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论文 价格第二规律(价格上涨规律) 作者: 曹国奇
(说明:本文说的价值分配就是指财富分配,价值分配就是财富分配在量上的说法。)
在价格第一规律中假设了商品不变和资源不变等,这与马经西经没有区别。但是实际中这些东西都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这些东西都变化了又会怎样?
当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文化知识用于增加商品的数量时,商品价格便按价格第一规律运动;当它们用于增加商品的品质﹝质量、功能、花色、式样、精神等等﹞时,价格的运动便表现出另一种方式。
为了阐述方便,这里得先介绍一下价值第二定律(绝对价值定律):在劳动对象和使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无论生产方式怎样变化,商品形成时所需耗费的生产量(价值)一定。这种必须耗费的生产活动便构成商品的绝对价值①。
实际中不同生产单位生产同一商品时所耗费的生产量会不一样,那是由于对活动的利用率不同造成的,是效率问题,并不否定绝对价值定律。这好比烧开水,一瓶开水所需能量一定,但是由于不同加热方式对能量的利用率不一样,从而耗煤量不一样,这是效率问题。我们将商品的绝对价值当作物质的比热理解就行了。本文不考虑效率问题,即假设效率不变。
当商品使用价值增加时,表明商品与劳动对象的“距离”增加,从而商品的绝对价值变大,劳动对象要吸收更多价值才能变成商品。这就是说,同样是生产一件商品,生产质量A级的商品所创造的价值比生产质量B级的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多。另一方面,当劳动对象的品质变低时,也同样表明商品与劳动对象的“距离”增加,商品的绝对价值变大,从而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生产一件商品。如同样生产1斤谷子,劣质土地上总要耗费更多的劳动投入。当人的劳动投入不增加时,必定以物的投入增加为补充。
由于不管以何种方式多创造的价值都要由平均化规律在社会中平均分配,但是现在的商品量没有增加,所以有:
随商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劳动对象的品质不断降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上涨规律,亦称价格第二规律。
这里说明一点,如果一生产中增加的投入以人和物的实物形态表现出来,则多创造的价值在实际上没有平均分配,从而只是该商品的价格提高,这是因为平均分配中有个耗费等量补偿原则,从而此情形下的分配等于没分配。房子质量提高主要为这种情形。当一生产中增加的投入以技术形态表现出来时,其多创造的价值便真正地平均分配了,从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因此而上涨。电脑质量提高后就主要表现为这种情形。总之,不管那种情形,都将表现为物价水平上涨。
请读者注意:
一、第二规律说明“稳定物价”是错误的,物价必须不断上涨
二、工资物价螺旋关系就是由价格第一规律和第二规律决定的。
三、“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大概在于这一规律。因为主流的认识中将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看成了同一个事件,而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两个事件。实际的情况是,只有物价上涨幅度超过这一规律规定的值的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我们将通货膨胀扩大化了。
四、同价格第一规律一样,这个规律也要求工资不断上涨。但是,在自由竞争下工资的这种上涨不能如期实现,这是因为:一是劳方个体多,竞争激烈程度大,资方个体少,竞争激烈程度小,从而劳资双方的竞争程度不均衡;二是“头规律”(即人类群体必须有头,且必定是少数人当头)决定了工人和资本家力量不均衡,资本家更有发言权。这样既然资本家是自私的,他必定倾向于少给工资。经典竞争理论显然没有注意到竞争本身还有许多均衡,这些均衡不能保证,竞争便不能导致均衡。这就是系统要有工会,要有最低工资的原因,否则工人的权益(工资)不能如期上涨。
竞争理论同本人揭示的平均化规律一样,也同物理学定律一样,都只是描述在理想条件下会出现什么,而不说明实际会出现什么。要化解这个矛盾就必须使用我的价值(价格)叠加原理,将其它各种变量加进来,就像物理学中将阻力加入惯性定律那样子加入。尽管我不认为我的叠加原理是经济系统中唯一的叠加原理,但是目前的经济理论中却只有这一个叠加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