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论文>投资与投资报偿率

经济管理论文


投资与投资报偿率

作者: 陆善民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解释了投资、利润、利润率的概念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和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的区别,由于有这些区别,所以,得到的投资报偿率计算公式以及其他许多公式也就不同,数据结果也就不同。要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运用到经济建设实际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人这样走,有没有必要这样走,有没有人支持这样走。
 
    “投资”一词多见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著作。投资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投资和简接投资(即证卷投资或者金融投资)。本文只讨论直接投资。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将货币转化为新的资本,用于生产事业,如建造厂房、添置设备、购买原材料、聘用劳动者等等,通过生产活动,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一般称为直接投资。用作投资的货币即垫付资本量究竟等于多少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果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不一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讲的投资,常常是指固定资产的投资。最近看到孙悟彻先生的文章([1]),他是根据《管理会计》得到关于“投资”的概念的,基本符合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规定:
 
    “二、如何通俗地计算投资报偿率
 
  “原始投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固定资产,②营运资金,③开办费。
 
    “开办费的数额一般不大,在会计核算上只作为费用处理,不视为投资。营运资金,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能够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相当于期初垫支期末收回,也可以不视为投资。因此,真正的、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投资,就是纯粹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资金)的回收,在会计上是通过计提折旧来核算(实现)的。所以,对投资者的报偿,就是每年的利润和折旧。因此:投资报偿率 = 每年报偿÷原始投资 = 每年净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折旧)÷投资=利润率 + 折旧率。通俗地说,就是:投资报偿率=利润率+折旧率。”
 
    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投资是指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形成新的资本,资本运动从垫付资本开始。垫付资本分解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象建造厂房、添置设备所垫付的资本,称为固定资本,厂房、设备也就称为固定资产;而购买原材料、水电气、聘用劳动者所垫付的资本,就称为流动资本。据我对上海证卷交易所五百多家上市公司的统计,固定资本大约占总资本的比例为60%,流动资本大约占总资本的比例为40%。
 
    另外,关于利润和利润率的定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不是象上面[1]这样规定的。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4页)这句话的意思是:利润是相对于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只是存在观念上的差别,实际是一回事。当然,马克思的这段话是针对资本而言的,所以利润等于剩余价值,如果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则剩余价值应该包括生产者的利润和国家的税费收入。国家的税费收入也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所以剩余价值应该等于税收加利润。这样,生产者的利润就不等于剩余价值了。利润既然是相对于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所以,利润率应该等于利润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值,而不是等于利润与固定资本的比值。所谓年利润率,是指一年内的利润与垫付资本的比值,通常说到利润率,就是指年利润率。
 
    现在,我们用代数式来推演投资报偿率、折旧率、利润率的关系式。
 
    假设垫付资本用字母G表示,固定资本用Gf表示,流动资本用Gh表示,固定资本与总资本的比例用 表示,则有下式:
 
                  (1)
                  (2)
 
固定资产的全年折旧用符号Df表示,折旧率用符号Ff表示,则有:
 
                   (3)
 
全年利润用 表示,利润率用 表示,则有:
 
                   (4)
 
投资报偿如果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则应该有下式:
 
                   (5)
 
               (6)
 
以上式中,D表示投资报偿,等于折旧加利润;p就是投资报偿率,等于投资报偿与垫付总资本的比值。
 
    如果按照《管理会计》的计算,投资报偿率用符号q表示,它等于投资报偿D与固定资本Gf的比值,则:
 
        (7)
 
公式(7)表示,这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投资报偿率相差 倍。按照前面的统计数据, =60%,说明不同的统计公式,得到的参数可以相差很大。我不知道国家统计局是怎么统计的。至少,由此我们得到如下的印象:
 
    (1) 阅读、比较人家的统计数据,一定要注意它的定义、规定;
 
    (2)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大批判场合用得很多很多,而在经济活动实践中用得很少很少,几乎等于零。
   
    参考资料
[1] 孙悟彻:“如何通俗地理解‘投资报偿率’”,2004/10/11, (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4-10-11-17457.htm)。
[2] 陆善民:《经济科学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