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万养大一个孩子


附(2)

作者: 徐浩 楚沛强


 

  1、孕产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差异较大   

  据104位2000年7月后生育孩子的被访估算,自妻子怀孕到生育期间,户均共花费13 000元。其中住院生育费为最高,人均近5 000元,其次是营养费和孕产期检查费,人均都在3 000元左右。但从较高的标准差来看,不同家庭的差异仍较大,比如,住院生育费的标准差为±31 300元,最低仅1 000元,最高则达20 000元;怀孕/生育期营养费的标准差高达±37 2 
 
 
00元,最低为0,最高达20 000元(见表1)。   

      

  由于61%的妻子享受医疗和孕产福利保障/生育保险(人均约为2 100元±2 300元,最高达10 800元),因此,实际上家庭支付的各项孕产期费用人均11 000元左右。此外,孕育孩子的间接经济成本也不可低估,正在哺乳期的母亲自怀孕以来因请假、产假或退职等的间接经济损失人均为10 800元(其中最高达15万元),丈夫的间接损失为人均800元(最高4.8万元)。即使不计此后的间接经济损失,孕育一个孩子的总经济成本已平均高达2万元以上,但个体差异仍十分显著,最低的仅为3800元,最高的近16万元。

  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支出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项目的差异均较大,概括而言,父母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具有如下特征:   

  2、教育成本在孩子总经济成本中的比重骤升   

  子女教育费在近年猛长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对子女各类费用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用于子女学校教育、补课/培训/家教/书报/文具等费占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总体上仅低于饮食/点心/营养费,其中自子女就读高中起,教育费(包括补课/培训/家教/书报/文具等费)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已超过饮食/点心/营养费,直至不在读才显著下降(见表2)。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的教育成本自幼托班起占子女所有花费中的比重在22-41%之间,可以说增长速度飞快。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学前教育的花费显著高于中小学义务教育,幼托班的年学杂费人均4 600元,而支出6 000元及以上的占26%,最高的达23 000元以上。不少父母为了子女能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不惜花费较高的经济成本,其中也有些父母因竞争激烈、工作繁忙而将子女送到寄宿制全托班,故收费也相应较高。   

  调查中不少家长较集中地表示了对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收费过高的质疑和担忧。一些被访反映,住宿费由家长负担也就罢了,但现在连水电费也全转嫁给学生,不给水喝,非让买净水;想直接考英语四级还不行,非让学生付费先考三级硬赚钱;不愿意选修的课程,只要付足费,不去上课也可通过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上大学的费用十分昂贵,一些下岗、提前退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被访者对子女能否接受最好的教育表示忧心忡忡,一些家长述说因自己难以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经济保障而只能让子女读技校、中专,以至现在就业困难等。还有些家长及其子女为来上海大学就读的贫困地区的学生鸣不平:“他们真是太苦了,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没有钱买菜,仅买个馒头啃”。

  3、信息化和社会保险成本凸现   

  信息化时代的电脑器材/碟片、手机、上网等经济成本是以往的调查未涉及的领域。本研究的统计结果报告,年均子女购买电脑/手机及电话/上网等信息/通讯费自幼托期的317元到高中已达2 500元,其中手机/电话/上网费最高的达六、七千元。而实际上此项支出还不完全,因为父母给予的零花钱、亲戚朋友给予的压岁钱,也有一部分被孩子用于支付购买音响、电脑耗材或支付手机、上网等费)。按本研究的统计,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 300多元(最高达40 000元)。因此,子女年均用于信息、通讯的家庭支出远超过2 000元。   

  而随着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家庭的保险意识日渐增强,父母常常更关注子女的健康、保健和教育保障,重视购买相关保险,不少学校也组织学生集体参保。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父母为不同阶段孩子医疗、保健和保险所支付的人均年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其中学前儿童在2 300-2 500元上下。   

  4、成年子女潜在的延伸成本难以估量   

  中国父母不仅大多全额承担未成年子女的吃、穿、用和教育、医疗等费用,满足孩子的娱乐乃至时尚消费等需求,而且似乎约定俗成地要操心成年子女结婚以及未就业子女的继续教育、医疗和零花钱等费用。近年社会劳动力的过剩使一些低学历、少技能的子女择业、就业十分困难,一些家长还反映子女高不成低不就,整天无所事事,不积极设法找工作,单位路远的不愿去,工作辛苦的不想去,靠父母微薄的薪水过日子,令父母叹息不知哪天才可出头。

  而随着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成年子女尤其是儿子的结婚住房成本也成为不少父母新的焦虑和沉重负担。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子女尚幼而未考虑此事的外,三分之一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同应全力帮助解决住房费用,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其中部分家庭已为待婚子女的结婚用房付出了3-50万的成本。对88位不在读的未婚子女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48%的儿子和42%的女儿自信个人有能力承担结婚、买房等费用而无须父母资助,但仍有62%的儿子和37%的女儿首肯结婚时父母会在费用上资助自己。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