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道 对局之争 把对手拆得七零八落(1) 当对局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时,要尽量避免真刀相见,两败俱伤。因为这是一场零和博弈,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谓渗透战术,就是在和风细雨中瓦解对方,而不必大动干戈。可以先给对方一些甜头,使其入局,等他感觉不妙时,已成骑虎之势。把青蛙扔到沸水里,它能跳走活命;如果把它放在温水里慢慢煮,它会舒舒服服地死掉。 无论多么紧密的伙伴,总是有不同利益的;只要有不同利益,就有隐藏的矛盾,就可以分化。分化之后,其力量就会削弱很多,你就有机会战胜和瓦解对方了。 利用敌人来打击敌人 在对局的斗争中,你所面临的,往往不止一个对手,而是方方面面的形形色色的对手。此时,最坏的局面就是各方敌人都团结起来,对付你一个。而最好的局面就是他们单个为战,这时,你就有了瓦解他们,然后利用敌人打击敌人的条件了。 蒋介石1927年被迫下野后,一直伺机出山,而出山的障碍是有好几股反对力量,如汪精卫,特委会,西山会议派,胡汉民等等。广州事变后,汪精卫到处受到打击,蒋介石为了对付他复职的最大障碍特委会,决定再联合汪精卫。因此,他处处为汪偏袒。作为回报,汪精卫抢先在1927年12月10日的会议上提议,请蒋介石复职。他说:“惟有在预备会议日催促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才是解决党务、政务、军事问题的当务之急”。李宗仁看到了汪精卫抢了头功,也急忙向报界发表声明,称汪精卫拥蒋反复无常,而他自己则一贯拥蒋。这时,阎锡山、冯玉祥促蒋复职的电报也到了上海。于是在这次预备会上自然而然地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决议,并决定,1928年1月1日至15日在南京召集二届四中全会,公推蒋介石负责筹备。这样,蒋介石复职的障碍——特委会扫除了。 西山会议派、自恃元老身份,很看不起蒋介石。为了挫掉他们的傲气,蒋介石与陈果夫策划了南京“一一?二二”血案。11月22日,南京举行“庆祝讨唐胜利大会”。陈果夫在蒋的授意下,布置喽啰到会场捣乱,发表“打倒西山会议”的演说。会后游行,队伍行至复成桥,枪声大作,击毙四人,伤二十余人,开枪者逃之夭夭。陈果夫的走卒立即抓住这件事,在各地发动反对“一一?二二惨案”运动,指控此次惨案是江苏省党部常委、西山派分子葛健时一手策划的,要求惩办凶手葛健时。又借题发挥,把矛头指向西山派,并把它推上被告席。西山派忙于应付所受到的控告,气焰顿消。蒋介石利用这件事,剥夺了西山派的一切发言权。 梁山舟学士尝南归。将渡河,河督某公留住署中。学士屡欲行,某公盛言水势甚大,宜稍待。学士不得已诺之。然住斋中,甚苦寂无聊。偶睹架上佳纸名笺,罗列甚富,案头笔砚,亦颇精良,遂日以写字消遣。忽忽将纸用馨,主人始出。言:“水势稍减,可以逞渡,已为具舟楫矣。”梁拱手称谢,将议行。忽主人顾架上纸,问仆曰:“此间纸皆何往?”仆惶惊若不能置辩。梁乃白实己所书,因指案头书示之。主人曰:“吾此纸特使人至南中购求,供己临池之需。不意乃为汝用去,奈何?”梁默然而别。既而忆此公为京官时,尝托人求书不允,故为此以报。其言水涨水浅,咸饰词也。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在张太雷、叶剑英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这下子,李济深、李宗仁、吴稚晖等人又利用这件事,再次向汪精卫发起联合进攻。蒋介石看到了这是驱逐汪精卫的绝好机会。 上次,蒋介石用得着汪精卫,为他解了围,这一次已用不着他了。于是,蒋介石决定用两面派的手段来对待他。汪精卫为反驳诬称他为共产党,拼命进行了反击,但终究抵挡不住,被迫躲进医院,称病谢客。蒋介石看到汪已陷入重围,就故意出来解围。汪精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致电李福林,服从蒋令协力讨共。于是,在蒋、汪的导演下,各军阀奋力向广州反扑,掀起了反苏反共的恶浪。 但这并未减轻汪的压力,吴稚晖等人反诬汪反共是“苦肉计”。南京政府监察委员邓泽如等提出了“查办汪派集团案”。白崇禧甚至找杜月笙及法国领事帮忙,企图秘密杀害汪精卫。遭拒绝后,白又亲自布置。这时,蒋介石看到驱汪时机已到,便以十分“关切”的姿态“劝告”汪精卫,为了安全起见暂时离开上海。汪精卫无奈只好出走欧洲。 对于胡汉民,蒋介石对付得也很巧妙。12月31日,监委邓泽如、古应芬等,将查办汪派集团的提案报到南京政府。蒋介石这时有意拖延,袒护汪派。这激怒了与汪派势不两立的胡汉民。他们认为蒋反复无常,偏袒与共匪有来往的人,无法与他合作,表示拒绝参加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1928年1月25日胡汉民、孙科等人,以出国考察为名,离开上海去西洋远游。 国民党中与蒋介石一样有可能问鼎国民党领袖的人就这样都被赶走了,蒋介石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的候选人。 西山会议派、胡汉民和汪精卫都是与蒋介石争权的对手,如果不把他们搞掉,就匆忙出山,必会陷入下野前的矛盾重重的窘况。而蒋介石正是分化他们,利用对手打击对手,开始了除掉对手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