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逸飞传:视觉人生 作者: 杨长勋 西去之路(2) 2005年2月15日在上海召开《理发师》重新开机新闻发布会,2月16日在上海开机。十多天以后,剧组转移到浙江的杭州、宁海、富阳等地拍摄,陈逸飞一直在剧组。陈逸飞发现自己胃出血之后,曾两次离开浙江,返回上海看病,但两次离开剧组的时间都很短,每次都是一两天,就恢复性地回到剧组工作。其中第二次返回上海看胃出血,已是三月中旬。 返回剧组十多天以后,4月2日,陈逸飞再度感到身体不适,仍然是胃出血复发,陈逸飞把接下来要拍摄的戏作了交待,贯彻了自己的意图,中止手头的活,离开剧组,返回上海,到医院检查医治。 但他4月2日返回上海治病期间,3至5日似乎还进过他的画室,并没有得到很好休息。陈逸飞身边的工作人员小方回忆,最后一次见到他,已发现他变得瘦弱,但他仍不能按时就餐,还进画室加班加点。 陈逸飞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小方得知陈逸飞去世的消息后马上哭了,她是四年前从安徽老家经人介绍来到这里为陈逸飞料里生活的,但陈逸飞在上海的日子并不多,所以她的工作其实很轻松。“我的老板真是个好人,没对我发过一次脾气,说话总是和和气气的。我烧什么菜,他就吃什么,从来不提要求。最后一天看到他,发觉他瘦了,我烧了饭菜,但他一直在画室里画,饭菜冷了再热,热了又冷,一直等到两点多,他才吃了点。他是累死的。” 小方为记者打开陶艺工作室的门,里面堆放了十几大袋拍电影的服装,还有几十件老家具,阁楼上也堆了一些。一架“全品相”的老壁炉前,是他常与客人促膝聊天的私密之处,壁炉架上搁着他与国外艺术大师的合影,这也是他唯一“张扬”的地方。陈逸飞是老家具的爱好者,在拍电影《理发师》时,他就要求电影中的家具是原汁原味的。(沈嘉禄《陈逸飞和一条街》,《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如果不是4月2日这次返回上海看病期间还加班加点,那就是十天以前那次返回上海治胃出血还加班加点,或者干脆是三次回来看病都躲进画室苦战过。在人的身上,胃的最大敌人是不能按时就餐,不能按时作息。更何况陈逸飞的肝早在多年前就被确诊有慢性硬化的毛病。但他早已答应过的画作,哪里允许他停下来呢,就要封镜的《理发师》是他的一块大心病,又哪里让他停得下手脚呢。 4月6日,是陈逸飞说好返回剧组的日子,以他长期以来对疾病的坚强毅力也无法再硬掌下去,终于住进上海的华山医院。医生能治病,但无法治命,当一个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任何高超的良医也只能束手无策,否则那些世间最高超的良医就不会死去,永远能活在世上。 治疗期间,病情曾经有所稳定,陈逸飞以为是老毛病,经过治疗就能重返剧组,朋友们也以为是陈逸飞的老毛病又要折腾他好几天。 医生是明白的,但天下的医生也都跟病人一样怀着好的愿望,一定也给陈导说了安慰的话。 4月9日,病情没有顺着陈逸飞的愿望改善,没有顺着朋友们的愿望改善,也没有顺着医生们的愿望改善,病情急转直下,突然恶化。陈逸飞的头顶飘散着好几分初夏的凉意,一些念头在他的大脑里闪现,他渴望见到亲人,渴望见到《理发师》剧组的同仁们,渴望见到那些知已朋友,但这一天似乎特别短,他没有等来更多的人,就来到了深夜。 4月10日,天亮以后,陈逸飞已无力见到他渴望见到的人们。他还有一口气,他心里在默默地说,这一切来得太快了,那个庞大的文化规划刚刚开始呢。 8点44分,上海华山医院,陈逸飞躺在病床上,心脏停止了跳动。 陈逸飞是从《理发师》拍摄现场来到医院的,他心爱的《理发师》还有五分之一没有拍完。可是,陈逸飞再也回不到亲切的剧组了。 在剧组担任总统筹的王绍伟亲眼目睹了陈逸飞被劳累拖垮,仔仔细细地选择场地,所有的道具几乎都要亲自挑选,连演员的首饰也要买真的。看到陈逸飞太累,王绍伟就劝说陈逸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理发师》可以拍不好再拍,可不能为一部《理发师》玩命!”陈逸飞总是一笑而过。