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经济管理卡耐基成功之道>第一章 卡耐基的青少年时代 - 三对艺术的憧憬

卡耐基成功之道


第一章 卡耐基的青少年时代 - 三对艺术的憧憬


    卡耐基对艺术非常向往,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演员,在从事两次推
销工作的中间一段时间,他曾尝试着去当一名演员。虽然他没有成功,但谁又能
否认他在众人面前无与伦比的讲演口才,不正是一名优秀演员的最好表现呢?
    抵达纽约的第二天早上,戴尔·卡耐基找到了位于西弗尔提斯的美国戏剧艺
术学院。
    卡耐基从别人那里得知,要想学习艺术,就得去纽约。于是,他第一次到了
这座大都市。
    新生的入学评审员富兰克林·沙尔特是一位高大魁梧的中年人,一副宽边眼
镜的后面是闪烁着智慧的眼睛。他是当时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的院长。
    他给卡耐基出的考试题目是现场模仿一张椅子的形状。
    通过短暂的接触,戴尔·卡耐基已明白沙尔特是属于那种用行动来证明语言
的人。他不多说话,径直走到表演台上,恰当的弯曲双膝,举直手臂,模仿出一
张椅子的样子。
    沙尔特满意地点头。
    戴尔·卡耐基没有意料到如此轻松地就通过评审,取得了美国戏剧艺术学院
的入学资格。后来,他曾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及这次评审:"或许是母亲虔诚的的祷
告感动了上帝,当我在沙尔特先生面前颤抖时,万能的主便让我跨进了学院的大
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创立于1886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演艺学校。它造
就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戏剧艺术人才,堪称美国当时戏剧艺术家的摇篮。
    当然,戴尔·卡耐基在学院的六个月集训中,的确受到了非常良好的基础表
演教育。但真正使卡耐基获益最大的还是在被他称为"忧郁小室"的活动中。
    当时,学校有一项出名的规章,其实也是学院培养学生的方向:"藉情感的召
唤创造一种自然的语调,使表演达到更深、更远、更重要的本质"。
    但戴尔·卡耐基却沉浸于创造一种与之相较显得更自然的一种表演方式。
    "忧郁小室"成了他和同学们实演这种方式的场地。
    一天,戴尔·卡耐基邀请了一名叫黛丝的女生来到忧郁小室,搬来一张折式
椅子,让黛丝坐在上面。然后,卡耐基身着一身剪裁合适的深色西服走到她的跟
前。
    卡耐基计划与黛丝表演一场关于爱情的激情戏。
    卡耐基的双手在空中紧握,叫道:
    "黛丝,黛丝,我只是爱你,黛丝,我要紧紧抱着你而死去"。
    忧郁小室的其他几位同学一时都傻了眼,他们并不知道卡耐基为什么要这样
做,还以为卡耐基患了精神病,接着便大笑起来。黛丝也显得很窘迫,但卡耐基
早已告诉了她自己的计划,所以,尽管如坐针毡,她还是没有站起来离开。
    卡耐基听到同学的笑,知道自己的表演还不够逼真,没有令他们进入那种理
想的氛围之中。
    于是,他站起来回到原地,再快步跑到黛丝跟前,猛然一声跪下:"黛丝,噢,
黛丝,我就是……爱你。黛丝,我可以紧紧……紧紧地抱着你……直到我死去"。
    忧郁小室顿时鸦雀无声。
    卡耐基还在认真地表演着。他双手紧握着高举着,头埋得很低,而黛丝的头
则缓缓地低下来,把一对深情的目光投在卡耐基身上……卡耐基凭直觉知道自己
的表演实验成功了。当他起身后,忧郁小室里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然而卡耐基的成功实验却给他带来了一次小小的麻烦。
    或许是表演得太投入,也许是由于同学们的过度渲染,卡耐基与他的搭档黛
丝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应该有的误会。
    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戴尔·卡耐基一踏进忧郁小室,就觉得气氛有异,室友
们显然以极不友好的目光对着他,同时,还有几个陌生的年轻男子气势汹汹地坐
在他的床位上。
    在辨明卡耐基的身份后,那几个年轻男子便开始漫骂起来,并扬言要揍他。
    戴尔·卡耐基虽然尽量克制,但还是被这些粗鲁的谩骂激怒了。他摊开双手,
然后用右手在胸上划了一个十字:"上帝,我没有错,原谅我!"话刚说完,他就
使劲一拳重重地击在了一位穿皮夹克名叫比尔的脸上,然后伸手卡住他的脖子,
愤怒地吼道:"你找错地方了,混蛋!"其他人都被卡耐基拼命的架式吓懵了,动
了动身子,却没有一个人敢凑上前来。
    卡耐基用力一推,那个高大的比尔便一个踉跄跌出门外,然后回来身来,指
着刚才起哄的一个男子的鼻子,盛气凌人地吼道:"滚!全滚出去!"没想到瘦骨
嶙峋的卡耐基怒不可遏时简直就是一头雄狮,八面威风。那几个人原来的嚣张气
焰被彻底压下去了,匆匆忙忙地逃走了。
    事后卡耐基才弄清了原委。由于他与黛丝逼真的表演,使得黛丝的男友比尔
误以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轨,而采取了这次行动,不明真相的戴尔·卡耐基却把
他们当成了校园黑社会组织。
    第二日黄昏,黛丝满脸不快地走进忧郁小室。
    "戴尔,我们去谈谈好吗?"
