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四、究竟谁攻谁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作者: 何虎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究竟谁攻谁


  蒋介石逃台以后,口头不断高喊“反攻大陆,反共复国”,并不断侵犯大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蒋介石有了这个保护伞后胆子进一步放开,对大陆的窜犯进一步升级。针对蒋介石狐假虎威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收复一江山岛、大陈岛的战役,并炮击金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幻想。

  1.解放一江山岛

  朝鲜战争爆发以前,中国共产党对退至台湾的国民党的政策是:肃清国民党残余,武力解放台湾,尽早实现祖国的统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舰队进人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家卫国”和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不得不改变原定向台湾进军的计划,集中全力抗美援朝。因此,武力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推迟。
  朝鲜战争结束后,共产党再次将武力解放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54年,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对台3人小组。同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建军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军民“为解放台湾,使台湾人民重回祖国怀抱,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彻底胜利而奋斗。”与此相配合,人民解放军采取军事行动,于9月3日炮击金门。这次作战规模虽然不大,在国际上却掀起轩然大波,被西方舆论称之为“台海危机”。
  “九三”炮击金门使蒋介石极为恐慌,而且也使美国政府受到极大震动,艾森豪威尔开始认真考虑与台湾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1954年12月2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由此引起了形势骤变。这一条约宣称美国和台湾当局双方有“为自己而抵御外来武装攻击的共同决心”,台湾方面如遭攻击,美国要立即采取行动。条约同时还规定:美国有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这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使入侵台湾合法化的侵略性条约。条约自12月初签订后,美国海空军在台湾海峡的活动加强了,美国提供给台湾的第一批F-86型喷气式战斗机也运到台湾。杜勒斯在芝加哥发表谈话,声称美国必须对中共在沿海岛屿的挑衅作强有力的反应。
  毛泽东与中央军委考虑到美国与台湾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后不会改变其原先的态度,故而对美国炫耀武力既不必惧怕,也不可以示弱,准备给美国和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正如江南所说:“毛泽东紧接协约签订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这个条约是万灵符。”
  解放军首先将打击的目标对准了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外东海中,由南江、北江两岛组成,面积为1.7平方公里。在南起鳌江口、北至三门湾口的110余海里的浙东南沿海面上,罗列着1100余个大小岛屿,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岛链,这就是台州列岛。台州列岛的上、下大陈岛居于这条链的中心地位,一江山岛处于上大陈岛的北面,为上、下大陈岛的前哨阵地,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在这条岛链中有着特殊地位。国民党军队曾有“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的说法。
  驻守浙江东南沿海岛链上的有:国民党军四十六师、6个突击大队,并有海军舰艇10余艘经常在大陈岛海域游弋,总兵力达2万余人。总指挥为国民党原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刘廉。经过多年经营,形成了经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头门山、披山、渔山、南虎山等岛为外围的海上防御体系。其中,驻守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兵力仅1100多人,并且该岛离大陆头门山岛仅5海哩,攻取较为方便。
