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论文 中国股市:本之不固,何以拯救? 作者: 杨曾宪 ——沪市千点关前再说“国有分营” 千点面前,只争论如何救市是没意义的。中国股市危机与国企改革不到位,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十年来,这观点我重复了多次,但问题依旧,而且越来越积重难返。管理层依然把上市圈钱,作为拯救国企之策,股民玩不过国家,便用脚投票。于是,政府再出面救市……。但多年实践证明,股民靠和“国家”博弈,迫使“国家”出台各种所谓的利好,只能延缓危机于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挽救股市疲软的生命。所以,尽管救市消息频传,股市还是“跌跌不休”。而根据一些专家开出并实施的股权分置药方,更加剧了股市危机。四个月前我曾说过:上证跌破1000点绝非难事(《南方周末》2005年1月27日)。其实,这千点也绝非牢可不破的雄关。关键是,这市场已经没“底”了。 在七、八年前的文章中,我曾主张缩股全流通(并提出过C股市场的建议)。但今天,这出台的药方已不灵了。因为它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偏低问题,也不能彻底还利于流通股民。这样,面临如此庞大拟流通盘子,面对继续驶来的“航空母舰”,以目前的股权分置方案,即便能顺利实施,即便流动股获得一些补偿,巨增的流动盘也要将股价重心压低、再压低。由于中国股市从没有真正的投资者,没有伺机吞食收购上市公司的“饿狼”,所以,中国上市公司老板,是从不怕暴跌的。而国企流动的根本动机,仍是从股市抽血。所以,只剩下小股民们害怕了,股市便应声再跌!问题是,这小股民都懂的道理,专家楞不明白,仍在瞎支招,让政府快出手救市。 其实,最大的救市措施,就是恢复股市的资本市场属性。“中国股市的走势,是国企‘仍陷困境’的最好脚注;反过来,国企困境,正是股市危机症结所在。国企困境与股市危机,中国经济这两大焦点难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它们需要共同的治本之策或拯救之道。”(见2002年7月11日《社会科学报》拙文)。这一方案,近年来在不同报刊上已重申了多次。这里再次重申,尽管更多了些悲剧色彩,我却仍认为,它还拯救中国股市的惟一可行方案。 中国股市是非理性下跌吗? 专家读不懂股市暴跌,认为是非理性的。一些已跌了80%、被称为“跌无可跌”的股票,竟然还是说跌就跌,让人大跌眼镜。其实,股市首先是市场。股市长跌不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一个资金供求关系问题,而是大多股票没长期投资价值。今年见红的股票,一转年,说亏就亏;多年盈利的股票,分起红来,也啬之又啬。中国股市中,像佛山照明这样的公司,凤毛麟角。相信中国股市有投资价值的股民,早被民间喻为一“大傻”;而仍在坚守阵地的,则被称为“股市敢死队”。 中国股市没长期投资价值,这并不需要论证。如果股市的绝大多数股票,都能保持上市时盈利水平(即20倍的市盈率),且逐年增长、且真诚回报话,到2004年,每股平均分红早该超过0.5元了。如果这样的话,中国股市怎能跌得动呢?面对一个个高回报率的公司,股民怎能怕扩容呢?能保证高回报率的股票,上市越多越好嘛。实事显然相反,那些改制国企,不仅不具有高回报率,反而,上市后还患上“优势退化症”,业绩每况愈下,垃圾化速度惊人。如果这种情况不改观,如果“改制国企”排队上市的欲望不被打消,股权分置只能加速中国股市的下跌。这种下跌恰恰是理性的,是在还中国股市“高投机、低投资”功能的本来面貌。 关键要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中国股市要彻底摆脱危机,关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提高股市的投资回报率,让老太太也敢把自己的钱放到股市中保值吃红利。如何做能到这一点呢? 中国众多“优质”上市国企,其业绩却逐年劣化,表面看是许多掌门人不拿股东利益当回事,背后,则仍是国企一股独大这一老大难题。由于国家与企业间仍缺少清晰的产权分离与权责约束机制,“改制”上市公司,旧体制下诸多外部不“经济”的干预因素和内部不“经济”的浪费弊端依然存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的管理权并没有真正到位;到位的只是国资委的行政干预权,是对企业领导的任免权。