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发现第二根2万年前“海峡人”骨胳化石 1999年,石狮市博物馆在石狮市祥芝镇采集到1500多件从台湾海峡打捞出水的古人类与古生物化石,并发现了一支完整的“古人类骨胳化石”,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这支“古人类骨胳化石”被鉴定为距今2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化石,并被中科院院士贾兰坡教授命名为“海峡人”,成为福建省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化石,填补台湾海峡古人类考古的空白,印证了史前闽台一体化的事实。 今年3月15日起,中科院研究员尤玉柱、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范雪春等专家再次对进行考古研究,并且有了重大突破。继1999年发现“海峡人”骨化石后,闽台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发现了第二根“海峡人”化石。 石狮市博物馆是全国惟一以陈列台湾海峡古人类与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博物馆。昨天下午,在博物馆陈列室里,尤玉柱等专家正忙碌着。 据专家介绍,此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500多件古生物化石首次被划分成27个物种,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第二根“海峡人”化石——“海峡人”右胫骨化石。 第二根“海峡人”化石:闽台连为一体的最有力证据 此次研究发现了古人类“右胫骨”化石,成为继1999年发现“海峡人”(左肱骨化石)后的又一重大成果,为科学测定“海峡人”体质特征提供极其重要的标本。“海峡人”右胫骨化石残长93.5mm,近端宽51mm,近端前后厚42.5mm,表面呈黑褐色,顶面破损,关节面隆起,骨体的1/4断面呈三面体,胫骨嵴明显。石化程度与1999年发现的“海峡人”(左肱骨化石)接近,年代为距今2万—3万年。 在台湾海峡同一区域相继发现古人类骨胳化石,是闽台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于科学测定“海峡人”的体质特征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研究“唐山过台湾”的历史渊源提供最早、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台湾海峡成陆时期,台湾与福建连为一体是不争事实。 首次划分27个物种:证明史前海峡大陆是一体 据介绍,此次鉴定采集到的1500多件台湾海峡动物化石的种类多达27种,覆盖到属于北方寒温带、华北地区暖温带地区和属于长江、淮河流域北亚热带以及福建地区的不少物种。 专家认为,大约18000年前,当地球气温最低的时候,海平面平均下降140米。渤海、黄海及东海的西部均为陆地,台湾海峡平均水深40多米,早已露出,成为陆地,与福建相连,海峡变成相对底洼的地区,一些源自福建的河流在此形成湖泊,此地水源充足,草木茂盛,成为北方动物南迁的聚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年台湾海峡生物的多样性,于是一个食草类动物、食肉类动物、人类共存的生态相对长时期平衡的生物链出现了。因此,石狮发现的多达27个种类的台湾海峡动物化石,真实、直接地为研究两万年前台湾海峡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以科学依据证明史前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的事实,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此次还发现福建省惟一的“猛犸象”化石和仅存的“野马”化石,为两万年前全球气候变冷、北方物种南迁的事实提供佐证。其中,“猛玛象”化石在澎湖海沟也有发现,证明大陆物种曾迁徙到台湾。 说法 就这次重大发现,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范雪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大陆台湾自古是一体” 记者:为何要对古化石再次进行研究? 范雪春:就目前来说,石狮博物馆收藏的这批古生物化石是福建省最丰富的,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这次我们对这1500多件化石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整理归类,省里也是十分重视的。另外,这些化石是从台湾海峡打捞上来的,这次对它们的研究,再次证明了祖国大陆跟台湾岛自古是一体的。 记者:这次发现有何深远的意义? 范雪春:我们对古化石进行研究归类后,发现哺乳动物物种多达27种,包括猛犸象、野马、四不像等北方物种。另外,这批化石大部分年代距今都在1万—3万年间,有些甚至超过了3万年,石化程度相当深。为什么一万年前生活在北方的物种在台湾海峡被发现呢?这是因为远古时代,受地球冰期气候的影响,生活在淮河以北的动物往南迁徙,并在现在是台湾海峡、当时却是陆地的地方定居了下来。从古化石的研究来看,当时人类和动物往返台湾海峡两岸还是十分频繁和自由的。由于地质的变迁,大陆和台湾岛直到距今6000年前才分离,形成了台湾海峡。大陆和台湾自古是一体的渊源关系是不会改变的。(吴云龙陈少恭) 展望 石狮博物馆:打算出“海峡人”的书 目前,石狮博物馆已经计划,在完成对馆藏古生物化石的清理鉴定、标本的分类统计、图表的测绘制作、重点标本的摄像等工作后,编著出版国内第一部关于“海峡人”及“台湾海峡古生物化石”的科普读物。 另外,在原有陈列室的基础上,石狮博物馆还将及时吸取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策划推出全国惟一以陈列“台湾海峡古人类与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专题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史前闽台文化研究基地及闽台文化交流平台。(国宏云龙少恭) 回忆 发现“海峡人”化石第一人:那段骨头变化石的往事 昨日记者采访了发现“海峡人”化石的第一人蔡久芳,听他讲那段骨头变化石的往事。 他说,二三十年前,当他还是一个讨海人时,从海中打捞出许多骨头,怀疑是动物化石,并向渔业部门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打捞到的骨头越来越多。 1998年秋天,蔡久芳通过媒体联系上了泉州文史专家林少川先生和考古学者刘志成,反映海底捞出的许多“变成石头的黑色骨头,敲起来声音像石头,有的像鹿角,有的不知是什么东西”。这些骨头中的一根被鉴定为人骨。 这被发现的第一根人骨化石,后来经厦门大学考古专家蔡保全教授鉴定为古人类肱骨化石。蔡保全又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有关考古权威测定,证实该化石为晚期智人男性个体的右肱骨,距今约1.3万年—2.6万年。“北京人”发现者、90高龄的中科院资深院士贾兰坡教授将这一早期人类命名为“海峡人”,并欣然为“海峡人”亲笔题字。当时,这一重大发现以最快的速度公布于世,引起世界瞩目。 林少川介绍,这一重大发现证实台湾海峡数万年前是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的陆地。 (2005年03月30日 14:01 东南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