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媒体创新 二、媒体创新 于是陈逸飞开始动手办杂志。 2001年9月29日,《青年视觉》杂志创刊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新天地逸飞之家举行。 2002年8月,“Tatlet”杂志创刊。 《青年视觉》这份时尚杂志,被认为是中国最厚的一本杂志,厚达416页。杂志采用全彩色印刷和国际流行的超大型开本(230ⅹ300mm),创刊号一面世就被读者所关注。除了杂志的时尚和大气吸引读者的目光,还因为主持这个杂志的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陈逸飞先生。这本杂志尽管定价30元人民币,但市场反应很好,批发商们订货热情很高。 陈逸飞亲自到一些大城市去推介他心爱的《青年视觉》杂志。“画家陈逸飞携带他策划并创办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来到香港推介。这是内地时尚书刊首次进军香港。”(《北京晚报》2002年2月1日)从这一点看,陈逸飞高于很多艺术家的地方,是他不仅能创作艺术作品,还能将艺术品运作到市场。 大忙人陈逸飞作为《青年视觉》杂志的总策划,很多人都问他,能有多少时间参与具体的工作。陈逸飞认为投入具体时间的多少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给杂志一个好的办刊理念。“就像其他新项目一样,我会给概念和细节。《青年视觉》这本杂志的栏目设置,每一期用设计来演绎一个城市,这都是我提出来的。第一期、第二期,可能有读者冲着我的名字买,但接下来如果内容疲软,读者也不会接受。”(《北京晚报》2003年4月10日)陈逸飞连每一期的封面设计,每一期的对话栏目都要提设想,并亲自审定,不满意就要重新弄。 《青年视觉》杂志是逸飞公司借用中国青年出版社刊号出版发行的杂志,2003年5月逸飞公司从《青年视觉》分离出来,独立创办《东方视觉》杂志,而《青年视觉》仍然单独存在。 《东方视觉》从《青年视觉》分离出来的时候,发生了一点不愉快。笔者没能问过双方当事,现抄介杨帆当时采写的一篇报道:最近关于陈逸飞被指责违规操作办杂志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而陈自上周末就开始对媒体三缄其口,不透露任何情况,使此事更蒙上一层神秘面纱。16日,人在上海的陈逸飞终于接受采访,他表示:我现在正忙着即将在法国举办的个人画展,实在没工夫理这件事,我过段时间会给大家一个说法。上周末《青年视觉》的主编赵滨曾在媒体上公开指责陈逸飞窃取杂志社资料,另起炉灶办《东方视觉》,可陈对此事采取“冷处理”。陈逸飞16日下午终于接受了采访,他以十分诚恳的语气说:“我真的没多少时间理会赵滨的‘个人表演’,因为本月26日我将在法国蒙地卡罗有个大型个人油画展,现正忙着前期准备。这是我近期最重要的一次个展,几乎全是我的最新油画作品。”对于之前的“《理发理》停拍风波”以及这件“与《青年视觉》闹翻一事”,陈逸飞表现得十分镇静:“我经历过太多事情,赵滨这么诋毁我,我都不出来回应,因为我还稳得住。现在随便他怎么说,你们不用理他,等这段时间忙过了我会主动去找他。”最后,陈逸飞还很关心地问:“你觉得《东方视觉》怎么样?内容是不是比以前的《青年视觉》好看些?”得知目前成都市场上并无此杂志,陈逸飞称会很快与发行部问沟通。(杨帆《陈逸飞:过段时间再“算账》,《南国早报》2003年6月18日)可能双方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分歧。 同样是视觉平面媒体,杂志和图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陈逸飞在继续实验杂志的同时,又进入图书领域。2004年3月1日下午,《逸飞视觉》丛书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大宴会厅举行记者招待会。陈逸飞主编的《逸飞视觉》丛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的显著特点是充满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丛书在包装上狠下功夫,装帖形式独特新颖。 陈逸飞在招待会上的发言中说:“我们试图要构筑一个有质量、时尚视觉文化,质量感的平台。因为名字就叫做《逸飞视觉》,我说逸飞这两个字不一定就是陈逸飞,还有好多品牌都是逸飞,只是一个牌子,我们希望能够构筑这么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视觉产业的建设,这是我的愿望。所以我常常说,我说我最高兴的是我在做的过程中间,跟那么的多各行各业的朋友,特别是跟年轻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所以在这里我们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们一支年轻的设计师,包括编辑队伍,我们有很好的一支团队,但这个团队总是一个小团队。希望能跟更大的社会力量资源结合起来,能够达到一个视觉产业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视觉产业并不是饭后余兴,我现在试着跟很多领导、朋友交谈的时候,有些朋友理解,有些朋友会觉得我们没钱,这个等我们有钱了再来做。我说这个视觉产业是没有钱能够生钱的产业,全社会要去重视它。”从这里可以看到陈逸飞办刊的平和心态和开阔视野。 对杂志和图书的实验,陈逸飞有所体会。邢宇皓曾这样问陈逸飞:“同样是在‘大视觉’的范围内,涉足图书出版领域有何不同?”陈逸飞说:“和绘画、服装、影视相比,我觉得,书籍具有更强的教育功能。我们之所以把《逸飞视觉》做成杂志和图书的结合——既有杂志的时效性、资讯性,又能有书籍的品质和收藏性——就是希望它能最大限度地起到视觉养育教科书的作用。我觉得,我们今天最缺乏的,是美学的普及教育。只有美育普及了,谈论我们的城市建筑、我们的衣着、我们的电影才有可能。同时,书籍拥有最多的受众,我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起人们对视觉环境的关注。美育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认为,视觉环境就像是一所人生的学校,它甚至会对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有决定性的影响。”(邢宇皓《中国需要视觉产业——访“视觉艺术工作者”陈逸飞》,《光明日报》2004年4月19日)希望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产业后继有人,希望他办的杂志能一期一期按照他的理念办下去,希望他主编的《逸飞视觉》丛书在第一、第二套之后能一套一套地出下去,保住品牌,保住品位,并能有所创新,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