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论文 论城市建设的和谐性 作者: 张国庆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的物理、生态和文化特性分析,指出和谐城市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建立在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和谐共荣的基础上,有且只有城市系统融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秩序公平有序,这个城市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繁华。
关键词:城市建设;和谐发展;节约建设,清洁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
F2 B26 文献标识码:A
Talk About Harmonious of The City
Build
ZHANG Guoqing
(Forestry Bureau of Qianshan County, Anhui
,2463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hysics of city
build, the oecology city build, the
culture of city build, Point out harmonious
city system set up, should be an establishment in
the place district of nature and society is
harmonious total the foundation of the glory up,
have and only the city system melt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s
of this district, carry out the city social order
equity contain preface, this city then can
calculate up is real prosperous.
Key words:The
city build ;Harmonious-development;frugal
build; cleanly build
目前,国内城市建设大多注重硬件建设,很少顾及生态和文化的建设,也很少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每个城市,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评价她:物理方面的,即城市的硬件建设的物理特性方面,如道路的合理性、建筑物的技术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等;文化方面的,即城市的文化底蕴方明,包括建筑物的风格与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等;生态方面的,即城市的物理结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洽程度,是否适合于人类自己生活,是否适应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是否与当地生物和谐共存。如果说一座城市是一篇文章的话,那么,一座城市的物理结构就好比组成一篇文的单字,文化风韵就是这篇文章的文采,和谐的生态体系就是这篇文章的精美结构。没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没有构建和谐的生态体系的城市,其建筑物再精美,也不过是书法家的信手涂鸦,抑或是随机挑一些书法家作品中的单字组成的无序的单字序列,根本就不能说是一篇文字皆美的文章。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城市建设,应该是以鲜明强烈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来形成鲜明的城市风貌。而这种文化的底蕴一方面是通过语言、称谓、观念、习俗等无形的文化形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建筑、街道、山川、河流、雕塑等构成城市的一系列有形城市元素而体现出来的。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建设就是没有内在精神支撑的“脆弱的都市”,是造成“千城一面”和城市生活机械化的罪魁祸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因此,城市建设,就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将城市建设融入自然中去,形成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
1.建设和谐的城市
1.1
地球母亲正在流淌着被自己子女凌辱的血泪
现代寄居于城市中的人类,已经将自己变成了城市的奴隶或城市的器官,城市用非生态化元素构造了这个庞大复杂的躯体,它的生存方式已经把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慢慢扼杀,从根本上阻隔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此同时,城市的贫困、犯罪、失业、动荡、流民等形态充实在密集的城市空间时,园林、绿地等人造非生态绿色空间并没有掩盖住城市社会的真实面貌。污秽的城市垃圾在地铁、贫民窟、立交桥、下水道和城乡结合部疯狂滋生和扩张,自然的山水被城市建设的扩展而毁灭,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受到极限的挑战,大地、森林、山水和绿色的植被,在城市的扩建中被破坏和污染。人类用如此快速的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力量建造巨型的生活居住空间,到处都是密集的人群、环型的道路和迷宫式的布局,人们被自己构建的监狱深深地禁锢其中。可以说,现代城市是人类的噩梦,是人类屠宰自然的创伤。我们正在用技术的力量将自然屠杀,人与自然的亲和力在城市中已经被彻底毁灭。这是我们遭遇现代社会选择中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最大的伤害,地球母亲正在流淌着被自己子女凌辱的血泪。[1]~[6]
1.2
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
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建立在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荣的基础上。有且只有城市生态系统融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城市社会秩序公平有序,这个城市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繁华,否则,这个城市的繁荣是虚假的,这个虚假的繁华是建立在扼杀生态环境基础上的,是通过剥夺大多数平民的幸福、生态利益和生产生活资源来实现少数人的荣华富贵的。[1]
