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向左 生活向右 一种本能 京华出版社 埃丽卡·奥尔洛夫 凯西·莱文森 很多人发现,他们有一种本能——当生活疲惫的时候,就会求助于他们的精神基础或者宗教信仰。大多数人都相信,我们的核心是精神本质或者灵魂。当然,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和下面的场景有相似之处,可能的确需要某种东西来支撑你:你清晨5点半醒来,准备好三份午饭给每个孩子,匆匆忙忙冲个淋浴,你的爱人带一个孩子去托儿所上日托,另外两个去乘公共汽车。在你走过街区开始上班路程之前,最大的孩子打你的手机,求你把她的家庭作业带到学校,免得她生物不及格。你只好照做了。然后在停停走走的交通状况下,你花了一个小时才来到公司。到了办公室后又发现,一份管理报告必须马上处理。在办公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下午饭后,你在三点钟接到电话,说学龄前的那个孩子在托儿所吐了。然后,你打电话给你的伴侣,争论谁先离开单位去处理这个问题。扔硬币决定的时候,你输了。所以,你去了托儿所,带回家一公文包的工作。然后,你把孩子安置在沙发上看电视。你在家里工作直到晚饭时间。你的伴侣带着你的第二个孩子去足球队。你吃的是外卖——而且还是凉的,因为你生病的孩子在你吃饭的时候又吐了。洗衣服,监督孩子们做家庭作业,给孩子洗澡,查收电子邮件,发现另一个危机出现在工作中……在昏睡过去之前,你迷迷糊糊地亲吻了伴侣的脸颊。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开始重复……这场景看起来熟悉吗? 做个成年人不总是有趣。这一点上面一段已经描写得很清楚了。事实上,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过我们,真实的成人世界是什么样子,大多数人会选择永远做孩子。也许彼得•潘的想法是对的。上述上气不接下气的场景还不包括一些如下更常见的“大问题”。作为“三明治”一代(指美国社会中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被夹在老少两代之间、经济负担较重的中年人——译者注)的一员,意味着你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也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凯西的母亲和她共住了很多年,她不得不应付母亲生病和医疗方面的危机。我们俩(作者)都有5岁到13岁的孩子。 财务压力。钱不像过去那么经花了,能够靠一个人挣工资维持生活的旧理想,像能够在退休后靠社会保障生活的幻想一样,彻底消失了。 公司缩小规模和临时解雇员工,意味着各个部门不得不依靠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来维持。 你自己、朋友,或者家人的各种疾病。 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见第六章) 养育子女的问题。 大多数美国人信仰上帝……天使……祈祷的力量,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奇怪? 那是因为,我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包括积极的朋友来鼓励我们——见第九章)! 再加上随着中年的到来,死亡危险也开始临近了。你也许会发现,考虑自己的信仰问题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另外,随着你、你的朋友和兄弟姐妹上了年纪,你越来越难找到生活中没有严重危机的人了。我们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在埃丽卡的朋友和家人的小圈子里,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受到乳腺癌的威胁,父母中的一方快要失明了。她发现了很多处于严重问题中的婚姻,从“出轨”到简单的“不幸福”,各种问题导致的离婚普遍存在。她有和抑郁症做斗争的朋友,还有父母在患病后突然过世的朋友。她发现自己几年里已经参加了太多的葬礼,花了太多的时间在Hallmark(美国的著名的贺卡公司——译者注)的货架间,努力寻找合适的卡片,来寄给面临严重考验的朋友。(这些公司不一定正好有印刷着“生活糟透了,但是振作起来!”这种话语的卡片。)成年和年龄的增长不仅是人们面对一系列严重挑战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穷其毕生精力去理解难以理解的事物的过程。孩子们经常提出关于信仰方面的问题,对大人而言,即使理解了难以理解的事物,在回答孩子的这类问题时,也会遇到挑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只是想说明,孩子们的信仰更加毫无保留。当成年人参加一个突然去世的年轻人的悲惨葬礼时,他们常常喃喃自语,“多可惜啊”、“真是悲剧”。而孩子们却说:“为什么上帝要让小强尼死去呢?为什么?”恰恰和我们12岁时能做出回答相反,作为成年人,我们现在再也回答不出来了。 所以,信仰常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两个角色。当我们面对苦难、痛苦或者“作为成年人”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寻找力量,渴望用信仰来释放现代生活的压力。然而,你也许觉得好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求信仰——一种更高的力量,或者任何你想对你的上帝的称呼。你也许是那种只过复活节和至圣节的基督徒或者犹太教徒,或者你从来没有踏进信仰的大门。但是,你应该需要信仰和信念来给你某种平衡和力量,以应对压力、危机和生活中的暴风雨。从你的信仰中寻求安慰是很重要的。或者,你更倾向于出去到大自然中拥抱一棵树,来延续生活的这一面。这样你就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生活吗?你能做出我们在书中其他部分建议的、同样平衡的步骤吗?相信我吧,你能。 模糊思考清晰思考 我想让上帝在我的生活中更贴近我。→我每天要找10到15分钟时间,安静下来,祈祷或者静思。 我要更经常地去教堂。→我会努力为修身养性和信仰找出时间,但是如果生活中的事情妨碍我的最高理想,我也能理解。我会追求最好。 再一次强调,用清晰思考和模糊思考进行对比的用意是要你采取某种合适的行动。只是“要”摆脱某件事或者“要”做某件事,而且这件事又像“信仰”这个词一样含糊、并可以有各种解释,那么,这么做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笼统的目标和日程也没有帮助。你要从一个可以管理的目标开始,以便你能看到自己在进步。为你的自省找出时间来,是一个好的起点。比如说,作为一个忙碌的人,你也许感到这种追求是琐碎无意义的,特别是如果你是那种要求最高成就的人。这不是琐碎无意义的,这个追求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它是寻找平衡的重要因素。再一次强调,精神的号角正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吹响,无论你是不是试图用你的手机、BP机和做个“工作狂”的方式淹没它。 题外话 凯西:毫无保留地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天主教徒,但是我很少进教堂。我并不是对那些进教堂的人有意见,因为我坚信,我们都应该跟随自己精神上的愿望。我对天主教学校的童年记忆,是那些拿着板子随便痛打别人脑袋的修女——打任何直视她们眼睛的人。我记得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当女修道院院长告诉我母亲,我太好奇,应该去公立学校的时候,我被解放了。尽管我从来与教义和教堂的仪式没有联系,但我总感到上帝就在我身边。年复一年,我与神交流的感觉不断增长并扩大了,上帝是每天晚上和我说话的最后一个对象。 埃丽卡:我的信仰在所有我做的事情中给予我平衡。它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佛教、存在主义、基督教,还有那些已经过去了的一点也不起眼的挫折。它们告诉我,如果你去寻找,最后总会听到一阵“平静而细微的声音”和你对话。(据《圣经•列王纪》说,以色列王亚哈娶了耶洗别做妻子,崇拜巴力神,无恶不作。先知以利亚奉上帝耶和华的命令,杀死了巴力神的先知。可是,当他听见耶洗别要取他性命的時候,就惧怕起來,逃到旷野去了。在旷野上,他听到一阵“平静而细微的声音”,叫他回去继续为真理奋斗。这是上帝的声音,也是良知的声音。——译者注。) 哦不,这不意味着你精神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