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死一生攀高峰 作者: 王勇峰 第三章 豁达、开朗、有韧性,是一个登山者的基本素质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练长跑。因为我爹说要锻炼我的意志。集宁冬天那个冷呀, 别人都戴着棉帽子的时候,我戴一个耳套就跑出去了,一天早晨跑上四五千米。 据说很小的时候我很聪明,但那时候不爱学习就爱玩。 我小时候特别淘气,在马路上撒钉子,在一边欢天喜地地看自行车“狐卿狐卿” 倒;庄稼熟了跑到地里偷庄稼;钻进火车车厢里偷西瓜……。总之,一个坏孩子能 干的事都干了。 后来上了初中,也不愿意上学。还是淘气,也不像人家似的顶天立地地淘气, 蔫淘。学校差点儿给我处分。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好,老师才—一隐瞒了我的“事迹”。 到了初二那年,我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那年,学校选拔数学竞赛的学生,考初中四则运算,我居然选上了。经过老师 一番辅导,我居然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拿到市数学竞赛试题时,我发现 只有一道题眼熟,当时想,就做这一道吧,做呀做,居然榜上有名了,我拿了一个 第二名。3 个“居然”把我推上了当好孩子的路。 就在我想当一个好孩子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个厉害的老师。让你学习你真得学, 不听就打,那时候我没少挨打。印象最深的是上几何,画辅助线用虚线,我老用实 线,老师冲着我的后脖子就是一巴掌,把我疼坏了,一辈子也忘不了辅助线用虚线。 到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发现做一个好孩子是挺好的事,就认真念书了。到了 高中,凭着数学成绩进了市重点中学,还进了重点班。 进了重点班,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谁的功课都比我好,我们班一共50人, 我排名40,能有感觉吗?我想,反正是赶不上了,算了吧,还不如好好玩玩呢。就 约上一些伙伴,这个星期天骑车往东走20公里,下个星期天往西走20公里,感觉真 好。回来跟大人讲我们到过的一些地方,他们都没听说过。集宁附近的山、树、水 我几乎都见过了。 越来越发现学习是件没意思的事儿,到野外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儿。于是,在 高中,只留下一件得意的事。 那是在高一运动会上,老师让我参加1500米的比赛。当时大家都没太把比赛当 回事,穿着棉衣。棉裤、大头棉靴,就上场了。我可不一样,第一次参加比赛,可 当回事儿了,非常认真,穿着单衣单裤,一双球鞋。集宁的冬天多冷呀,把我冻坏 了。发令枪一响就冲了出去,多冷呀,只有玩命跑。一看遥遥领先,心里更高兴了, 任鼻涕横飞,拿了一个第一。那一次是真幸福,知道了成就感是个啥滋味。学校一 看我跑得不错,让我参加校队训练,到了那儿,人家也是单衣单裤了,我就没戏了。 就这样愉快地在东奔西跑中等来了高考。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奇迹。我在班 里的名次一直是35名,高考的时候,一没有压力就超常发挥了,居然考了个17名, 把我乐坏了。惟一的遗憾是,分数上了重点线了,只有放弃军官梦,进武汉地质学 院了。我一直的梦想是当一个拿破仑那样的将军,阴差阳错进了武汉地质学院之后, 还是做着将军梦,抱着军事方面的书苦读。那时候,我在同学中很有煽动性,原因 就是总给他们讲战争故事,讲故事时那种豪气满胸的感觉一辈子难忘。 进了大学,我爱玩的特长得到了发挥。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就跑了一个5000米 的第一名。当时特别想进校队,老在体育教研室门外转悠。后来,老师问我,想练 练吗?我说想,他说,那先跟着练吧。 我可是真练,别人跑1500米,我跑2000米,从来不偷懒。我似乎就是这么一个 人,什么事情都喜欢做到极致,不出现极限不罢休。这在后来1993年登珠穆朗玛峰 时最明显,那一次,体力严重透支,直到今天也无法恢复,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当时,因为这股劲儿,老师收我进了校队,在长跑里,我找到了一种成就感 和归属感。 进了大学,我死心塌地做好学生了。入学1 个月后,我当了班长,开始全心全 意当这个班长。有人训练晚了,或是下自习晚了,我把饭打回来放在宿舍。刚进学 校的时候,很多人不会缝被子,我就给他们缝被子。