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历史唐朝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第01章(09)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 司马路人

第01章(09)

李渊摆摆手,止住了武士彟,武士彟也觉有些说露了嘴,急忙打住。李世民端起杯子与武士彟碰了一下,说:

“既然你志不在求财,何不出去谋个一官半职?”

武士彟眼望着李渊,真诚地说:“我一直在等着国公这句话。”

李渊心下明白,况且武士彟确实聪慧机敏,眼下自己也正是用人之际。于是说道:

“士彟弟若不嫌弃,可到我留守府任司铠参军。”司铠参军主管兵器的保管修造工作,官虽不大,但武士彟已感激不尽,因为这实现了他多年从政的愿望,忙离座施礼道:“士彟感国公知遇之恩,愿竭尽赤诚。”

李渊大破突厥,声名大震,太原各界人士对他刮目相看,其威望也节节升高。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私下里却十分忌恨,依仗他俩是皇帝的亲信,处处想钳制李渊一把。在论功行赏的议事会上,大家纷纷推荐李世民任鹰扬府行军司马。王威、高君雅怕李渊父子势力由此扩大,阴沉着脸不表态。李渊心里明白,对大家说:

“世民虽立了一些军功,但年龄尚轻,还需要历练。这样吧,让他到晋阳县令刘文静那里做一名参军吧。”李渊表明上不徇私情,降李世民使用,实际上他是有所考虑的。晋阳县令刘文静祖父刘懿是北周的石州刺史,父亲刘韶,隋时死于王事,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父勋当上晋阳令。其人身材高大,风流倜傥,谋略过人,交结甚广,若通过李世民,把他笼络在自己的旗下,无疑是增加了一份可贵的力量。

王威见李世民功高而位低,于是点头表示同意。但当李渊提议勇夺突厥千骑令旌的刘弘基为鹰扬府护卫郎将时,高君雅却大叫起来:“刘弘基逃避高句丽兵役,本是国家罪人,不抓他下大狱就是好的了。如今却升他为护卫郎将,纯粹是胡闹!拿国家法典开玩笑,我高君雅作为主管人事的副留守,坚决不同意!”没等李渊说话,列席会议的晋阳宫监裴寂厉声道:

“如今国家临难,盗贼蜂起,正是求才用人之际。弘基勇夺突厥令旌,勇略过人,为大破突厥起了关键作用。若这样的人不用,谁还愿意为国出力?一旦边关有难,难道让你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前去抵挡?”

旁边的刘文静笑着说:

“高大人可不是文弱书生,乃是皇帝钦封的虎牙郎将,正牌的武将军。下次突厥来犯,可遣高大人前去征讨。”

高君雅是嘴皮子功夫,最怕安排他打仗,一听刘文静说出这等话,心里恨得咬牙,嘴上却不吱声了,默默同意了对刘弘基的任命。晋阳县是太原的地方政府,县府与太原留守府一个城西,一个城东。不在王威、高君雅的眼皮底下,李世民更是有所作为。他虽为刘文静的部下,但两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博弈宴饮,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李世民也以晋阳县令府为据点,广泛结交朋友,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不管是耍把式卖艺的江湖客,还是到处化缘的穷和尚,他都热情交结,倾心相待。很快,在他的旗下,聚集了上百位能人才俊。李世民的妻兄弟、得力助手长孙无忌,饱读诗书,沉稳有谋,成为这帮人的幕后军师。

大业十二年四月(616年),上谷“历山飞”魏刀儿窥视到太原这块风水宝地,派得力干将甄翟儿率二万人马进攻太原。隋朝将领潘长文在西河郡一带布兵抵挡,兵败被杀。军情似火,李渊迅速率领六千步骑,前去征讨。

在这场战役中,李渊多年的卫士李铁以身护主,中箭落马,英勇战死。李渊的护身软甲也被敌将砍开了口子,在敌将的围攻下,他的体力损耗了大半,处境十分危急。幸亏李世民领着一彪人马杀将过来,替父亲解了围。李渊见儿子世民来了,眼泪差点下来了。父子俩来不及说一句宽慰的话,立即合兵一处,奋力冲杀。

甄翟儿见大势已去,率轻骑翻山遁去。此役俘敌数千人,辎重资财无数。在瞬息万变,复杂的战场形势下,敢打敢拼,抓住时机,决策准确,显示了李渊杰出的军事领导才能。

但这场战役也惊险万端。看见父亲背上带伤,李世民也后怕不已,埋怨父亲没有安排自己随军打仗。李渊望着李世民身后百余名高矮胖瘦、不穿军服的勇士,问道:

“这些都是何方勇士,若非你们及时驰援,情势危矣。”

李世民介绍道:

“这些都是孩儿在晋阳县上结交的朋友,听说父亲领兵征讨甄翟儿,他们耐不住性子,都随我来了。”“天下不太平,乱世出英雄,若不嫌弃,可全部编入鹰扬府卫队,以后再量才擢用。”李渊说着,从身后拉出一个手持镔铁棍的黑大汉,对李世民说:“这也是一位英雄好汉,武功十分了得,乱兵之中,幸亏他左右护卫我。”

那黑大汉冲世民一抱拳:“在下钱九陇。先父是南陈时皇家隶人。南陈败落后,我即流落山中以打猎砍柴为生。今遇留守大人,愿效犬马之劳。”

李渊拍了拍钱九陇的肩膀:“你以后就做我的贴身护卫吧。”

李渊大破甄翟儿,消息传到江都,隋炀帝十分高兴,下诏提升李渊为从三品的右骁卫将军。在军职上,李渊比王威、高君雅高了半级,从此在留守府里,李渊进一步摆脱王、高二人的制约,获得了更多的军权。于不显山不露水中,李渊也完成了经营太原的第二步计划,把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太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为以后的起后反隋,争夺皇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栏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