当企业老总的命运与股市完全脱节之后,便不怕股民“用脚投票”了:亏损公司老板照拿天价工资,盈利公司老板则想法转移利润。这才使上市国企普遍患上“优势退化症”。 而要治此顽症,关键是要改变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老板的命运与股市关联。在深沪盘子不大的时候,国股缩股流通,是很可行的方案。遗憾的是,当时没及时决策。今天,所谓股权分置已难以起到立竿见影效果了,因为深沪盘子太大了,流动已不易,分权则更难。因此,目前惟一可操作方案,仍是我所谓的“国有分营”,改变对国企的控股办法、治理标准,实现上市国企与股市的真正对接。这也是大中国企改革的惟一可行方案。国企改革,曾被许多经济学家逼上“华山一条路”:要么卖掉,要么死掉。他们把“政企分开”与“政资分开”混在了一起。国有资产,必须由政府管理,“政资”是不可能分开的;但通过国有资本或股权的分权运营,“政企分开”,即政府不直接、间接干预国企经营的目标却是可以实现的。 国企“分权”的股市治本方案 所谓“国有分营”方案,概括地说: 其一,是全国按行业或大区设立若干国有投资经营公司(简称国投公司),隶属国资委;各省市也设立多家国投公司(或社保基金),归省市领导。中央与地方的国投公司,都以控股经营企业盈利为目的的资本运营公司。对国投公司经营状况的考核指标,主要看其所持股票的红利收益及控股资本增值情况。中央国投公司盈利,可用来在股市再投资(但不能投机),收购控股上市企业;地方国投公司的盈利,主要用来补充社保基金或进行公共投资。这样,可调动地方、中央共同关心国企的盈利,彻底改变国家不关心国企红利的怪局面。 其二,将上市国企的国股按6:4比例,分别划拨给国家和地方国投公司持有。对于象宝钢、石化之类超大直属国企来说,可由中央几家国投公司分权而治。分权后,尽管盈利的归属不同,但双方都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与中小股民一起组成董事会,选聘经理人员,监管企业经营。一旦某一方决策失误,或发生“内部人”舞弊行为,另一方可联合中小股东进行纠错。 这样分权之后,国投公司变成真正的战略投资人,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便会逐渐提高。其后,再后(或同时)实行国股大比例缩股上市流通,使中国股市真正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亏损公司仍会出现,但国企整体效益下滑或转移、藏匿利润不分的局面却会被遏止。国投公司加强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中小股民当然乐得搭便车获利,大量社会闲散资金便会纷纷入市。如此水涨船高,中国股市怎能不大牛呢? 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改变立场 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改变“国家”对股市功能的片面认识,改变仅仅把股市作为给国企输血工具的立场。我在1993年文章中就提出中国国企“缺机制不缺钱”的观点,希望改变股市功能偏废的问题,不要把股市这盘“活棋”下“死”。国家永远缺资金,市场永远缺资金,但有效的市场机制比资金重要的多。现在的股市,已经失去吸纳民间游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了;宝贵的民间资金(股民血汗钱)被上市公司浪费了。这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对国家形象产生的消极影响,对社会安定产生的消极优越性,已远远超出几家国企的死活!因此,作为应急对策,国家应痛下决心,停止新股上市1、2年,给股市以休养的机会。拟上市的国企,一定要先分权,彻底改制。同时,改变所谓股权分置的操作方案,要还原历史、非流动股必须大比例如2:1缩股(或流动股大比例如1:5扩股),实现公平分置。否则,若继续出台权宜之计,穿破千点,中国股市离彻底崩市已不远了。届时,国有资产的损失,何止千万亿! (要公开发表本文者,请与作者联系。) 附: 全流通方案怎样才是合理
所谓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怎样才是合理、合法,我补充两点: (杨曾宪 研究员 青岛社科院 地址:青岛京山路26号
邮编:266003 yzx1948@qingdao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