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经济管理经济管理论文>从全球战略视角看中国当前的宏观紧缩

经济管理论文


从全球战略视角看中国当前的宏观紧缩

作者: 王建



    中国受到资源进口限制已不可避免。在没有大的国际制约的环境下发展经济的时间,顶多只能持续到2010年以前。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行“自我约束”,就会错失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由于投资增长过猛,能源、原材料、运力等供应短缺加剧,以及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出于对中国经济会出现严重过热的担心,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紧缩政策,并已见到了效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似可以告一段落了。
    
    实际上,我们对中国国内的经济问题看得可能有些过于悲观了,因为此次经济高增长主要是被投资需求拉动的,而到今年一季度,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单一因素。例如,一季度gdp的增长率是9.8%,但进口是负差,消费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低0.6个百分点,所以消费和出口对新增的gdp都没有贡献,新增gdp全部都来自于投资需求的贡献。投资增长快的领域都是那些供给严重短缺的领域,随着投资增长高峰过去就会由新增生产能力填平供求缺口,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出现。例如,钢铁在近两年涨价最厉害,但据有关部门估计,今年中国的生铁产能将增加5千万吨,炼钢产能将增加4千万吨。此外,由于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在发展,并至少在5年内难以依靠建立社会转移支付制度来缓解,因此总供求格局将是不断趋向于总供给过剩而不是总需求过剩,这就决定了在中国不管是近期还是中期,出现严重的通胀的可能要远远小于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所以对投资会持续过热和走入严重通胀的担心是没有根据的。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约束不在内部而在外部。去年中国消耗了全球新增石油的30%,消耗了全球钢材的30%,水泥的40%和全球直接投资资本的25%,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无疑是被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的。这还仅仅是开始,拿钢铁来说,世界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2500美元水平时,人均钢铁蓄积量都在5吨以上,去年韩国和日本的人均钢铁蓄积量都是将近10吨,而中国去年钢铁总蓄积量只有不到20亿吨,虽然已超过日本的12亿吨,但人均只有1.5吨。超过人均5吨后,一国的钢铁生产将进入再生金属循环,例如发达国家的炼钢原料80%以上是废钢,只有15~20%是用铁矿砂炼制,但去年中国废钢在炼钢原料中只占20%,其中六成以上的废钢还是靠进口。去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砂已经达到1.5亿吨,是世界全部铁矿砂出口的30%,并使全球铁矿砂的价格上涨了两倍。按到2030年中国人口16亿,人均gdp5千美元和人均钢铁蓄积量7吨计算,中国的钢铁总蓄积量将超过百亿吨,每年消费的钢铁将超过3亿吨,消耗的铁矿砂将超过6亿吨,已经超过目前全球的可贸易量。如果考虑到中国的人均耕地稀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只能通过提高城市土地的容积率来实现,房屋建筑消耗的钢铁可能会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得多,还有发展出口所消耗的钢材,年均消费的钢铁就可能超过4亿吨。这么大的需求量,国际市场可能支撑吗? 
     
    比钢铁更严重的问题是石油和粮食。世界目前的全部石油产量是40亿吨,据说最高可能增长到45~50亿吨。目前石油的世界贸易量是16亿吨,相当于全部产量的40%,如果全球产量可达到50亿吨,贸易量可能增加到22~23亿吨。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人均石油消费是1吨以上,16亿人口的中国如果也完成工业化,就要16亿吨,但国内由于资源条件限制,最大产能目前看只能有2亿吨,就是说有14亿吨要靠进口,要超过全球石油可贸易量的60%,余下的只有9亿吨不到,而目前美、日、欧的石油进口总量就超过了12亿吨,中国可能得到这么多吗?
    
