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论文 价格差规律 作者: 曹国奇
本文是对《价格运动四大规律(之一)》一文的延续①【①见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38】,是讲因文化(广义)在各部门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价格差。垄断、政策、信息不对称、最大利润法则等引起的价格差不在本文颇析之列。
一、引子
所谓的价格差是指在供求平衡时交换价格与中心价格之间的差值,或,交换价格的波动中心与中心价格之间的差值。中心价格是由平均化规律决定的,商品以该价格出卖时它便获得平均利润、平均工资、平均税金。要较正确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就得先找到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平均化规律要求任何部门创造的财富都在社会中平均分配,但是平均化有个过程,于是出现价格差。这好比给盆子里加入奶油,奶油最终是要在盆子里均匀分布的,但是达到均匀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奶油的那个地方的位势肯定最高,于是盆子中有位势差。由于发展快的部门创造的财富总是较多,从而在平均分配时它要多分得一份,于是其商品价格偏高。同搅拌能使系统平均化一样,偷抢、恐怖和战争都在于制造混乱,从而实现平均化。当贫富差距太大时,作为理性的选择,我们不能信奉经典的极端市场论,要有意识去平衡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偷抢、恐怖和战争。
这里先简述一下最大利润法则与价格(工资)差,因为这对我们解决当今问题很重要。由于资本家(包括管理者)始终掌握分配的主动权,这样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资本家总是倾向于少给工人发工资,从而资本家所得总是偏多,工人所得总是偏少。这里关键在于谁掌握分配的主动权。显然,假如货币从工人这个位置投入经济系统,同样的分配规则,则工人所得偏高,资本家所得偏少。这就是说同倒奶油一样,货币从那儿投入经济系统则那儿所得偏高。如果以通过抬高工人的工资从而迫使资本家贷款的方式向系统投放货币,则对工人有利,相反,按凯恩斯的降息方式向系统投放货币,则对资本家有利。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中最低工资、工会、个税、消费税等,不仅是对工人有利的,也是保证经济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
二、两个原则
(一)相对优势交换原则。交换的相对优势是指企业(或部门)凭借其生产和经营(或商品中)某些特性获得其它企业(或部门)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交换条件,凭此条件企业(或部门)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其商品。该原则作用过程如图1
。此时商品的价格将由买方的最大承受限度决定,然后随优势逐步消失交换价格将回归中心价格。如高清电视机刚面市时就表现为这种情况;品牌塑造(俗称炒概念)也在于获得这种优势。注意:中心价格(或价值)也是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由价格第一规律和第二规律描述。
(二)交换价格滞后反应原则。由于在时间序上是价值在先,价格在后,所以价格只有在价值变动后才能变动,这便表现出价格对价值的滞后反应,从而价格得追赶价值。所有的经典理论都是静态分析,从而没有看到这种追赶,于是得出一些像帕累托和科斯这样的半对半不对的定律。毫无疑问追赶需要一定时间,而在追赶过程中价格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其作用过程如图2
。
说明,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中心价格,图1图2都为交换价格由上向下追赶中心价格。图1中的价值上是价格第二规律决定的,在于商品品质提高;图2中的价值下降由价格第一规律决定,在于生产率提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交换价格要止后一段时间才开始下降。
三、价格偏离率
由于不同商品的价格间不可比较大小,而本文的价格差又是在二者间作比较,所以得建立偏离率这个概念。如果定义平均化规律决定的价格为中心价格,则交换价格的偏离率是指交换价格(或交换价格的波动中心)偏离中心价格的程度,其数学表达式为:
偏离率=偏离价格/中心价格
其中,偏离价格=交换价格-中心价格。如粮食的中心价格为1元/斤,交换价格为0.6元/斤,则偏离价格为
-0.4元/斤
,偏离率为 -40%
。±号代表偏离率的性质,正为偏高,负为偏低。
由于商品按中心价格卖时正好获得平均利润、平均工资和平均税金,所以偏离率的逻辑内涵就是指相对亏赚率。这样,若粮食的偏离率为