  在一江山岛上,国民党军层层布防,阵地间设有3道防御线4层火力,并筑有明暗地堡150多个。阵地与地堡之间都用堑壕、交通壕连接,阵地前密布着铁丝网和地雷,形成以永久和半永久工事为骨干的环形防御体系。由于该岛地位重要,防守坚固,国民党军把它吹嘘为“击不沉的航空母舰”。设若攻下一江山岛,必会给大陈岛蒋军以极大的震撼,使其可能不战而弃,从而一举解决整个浙东沿海岛屿问题,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胜利的目的。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收复一江山岛之战。
  1月18日拂晓,战区气象实况:云量0-3个,云高3500米,风向午前北至西北,午后东风,风速每秒3-4米,能见度10公里。
  风平浪静,天朗气清。头门山登陆指挥所,电台嘀嘀嗒嗒,急促的响声传出了指挥所。
  上午8时,数十架战鹰飞临一江、大陈海域上空,奏响了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序曲。3个轰炸机大队的60架伊尔28型轰炸机在2个强击机大队的掩护下,将120余吨的炸弹投向一江山岛。顿时,整个一江山岛被淹没在一片硝烟和尘埃之中。
  在国民党守军还没有从解放军空军的轰炸中醒来时,数百门各式海岸远程大炮齐鸣,1.2万发炮弹又准确地射向一江山岛。炮弹轰炸时激起黑色和白色的烟尘,将一江山岛变成了一座海上雾岛。
  强大的空、炮火力使国民党守军设置的三列铁丝网变成了一些尺许长的铁丝,许多地堡被炸塌,成堆的炮弹也被打得原地爆炸,爆炸声响彻天空。据被俘的蒋军回忆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力,飞机和大炮的猛烈轰击,震得我们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
  在空军、炮兵火力向一江山岛实施轰击的同时,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和四艘巡逻舰组成的舰队也迅速封锁了一江山岛与大陈岛之间的海域,并以猛烈的火力将蒋军的赴援军舰阻截于数海哩之外。随后,近百艘军舰、炮船、炮舰及登陆艇也迅速向预定海域集结,等待最后出击的命令。
  此时前线总指挥张爱萍来到海湾处的高地上,用望远镜巡视和检查了海上整个战斗序列。当一切就绪后,他满意地对记者们说:“再等一会儿,就是海里的龙王,今天也不能安宁了。”
  到下午2时的预定时刻,登陆部队在岸炮、舰炮及战斗机的支援下,排成波浪队形,分成3个方向,以破竹之势向一江山岛进发。
  14时29分,我步兵178团2营首先在乐清礁、北山湾一带登上一江山岛,迅速占领了蒋军第一线阵地,并立即向纵深挺进。14时32分,步兵180团2营的第二梯队在胜利村西侧,四岙湾地段登陆,也迅速攻占了第一线阵地。紧随其后,各营第二梯队也登陆成功,并迅速支援第一梯队向纵深发起进攻。
  在纵深攻击阶段,蒋军虽然凭借有利地形和巩固工事负隅顽抗,但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在空、海军的密切协同和有力支援下,英勇顽强,连续作战,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控制了整个一江山岛,至19日2时前,登陆部队全部肃清了守岛蒋军,收复了一江山岛。这一仗共毙敌519人,俘虏567人,岛上蒋军无一人漏网。
  国民党的战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江山岛之战,共军打了一场典型的三军联合由岸至岸登陆作战。”
  在战斗全过程中,美军顾问团驻大陈岛首席顾问华尔顿上校和来接替他的麦克登上校整日都在大陈岛的山头上观察,据他们说:“共军攻击一江山,使用在这小岛上的火力,竟比韩战中还要猛烈。”国民党吹嘘的“不沉的航空母舰”悄悄沉没了。

  2.金刚计划

  一江山岛丢失后,大陈岛暴露在解放军的炮筒之下,“台海危机”进一步升级。中国共产党针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所做出的强烈反应,促使美蒋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避免进一步惹恼共产党。当初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条约,决不是想帮助蒋介石守住这些岛屿,而是企图分裂中国,实施“遏制中国”的战略,蒋介石则企图通过与美签约将其拖人中国内战,以便火中取栗。朝鲜战争后,美国也曾考虑在金门等岛屿问题上与中国政府直接作战,但由于英。法等国的反对,以及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激烈,迫使美国政府改变同中国军队直接作战的意图。在此情形之下,美国政府在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后,抛出了台湾海峡“停火”的建议。
  1955年1月19日,艾森豪威尔在对记者的谈话中宣称要通过联合国斡旋,“来停止中国沿海的战斗”。美国关于“停火”的建议,目的有二:一是阻止人民解放军进攻金门;二是迫使蒋介石减少金、马驻军,甚至撤出金、马。美国此举的实质还是: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在美国的策动下,英国、新西兰等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个提案,要求由安理会审议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沿岸某些岛屿地区的敌对行动”的建议。这一提案将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国际化,是在制造“两个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反对和拒绝,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反对。