1.2.1城市建设要顺应自然规律
这一点,古人在城市建设中,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利用了所在区域的地形、水流、风向、阳光等自然因子。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进步,现代城市建设已经抛弃了这一些,移山填海已经不再是神话,也正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秩序,我们又不得不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来建造各种本来并不需要公共设施和制冷供暖设备,来弥补这些缺失。
因此,我们要回过头来,研究古代城市的生态结构,研究古代城市演变规律,探究其中繁华和湮灭的原因,用来指导当代城市建设。同时,当代城市建设要顺应自然规律,城市建设除了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自然因子外,还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社会人文因子。城市建筑物可以依山傍水,完全不必移山毁林取土,填海填河填湿地;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因子改建,完全不必毁去重建;城市绿地完全可以利用自然森林、河流、湿地建设,而不必毁去重建人造景观;限制楼层高度,禁止建造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市区供应的所有商品,不需包装的禁止包装后销售,确需包装的只能进行简易包装;楼房的建设,必须确保高质量、长寿命,建筑物的寿命必须确保在百年以上,不要轻易拆建和频繁装修。
1.2.2城市建设要构建公平社会秩序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构建公平的城市社会秩序还有很大的阻力。因为,城市是掌管在拥有较多行政资源和生产生活资源的少数人手中,这些人是不会自愿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只有通过法律和民主渠道,来约束监督这些人手中的权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体系。[2]
就目前而言,要构建公平的城市社会秩序,除了要为城市平民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创造平等的教育、就业等机会外,还要对住宅、水电、粮油、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实行必要的有限度的控制,尤其是对住宅的控制。因为,就我国而言,在不发达地区,购买住宅就会耗费一对平民夫妇一生一半以上的所有收入,教育投资也会至少耗去他们一生剩下部分的一半;在发达地区,情况略为好一些,但仍不乐观,由此可知,城市平民生活质量并不高,城市贫民多半由此而产生。而平民们这些的投入,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住宅投资的将近一半被开发商和政府掠走,教育投资则以各种补助发给教师。[5]
因此,就住宅而言,一要严禁一户多宅,禁止个人投资炒地皮房产;二要取消政府对住宅建设的所有费稅,以降低住宅建设的成本;三要限制住宅人均面积,禁止富户和有权者疯狂扩大住宅面积,在中大城市城区内禁止新建别墅;四要限制城市规模,非历史原因,城市规模一律控制在中等规模以下;五是要对城市贫民实行住宅补助;六是环境宜人、工程量小的地段要无条件让给住宅建设,城市建设严禁“移山填海”,严禁人为提高住宅建设成本。
至于其他方面,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做过非常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6中也有很详细的论述,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1.3
建设绿色生态住宅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绿色生态健康住宅是指遵循和谐发展原则,以生态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建筑物、环境、社会等因子之间和谐共处,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环保、健康、优美、便捷的生活空间。[1][7]
绿色生态健康住宅的基本内涵包括环境、人文因子的规划设计和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科学规划与施工。
1.3.1环境规划设计
是指区位选址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功能分布合理,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废人,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确保小区空气、声、水环境质量;小区交通便利;房间日照采光充足,照明设备亮度足够,通风良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无噪声污染;小区绿化率为35%,人均公共绿地大于2平方米,其中,硬质景观为绿地总面积20%,无裸露地面。[8]
1.3.2人文因子规划设计
是指住宅的建筑充分利用现有人文资源,住宅的建筑不得破坏建筑地的人文资源。入住后,能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有利于城市健康民俗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
1.3.3建筑物的科学规划与施工
包括建筑物的科学规划、施工、建筑装修材料的高质量和无污染。在住宅结构方面,住宅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隔音功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有条件可设计屋顶绿化和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制冷供热。
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尽可能不用具有易挥发化学物质的装修材料;空气物理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化学污染和辐射符合环保规定指标;室内90%以上空间实现自然通风,气流不应大于0.3
m / S
;采用集中空调住宅应有分户(室)温度控制系统,室内温度全年保持在18℃-28℃之间;室内空气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日照采光符合住宅设计标准,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一氧化碳小于5
mg / 立方米,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00ppm
,细菌总数小于10个/皿,悬浮粉尘浓度<0.15mg
/
立方米,绿化隔离带应采用隔音材料,室内噪声白天不超过45dB
,夜间不超过35dB。[9]
