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唐朝大唐惊变>第五章 惊魂甫定,聚焦灵武(17)

大唐惊变

作者: 徐磊

第五章 惊魂甫定,聚焦灵武(17)

走了八天,九日二十五日,肃宗一行到达顺化。这时韦见素等人也从成都赶到,奉上玉玺和玉册,肃宗不肯接受,并说:“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岂敢乘危,遽为传袭!”我只是因为近来中原有动乱,才暂时管理一下百官,怎能够乘机传袭皇位呢?这听来实在太假了,皇帝都当了,还谈什么不敢遽为传袭?但肃宗却好像是认真的,他命人把玉玺和玉册都放置在别殿中,晨昏定省,就像礼拜父母那样去礼敬。肃宗的做法其实是对的,尽管后来的“腐儒”们(唐朝当然没有敢说三道四的,而唐以后的人就不客气了)已经大大的对他擅自即位不满了,这么做也无法减轻一些他的“罪过”,但总比接受的好,可以想见,如果肃宗笑呵呵的接受了,那么会被骂的更惨。   玄宗从蜀中派过来的这几人,肃宗因为韦见素和杨国忠的关系,对他很冷淡;而他久闻房琯的声名,因此对他很热情。房琯也是“人来风”,对肃宗谈论时事的时候,慷慨激昂,以至令肃宗大受感染,所以一有军国大事的时候就和房琯商量。房琯“亦以天下为已任,知无不为”,热情还是很高的。当年杨国忠初任宰相时,也是“以天下为己任”,虽然杨国忠很不怎么样,但是这份热情还是要肯定一下,房琯现在也是踌躇满志,他的这种激昂“吓”得其它宰相只有拱手避让的份。房琯任相又如何呢?下一节再说吧。   肃宗闲暇的时候,有一次对李泌谈到了李林甫。仇人啊仇人,肃宗想起来李皇叔——不对,现在得说是皇叔爷爷了——想起皇叔爷爷当年做的好事,害得他担惊受怕不说,还被迫与韦妃离婚,所以现在一定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扒皮抽筋。肃宗当时就要下诏说等攻克长安后,把李林甫的墓挖开,焚烧他的尸骨,弃骨扬灰。李泌劝解道:“陛下正在的大事是平定天下,何必与死者为敌呢。那尸骨又知道什么,这样做只能表示圣上胸怀德行还不够宽宏。再说回来,现在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都是陛下的仇敌,如果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不会再有悔过自新之心了。”肃宗听后不大高兴,又说:“李林甫这个奸贼,过去千方百计想要致我于死地,那时候我可是朝不保夕啊,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实在是老天爷垂怜。况且李林甫那厮也十分憎恨你啊,只是还没来得及害你他自己就死了而已,你怎么倒可怜他?还替他说话?”李泌从容回答道:“这些事我哪里能不知道呢!但是陛下想到没有,太上皇在帝位将近五十年,一直太平安乐,不料一朝祸起,天下大乱,只好远避巴蜀。南方气候恶劣,太上皇年纪已经很大了,如果听到陛下有这样的诏命,必将以为陛下是为了报韦妃之仇。老人家心里肯定很惭愧,万一因此再生病,天下人就会认为这是陛下心胸狭隘,容不得君父。”还没等李泌说完,肃宗就泪流满面的走下台阶,仰天礼拜说:“我没想到这一点,是上天让您来告诫我的!”然后抱着李泌的脖子哭个不停。李泌总是能够找到对肃宗的制胜法宝,即足以打动肃宗的理由,所以往往他说的话都能起到作用。不过,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不是有点危险呢?肃宗对李泌很好,最后也没怎么起疑心,但李泌自己不能不有所考虑。这是后话了,后话当然后面说。只是肃宗抱着李泌的脖子哭个不停,实在有点那个,感动可以理解,可也没必要这么个哭法,好像是史家为了美化肃宗有多仁孝,所以才会让他如此举动,只是这样一来,倒有点搞笑的气氛,真是事与愿违。   肃宗在顺化没有呆太多时间便出发了,十月初三,到达了目的地彭原。肃宗在彭原的时间要多一些,既然他不走,我们也先暂时停在这里。   在这里,有一行人的到来,一定使肃宗十分高兴。肃宗想要平叛,但觉得单纯依靠朔方的兵力还不够,想要借胡人的兵力来壮大威势,于是就封豳王李守礼的儿子李承寀为敦煌王,与仆固怀恩一起去回纥借兵。又向拔汗那征兵,并让他们转告西域各国,如果能跟随安西兵一起来支持的话,必有重赏。敦煌王李承寀依命来到回纥牙帐,回纥可汗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大臣与唐朝的使者一起回来,在彭原晋见肃宗。肃宗对回纥使节自然厚加赏赐,并且封回纥可汗的女儿为毗伽公主。   就在这时,肃宗下诏要革除以前的一些弊政。什么弊政呢?这就要向上追溯到李皇叔爷爷的时代了。李林甫为宰相的时候,限制向皇帝进谏的谏官,让他们在上诉前前先告诉他一声,退朝之后也要把与皇皇谈话的内容告诉他,御史进言也须御史大夫署名。李林甫把关很严,凡不利于他的声音一律切断,至于发出声音的“声源”,当然也要想办法铲除。至此肃宗大开进谏之路,又让宰相分别在政事堂值日,每十天更换一次,大大的改善了李林甫、杨国忠那样的宰相专权局面。   言路是开放了,可是效果如何呢?言路上本有三重门,第一道门是士庶通向朝廷的大门,第二道门是由高官把守的大门,第三道门是皇帝本人的耳朵。第一道门已经堵住了很多人,当人们好容易迈进了朝廷的大门,忽然发现仕途上有时会有拦路虎出没,当皇帝把拦路虎驯的柔顺了,谏官们觉得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了,于是大谏而特谏起来,却发现声音却怎么也撞不开第三道门,搞不好皇帝的脸还会阴沉下来……当然也会有谏言比较顺利的通过三道大门的情况,不过正常情况下第三道大门的通过率并不高,像太宗那样以纳谏着称的皇帝,则是少而又少了,而且太宗本人忍的也是相当辛苦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