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周恩来的最后十年>第十二节

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作者: 张佐良

第十二节



    周恩来的“第二办公室”和“第三办公室”

    解放初期就在西花厅工作的老同志把周恩来的卫生间戏称为“第二办公室”。正如邓颖
超所说的:“他呀,一天到晚只知道忙着干工作,就是不注意自己的身体。”

    周恩来一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睛就开始了。他睡得晚,起床也晚,
这里所谓的“早晨”大多是近中午时刻,甚至到下午一两点钟,偶尔会更晚些才起床。

    西花厅的服务人员一清早便将卫生间打扫干净,一切生活用品都备齐;白天拉开窗帘打
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夜间则关上窗户拉上窗帘使室内既保持空气清新亦使室温相对恒定。

    有人向我介绍,周恩来很注意自身的修饰和仪表。他穿的中山装及衬衫都熨烫得平平整
整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他花白的头发向来梳理得很整齐,隔一天刮一次胡子,
若有外事活动则每天刮一次。他本人如此,自然也要求身边工作人员服装穿戴必须整洁,不
可邋遢。这些看来是生活上的小事情,实质上同周恩来年轻时所接受的教育,同他以后的自
身修养洁身自好有关。对一个领袖人物来说,其外表形象亦不能说是他个人的“小事情”,
因为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与人民的素质。

    有一次,周恩来在卫生间洗漱,看到一位工作人员的皮鞋比较脏,他就说:“你的皮鞋
这么脏也不擦擦,你没有皮鞋油啊?快去,用我的皮鞋油擦一擦!”这件事很快在工作人员
中间传开了,后来,大家都注意服装整洁、皮鞋干净、及时理发和刮胡子。

    周总理每天起居作息等生活习惯与工作安排是,“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睛便看手表。他
偶尔按电铃叫人进去询问有何急事需要处理,要是时间许可,他也觉得困乏而没有睡够便接
着睡。不然,他便按枕头边的电铃呼叫值班警卫人员,他们听到铃声,便进周恩来卧室随他
一起到洗手间。

    周恩来进卫生间后,有时坐在抽水马桶上就按电铃(电铃按钮在马桶旁的小条几上),
把值班秘书叫进来,向他报告电话记录、待批阅的紧急文件和一天的工作安排等。有时候,
他叫人(多半是周恩来熟悉的老部下)到卫生间来汇报工作,交谈的时间是几分钟,也可长
达几十分钟。所以,日子一长,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赋予卫生间一个雅号叫做“第二办公
室”。

    196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医院值班人员通知我马上去西花厅。我骑上自行车急急忙忙
赶到了西花厅。

    自从1964年毛泽东严厉的批评了卫生部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和脱
离群众的现象后不久,我调到了医院总值班室工作。

    那时候,由于取消了专职保健医护人员,每一个医生或护士要兼管多位医疗对象。我一
个人就兼顾了六、七位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况且我正准备随邓小平去云、贵、川三省视察
三线建设工程。所以直到12月“上海会议”结束返京后方去“总理办公室”报到。

    1965年8月那一次邓颖超约见我,主要是她在看过我的个人档案材料后,再想看看我
本人,彼此认识一下,通过谈话可以对我有更多的了解,亦便于她向周恩来作介绍。果然,
在邓大姐约见后不几天,周恩来便在“第二办公室”接见了我。

    “不要急,总理还没有起床,我们估计他快要打铃了,叫你提前到这儿来等着,怕你来
不及。这是邓大姐交代的。”值班室的人向我解释道。

    若在近中午时刻,周恩来卧室电铃响的时间比较长,便是他“清晨”起床,召唤管理他
生活值班人员的信号。

    不一会儿,值班室的电铃“吱……吱吱……”响了起来。

    他们进去照料总理起床洗漱和更衣。我走进客厅,对着大穿衣镜擦去了额头的汗水,用
手理了一下头发,整整衣裤,看看没有什么不妥,便想去叩邓颖超办公室的门。

    “你来得正好,总理刚起床,到卫生间去了。我跟他说好了,让他见你一面,你先在这
里坐一会儿,等秘书出来,我会叫你一起去见他,”邓颖超来到客厅笑盈盈地对我说。

    周恩来的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快,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决不能迈着四方步慢悠悠地走
路,他们听到电铃声都是跑步到总理身边。今天,邓颖超见缝插针安排我来见周恩来真是不
容易。