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李致新是他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经常说个山东快书什么的,记得常说 的是《剃头》:“当的格当,当的格当,扣你二斗红高粱。”他那时候的愿望就是 在运动会上“开”我,一到跑1500米的时候,他们班加油时喊的都是“开了他!开 了他!”当然,他们一次也没成功。 大三的时候,听说学校要组建登山队,我非常高兴。当时有一个想法,登山是 要经过生死考验的,如果一个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了,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我 一直坚信自己能做大事,而要做大事就要经得起考验。登山当然是最好的考验。但 登山是和科考结合在一起的,不要水文系的。我开始四处运动,找系里,找体育教 研室,找团委,到哪里都是一句话:我要登山。后来学校就让我去参加测试了。高 压舱、低压舱、戴沙袋,统统都过了。当时学校这方面活动不是特别多,没有什么 经验,所以测试非常严格,眼睛必须1.5以上,要能背着20多公斤沙袋走半个多小 时,如果当时李致新参加了测试,肯定进不了登山队,他那时候就戴眼镜,冲这一 条就没戏。当时每道关都刷下来一大批人。 后来就碰上了李致新,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登山诞生于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进了山,你不会有一丝浪漫的感觉。 现代登山运动诞生于18世纪欧洲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 在高山海拔3000米一4000米的雪线附近,即接近“高山植物禁区”的地带,往 往生长着一种野花——“高山玫瑰”。摘采这种野花是很困难的。据说很久很久以 来,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一直流行这样的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了表示 他对爱情的忠诚,就必须战胜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登上高山,采来“高山玫瑰”, 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直至今天,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长此 以往,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活动,便发展成一种为广大群众爱好和踊跃参加的运 动。将登山运动和这个动人的传说联系到一起,不管事实如何,或许人们是宁可信 其有的。 较可靠的说法是:18世纪中期,阿尔卑斯山以其复杂的山体结构、气象和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注意。1760年,日内瓦一位名叫德索修 尔的年轻科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区时,对勃朗峰的巨大冰川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自己的攀登却未能成功。于是,他在山脚下的沙莫尼村口贴了这样一张告 示:“为了探明勃朗峰顶上的情况,谁要是能够登上它的顶峰,或找到登上顶峰的 道路,将以重金奖赏。”布告贴出后,没有人响应,一直到26年后的1786年,才由 沙莫尼村的医生帕卡尔邀约当地石匠巴尔玛,结伴于当年8月8日登上了勃朗峰。一 年后,德索修尔自己身带所需仪器,由巴尔玛为向导,率领一支20多人的队伍登上 了勃朗峰,验证了帕卡尔和巴尔玛的首攀事实。现代登山运动便由此诞生。英国大 百科全书“登山”条目下,采用的便是这种说法。由于现代登山运动兴起于阿尔卑 斯山区,在世界各国,登山运动便又被人们称之为“阿尔卑斯运动”。 19世纪中期,阿尔卑斯山区的登山运动发展很快。1885年一1895年十年间,阿 尔卑斯山脉20座4000米以上高峰相继被征服。在征服这些山峰的运动员中,成绩最 突出的是英国人温帕,他和他的队友们,在首次登上古兰特·焦拉斯峰(4184米)、 埃格优卫尔特峰(4122米)之后,又登上了在当时被认为是无法登顶的4478米的玛 达布隆峰——阿尔卑斯山脉最后一座4000米以上的高峰。 