    "好极了,黛丝,我非常抱歉,我也正想找你,"卡耐基满面愧色地对黛丝说
道,"这完全是一场误会"。
    在忧郁小室通往学校教学楼的林荫道上,卡耐基与黛丝并肩长谈。
    "黛丝,我真的误会比尔了,我把他当作了黑社会成员。""真的,戴尔,我没
想到你们会这样,我当你是朋友,明白吗?""我真的惭愧,黛丝,我想,我想当
面给比尔道歉"。
    "这不行。比尔对你误会很深,他昨晚对我说过分手了"。
    戴丝看着卡耐基,郁郁不快地说,"真没想到会这样"。
    卡耐基停住脚步,以一种坚毅神情说道:"相信我,黛丝,我会和比尔解释清
楚,我们还是朋友,我的戏剧还在等着你的角色呢?"当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和
比尔手挽着手走进了校内的奥图斯酒吧。一场误会引起的冲突使他们两人坐在了
一起,喜剧性地成为一对莫逆之交。
    戴尔·卡耐基戏剧性地化解了由于误会和比尔产生的冲突后,又顺理成章地
把比尔和黛丝都拉进了他的实验戏剧。
    这个短剧中,戴尔·卡耐基几乎放弃了语言的表达方式,采用纯粹的动作进
入角色。
    我们来看看这一段表演,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卡耐基的才华。
    黛丝显得面色苍白。
    她耸着肩,比着手指,做出一种迅速滑动而过的动作。
    "嘘!"她沉默不语,眼睛转下看。
    "就是这样!"卡耐基低声指导着。
    黛丝蹲了下来,身子更往前倾了,做出了另一种手势。
    她站直身子,嗅来嗅去。
    "我闻到……血……"
    她又嗅了嗅,晃动着手指,声音陡然增大,继续说:"英国人的……"接下来
的表演中,黛丝不再需要卡耐基的提示,她的表演已比较自如。
    黛丝扮演着巨人,在忧郁小室内四处搜索着,找寻她从空气中嗅到的骨瘦如
柴的英国男子。
    这时,比尔出场了。他比黛丝整整高出一头,金发披肩,双目圆睁,活像一
位中世纪愤怒的骑士……"好!"卡耐基说了一声,"现在请西林、博卡、霍恩、迈
克、詹妮都加入我们的剧情的发展"。
    于是,要求与比尔决斗的诗人,旁证的公证人,急不可耐的唆使者,极力斡
旋要求和解者纷纷出抄…戴尔·卡耐基的设想又一次变成了现实,他后来把这种
方法纳入卡耐基教程,取名为《自我发现》。
    当晚,忧郁小室一片欢腾,各人都为自己轻而易举地就进入角色而把剧情推
向高潮兴奋不已。
    戴尔·卡耐基后来回忆起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接受学业的那段时光,一再提
到在忧郁小室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并且一再谈及西弗尔提斯小室中自己所受到的
启迪。
    人生是非常丰富而充满激情的舞台,每一种生活的尝试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体
验。尽管卡耐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中断他的艺术生活,但这一段人生经
历对他而言仍然是宝贵的财富。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放弃。
    虽说不能直接参与表演,但他对艺术的钟爱之情不减。他写了不少有名艺术
家的传记。从这些传记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卡耐基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下面选