  1955年2月8日,蒋介石在“国父纪念日”上发表长篇讲话,激烈抨击“停火”建议,称这将造成“被侵略者接受侵略者所造成的既成事实”,提出“台湾地位未定”的人是别有阴谋的歪曲历史,而“两个中国”更是“荒谬绝伦”,“中华民国领土,绝对不允许割裂”。蒋介石宣称誓死守卫金、马,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1955年10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七届六中全会上信誓旦旦,宣称:“坚持立场,固守金、马,确保我反攻基地”;“整顿内部,加强实力,准备独立应战”;“对盟国决履行条约义务,但对条约以外的事项,如与我国家主权和利益有损害者,决不加以考虑。”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和蒋介石的固执态度,美国在极端反共分子杜勒斯的煽动下,掀起一股要求对中国共产党采取强硬态度的叫嚣。美国国会于1955年2月通过了《授权总统使用武装部队协防台湾有关地区案》。“台海危机”达到顶点。
  但美国政府害怕被蒋介石拖人中国内战而不能自拔,考虑再三,遂在答应蒋介石协防金、马的条件下,提出撤退大陈岛的建议。这样既缓和了中共的压力,又安抚了蒋介石。尽管蒋介石信誓旦旦确保金、马,但一江山岛被解放军占领之后,只用105榴弹炮即可控制大陈岛,蒋介石就连飞机也不敢在大陈岛降落。在此局面下,蒋介石胸无良策,只好接受美方建议,同意撤兵大陈。
  对于撤兵大陈,蒋介石拟定了一个“金刚计划”,并命儿子、“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具体负责执行这一计划。
  1955年2月2日,蒋经国飞抵大陈岛,开始执行撤退大陈的“金刚计划”。经过蒋经国的反复动员和沈之岳“专员”发布的大陈岛将有“最激烈的战斗”的布告,岛上1.4万多民众被迫告别家园与军队相继撤离。蒋经国心情沉痛,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反共复国,是一件大事,为了百年大计,一时的忍让是不能避免的。”
  2月12日,蒋经国在临走之前,在大陈岛最后一次升起青天白日旗。当时参加升旗的有“海军副总司令”黎玉玺“专员”沈之岳和《中央日报》记者刘毅夫等人。蒋经国升旗后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
  不要难过,不要失望,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蒋经国和他父亲一样,多次发誓要打回来。可是,随着1988年1月去逝,他的誓言也成了一场春梦。
  大陈撤退,为蒋介石的“反共复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赴金门视察,安慰由大陈岛“转进”的子弟兵,继续宣誓保卫金、马,但仍不能改变台岛民众“反攻无望”的心理。为此,蒋介石发表“为大陈撤退告海内外国民同胞书”,称大陈岛“孤悬于台湾基地250海哩以外,以今日军事形势而言,其对我反攻基地之台湾防卫上,实已失去其战略价值。”“决定将大陈岛屿驻军调防金门、马祖等地,此为集中兵力,增强整个反共复国军事部署之重要措施,”是“适应新的战略”的需要。“要保证我反攻复国战争的胜利,首先必须巩固台湾、澎湖,及屏障台、澎之金门、马祖等外围岛屿为第一要务,自不能以一岛一屿之得失,只争一时之长短,而置根本大计于不顾。”
  蒋介石撤兵大陈,“金刚计划”实施完毕,“台海危机”趋于缓和。

  3.“台澎金马”的“金”

  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宝岛,以台湾岛为中心,围绕着台湾岛的附近海域,另外还有许多小岛,其中尤以澎湖列岛、金门岛、马祖岛面积大一些,而金门岛在这三岛中面积又最大。更为人看重的是金门岛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它紧靠着中国大陆,就如一道通往台湾岛的桥梁,占有了金门岛,马祖岛便将不攻自破,而金门岛一失,蒋介石的台湾岛便会门户洞开。因而也有人据此戏称金门岛是“台澎金马”中的“金子”,意指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事实上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必争之地。
  蒋介石也深知金门岛的重要,他要保住台湾就必须先保住金门岛,所以当他输得只剩“台澎金马”时,他也输红了眼,在金门岛上布置了重兵把守,在此驻扎的都是他败退下来的残军中的精锐,给养好,装备现代化程度高,协同防守的还有海军和空军,其海上陆战部队也有一些实力。
  1949年10月解放军乘胜追击强攻金门岛时,由于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胜利进军的形势下,有轻敌麻痹思想;另一方面作战指导明显失误,从而导致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一次重大挫折。这一仗,蒋介石在金门岛得逞之后,非常得意,大肆宣扬其“国军”的潜在威力,并从而更加看好金门岛,以为可以由此而发迹,其“在莒复国”也仿佛有了点亮光。
  金门岛的面积不大,但岛屿峭壁陡崖,只有很短的一段海岸边界便于登陆,适宜军事驻守,易守难攻,强攻金门失利后,解放军厦门前线同蒋军占据的岛屿大小金门一直处于对峙状态。而且双方离得又很近,厦门距小金门只有2000多米,我军前沿阵地大、小嶝岛距大金门最近处不到1000米。
