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北京的红尘旧梦>凤仙:愿做长风绕战旗(3)

北京的红尘旧梦

作者: 刘东黎

凤仙:愿做长风绕战旗(3)


天色灰暗,曙光未开,整个北京城依然在沉睡中,一切都影影绰绰的。大功告成,在这一段时间以来,终日难以排遣的思虑与忧心,忽然在一刹那间神秘地解开了,自动地消失了,虽然是繁华尽逝、绮梦无痕,小凤仙的内心却如莲花一般的宁静。两人挥泪而别,蔡锷化装上了一辆东行的列车,然后转道昆明。

  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乱局中的蔡锷更加成熟老到。沧海横流之中,他竖起讨袁大旗,提数千孤旅,奋起护国。

  用几千子弟兵对抗十万袁军,显然是下了不顾性命拼死一战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

  但蔡锷终日"恶衣菲食以戕自身,早作夜息以伤其神",已经是病体难支。1916年11月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他为共和而生,亦为共和而死,遭天妒而短寿,虽然令人惋惜,然而他拯救新兴共和于危殆,终造伟业,史册长载,已是无憾了。他口授的遗嘱中有一条:"锷以短命,未能尽力民国,应为薄葬",更可见其为人之一斑。

  只是他没有实现倒袁成功后一定接小凤仙团聚的誓言。在他弥留之际,在一连串惘然若失的玄想之中,他眼前是否曾闪回小凤仙那悦人的笑靥?

  国民政府在北京中央公园为蔡锷举行隆重公祭,黎元洪、孙中山、段祺瑞等政界首脑以及各界群众前去参加祭奠,灵堂大厅摆满了花圈和挽幛。孙中山写的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梁启超写的是:"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英雄不寿,百年后再读这些挽联,仍是令人怃然落泪。

  小凤仙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长歌当哭,心魂已然消散。在追悼会开到中途的时候,她一身白衣悄然而至,还送来两幅挽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春秋

  正文前的一行小字写着:"今世知音来生续缘松坡先生小别",落款"凤云敬挽"。这两联工整贴切,有如恨海啼鹃望白云苍莽,爱厚悲深而又深自收敛,一时传遍京城,脍炙人口。

  小凤仙和蔡锷的传奇经历只是短暂一瞬。她倾力帮助蔡锷掩人耳目,当蔡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逃北京后,一切都完成了,她和蔡锷也就缘尽了。当她梦醒,四周已是空寂无人,她独自在一个传奇而迷幻的城市里,周遭只剩下八大胡同里细碎的流光,巷子深处有槐花的香气在暗暗浮动,让她一度觉得自己置身于时光之外。

  接下来,她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一任身世浮沉,不邀时赏,终致湮没无闻。在岑寂而静穆的眺望之中,1951年的时候,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她的脸上充满回忆之光,泣涕涟涟,茫茫心事犹如檐下雨线点点滴落。

  会有人说,蔡锷和小凤仙的那份感情里,是不是有利用和被利用的意味,而且在那个年代,英雄易过美人关,比之仕途,爱情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何况是像蔡锷那样的千秋伟业。向来的政治都离不开美色,女人算什么,向来强人们的事业都要利用女人来奠基,甚至要用红粉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顶戴。

  然而现代女性的精明算计和功利心,有可能会在这里失效。蔡锷与小凤仙的风尘之恋,如果不是发生在那个时代,也就不会有传奇的色彩了。香港作家陶杰对小凤仙有一个极高的赞誉:

  民国的女子觉醒,不仅是一众大家闺秀迈进学堂,而是远在林徽因、张爱玲、潘玉良等漂洋过海之前,就已经出了个小凤仙:即不读圣贤书,也不懂洋文,身上穿的是旗装和绣花鞋,却能慧眼如炬,深明大义。

  诚哉斯言。后来这位出自青楼的侠义女子,其作为蔡家人的身份,终于得到了蔡氏后人的确认,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对于小凤仙来说,如红拂、李香君、柳如是一样,即使身陷风尘,却注定不会只是一块鲜艳的花牌,而是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与自身的境界。

  关于小凤仙与蔡锷经常相会的地方,有说在陕西巷,有说在百顺胡同,也有说在樱桃斜街,从陕西巷走到樱桃斜街,不过只有三五分钟的路。据说那附近的"文君阁",就是两人最后见面并从那里出逃的地方。该楼是双层纯木结构的老建筑,红廊绿檐环绕,始建于乾隆年间,最早曾是贵州会馆。前两年的时候,曾有经营者在那里开过一个知音茶馆,偶尔会有人回忆起那些个前尘往事、陈年旧影,袅袅茶香里,婉约与铿锵,铁血与浪漫、侠义与旖旎,这些传奇的色泽保鲜了旧梦的质感,使之能够穿透时间的屏障,一直绵延至今。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