摘他的几篇传记。
    1.好莱坞影星嘉宝
    据我所知,有两个很著名的人物,都曾在理发店内工作过,他们知道如何把
肥皂和水搅和,怎样涂在顾客的脸上,然后等待理发师刮去顾客们的胡须,这两
个人是嘉宝和查理·卓别林,他们曾因生活所迫,做过这种职业。
    嘉宝初到美国时,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离开了祖国瑞典,孤单地踏上
她羡慕已久的"金元国",没有一个人认识她,何况她又不会说英语。
    可是,经过了十几年,她已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妇女之一了。
    幼年时代的嘉宝,已充分表露出她那神秘的个性。她最恨拘束乏味的学校生
活,所以常想逃学,有时到了学校,趁教师不防,就偷偷溜了出来,跑到戏院后
面的走廊上看戏,她知道站在这里是不必买票的。当她看得兴奋的时候,往往就
会急忙跑回家中,取出平日玩耍用的水彩涂个满脸,说是模仿普萨瑞哈特(法国
著名演员,1844—1923)。
    她父亲在她十四岁时死了,使得家境日渐贫困,她也就此辍学,到一家理发
店工作。不久,她又转到斯托克荷姆一家商店的售帽部成为其职员。
    为了促销,这家公司的售帽部决定拍一部宣传帽子的影片,嘉宝正巧被选为
模特儿。这原是一件极平凡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竟使她从此脱离了黑暗,开
始走向光明之路。甚至嘉宝也说:"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原来,这一部宣传帽
子的影片,被一位著名的导演看到了,他觉得其中的模特儿嘉宝很有拍戏天才,
尤其是那种近似神秘而又带有天真的诱惑力,更是难能可贵,所以他竭力怂恿她
放弃现职,进入戏剧学校,将来必有惊人成就。这时候,嘉宝才十六岁。
    要嘉宝放弃已有固定薪金的职业,再花钱进入戏剧学校,确是件困难的选择,
要是没有远大眼光和相当勇气,一般人不敢作这样的选择,但嘉宝相信自己的能
力,并认为一定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听从这位导演的鼓励,毅然地辞了职,开始
向理想目标迈进。我们相信,要是没有这位导演赏识嘉宝的天才,恐怕嘉宝还只
是一个售帽部职员。
    有一次,瑞典名导演马莱斯·史蒂勒请戏剧学校选派一个女孩子,让她充任
某部影片的配角,嘉宝荣幸地获得了这个机会。她那时候不叫嘉宝,而是叫做葛
丝塔福生,因为这个名字太缺乏诗意,又不动人,而且不容易记,所以,这位史
蒂勒导演就替她取了个令人心醉的名字:嘉宝。
    嘉宝是一个世界闻名的神秘女郎,凡是和她一同工作过的人,都承认她是神
秘的,随便举些例子吧:华莱斯皮雷虽然和她在同一个公司里当演员好多年,可
是,从来没有遇见过她。尤迫使他惊奇的是,他和她同拍过一部"大饭店"影片,
以为这一次肯定可碰到她了,结果还是失望。原来,他们被派在不同的场景下工
作,而这些场景又不是在同一时间拍摄的,当然他没办法见到她了。
    有一次,美国最著名的评论家亚莎·白利斯伯特地到好莱坞,希望参观嘉宝
拍戏,却被这位瑞典小姐干脆地拒绝了。
    她说:"我很钦佩白利斯伯先生所写的文章,不过,有他在场,我就不能拍戏。
"更有趣的是,有时嘉宝拍戏时,甚至请求导演离场,这无异是在说:除了摄影师
外,再也不许别人看见她。你说神秘不神秘呢?