  此时,国民党以一个兵团的重兵防守金门,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个军的兵力防守厦门,双方对峙金门时,经常互相炮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从1950—1953年,新中国全力抗美援朝,空军未人福建,海军又是初建,所以在金门前线,无论在空军、海军,或是炮兵力量上,蒋介石的军队都占优势。
  蒋介石也看到新中国福建沿海的兵力较弱,再加上美国此时也已同他站在了一道,他找到了强大的军事后盾,蒋介石此时在金门前线十分张狂。其海军基本上封锁厦门港和福建马尾港,并不断骚扰福建沿海地区;其空军经常空袭厦门、福建。更为可恶的是,其炮兵频繁炮击厦门及附近解放军所占岛屿,厦门成了一座战时城市。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做,既有做样子给美国和世人看的意图,也有以此造成反攻之势,来显示他至死不会认输的“血性”。另外还以此干扰大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极尽破坏之能事,在东南沿海间接地帮美国人一把。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集中了空军、海军和炮兵开赴厦门前线进行自卫,反击蒋介石的骚扰,双方曾多次发生激烈的空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8年。
  当时为何出现此种状况?并不是蒋介石的军队真的就很难打,他在台湾的军队真的就存在什么潜在威力。主要是外国势力的插手,美国在朝鲜战场输红了眼,当然再也不愿在金门岛的战斗中赔光老本,其第七舰队不是一直游弋于台湾海峡吗?这些均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金门岛带来了很大阻力。
  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解放军开始大规模的炮击金门,史称“八二三炮战”。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炮战。这一场局部的军事斗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外交在内的事关全局和未来的复杂斗争,既有针对美国的目的,也有打击蒋介石国民党台湾势力的意图,如此种种,众所周知。但炮击金门至少在当时有四个内幕不为人知。
  1958年夏粮收获季节,主持福建省委日常工作的叶飞突然接到通知:火速回福州作战室接北京总参保密电话。一接电话,才知总参有令: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指定叶飞为指挥。
  叶飞当时感到有点奇怪,因为这本该军区司令韩先楚指挥,所以他问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到底是不是中央决定的?”
  王尚荣回答说:“是中央决定的,而且是毛主席决定的。”
  叶飞又说:“韩先楚司令员现在北京,应该由韩司令员指挥啊!”
  那边回答:“这你就不用问了。”
  叶飞这时只好接受命令,交代完省委工作后,他火速飞到厦门,开始作炮击前的准备工作,7月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战部署,单等中央下令。
  7月27日,毛主席指示:暂时不打。此后,又进行一个月的准备工作。这期间,空军以逐步推进的方式转场入闽,7月27日秘密进驻连城、汕头机场,尔后逐步向漳州等沿海机场推进,8月3日进驻龙母机场。随后发动了对台空战,因为掌握不了制空权,地面炮兵就会遭空袭。在最初的空战中,由于国民党空军没有想到我军一下子在福建前线装备了那么多空军飞机,所以轻敌致误,加之我空军刚从朝鲜战场回国,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战斗意志旺盛,经验丰富,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50多架,我空军损失飞机20多架,最后我方掌握了制空权,为炮击金门创造了条件。
  同时,海军舰队和岸炮部队也进人福建沿海,炮兵调来约三个师,还有一个坦克团。重炮加坦克夜间通过福州开往厦门,人们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要解放金门,而且一定要解放台湾。蒋介石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也十分着慌,抓紧往金门岛增派兵力,同时乞求美国派驻更多的部队。
  到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进人阵地,解放军炮兵阵地长达30多公里,呈半圆形,大小金门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解放军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而且炮兵与空军、海军的协同作战方案也已制定好,部队进行了战前教育和动员,这次准备工作十分充分。
  8月20日,北京来电,要叶飞去北戴河。2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住处召见叶飞,当时彭德怀和林彪都在,叶飞详细汇报了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和实施空袭的打法,汇报完,毛泽东突然问:“能不能不打到美国人?”