-40% ,电视机的偏离率为
40%,则粮食对电视机的偏离率为
-80% 。也就是说粮食按原价的
1/(1-80%)倍卖时,其收益情况与电视机一样;相反,电视机按原价的
1/﹝1+80%)倍卖时,其收益情况与粮一样。所以价格差就是指两商品相对亏赚率。
四、供求规律中的四种关系
经典对供求规律的认识是不完备的,从而导致我们乱用供求规律解释问题,如上世纪门十年代未武汉大学某专家曾建议涨票价以缓解公交压力,结果票价涨了根本不解决问题;如将粮食交给市场,取消补贴(还不知此建议是谁出的),结果导致农民惨不忍睹。当供求规律较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平行式的,当供求规律较不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剪刀式的(即马太效应)。阐述供求规律中的四种关系虽然对论证价格差规律没有帮助,但是对分析价格差的演变却至关重要。真正的供求平衡是指这四种关系都平衡,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只有在这四种关系不太失衡时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其作用递减,以至无效。
(一)供求竞争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竞争力度关系。由于供求规律调节作用的原动力是来自竞争,所以该规律发挥作用的大前提是竞争力均衡——即卖买双方的竞争程度相等。如果卖方10人而买方11人,则双方竞争力不相等。古董的卖方几乎没竞争力,买方的竞争力则很大;粮食是卖方的竞争力很大,买方(粮站)由于数量太少,竞争力很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供求竞争关系也是非常失衡的,而垄断就是典型的供求竞争关系严重失衡。谈论竞争程度时应指明是卖方还是买方,再不能像经典理论那样含糊不清,笼统而谈。
(二)供求数量关系。该关系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通常认识到的一种关系。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严重失衡,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如古董价格的波动就不能用供求规律说明;粮食严重欠缺时其价格的波动也将不服从供求规律的描述。
(三)供求反应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对市场(主要是价格)的反应关系,如果一方反应特敏感,而一方反应特迟钝,则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通常,买方对消费稳定性较强(弹性小)和价格低廉的商品的反应迟钝,卖方对转产难和改变生产规模难的商品的反应迟钝。在我国,粮食产消双方的反应速度严重失衡,农民对市场反应太慢,而求方对市场的反应又太快,所以农民反应不过来,就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再如针、钮扣、公交、低价药品的价格变动便很难改变需求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供求反应关系失衡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它直接摧毁已有经济学的根基。大凡生存必须品的价格,如水、盐、粮、房、能,如较多让供求规律调节(即任由市场处理),很容易引起天下大乱。
(四)供求时间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在时间上的关系。考察这种关系主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生产”这种大循环角度进行。供求时间均衡是指供与求(或消)在时间上同步,如果不同步,卖时没人消,消时没人卖,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甚至无效。对这种关系的颇析较杂复,粮食属于“供间求均”型关系。粮食供应集中在6、8、11三个月,而消费方则是长年均匀消费,这样农民卖粮时总是缺少而需求的原动力——消费,从而总是表现出供过于求。这样即使粮食在总量供给不足,但是只要不是特别供给不足,粮农面对的总是供过于求的市场。如图3
。
五、平行价格差
在价格互动规律和价格上涨规律的作用下②【②见《价格运动四大规律(之一)》一文,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38】,如果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确切讲应是以文化更新速度为依据),则凡发展较慢的部门其商品的中心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发展较快的部门其商品的中心价格才能降低。这样对发展慢的部门而言,由于其交换价格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追赶中心价格,所以在追赶过程中交换价格始终偏低,如图4