    片刻工夫,就有人来到客厅引我去“第二办公室”。大姐在卫生间门口见到我,她轻轻
地叩了一下门即推门进去,我跟在她的后面。

    “这一位,就是我跟你说的张佐良大夫。”她向周恩来介绍说。

    这时,周恩来刚做完晨间操,身上穿着白底蓝条睡衣在洗漱。

    以前,我多次在***城楼与人民大会堂等地方见过周恩来,都没有靠近过他。但伫立
在总理面前同他说话还是头一次。我时刻牢记上级领导的嘱咐:“保健医生在中央领导人面
前要做到不卑不亢与落落大方。”此刻,我内心虽感到有点紧张,但尽力克制住,保持镇静
和注意言谈举止。但我可以想象自己当时那副“尊容”:一定是融兴奋、激动、紧张、不自
然于一脸。

    我看见年近古稀的周恩来面部气色很好,皮肤白皙略微红润,细看有一些“老年斑”。
他头发斑白,两鬓染霜,额头和眼角处皱纹较浅,眼袋不明显,两颊的落腮胡子刮得发青,
浓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矍铄。

    “哦,张大夫,听说你是个孤儿,你家乡在什么地方?”他面带笑容同我握了一下手,
右手拿毛巾继续擦脸,并用人们熟悉的苏北口音问道。

    “我出生在上海,故乡在浙江硖石,幼年时由大人领着去过几次,现在已没有什么印象
了。‘八一三’战争使我家破人亡,成了孤儿,在上海流浪。后来被人领养到了苏北,1947
年参加新四军,解放后经过补习文化考进上海第一医学院学习。”我怕耽误他的时间,将事
先准备好的“腹稿”简要急促地向他作了自我介绍。

    “你也不容易啊,上了大学,当了大夫。”他停顿了一下,接着问,“你有几个孩
子?”

    “一男一女共两个。”

    “好么,你来了,我这里也没有多少事情。大姐的身体不大好,你多照顾她就行了,
好,就这样吧。”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我马上告退出来随邓大姐到客厅。

    “今天,他总算见了你一面,又跟你说了几句话,看样子对你的印象还不错。你也见到
了吧,他实在太忙了,时间不够用。我跟他一天说不上几句话,有时,甚至一两天都见不上
面。说起来,别人还不会相信呢。”我们回到客厅在沙发上坐定后,邓颖超说。邓颖超苦费
心机安排在“第二办公室”让周恩来见我一面,目的是看他对我的印象如何,是否适合到他
身边工作,这毕竟是为周恩来挑选保健医生,应得到他的认可。虽说我被周恩来初次召见是
在卫生间,时间只有几分钟,说话三言两语,却使我同他老人家之间有了长达十年的缘分,
直到这位人民的总理告别人间。

    假如“老资格”的周恩来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卫生间戏称为“第二办公室”的话,我可将
卧室称之为“第三办公室”。周恩来起床后便到“第二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日程,但
周恩来是在卧室的床上结束一天工作的。

    周总理每天深夜或凌晨离开办公室去卧室时总抱着一大摞文件。邓颖超把这一摞文件戏
称为“他每天总抱着金娃娃”去睡觉。

    周恩来洗漱完毕进卧室躺到床上,继续看着“金娃娃”,批阅文件,常常在疲惫不堪时
打瞌睡。手里拿着的红铅笔在文件上圈、点、划,到后来则划出一道道弯弯曲曲不规则的线
条。有时,我站在旁边劝他休息,他很少答应,只是叫人拿热毛巾擦一把脸,拿点花生米或
者苏打饼干给他“充饥”,我看出,其实他是想借此驱除“瞌睡虫”。有时,等人家取来花
生米,他已呼呼地靠在床头睡着了,握在手里的铅笔已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