  叶飞明白,美国军事顾问全部同蒋介石的军队驻守一起,当然炮弹没有眼睛,他说:“主席,那无法避免!”
  随后休会。第二天继续开会,毛泽东作出决策:“照你们的计划打!”
  这就是金门炮战的内幕之一:炮击金门是北戴河中央会议决定的,毛泽东在北戴河坐镇直接决策和指挥,这就是最高决策层的直接部署。
  8月23日中午12时,毛泽东一声令下,第一次急袭打响。短短一个小时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整个金门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火力之猛烈和密集,蒋介石从没见到过,蒋军防不胜防,死伤惨重。
  据当时在场的“国防部新闻局”刘毅夫追忆,当日他和八位“副司令官”在宴会结束之后,大家余兴未尽,一同散步回寓所。他和另一位军官走在前面,过了小桥,其他几位副司令官则站在小桥上聊天,突然有阵奇怪的“嘶嘶”声掠过太武山头,落进翠湖,紧接着是山摇地动的不断爆炸声,整个翠谷烟雾弥漫,弹片横飞……在小桥上谈天的三位“副司令官”在第一群炮弹落地爆炸时就都被炸死了。另一位军官不知道发生何事,正欲起身查看,谁知刚刚站起身来,整个胸部便暴露在第二群炮弹之下,当即毙命。幸存的人急忙找到电话欲与军队和上级联系,谁知电话线早已被炸断,根本联系不上。岛上的官兵一时之间群龙无首,都自顾自地躲起来逃命了。有效的反击根本组织不起来。当日岛上官兵伤亡600余人,机场、弹药库、油库、炮兵阵地等设施均受重创。炮击从23日下午6时起,一直延续到10月25日,大陆解放军共发炮47万余发。这就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战”。
  然而,蒋介石得到关于金门被炮击的报告时,却连声叫好!
  这又是为何?
  原来,美国和蒋介石1950年握手以来,其实美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如此做,美国在给蒋介石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时,没有忘记同样也给他送来了苦果吃。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指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否定国民党政权统治台湾的“合法性”,蒋介石只得忍痛接受。1954年12月,台湾和美国签订“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坚持明确规定这个条约仅限于台湾、澎湖列岛,不包括金、马岛,而且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只能代表台、澎、金、马,不可再说代表全中国,蒋介石也只得忍着。
  1955年8月,中、美开始在日内瓦,后改在华沙谈判,蒋介石也只得忍声吞气。1957年3月20日,美国顾问团上士雷诺在台北美军住宅区枪杀“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职员刘自然,蒋介石借题发挥,想反抗一下美国的压力,但最后还得向美国道歉才得以收场,这是第四颗苦果。1958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以削减美援为手段,力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这两个小岛的战端被蒋介石拖人中国内战,又可以把台湾完全孤立起来。如果这步得逞,可以实施第二步“托管台湾”阴谋,制造“两个中国”,企图分裂中国。
  对此蒋介石当然不会答应,故在金门炮战后,蒋介石立即对美国记者说: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既然这样,从金、马撤军,等于自动敞开台湾门户,那怎么能行?遂公开拒绝杜勒斯的建议,这也是他为炮击金门叫好的原因。
  因而,蒋介石在炮击金门中虽挨了打,却没有吃亏,他凭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终于顶住美国力迫从金、马撤军的压力。这就是国共双方在基于“一个中国”立场上,对美国这个“第三者”进行不同性质斗争,这便是金门之战内幕之二。
  炮击金门之后,解放军要不要解放金、马呢?蒋介石搞不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不清楚,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们也不明白。其实,炮击金门,摆出要解放台湾的架势,有吸引美国进行较量、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支援中东人民斗争的意图。当时,美国借口“保卫黎巴嫩主权”、“帮助约旦政府稳定政局”,出兵黎巴嫩、约旦和利比亚等国。美国的武装干涉行径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抗议,自然也招致了大力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国人民的反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转移美国视线,炮击金门,以实际行动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毛泽东在一开始就确定了此战略意图,而且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炮击金门后,艾森豪威尔当即下令将把地中海美军第六舰队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合,加上从本国和菲律宾调来的,美军在台湾海峡就有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40艘。美国第46巡逻舰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和其它好几批飞机也调来台湾,美国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已在台湾南部登陆。这样就把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吸引到远东来,中东紧张局势趋向缓和,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斗争。这是内幕之三。