。相反,发展较快的部门其交换价格偏高,如2
。这里的交换价格是指交换价格的波动中心,即图中虚线。
发展慢的部门虽然其商品价格上涨,但利润偏低;而发展快的部门虽然其商品的价格下降,但利润偏高。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则一轮追赶后交换价格便与中心价格重合,并有一段时间缓和,从而价格差不表现为扩大趋势,为平行式价格差,如图5
。此时,由于多数部门有时间对市场做出反应,能在相当程度上消弭这种价格差,从而有帕累托均衡。但是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不是这样。
图5—1中,在a点处为商品品质提高,这样依相对优势交换原则,交换价格将跳跃上涨至x
。如无公害蔬菜的价格就是这么上涨。1、2、3分别为追赶上的点。请注意这四个点的位置,下面分析有用。
五、剪刀价格差
当文化(广义)发展较快时,新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一个接一个应用于生产,于是出现新的情况,即:由于更新型的文化信息较早投入生产,从而使得在上一轮追赶还没完成时商品的价值又发生新的变动,于是交换价格又将追赶新的价值。这个过程中,上轮没追赶上而形成的差量将传递到本轮,形成差量因子。显然随时间推移这种差量因子将越积累越多,于是价格差以剪刀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6
。
此时a点移至第一轮过程中,而非1点处以后,它表明第一轮追赶还没完成时新技术又应用于生产了,价值提前变动了。由于此时有差量因子遗传下来,所以a处的交换价格大于x
,而非x 。同理,第三次追赶提前至b点处,而非2点处以后。从而图5中的三个交合点1、2、3不再出现。如是任3点处现在有差量4---3(如图中红线段)。
在图6中如果令:
交换价格-中心价格J=f(x),则偏离率δ=f(x)/J,有:
由于发展快的部门的交换价格始大于中心价格,所以δ1=f(x1)/J1
为增函数;由于发展慢的部门的交换价格始小于中心价格,所以δ2=f(x2)/J2
为减函数。于是有如下价格差图(图7)。
绝大多数部门间都存在着剪刀价格差,但是在供求规律有效且调节力度足够时,剪刀价格差将遭到抑制,演变成平行价格差。如汽车、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和工资就没有电子、信息行业高。在供求规律基本失效的地方,剪刀价格差将不可避免。目前最大的价格差就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这是因为供求规律对农产品基本失效。在农业没有重大技术突破之前,补贴农业是必须的。
以上分析方式对地区与地区间、企业与企业间、人和人间也是同样适用的。但是此时又多了一重决定因素,对地区而言,落后地区除其地区交换价格不断偏低外,其生产的商品还越来越难卖;对企业而言,落后企业除其个别交换价格不断偏低外,其产品也越来越难卖,于是迅速破产;对人而言,落后人除其个别工资不断偏低外,做的事还越来越少,最终失业,于是迅速贫困。在公有制下,由于国家保护,不让破产和失业,于是这种价格差来得缓一些,与部门间价格差的发展速度差不多。公有制下同样有贫富差距,只是来得缓一些。
前不久在人大论坛上见到介绍周其人的新思想,是说他认为是制度运行成本太高导致外资不愿到内地来投资。不能说他讲得不对,但是其真正的原因是价格差规律。制度只是文化(广义)中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九牛一毛,他还没看到全貌。例如,毛庄和上海生产同一种无差异商品,且毛庄的买价低一些,上海的买价高一些,多数情况下必是毛庄牌的不好卖。为什么?只因为人们不相信毛庄的品牌(品牌文化),只因为毛庄人的生意经(生意文化)不如上海人。江浙沿海人有几千年的生意经,而内陆北方人却有几千年的战争经。经典理论大概以为商品不打商标,以为卖买真的只卖买了商品。实际中一定会卖买商品背后的东西,如信誉、品牌、情感、态度等等。那背后的东西应是商品的一部分。
只要文化发展不平衡(更新速度不一样),这种价格差便不可消灭。正确看待价格差规律是很重要的,首先正是价格差规律的存在才保证有竞争,如果竞争换得的是均衡(大家收益相同),谁与你竞争?经典理论由竞争推导出均衡,那除了是谬论没第二种解释。价格差规律是有用的,新型产业和企业若没有这个规律想迅速壮大是不可能的。比尔·盖茨得感谢这个规律,想发财的人得贡奉这个规律而非财神爷。但是支配整个群体行为的规律不是价格差规律,而是平均化规律。如果系统太不平均,平均化规律就会发怒,使系统大乱,从而实现平均化。经济危机、恐怖和战争等等,都是大乱天下的手段。总之,社会需要贫富差距,以保证发展的动力,但是贫富差距又不能太大,以保证社会的存在。本人不能论证合理的贫富差距值是什么,我想基尼系数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得会使用计划手段有意识地平衡经济系统,从抑制经济危机、恐怖和战争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