在小区水环境方面,实行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标准;规划用水方案,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小区污水排放量,实现小区用水的良性循环,节水率不低于20%,回水率不低于10%。[8]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绿色环保建材,在拆迁建造过程中鼓励分离回收使资源再利用,室内装修防止对建筑构件破坏拆除,减少垃圾产出、暴露和运输,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材料使用对人体和环境的损害。
在固体废弃物收集与管理方面,确保住宅区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固体废弃物及时收集,确保对环境质量无损害,通过将生活垃圾分为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分类收集,便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小区内进行食物垃圾的循环处理利用,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分流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压力;鼓励小区提高固体废弃物管理与收集设施水平,优化居住环境。[7]
1.4建设美丽的城市
美丽的城市,既不是大广场宽马路和高架桥,也不是一平二直,更不是豪宅加高楼广厦,城市的美丽在于它的内涵。要在某一区域建设一座城市,就应该将该区域当作一块璞玉,建设者要根据这块璞玉的内质(该区域的文化特质)和外观(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等),进行最佳的艺术设计,然后再开始精雕细琢,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
具体说来,美丽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做到文化的和谐,城市的所有开发规划,要围绕本区域的特色文化展开,吸收外来和当代最先进文化成果,并将她们融入到本地文化中去,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或粘贴。——没有自己文化的城市不是美丽城市。
其次是城市秩序的公平与和谐,城市内没有贫民窟,没有恶性暴力事件发生,城市社会依靠民主和公平的规则运转。——政治腐败、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建立在掠夺平民利益基础上的“繁华”城市是丑陋的。
再次就是城市的建设要按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建设,而不是为了建设去毁林取土取石,去填农田填湿地。另外,城市的公共设施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尤其是各种管道和线路的铺设,禁止乱铺乱架管道线路造成视觉污染,禁止乱搭乱建各种有碍城市和谐发展的建筑物。——一个城市的建设和运转如果是建立在破环生态、破坏自然地貌、污染环境和污染视觉空间的基础上,那么,这座城市就不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将城市建设在丰厚的文化基础上
2.1保护历史文态
城市历史文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不同民族性格与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保护历史文态是塑造城市特色、保证城市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仇保兴曾用过这样一个比喻,以拆除闹市中的古建筑而换取该地块的土地经营权,就如同将故宫的铜鼎熔化而取其铜,或是用古代字画化浆造纸。然而,目前国内城市建设中这种破坏历史文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建设和县城建设中,往往都冠以“旧城改造”或“经济开发区”的幌子,来建设亮点工程或政绩工程。
2.2注入独特的民俗文化
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反映城市特色的最直接的要素。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外滩、皖南的徽派建筑,无不是以其鲜明的建筑特色铸就其独有的文化特质。然而,富含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并不是一味地仿古或是千篇一律,有“万城之冠”、“美市之都”之称的巴黎,她那形形色色的建筑、美不胜收的园林、雍容华贵的街道、琳琅满目的雕塑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美,因而被誉为世界“花都”。
街道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城市居民生活休戚相关,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吸纳、提升功能。富有地方生活情趣的街道让人留连忘返,如北京的菊儿胡同、上海新天地、杭州河坊街等。特别是在河坊街改造中,没有按照原有的规划,把河坊街作为一个交通要道来处理,而是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河坊街地区的建筑按不同类别实行不同层次的保护修复,以体现整个街区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杭城人追忆历史,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纽带。不同性质的街道有不同的性格,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风格的信息标志识别系统将是街道文化的重要载体。宜兴市街道两侧的电线杆都是有盘龙图案的陶瓷制品,武汉滨江大道所有的市政窨井盖都铸有黄鹤楼的图案,即是很好的范例。
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是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绿色文化不仅通过这些公共艺术品来体现,更是凭借城市的一草一木来述说。许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乡土树种、花卉而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绿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城市物质财富生产的价值准则和精神财富生产的前进方向。城市景观建设也只有将绿色文化贯穿全局,才能获得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城市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等建设中,不仅要让城市的历史人文典故以小品、雕塑甚至是路标、垃圾桶的形式散落于绿色之中,也要不断研究培育本地乡土树种,按照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保护绿化、水体、湿地,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营造大范围的、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城市生态格局等。[8]