  8月下旬,大规模炮击金门后,金门国民党军的海上补给被截断,不但炮弹将完,粮草也将尽,只得向台湾告急。蒋介石急得团团转,只有请求美军护航,以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9月7日,美、台等舰混合开向金门,叶飞向毛泽东请示,要不要打,得到的回答是:
  “照打不误,但只打台舰,不准打美舰,即使美舰开火,没有命令也不准还击。”
  各炮群接此命令,十分吃惊,纷纷追问叶飞是不是命令下错了,叶飞命令前线坚决执行。当日中午12时,解放军开炮,谁料刚一开火,美舰竟丢下台湾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舰不顾,立即一声不响地向台湾方向逃去。至此大家才明白,毛泽东所以下达那样的命令,目的在于试探所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同时,力求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而美国在旁边也极力避免同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是第四个内幕。
  炮击金门自8月23日开始,持续了44天,据蒋介石台湾当局公布,称炮战44天,金门40多平方公里区域共遭炮弹44万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目的达到以后,要不要解放金门、马祖呢?10月6日,彭德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名义发表《告金、马、台、澎军民同胞书》,提出: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并宣布:“从十月十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
  10月13日上午,又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的主权,美国、联合国都无权过问。”
  但台湾蒋介石却不接受善意,不但不接受和谈,还继续让美舰护航,于是10月20日我军恢复炮击。
  10月2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奉毛泽东之命公布《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并声明今后对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四不打”的方针,文告说:
  美国人迫于形势,改变了政策,把你们当作一个“事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并非当作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我们这些话是好心,非恶意,将来你们会慢慢理解的。
  就这样,打打停停,直到1979年元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的那天,台湾当局的青天白日旗从华盛顿双橡园的旗杆上降下来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大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其实自1958年后,炮击实际上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打一打。其深意在于,不攻下金门可以使之成为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留下“对话”渠道。
  当然,蒋介石也可以此而沾沾自喜,他在金门和中国人民解放打了多年的炮仗。金门炮击差不多成了金门自1958年至1979年存在的历史价值,实际上,金门岛的意义由此也可见一斑。
  蒋介石也一直看重“台澎金马”中的这点“金”。他把它作为和中国共产党对峙的一个点,也是其同中国共产党谈判的一个砝码,美国人要他丢掉“金”这颗棋子时,他又可以借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去抵制。可以说,蒋介石实际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走钢丝,而这根钢丝就是金门岛。
  蒋介石早些年看重金门岛,是因为它离中国大陆十分近,便于他从此地出发登上大陆,如果他能够“反攻大陆”,那么从金门岛出发便最为省事。后来形势变得他根本毫无机会反攻了,至多只能空喊些口号,于是金门岛又成了蒋介石保守台湾的一道屏障。他可以在此关上门户,同时还可以利用金门的对峙一直保持着与大陆的接触,虽然这种接触是敌对的军事活动,但总算也是一种接触,不会使蒋介石的台湾与大陆彻底孤立起来。
  金门岛之真正价值就在于此,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是国民党蒋介石台湾当局,都需要利用它的这个价值,所以它在“台澎金马”中的地位显得更为奇特。
  蒋介石军事上的接连失败,使他明白了武力“反共复国”是不现实的。蒋介石被迫作出让步承诺不以武力打回大陆。1959年元旦文告中,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的口号。至此,“反共复国”更加遥遥无期。

  ------------------
  文学殿堂 疯马扫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