    这位摄影师叫做甘廉·达尼斯,他最了解嘉宝的心理,嘉宝也最愿意和他合
作,他俩原是不认识的,当嘉宝在美国主演第一部影平时,公司当局派他摄影,
于是他俩才认识。他发觉嘉宝是一个动人和局促不安的女子,所以在该片完成以
后,他极力称颂她,并向她道贺,然后他说:自己希望再能和她合作。真使嘉宝
大受感动,几乎要哭了出来,从此,她就把他当作知己,所以她以后主演的片子,
差不多都是由他摄影的。当嘉宝返回欧洲以后,公司当局从未接到过她的来信,
甚至连明信片也没有,倒是她的摄影师达尼斯,曾收到过她的一封电报。
    全世界有千百万的影迷羡慕她。但是,因为她不善交际,所以朋友非常少。
她虽然名片很大,可是被介绍与人相见时,往往全身会不自觉地战栗起来。
    她最喜爱孤独,每年都是安静地在家里独自吃着圣诞晚餐。她家里没有收音
机,笑声也极少,连电铃、电话声也不常听到。
    嘉宝住址是个大秘密,在全美国,恐怕知道的不过数十人吧。她甚至瞒过邻
居们,使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嘉宝就住在他们的隔壁。有次她搬了新家,已付了
三个月的房租,在第三天,不知是谁泄露了秘密,竟有一个摄影记者来访问她,
等她送走记者后,她就立刻又搬家了。
    据说:能够知道她秘密住址、常常去拜访她的,只有两个人,好象是她的密
友。
    嘉宝也很节俭,她有一辆破旧得"不可收拾"的汽车,可是还总舍不得抛弃。
她家里仅雇用一个车夫、一个女佣以及一个厨子;她每星期有七千五百元的收入,
但只消费一百元。
    她最喜爱动物,散步的时候要是碰到了一只狗,或者一骑马,她总要停下脚
步来看看,然后用手去抚摸它们,找寻食物去喂它们,并且还跟它们讲话。她曾
在游泳池内养了许多金鱼和青蛙。有一次,我的朋友去访问她,恰巧她在与一只
青蛙玩耍,于是,这一次的谈话,就完全集中在青蛙身上了。
    不过她在美容方面是很马虎的,从来不抹胭脂,不涂唇膏,连指甲上也不涂
劳力丹。她鼻子两旁有些黑斑点,她也不想用粉去掩饰。就是在拍戏的时候,她
也是反对修饰得过分浓妆艳抹的。
    她有特殊怪癖,喜欢穿水手的衣服去散步,但有时性急找不到水手装,就用
短衣替代。
    嘉宝有一双大脚。其实和她身高一比,这双脚并不算大,她身高五英尺六寸,
但也只不过是穿七号的鞋子。
    她常常这样自夸:"我有生以来,从未看过牙医。"真的,她的满口牙齿,颗
颗光滑洁白,如同象牙镶成一般。
    2.神怪作家蕾妮哈特
    玛丽罗伯丝·蕾妮哈特的作品,至少已拥有一百万以上的读者。
    她开始写作时,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至少有四十四部以上的作品,而
且在杂志报章上发表过非常多的文字。
    她真的成名了。但她的写作动机,却是为贫穷所迫。
    处女作仅卖了三十四块元。但以后的作品至少要买到三万四千元,即使如此,
出版家们还甘心情愿地向她争购。
    她是著名的多产作家,也是美国当代稿酬最丰的作家之一,但她怎么说呢?
她竟说:"写作是一种最辛苦、最艰难的贱役。"起初,她把写作的剧本一捆一捆
地卖给电影公司,每捆仅卖七十五元,但后来,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公司,愿意每
年付给她五万元的报酬,请她编写剧本,谁知道竟被她拒绝了。
    许多人都替她的健康担心,因为她时常生玻但她自己却满不在乎,尽管是病
着,还是继续不断地写作,在床上、病椅上,甚至在医院里,她都可以写。有一
次,她的白喉症刚痊愈,她就开始写诗;她怕病菌传染,就先把诗稿消毒,然后
再寄给编辑先生。这可说是一段别具风味的文坛佳话。
    蕾妮哈特常对人说:要是她不常生病,就不会老是睡在床上,或许她就不会
写出这么多的作品了。
    最使她感到遗憾的是,那篇消毒过的诗稿,竟被编辑先生退稿了。另外,她
曾替小孩子们写了一首长诗,亲自从彼得堡跑到纽约,想找一个出版家,谁知道,
找遍了所有的出版家,连她的脚都跑出了水泡,竟没有人肯替她出版,这真使她
伤心极了,几乎想从此放弃写作生涯。幸亏她在三小时后又执笔继续写作了,否
则,她怎会成名呢?
    我前面说过,她的写作动作机完全是为贫穷所迫;不过,她本来是富有的。
有一天,忽然间,就象遭飓风的袭击一般,她竟完全破产了。不错,在这一天内,
因为金融上发生巨变,使她失掉所有的钱财,并且,还负了一万二千元的债。一
万二千元,在她心中,象是一千二百万之多;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
    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医生,过去,随便他赚多少钱都行,反正也不用他的
钱来维持家用;可是现在,丈夫的收入已经成为全家仅有的收入了,何况,还欠
了那么多的债。她急需找份工作,以便减轻丈夫的重担;但是她又能做什么呢?
    她想起来了,她可以练习写作。不过,她整天忙碌着,一到了晚上,就疲倦
得要死;何况,夜里还要常常起床,煮熟牛奶给小宝宝喝,她哪有时间写作呢?