在此之后,现代登山运动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由仅仅使用如四齿冰爪、麻绳、登山杖等简单装备技术水平低下,只能选 择容易和安全的路线攀登的初期简单形式的登山,向拥有各种用途的岩石锥、冰镐、 金属挂梯、三齿钉鞋、铁锁、绳结等复杂装备,已掌握了一定岩石和冰雪作业技术, 开始朝难度较大的路线挑战的高难度技术型登山发展。 二是把登山运动向世界范围推广。19世纪末,登山家们把注意力大部分放到了 南美的安第斯山、北美的落基山、非洲的一些山脉以及中亚的高加索山脉。进入20 世纪以后,他们的目光又更多地转移到了喜马拉雅山区。当然,这一时期登山活动 的中心,仍然是阿尔卑斯山区。 欧洲一些登山运动较发达国家的登山运动员, 开始向当时被视为不可超越的 “三大北壁”,即海拔4478米的玛达布隆峰的北壁、海拔4184米的古兰特·焦拉斯 峰的北壁和海拔3970米的埃格尔峰的北壁挑战。 1931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的朗茨·舒米特和托尼·舒米特兄弟二人,用两天 的时间,首次从全长1100米、个别路段还有雪崩危险、公认为最难攀登的玛达布隆 峰北壁路线登上了顶峰。首开征服“三大北壁”的先例。舒米特兄弟俩的事迹轰动 了欧洲,一时他们成了登山界令人瞩目的英雄。 1935年夏天,德国运动员马丁·麦雅和鲁道夫·贝达二人从古兰特·焦拉斯峰 的北壁登上了齿状峰群中一座山峰的顶峰;3 年后,意大利运动员里卡尔特·卡辛 等又沿着这条路线登上了齿状峰群中最高的山峰。这条全长1070米、有三分之一地 段坡度近于垂直、个别地段还有小岩檐地形难点的古兰特·焦拉斯峰北壁路线,终 于也被征服。 1938年,由德国人安德卢鲁·海克麦耶和奥地利人海因利希·哈勒两人分别率 领的两个登山小组,采取互相保护、交替上升的方法,经过4 天的努力,终于沿着 埃格尔峰的北壁攀登而登顶。至此,阿尔卑斯山区攀登难度最大的“三大北壁”路 线,全部被人类征服。 世界登山运动进入“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的时候,中国的登山运动才刚刚起 步。 人类的登山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早期的登山活动,很大程度上为军事、宗 教、经济目的所局限。由自觉的体育运动意识支配,作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主要包括竞技登山和探险登山的现代登山运动,由诞生至今,不过才是近两个世纪 的事情。 在无高可登,无险可攀的情况下,仅仅在阿尔卑斯山区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各 国登山运动员的需要和适应登山运动迅速发展的趋势。于是,登山活动的中心,便 自然而然地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转移到了拥有最多尚未攀登过的极高峰的亚洲 的喜马拉雅山区。 1950年6 月,法国登山队的埃尔佐格和拉什纳尔,沿着西北山脊,成功地登上 了世界第十座高峰,海拔8078米的安娜普鲁那峰。这是登山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首次登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 法国登山队的成就极大地震动了国际登山界,并鼓舞了各国登山运动员,各国 登山队都加快了向其他8000米以上高峰进军的步伐。1953年,德奥联队的奥地利人 布里,登上了世界第九高峰,海拔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同年,英国登山队的 希拉里和丹增沿东南山脊,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1954 年,意大利队的拉卡捷里和康潘牛恩,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 峰;同年,奥地利队的基西、依约黑里尔和尼泊尔人潘辛格、达哇喇嘛,又登上了 世界第七高峰,海拔8153米的乔乌雅峰。1955年,英国登山队的崩德、哈尔基、布 劳恩和斯特列切尔登上了海拔8585米的世界第三高峰金城章嘉峰;同年,法印联队 的佛朗哥、切林库金、曼温、列鲁、库别、布也、威阿列技及尼泊尔人几阿尔村、 尔布又登上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70米的玛卡鲁峰。 当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刚刚踩到起跑线时,世界登山运动已进入登山史上“喜 马拉雅的黄金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