他太爱《理发师》了,他太想把《理发师》拍成传世之作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剧组就有人得到了陈逸飞病逝的消息,但在几个小时里,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 几个小时后,消息得到证实,整个剧组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很快剧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又想到了一块,减少悲痛的唯一办法就是高质量地把没有拍完的五分之一拍完,了却导演陈逸飞的遗愿。这是实实在在的化悲痛为力量。 剧组人员4月20日停工一天,参加上午10时在龙华殡仪馆举行的追悼会,与导演陈逸飞见上最后一面,然后赶到摄影现场,开始紧张的工作。 《理发师》总制片人韩三平在20日的陈逸飞追悼会前后,不断被朋友们和传媒记者问及,未完工的《理发师》的下一步安排。韩三平向关心《理发师》的朋友和媒体表示,除了导演的工作由吴思远接手,其他的安排不变,按计划进行。 《理发师》的后期制作,陈逸飞在当初的计划中是拿到澳大利亚去做,确保后期的制作质量。韩三平表示尊重陈逸飞的遗愿,到澳大利亚作后期。5月上旬封镜,后期制作大约需要5个月左右,2006年春节前后《理发师》应该可以跟观众见面。 陈逸飞当初也设想过要把《理发师》送去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现在导演陈逸飞过世了,这个设想不但不能改变,还要做得完善一些,韩三平说在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中选择一个参加,纪念陈逸飞。 导演是影片的灵魂,现在陈逸飞不在了,韩三平请艺术指导吴思远接手。韩三平表示,影片出来的时候,导演只打上陈逸飞一个人的名字,吴思远先生本来就是《理发师》的艺术总监,有义务把影片拍完拍好。陈逸飞拍完了五分之四,影片的基本风格已经确立,吴思远要延续这种整体风格。 吴思远接着执导《理发师》剩下的五分之一,除了自己是《理发师》的艺术总监,更重要的是尽朋友的义务,导演费分文不取,并尽力延续陈逸飞已经确立的风格。吴思远是陈逸飞多年的好朋友,除了私交,还有电影等方面的合作。当年陈逸飞筹拍故事片《人约黄昏》的时候,曾经得到吴思远的鼓励、支持和合作。香港著名制片人吴思远看了《海上旧梦》后,投资1500万元港币,由陈逸飞任导演,根据徐訏小说《鬼恋》改编为爱情悲剧故事片《人约黄昏》。 陈逸飞筹拍《理发师》,吴思远一开始就参与,大力支持,还挂着《理发师》艺术总监的头衔。陈逸飞过世后,剧组里有人推荐过黄建新等导演来接手《理发师》,陈逸飞的家人认为这些导演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只是他们在艺术情趣尤其是艺术风格上不尽一致,有较大反差。陈逸飞的家人认为吴思远先生接力最合适,他曾合作过《人约黄昏》,而且当时他在如何拍故事片方面给了陈逸飞很大支持。当时陈逸飞是第一次拍故事片,《海上旧梦》是艺术纪录片,而吴思远制作很多故事片,给了陈逸飞很多办法。吴思远也因此了解陈逸飞故事片的风格,《理发师》是陈逸飞的第二部故事片,《海上旧梦》、《逃亡上海》、《上海方舟》则是陈逸飞执导的带有艺术纪录性质的影片。吴思远接手执导,有利于保持故事片《理发师》的风格。逸飞集团占《理发师》投资的70%左右,陈逸飞家人出面推荐吴思远,不仅合适,而且亲切。吴思远自己也说:“我来接替导演是为了不影响陈逸飞《理发师》的风格。其他导演都有自己的固定风格,就不会完全是陈逸飞的戏了。而我很了解陈逸飞的风格,也知道他想要什么,所以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吴思远与陈逸飞在故事片上有缘分,《人约黄昏》由吴思远投资由陈逸飞执导,《理发师》则由陈逸飞执导由吴思远任艺术总监并最后由吴思远接手执导拍完。 吴思远,著名电影人、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香港电影导演会荣誉会长。《醉拳》、《赌圣》、《新龙门客栈》、《青蛇》、《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人约黄昏》、《宋氏三姐妹》均出自他手。同时,他还是名导徐克的师傅,成龙、刘德华的发现者。2005年年初,出任电影《理发师》的艺术总监。 2005年5月7日,《理发师》在甘肃嘉峪关外正式杀青,吴思远成功地延续了陈逸飞的电影风格。电影的拍摄成本也控制得很好,不会超出陈逸飞当初的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