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部队 作者: 胥士詹 二十五、蝙蝠——“活雷达”与“敢死队” 1.档案摘抄 蝙蝠,哺乳纲,翼手目。具有飞翔能力。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前者体大,以 果实为食,如狐蝠、果蝠、犬蝠。 后者体较小,种类较多,一般以昆虫为食,如菊头蝠、蹄蝠、 伏翼、山蝠、鼠耳蝠、大耳蝠等。个别种类吃鱼(如食鱼蝠)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 (如吸血蝠等),还有食花蜜和花粉的(如长鼻蝠)。 2.会飞的“活雷达” 蝙蝠善于在空中飞行,能作圆形转弯、急刹车和快速变换飞行速度等多种“特技飞 行”。白犬,隐藏在岩穴、树洞或屋檐的空隙里;黄昏和夜间,飞翔空中,捕食蚊、蝇、 蛾等昆虫。蝙蝠捕食大量的害虫,对人有益,理应得到保护。 到了夏季,雌蝙蝠生出一只发育相当完全的幼体。初生的幼体长满了绒毛,用爪牢 固地挂在母体的胸部吸乳,在母体飞行的时候也不会掉下来。 蝙蝠有用于飞翔的两翼,翼的结构和鸟翼不相同,是由联系在前肢、后肢和尾之间 的皮膜构成的。前肢的第二、三、 四、五指特别长,适于支持皮膜;第一指很小,长在皮膜外,指端有钩爪。后肢短 小,足伸出皮膜外,有五趾,趾端有钩爪。休息时,常用足爪把身体倒挂在洞穴里或屋 檐下。在树上或地上爬行时,依靠第一指和足抓住粗糙物体前进。蝙蝠的骨很轻,胸骨 上也有与鸟的龙骨突相似的突起,上面长着牵动两翼活动的肌肉。 蝙蝠的口很宽阔,口内有细小而尖锐的牙齿,适于捕食飞虫。它的视力很弱,但是 听觉和触觉却很灵敏。一些实验证明,蝙蝠主要靠听觉来发现昆虫。蝙蝠在飞行的时候, 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 来时,蝙蝠能够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多远。 人们通常把蝙蝠的这种探测目标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在寻食、定向和飞行 时发出的信号是由类似语言音素的超声波音素组成。蝙蝠必须在收到回声并分析出这种 回声的振幅、频率、信号间隔等的声音特征后,才能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靠回声测距和定位的蝙蝠只发出一个简单的声音信号,这种信号通常是由一个或二 个音素按一定规律反复地出现而组成。当蝙蝠在飞行时,发出的信号被物体弹回,形成 了根据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声音特征的回声。然后蝙蝠在分析回声的频率、音调和声 音间隔等声音特征后,决定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蝙蝠大脑的不同部分能截获回声信号的不同成分。蝙蝠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对回声频 率敏感,而另一些则对二个连续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敏感。大脑各部分的共同协作使蝙 蝠作出对反射物体性状的判断。蝙蝠用回声定位来捕捉昆虫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是非常 惊人的。有人统计,蝙蝠在几秒钟内就能捕捉到一只昆虫,一分钟可以捕捉十几只昆虫。 同时,蝙蝠还有惊人的抗干扰能力,能从杂乱无章的充满噪声的回声中检测出某一特殊 的声音,然后很快地分析和辨别这种声音,以区别反射音波的物体是昆虫还是石块,或 者更精确地决定是可食昆虫,还是不可食昆虫。当2万只蝙蝠生活在同一个洞穴里时, 也不会因为空间的超声波太多而互相干扰。蝙蝠回声定位的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对于 人们研究提高雷达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敢死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曾训练过一支蝙蝠“敢死队”,计划用于“轰炸”日 本。当时日军常用汽球携带炸药飘过太平洋,袭击骚扰美国。美国人就想用“蝙蝠炸弹” 报复一下。他们把微型定时炸弹捆在训练过的蝙蝠身上,准备用飞机空投到日本。具体 方法是这样:从飞机上用降落伞投下一个大圆筒,在大约300米高度上圆筒自动打开, 数千只蝙蝠飞出圆筒,扑向预定的“攻击”目标。蝙蝠喜欢倒挂在屋檐下栖息,昼伏夜 出,很难被人发现,美国人为此项计划耗费了200万美元。但没等到蝙蝠“敢死队” 出动,日本就投降了。“蝙蝠炸弹”没有吓着日本人,倒使美国人自己受了一场虚惊: 一个全副武装的蝙蝠擅自飞离基地,不知去向。训练人员带着侦测仪器四出寻找,好不 容易在一座飞机库的房梁缝里找到了它。在手电筒强光照射下,心情紧张的训练人员一 手就逮住了蝙蝠,卸下了那滴滴嗒嗒还在走动的定时炸弹引爆装置。 ------------------ allan9扫描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