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治学
1 2 3
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
《礼记·学记》
教育,就是要发扬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
缺乏。
|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
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
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
教育放在首位。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荀子·劝学》
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
|
|
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
|
|
有田不耕仓癝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唐.白居易《劝学文》
癝(lǐn):米仓。
|
|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宋·司马光《劝学文》
|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
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
|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也。
唐·韩愈《师说》
不管尊贵卑贱,不管年长年幼,只要有知识,
就是老师。
|
|
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
灾也。
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
这是子孙的灾难。
|
|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
弃。
|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
《论语·子罕》
意谓时光易逝,当自强不息。
|
|
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
《荀子·大略》
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
求精。
|
|
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
《南子·说山训》
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
是收取众多狐的白毛皮而制取的。学习应善于博
取众长。
|
|
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
《法言·修身》
三年不见日光,瞪眼而看不见;三年不见月
亮,目光就短浅。长期不学习必定愚昧短浅。
|
|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氏家训·勉学》
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
|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还矣乎!
《中说·礼乐》
住在近处能了解远方,处在今世能了解古
代,只有通过学习。
|
|
1 2 3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