要佩服一下玄宗,不管他是否出自真心,也不管这是否是他为了挽留人定下的计策,在自己落迫的时候,能做出这样的高姿态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是欲取先予的计策,那么此前已经有过一次背叛的这些士兵,难保不会再背叛一次,玄宗就算还保留着极度的自信(事实上执意入蜀说明他这份自信已经受到打击了),也不一定相信自己这么一哭,就全都能留下来。总之,冒这么大的风险,弄不好真会树倒猢狲散,玄宗是个明白人,且此时又谨慎的很,应该不会这么做。我倾向于这确是玄宗出于真心,他前面留下府库、不让烧桥,说到底都是慈心大发,这会跟来的士兵们又一百个不情愿,与其让他们怨天尤人的跟到蜀地,还不如放他们回家,两面都落个清静,岂不是好?但玄宗老人家这么一哭,大家也都受了感动,表示愿意留下,玄宗心里当然愿意,但一来要等他们的确下定决心,二来自己也不能这么快就答应下来,否则别人会怎么看?于是他等了一会儿说:“去留都由你们自愿。”也就是默认了。从此那些怨尤的言语便平息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