    当世界日益感受到中国的需求会最终改变国际初级产品供求格局的时候,对中国的资源进口限制就会不可避免的到来。中国在没有大的国际制约的环境下发展经济的时间,我看顶多只能持续到2010年以前,就是还有5~6年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行“自我约束”,就会错失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对中国经济的增长的外部制约不仅来自于国际经济,还来自与国际政治与军事斗争。冷战已经结束了十多年,但新世纪初正开始展现出美欧对立的前景。美欧间冲突的核心是美元与欧元对世界货币霸权的争夺,这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9.11”以后,美国迅速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接着又占了伊拉克。接着又与阿塞拜疆签定了军事条约,拥有了军事基地,随后又策动了格鲁吉亚的“天鹅绒”政变,赶跑了亲俄亲欧的谢瓦尔德纳泽。在巴勒斯坦,美国操纵以色列对抵抗势力进行肉体消灭,最近又对叙利亚进行经济制裁,逼迫叙利亚的政权臣服在美国之下。美国还以反恐为名,提出要在马六甲海峡派兵,虽然遭到了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拒绝,却得到了新加坡的配合。至于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中唯一支持美国反恐战争的国家,早已加入了美国的阵营。我们把这些国家用一条弧线链接起来就会发现,美国的这一步步安排,已经把从里海到中东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资源区圈了起来,从而可以利用对世界主要石油资源的控制,“西压欧盟、东控东亚”。所以美国学者克莱尔在他的新作《资源战争》中说,石油对美国而言不是意味着燃料,而是意味着权力。这个石油控制圈目前还有一个缺口,就是土尔其,所以可以预言,下一步美欧对决的地点就是土尔其。欧盟可能会加快拉土尔其入欧盟的步伐,美国也会在土尔其上演有声有色的争夺战。 
     
    东亚是对美国提供贸易逆差的最大地区,约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7成,美国与欧洲争夺货币霸权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用美国的虚拟资产从东亚地区换取实物产品,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在目前必然是“扰乱欧洲、稳定亚洲”。陈水扁竞选连任后,许多人都认为爆发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美国仍然会以武力支持台湾。我不这么看,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安排,美国为了保住在东亚的物质利益,从稳定东亚的战略要求出发,会压制陈水扁的胡闹,退一步说,如果陈水扁真的一意孤行,硬要唱台独的戏,美国宁肯把台湾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也不会冒与中国翻脸的风险,因为中美冲突中的真正得益人不是台湾,而是欧洲。
    
    中美之间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多共同战略利益。美国需要来自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支撑其经济增长,中国则需要美国的巨大市场拉动经济增长。去年中美贸易逆差已达1230亿美元,而中国当年的贸易顺差只有255亿美元,即中国用从美国得到的美元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了急需的实物产品,所以中国是世界上享受到美元世界霸权的最大国家,这是中美关系渐行渐近的动因。
    
    但是美国毕竟在中东和中亚石油资源区也划了一条东向的弧线,这样就可以在美欧冲突时利用石油利益把日本和中国绑到自己的战车上。如果中、日不伏贴,短期乃至中期内由于石油供应短缺,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的萎缩。而一旦美国与法、德、俄之间要凭军事实力对决出谁是世界的老大,也很难说世界的石油、铁矿和粮食的供应还会象目前这样正常。所以,中国应对世界可能出现的恶性经济波动及早准备对策。 
     
    从目前看,美国对全球主要石油资源实施控制的战略还没有完成,可能还需要2~3年左右的时间,当然时间也可能更长一点,而一旦完成就有可能和欧盟摊牌,所以世界和平发展的时间可能只有5年左右,已经不多了。
    
    同时,也不能排除美国在2年以内就与欧盟摊牌的前景。就在5月1日欧盟25国同唱“欢乐颂”的时候,全球油价已经飚升到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油价上涨并不是opec减少了产量,反而是在opec各国早已突破了产量上限的时候出现的,纠其原因,又是与2001年一样,是由于纽约期货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量突然放大造成的。在欧元上涨的背景条件下,油价上涨有利于欧盟而不利于美国,美国反而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油价打高,并且把战略储备油的上限从6亿吨提高到7亿吨。可以设想,如果美国再次在海湾地区策动一场战争,必然会象科索沃战争和去年的海湾战争一样,把欧元的汇价打下来,从而使欧洲受到石油供应和高油价的双重威胁,逼欧洲臣服。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让中国经济停一停没有什么关系,似乎经济调整好了,还可以像以前一样在世界的和平环境中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还可以从世界上通过贸易和平索取。中国已进入到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需要国际资源支撑的时代,如果资源来源显著减少甚至在一个时期内断绝,中国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停下来。
    
    所以,通过宏观紧缩让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慢下来,从国内看是有道理的,从国际看就有问题了。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凡事都得从世界的高度考虑而不能关起门来想问题。“对内过于悲观、对外过于乐观”的思想,显然是缺乏从世界看中国这个高度。因此,中国不应对目前的经济高增长进行“自我限制”,而应抓住未来几年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机,尽量加快发展步伐。面对未来趋于动荡的世界,中国的经济规模每扩大一分,就可以增加一分安全保障。

    作者简介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曾获“中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并被评选为“1988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