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古猿怎样变成人>选编后记
古猿怎样变成人

作者: 方宗熙

选编后记


 

陈天昌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遗传学专家,又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这本选集收进了他几十 年来创作的众多科普图书中的3种小册子,即早期的成名作《古猿怎样变成人》,70年 代创作的《生命进行曲》,以及他病故前创作的最后一部科普作品《科学的发现——揭 开遗传变异的秘密》。《古猿怎样变成人》讲从古猿到猿人、现代人的进化;《生命进 行曲》讲整个生物的进化;《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讲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和变异是 人类和生物进化的基础。这3种小册子自成一个系列。这3部作品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可读 性比较强,也比较通俗易懂,青少年读者还可通过具体事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古猿怎样变成人》第1版出版于1952年,1958年、1965年、1977年、1984年分别 作过修订或部分改写,旨在根据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情况,修改和补充一些材料。一 本科普读物,修订重排4次之多,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还有不 少难解的谜。本书所描述的人类起源和演变过程,所讨论的问题,以及提供的回答,有 一部分是有比较充分的科学根据的,有一部分只代表作者个人的意见或科学推测,是还 应该进一步探讨的。1989年,我国湖北郧县发现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年代大约距今一二 百万年。据报道,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研究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发现 可以跟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发现的意义相比。如果方宗熙教授还在世,一定会把这 一发现增补到本书里去的(本书“中国的古猿”一节中提到过在湖北巴东和建始发现过 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现在作者已经不能再做这一项工作了,乘本书收入《中国科普 佳作精选》重排的机会,把这一重大发现在这里记上一笔,算是补充这一缺憾。这本小 册子前4版都用的是笔名方少青(纪念恩师庄少青),从第5版起改用本名,意在能更好 地直接听取读者的意见。现在这本小册子已收入箱装的“青年文库”(新编本),由中 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出版发行。 《生命进行曲》是50年前陶宏先生编译的一本优秀科普读物,原由解放前的开明书 店出版。70年代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筹划编辑出版大型的《少年百科丛书》,叶至善先 生把编这套丛书的打算告诉了方宗熙教授,请他参与编写这套书中的一两个选题。他说 十分愿意再给少年读者写点儿什么。过了几天,叶至善先生把那本讲达尔文进化论的 《生命进行曲》交给他,请他修订补充,他马上应承了下来,并从头到尾认真改写了一 遍。书名照旧,没有改动;内容已参照科研新进展修订删去了一些陈旧的材料,增加了 一些我国和国际上的新材料;文字上尽量改写得简明易懂,动大手术全部改写过。所以 出版社决定作新书出版,只在后记里提到了陶宏先生早期的工作。该书1978年出版, 1989年又选入《少年百科丛书》(120种精选本),装箱成套出版发行。这本小册子由 他的夫人江乃萼协助完成,所以由两人署名出版。 《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是方宗熙教授病故前创作的最后一部科普 作品,1986年10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见到样书,就谢世 作古了。遗传和变异是人类和生物进化的基础。这本小册子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以及“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样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讲起,讲生 物的各种性状是怎样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为什么患色盲症和血友病的绝大多数是男孩 子?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动物和植物的遗传性和培育新品种……经过100多年的探索,遗 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许多遗传规律,解答了上述问题。通过一系列科学发现的小故事, 介绍了遗传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本小册子也已被收入《少年百科丛书》(120种精选 本),装箱成套出版发行。该书也由他夫人江乃萼协助完成,所以也由两人署名出版。 从50年代初起,我就十分喜欢阅读方宗熙教授创作的科普作品。当时,作为责任编 辑,我承担了《古猿怎样变成人》(早先的几版)、《米丘林学说》(1955年)、《达 尔文学说》(1956年)等的文字加工和配图、查对资料等工作。作为责任编辑,是他多 部科普作品的最早的读者之一。后来我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担 任《少年百科丛书》的复审、终审工作,又成了方宗熙教授后期著作的终审者,也是最 早的读者中的一个。 受方宗熙教授的影响,特别是受我国老一辈科普编辑家、著名科普作家和我的恩师 贾祖璋先生的引导,我从1955年起也业余从事科普创作。在应约撰写回顾自己的科普创 作道路的长文《三十三年一挥间》“摸索前进”一节中,我曾提到,“写过几篇文章以 后,我在平时工作、阅读中,就很注意琢磨、比较、学习中外科普作家的创作特点和写 作技巧”。在分析了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别莱利曼等的创作特点和写作技巧之后, 提到“国内科普作家中郑文光的作品跟方宗熙的作品也不是一个路子。郑文光研究员的 作品文笔秀丽,很有文采。比如他的《飞出地球去》,我就仔细琢磨过,很有美学欣赏 价值。作为责任编辑,我加工整理过几本方宗熙教授的作品,如《古猿怎样变成人》、 《米丘林学说》、《达尔文学说》等,他的作品脉络清楚,很有条理。这几本书几乎用 了同一个模式,即每章有几个小节,每小节标题下又分一、二、三、四……每个小节末 尾都有一个小结,全书结尾还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记住 一些什么,很有特点……”(见《中国少儿科普作家传略》第361页,希望出版社1988 年7月出版)。 方宗熙教授不仅是一位遗传学家,他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解放以前他在新加坡任 教的时候,曾写过一部连载小说《心花》;到英国伦敦大学当研究生的时候,也曾不断 给新加坡《风下》杂志和《现代周刊》写“伦敦通讯”,写伦敦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 世态炎凉等等。 他在新加坡时就开始了科普创作活动,发表过不少有关生物学的科学小品,如《公 鸡变母鸡》、《子女为什么像父母》、《换血救命》、《细菌是怎样生活的》、《为什 么要研究生物学》、《谈姑表结婚》、《从白痴低能讲起》等。可惜这些作品都已散落 海外,国内无人见到过。他夫人江乃萼后来曾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中文图书馆和华侨中学的图书馆寻找过,都未能找到写祖国之恋的小说《心花》和早期 发表的科学小品。                    1998年11月24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