    有一天,丈夫告诉她一件奇事:最近诊治了一个精神失常的老人,他自以为
是个年轻力壮的少年,而且不认得自己的太太了。有人曾和他开玩笑,指着屋子
里跳跃的孩子们说是他的亲子女,他高兴得哈哈大笑。
    蕾妮哈特觉得这位老人真有趣,就以此为题材,在写好一篇小说,寄给一家
文艺刊物。真使她兴奋,该刊不但录用了这篇小说,还寄给她一张三十四元的支
票,并且更有一封编辑先生写的信,请她多替他们写些小说。
    于是,她开始利用空闲写小说。
    你以为她一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吧?其实恰巧相反,她每天要做这么多的事。
    早晨,她要把寝室收拾整洁,还要照顾丈夫和三个孩子起来。虽然雇用了女
佣,但她执意亲手准备一日三餐,就是丈夫和三个孩子的衣服添置和织补等等,
也都是由她张罗。她还要管理丈夫的收入帐目,帮助丈夫的慈善工作。还有,十
几年来,她一有空闲的时候,总要去照顾她年老无依的母亲。
    除了每晚她丈夫出外诊疗时,她没有工夫从事写作。
    可是,蕾呢哈特的写作速度真快,她在一年之内竟完成了四十五篇小说,得
到了八千多元的稿费。
    当蕾妮哈特的丈夫去世后,她和孩子们都搬进了他的办公处,她住在丈夫死
后的那间房里。奇怪的事情,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电铃时常无故发声,房门往
往自动开启;在门窗都关闭时,竟会有鸟儿时常出现;深夜,床头会有东西作响,
房门老是被拍击;打字机没有人使用,却自动运作了起来;偶然闯入的狗,也会
立刻惊恐地逃出,而且战栗地狂吠;花盆里栽的花,竟被连根拔起,抛离在30
米外,但花盆却仍在原处,有时候桌子椅子也会自行跳动,每夜还可隐约地听到
恐怖的喊声……蕾妮哈特害怕极了,每晚都不能安睡。一位相信幽灵存在的朋友
劝她,等到再发生这种怪事时,她应该和幽灵说话,并且询问他们,究竟要些什
么?她可以帮助他们。这一夜,房中的窗户忽然又自行打开,她真是十分恐惧。
她偷偷地从床上爬起,又慢慢地踱到墙角,然后战栗地问他们:"你们究竟要什么?
"话声未停。忽然铃声大响——这真要吓死她了,她怀疑是幽灵们愤怒的表示,但
马上,她神志清醒过来,原来,她自己倚在墙上时碰到了电铃。
    她绝对不相信人死了真的会变成幽灵,不过,她也无法解释她所经历的怪事,
只好这么说:"我想,或者看不见的世界中,有些小鬼们,会跳来戏弄我们吧。"
但有人说:"因为她写过太多神怪小说,所以才招来了许多的鬼怪。"3.女作曲
家榜德好几十年以前一个严寒的冬夜里,在北部的某处丛林附近,发生了一幕惨
剧:佛兰克·榜德医生摔倒在冰天雪地里……死了。
    自从这慈爱的名医佛兰克·榜德携家眷居住在这丛林地带后,这里一些贫苦
的患者,象是得到一个位"慈父"。他们从此不再畏惧病魔,即使生病,也是无妨,
因为这里已有了"救星"。过去该地的人不知道"医生",不知道"病"可以"医",他
们只等其自然痊愈,不幸病重死了,也认为是"天命"。而一般医生呢,也不愿到
这些地方去。
    一夜,榜德医生又被病家请去拯救一个危急的病人。当他准备妥当,热吻了
他的娇妻,又说了几句夫妇间的私话后,就匆匆出门了。
    谁想到这几句私话,竟是他最后的遗言。五分钟后,这位慈爱的名医,摔死
在冰冻坚实的地上。原来,一个淘气的孩子,想和榜德医生开个玩笑,偷偷地在
他背后用雪球抛掷他。谁知道,榜德医生就因此摔倒地上死了。
    保险费四千元,一个独生子,巨额的负债——这是榜德医生遗留给这可怜的
孀妇卡丽杰考白·榜德的全部财产。
    向来多病的她,突然遭此惨变,怎会不悲恸欲绝呢?现在,她开始独自肩负
起家庭的重担,可是,除了有一点管理家庭和抚养小孩的经验以外,她还能做什
么呢?如果经商,她不是全无经验吗?
