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道 开局之需 在上级面前的种种表演(2) 文饰不如情饰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均能诗善赋,在文学史上,与曹操合称“三曹”。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长子曹丕虽被立为世子,但觉得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认为二弟曹植是自己强有力的竞争者。 次子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无不及。曹操筑铜雀台,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年仅十九岁,援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每当曹操问及军国大事,他都能应声而答,因而备受宠爱。当时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杨修、丁仪、贾适、王凌等人,都倾向立曹植为太子,并为曹植应付曹操的考察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曹植比曹丕更有能力。 长子曹丕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他虽然文才不如曹植,但在政治斗争经验上却胜他一筹。他笼络的都是些明于政略而且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出于打击曹植的目的,曹丕经常派人探听弟弟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下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杨修等人为曹植出谋划策的事情,引起曹操的疑心。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一次,曹操要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都前去送行。临别时,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之文,极力称颂父王功德,并当众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得曹操和他的左右文武大臣万分高兴。曹植也因此受到众人的夸奖。曹丕怅然若失。这时,他的谋士吴质悄悄建议他做出流涕伤怀的样子。等到曹操出发时,曹丕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悲伤不已,表示为父王将要出生入死而担忧。他一边哭着一边跪拜,祝愿父王与将士平安。曹操及左右将士都大为叹息。 这样一来,形势大转。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曹操和左右大臣都认为曹植虽能说会道,但华而不实,论心地诚实仁厚却不如曹丕。一番考察和鉴别之后,曹操最终把曹丕定为太子。 虽然都是矫饰,都是向父皇争宠,有的做得巧妙,有的做得矫情,文饰不如情饰。这里面的道理值得事奉上级者品味。 好话说到心坎上 在南齐高帝萧道成的辅佐大臣中,王俭是受宠最深的一位。这不仅因为他曾多次为萧道成出谋划策,更是和他巧谀巧佞分不开的。 靠军功起家的萧道成早年曾师从名儒受业,“治《礼》及《左传春秋》”,后来虽然辍学从戎,但仍然喜学好读,“博涉经史”,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不俗,颇有儒将风度。 王俭出身于名门世族,少年时期就以“专心写字,手不释卷”而闻名,算是一个博通古今的饱读之士。刘宋末年他投靠萧道成后,很快就发现了萧道成有文墨之好的特点,便投其所好,答问谋议,每每引经据典,把满腹经纶用作逢迎的工具。 萧道成称帝后,在宫中设私宴款待几位亲信大臣。席间,他一时高兴,便吩咐每人表演一个节目以助酒兴。几位大臣不敢怠慢,纷纷使出拿手好戏来取悦皇上,有的弹琵琶,有的抚琴,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萧道成的爱将王敬是个粗俗武夫,也乘着酒兴脱光膀子,跳起了武人所擅长的“拍张”之舞。虽然雅俗俱有,热闹非凡,但萧道成却意有不满。善于揣摩主子心思的王俭一语惊人:“臣无所能,惟知诵书。”说罢便跪倒在萧道成面前,高声朗诵起《封禅书》。 封禅是古代表示帝王受命而有天下的典礼,凡是认为自己功德无上、事业鼎盛的帝王,都要到泰山举行这种告祭天地的盛典。《封禅书》是一篇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的谀世之作。王俭咏此,显然是借古颂今,向萧道成献媚:既把萧齐的建立说成顺应天意之举,又把萧道成比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石双鸟,不谄中有谄,不谀中有谀,可谓恰到好处。萧道成听了很高兴,夸赞说:“儒者之言,可作万世之宝。” 萧道成和魏晋以来借“禅代”之名篡取天下的统治者一样,试图以提倡孝道来掩饰自己忠节有亏的行为。他又令人吟诵《孝经》,便是这种用心的一种表露,但其中又另含深意。他虽然不忠于刘宋王朝,但却希望臣下效忠萧齐,诵书之令正是这样一种暗示。王俭对此心领神会,借诵书向萧道成表白忠心。以诵争宠原本是谄媚之举,竟被王俭做得如此自然体面而风雅,也确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