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教你诈 抬头看看,天多么大! 作者: 刘墉 抬头看看,天多么大! 低头看看,地多么实在! 在心里画个地球,想象你站在上面,飘浮在无边的宇宙 之中……
迎向开阔的人生 写完这本书的第二天,我带着六岁的女儿,去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 还没到,就发现博物馆有特别的节目,门口高高挂了两道大布条,写着好大好大的英文 字——“远征(Expedition)”。 一进门,就有人走过来,送给我小女儿一个本子; “小妹妹!要不要参加远征?这小本子里介绍了我们的博物馆,从古到今,从美洲到非 洲、亚洲都有。你只要把每个部门都看了,而且请每个部门的人为你在小本里曾盖个章,拿 回我们这里,你就可以得到远征成功的奖赏——一本填色书。” 于是,我们开始一关一关跑。我已经走得很快,小丫头还嫌慢,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地找 “盖章的地方”。 终于,在跑完四层楼,几十个展示厅之后,五个章盖满了,远征成功!她得到了填色 书。 然后,我们回家。 坐在车子里,小丫头已经迫不及待地翻阅她的奖品,连我叫她回头看曼哈顿美丽的夜 景,她都没反应,只是,我再想想,今天一下午,她对博物馆哪样东西有反应呢?包括我和 妻在内,我们都好象不曾细细看过任何一样展品,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快找到盖章的地 方。 我相信博物馆安排这样的节目,一定有他们的美意。可是,他们的美意会不会产生了反 效果?过去每次带女儿到那儿,我们慢慢逛、慢慢看,可以在中美洲一个陶制的玩具前面, 读博物馆的说明,知道那轮子或许传自中国。也可以在亚洲人馆,细细看中国人的族谱,一 面教小丫头认中文,一边分析给她听。 可是,今天,我们除了腰酸腿痛,和得到那本填色本,真是连博物馆的橱窗都不曾好好 看过。 为什么?因为我们失去求知的欲望,只想到“现实”的目标。 使我想起有一次返台,朋友开车带我去阿里山,匆匆忙忙地,在高速公路上一路超车。 冲上山顶,住进旅馆,第二天天不亮就动身,跑到观日出的地方。偏偏当天下雨,又有雾, 非但没见到日出,连远山都看不清。于是,“他又带我冲回台北。 “上阿里山,就是为着日出。”他说:“没见到,真扫兴!” 我真不了解,他心里为什么只有那一个目标。其实一路的风景,甚至山上凉凉的空气, 和路边的小草、山头的早樱,不都很美吗? 这也使我想起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批评传统文化的一段话。他说中国人常讲“娶妻生 子”,“养儿防老”、“行善福报”、“升官发财”,似乎娶妻就为生子,行善就为福报, 升官就为发财。 我则要继续探讨他说:“升官发财”前面是什么?是“读书”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 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话,我们从小就说,父母师长也总拿“它”来训诲我们、安慰我们。告诉我们: “好好读,拼命念,今天少睡、少玩,少想,牺牲一点没关系!只要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就 随你玩、随你想、随你睡了!” 我们似乎从来不曾怀疑这句话。但是今天,我要说: 这句话害了中国!中国文化之所以缺乏生机勃发的力量,就是因为年轻人最具创意的那 十年,都被元人间的寒窗埋藏了。当你终于“一举成名”。你可能背熟了圣人诗书,也可能 下笔万言,你所有的技巧都成熟了,却永远失去那段青春的创意。 我常盯着我十六岁画的“少女像”,心想:“太好了、大感人了!我今天技巧虽然好, 却再也画不出来。因为,我失去了那份激情。” 谁能说年轻人的创作青涩,不足取?青涩有青涩的价值!有青涩的美呀! 记得有一天,我去看红木家具展,试着坐坐大师椅,觉得好舒服,因为那椅子虽然硬, 却正适合我这患“坐骨神经痛”的人。 我买了两把回家,常坐在上面看书。可是,有儿子跟我聊天,我叫他坐,他宁愿坐在地 毯上,也不坐太师椅。 “那是老人家的东西,大硬、太难受!”他说。 我突然一惊。想到旧时代的厅堂里,全用这种老人家的东西,难道那时的年轻人跟现在 不同?小小年岁就爱坐太师椅?还是因为整个中国旧社会,都以中老年人为主角,一方面忽 视了年轻人,一方面强迫下一代,接受“中老年的文化”,用中老年人的价值观,看这个世 界。 我们的文化真是太老大了。即使到今天,这个天涯咫尺、资讯爆炸的时代,仍然摔不掉 古老的包袱。 明明可以电脑自动驾驶的,我们要用手操作,甚至跟电脑冲突。明明可以一板一眼;依 法执行的,我们要讲人情。明明眼前有无数条路,可以让我们走,我们偏偏告诉自己:“只 有一条路,考不上,一生就完了!” 我们把科举的遗毒带到今天! 更可怕的,是我们把读书作官、升官发财这“思想的单行道”,也带到今天的社会。 人们常说社会病了!病在哪里? 我要说:“病在文化!” 当我们让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心里就只有一条单行道可走。他们长大之后,怎能不功 利?怎能听得进新观念?又怎能敞开心胸接纳不同的人种与文化,成为一个“世界人”? 多年来,我很不自量力地,出了一系列书。由《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超越 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到这本《我不是 教你诈》。我要很坦白他说,我实在是设计了一串东西,希望在无形,也就是在读者不知不 觉中,把“另一种观念”带给大家。 在这本书里,我很少下独断的结论,只提出一些建议,说出几种可能。我宁愿留下较多 的空间,让读者自己思想。 本来嘛!这是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的世界。稍做准备,你就可以到地球的另一 边去。这也是个人人能自由思考的时代,它不再只有对与错,而有不对不错。我们不必尊重 “威权”,要尊重“真理,”。而所有真理,都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验证。 记得少年时,有一次去爬山。夜里,住在山头。大家躺着,看天上的星星。 没了空气污染和灯火的干扰,星星好亮、好干净,好象从四面拥来,把我围在其中。有 人感叹地说:“多宽广的天地啊!好象拥有了整个宇宙,上面是无边的天空,下面是一整个 地球。” 三十年来,我常想起那一夜,好怀念那种感觉。可是,有一天、我改了。走在街上,我 会抬起头,看看天,那虽然可能是高楼夹起的小小一块。但我知道,在楼后面有更大更大的 天。然后,我踏踏脚下的地,好实在!那是什么?那不仅是路,更是地球!一整个圆圆的地 球,都在我的脚下。 我常对年轻朋友说: 为什么一条路不通,你就觉得走投无路? 抬头看看,天多么大!低头看看,地多么实在!在心里画个地球,想象你正站在上面, 飘浮在无边的宇宙之中。 你会觉得每个人都好亲近,大家都是这地球上的入。你会觉得这世界好大,只要你愿 意,你可以到各处去。 愿每个人都能脱离心灵的囚笼。 愿每个人都能走出心中的单行道。 愿每位年轻朋友,年轻时就发光、发热! 愿大家都能迎向开阔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