    许多人可怜她,甚至愿意帮助她,但都被她婉言辞谢了。
    她带着唯一的爱子,到了芝加哥,和各亲友终止了往来,准备和未来的命运
挣扎。
    起先她做些买卖,结果完全失败,后来,她开始写些歌曲,但出版家不愿替
她出版。
    十五年后,榜德夫人完成了一支新曲,叫做《一日终了》,想不到就此一鸣
惊人。此曲在短期间内便卖掉六百万份,她也一次获得现金二十五万元。
    你们羡慕她吗?要知道,这是她经过十五年不灰心的长起奋斗得来的埃她刚
开始作曲时,连五块钱一曲也没有人要。那时候,她付不起房租,到了冬天,由
于怕冷,往往终日不敢离床,因为她连买两块木头的钱都没有。从此以后,她更
穷困了,每天只能吃一餐饭,而讨债的人接连不断,把她屋中的家具全部搬走了,
只留下少许的生活费。
    她坚毅地在艰苦环境下奋斗,依然不断地作曲。期间,她完成了许多名曲,
象《我真实的爱你》一曲,便是一个例子。
    当她穷得买不起稿纸时,就用包东西的纸写曲子;点不汽油灯时,就在微弱
的蜡烛光下写作。
    有一次,她想在音乐杂志上刊登一小则广告,替她自己的作品宣传,可是,
她没有那么多钱;她忽然异想天开,愿意替该杂志的女主笔缝衣服,而以所得抵
付广告费用。
    记得她第一次参加演出时,把自己所写的歌曲演唱了一整晚,但还得不到五
块钱的报酬。后来,她的声誉日隆,被英国人佛兰克·麦凯夫人品请前往伦敦,
仅演唱十二分钟,就付她一百元,还不算其他的费用。
    可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她初次在游艺会中歌唱,竟被听众辱骂,这真
是羞愧极了,她立刻从后台溜到街头,没戴帽子,也没穿大衣,悲愤得泪流满襟。
但她不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督促自己,终于在十几年后达到了目的,真正扬眉
吐气、芳名闪耀在各繁华都市。
    至于她的不朽名作《一日终了》是如何写成的呢?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暖的好日子,榜德夫人和几位朋友出去玩,经过南部加州
的花丛,只见常青藤布满两旁,玫瑰花含苞待放,一阵阵清香扑入鼻孔,使她的
内心兴起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感。黄昏时,她们站在山顶上,看落日暮霞,真有说
不尽的诗情画意,等到金黄色的太阳向神秘的太平洋落下去时,她不禁感慨地自
语着:"真的,这是一日的终了啊!"于是,美丽的字句,狂潮般在她心头涌起,
她立刻口吟了两节动人的诗句。她略加修饰之后,一刹那间就很自然地完成了一
曲新歌。
    她作这首新歌的经过就这么简单,也不曾费力。可是,无疑这已是一支名歌,
一文震惊世界的不朽名歌了。它销路的广大,受人欢迎的盛况,的确是打破了歌
曲界有史以来的纪录。
    无论是老罗斯福总统时代,或者是哈定总统时代,榜德都曾被邀请到白宫中,
指定演唱她那首《一日终了》的名曲,而且还不止一次。
    卡耐基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
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学校推销函授课,
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四倍。因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
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后来他又到南
奥马哈,为阿摩尔公司贩卖火腿、肥皂和猪油。他的这个推销工作虽然很成功,
但在1991年,他却到纽约《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一年以后,他感
到自己并不具备演戏的天才,于是又回到推销的行业里,为一家汽车公司当推销
员。
    但这些工作都不合他的理想。他为没有实现在大学里的梦想写小说、不能成
就一番伟业而苦恼。他认为他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比赚钱更重要。他决心白
天写书,晚间去夜校教书,以赚取生活费。他想为夜校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
为,大学时代他在公开演说方面受过训练,有所经验。这些训练和经验,扫除了
他的怯懦和自卑,让他有勇气和信心跟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于是
他说服了纽约一个基督教育年会的会长,同意他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公开
演讲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读完卡耐基写作的三篇传记,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艺术而不畏
艰难,努力奋斗,最终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三篇传记也表达了卡耐基本人的
愿望和人生经验。他对三位艺术家的崇敬,是他对艺术追求的继续;而他对三位
艺术家奋斗历程的描述,又恰似他自己本人的生活写照。我们从这些艺术家的传
记中可以看到卡耐基生活的轨迹。


------------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