3.节约、清洁建设美丽和谐城市
3.1节约建设
在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家投资了数百万亿元资金,建造数百万座3—6层的国家公用和民用建筑,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初的建筑规划和建筑物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建筑物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发展的需要了,这样便出现了全国性的大量拆除旧建筑重新建新楼的局面,国家几十年来投资的数百万亿元的资金也因此灰飞湮灭,同时,重新建高楼,国家又要投资数百万亿元的资金,再加上大拆大搬迁的费用,国家将浪费多少资金和资源啊,同时又是一场巨大的生态和人文灾难!
如果站在未来的角度想一想,几十年后,我们现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建筑物又是怎样一个命运呢?一个国家在一百年之内就要投资数千万亿元资金,在城市的建筑物中打了个水漂,这难道不是人为的灾难?!然而,这种势头仍在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曝光的不少城市的领导者,为了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乱占大量耕地,仍然在浪费国家大量资金和资源。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树立节约建设的观念,将节约的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去;其次是要从法律法规上完善城市建设规划的监督,规定各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凡是没有达到使用寿命就变成妨碍城市发展或变成危险建筑的,一律追究规划和建设施工单位与个人的责任,对于无故随意拆建没有到期建筑物的,则追究拆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再次,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的建设费用以城市自己的资金为主,国家只投资建设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设施。
3.2清洁施工
目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处理难度上,建筑垃圾都要比生活垃圾、工业垃圾要多得多,处理难度也更大,几乎所有城市都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我国所有城市的建筑垃圾,基本上都是拉到城市周围填埋和堆放,从而占用大量的耕地,大拆大建中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都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严重的污染着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给和谐发展及未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严重隐患。
遏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要将生态安全和清洁施工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和建筑施工中去,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施工中推广使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降低建筑垃圾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其次是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督,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再次是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避免大拆大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4.结束语
建设一个和谐的城市,不是仅仅从技术问题上就能解决,更多的是需要从社会学、人类学、生态学、美学等方面去研究、规划、建设。一座和谐的城市,就是人类所有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追求更大进步、获得幸福的天堂。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我的发展观:和谐发展——兼论发展科学[J/OL].http://www.xslx.com/htm/sxhh/hgjj/2004-09-14.htm,2004年9月14日
[2]张国庆.试论社会——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J/OL].http://www.xslx.com/htm/jjlc/hgjj/2004-03-16-16359.htm,2004年3月16日
[3]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6):45~49
[4]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2004,3~4B(167):79~83
[5]张国庆.论和谐发展[EB/OL],http://www.cntzs.com/bbs/dispbbs.asp?boardID=5&ID=3149,2003年7月12日;http://www.tzs.com.cn/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808&Froum_ID=13,2003年6月14日
[6] 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N],安庆日报,2002年1月19日:第1版
[7] njhb论坛.城市建设中给环境的严重污染[J/OL].http://www.njhb.gov.cn/bbs/showtopic.asp?TOPIC_ID=377&Forum_ID=2
[8]
蔡镇钰.自然之风与建筑的生态精神[J/OL].http://www.lvhua.com/chinese/landscape/lsdetail.asp?articleno=A00000001968
[9]李忠
.都市森林的人居环境效益与地产价值[J/OL].http://www.hnlszy.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535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