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漂亮者生存>3. 美的愉悦性
漂亮者生存

作者: 南茜·埃特考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 美的愉悦性



  
  我怎么可以说你不美丽呢?假如你不美丽,我就不会爱上你。
                    ——约翰·济慈致范妮·布朗
  如果有谁希望创造出一个对美有着强烈感受的事物,那么,他所能创造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性了……性赋予入一种无声而强劲的本能,这种本能控制着人的肉体和灵魂不断地趋向他人,促使人终其一生热切地择取和追逐一个伴侣,让人享有至乐,与狂怒竞逐争胜,与永恒忧郁的孤独同在。
                    ——乔治·桑塔亚那
  没头没脑地工作,就跟我从前似的,当工作完成后,喊上几声“哟,哟”,然后说“拿掉这对黑镜片,让我们看看那些蓝眼睛吧”。这样的人生图景是多么地令人乏味啊!
                    ——保罗·纽曼

  在动物世界,绚丽的羽毛和巨大的身体装饰是在性成熟时才显露出来的。动物们将这些最鲜亮的色泽保留到这个时候才显露出来,只是为了便于它们追求异性。到了繁殖期,丑陋的幼虫一变而为漂亮的蝴蝶,原本灰色的小孔雀一夜之间绽放出梦幻般的光泽。百花怒放,蜂飞蝶舞,昆虫们竞相停驻在鲜艳的花朵上传授花粉:它们是植物的性媒介。整个大自然中,美是性繁殖开始的报信使者。
  青春期来到,男孩女孩纷纷告别了豆芽菜般的形体,展露出新的形象,女孩有了曲线,男孩出现棱角。男孩们的声音变粗变重,皮肤渐成深色,肌肉块儿开始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他们脸的颚部向前突出,眉宇渐渐隆起。女孩子则因为性激素分泌旺盛而皮肤更加白皙、光亮,双唇饱满而富有弹性。她们的身体新增了许多脂肪,它们积聚在臀部和胸部,用于保证将来的生育,经此一番变化,那原本纤纤秀秀的身体便开始具有了沙漏般的浑圆。
  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中,人们是在青少年时期(即13至19岁之间)就完成婚配的,女人20岁时就已怀上了第一个孩子。这样,13-19岁之间的青春期生活,一切都围绕着求偶和择偶而进行,今天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仍然是这样。人类学家苏珊·弗雷泽考察了454种传统文化,发现女人当新娘的年龄大多是在12一15岁,而最大岁数的新郎的年龄是18岁。
  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异常美丽。超级名模克里斯蒂·特林顿是在13岁的时候走红的,凯特·莫丝是在14岁。遥想1937年,勒娜·特纳成为“甜蜜女孩”时,才年仅15岁;而杜鲁门·卡波特把18岁的霍莉·格赖特里)描写为一个长着一张“刚刚脱去童稚而又有点近乎成熟的女人的脸庞”的女人,意即处在天真无邪与阅世经生的转折点上。青春期是如此美好的一段时期,在这里,我们发现异性对我们的感召力是那么不可抗拒。心理学家玛丽·皮弗尔说:“这一时期,人对身体的迷恋怎么描写也不过分”,青春期的男女是出了名的吹毛求疵者,他们极其注重自身的美,这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人们对身体的注重并不随着青春的逝去而逝去,人终其一生都将被当做一种性爱对象而受到他人的评价。在影片《嘟嘟玩具》中,达斯汀·霍夫曼终日双目凝注,沉迷于要将玩具Tootsie造成一个美貌女人的工作中,他要使她不仅让人信赖而且妩媚动人。他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恰如剧中人比尔·默雷对他所说的:“可不要为达此目的不择手段啊。”霍夫曼认识到:“如果我在聚会上遇到像我这样的人,我决不会走到他跟前去,也决不会邀请这个人一块儿出去。一想到这些,就使我激动不已,因为我知道,在我的一生中,已经错过了许多好女人——真正有趣的女人……”
  在幻觉世界,人人都有一个理想的配偶。现实行为受制于机遇,但在想象中,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有所欲有。《花花公子》和《花花女郎》是一种专门制造幻觉的杂志,它们的内容为各种各样健康、年轻、漂亮的男女所充斥。而这些幻觉形象的欣赏者90%以上都是男性。描写浪漫史的小说同样到处通行,占据了大众读物类消费市场的40%,它们对永久爱情的叙述则主要是为了迎合女孩的口味。人们只要瞥一瞥读物的封面,就知道这些书籍也是培养视觉幻想的温床。5000多万册浪漫小说都是用费比欧(Fabio)装饰封面的,他是一位米兰的模特儿,身长6英尺3英寸,体重220磅,一头金色长发,一年四季日光浴晒得皮肤黝黑黝黑,胸膛宽阔,肌肉强健。费比欧1986年登台亮相,从那时起,便以赤胸裸背的形象横扫浪漫小说的封面。现在,他拥有一套销路不错的宣传挂历,其销售量足以与辛迪·克劳难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他向公众们大谈特谈他的爱情箴言不下900次。
  在现实生活两性相吸的关系中,你不必是一位白马王子或一位“嫦娥仙子”,但是两人成为配偶的契机却是毫无根据地以外貌为转移的。社会心理学家伊莲娜·哈特菲尔德和苏珊·斯波雷切断言,“在浪漫史的开头,可能没有比相貌更重要的东西了。”哈特菲尔德60年代开始研究美的魅力问题,在此之前,她组织了一次大学生舞会,舞会上她将一半人按照所谓的社会期望值(智力和人格)事先配好了对,而另一半则让他们随意选择自己的舞伴。很显然,这种配对方式忽略了某些事实,精心搭配的学生玩得不如那些自由组合的学生愉快。由此,她注意到了长相问题,发现那些与漂亮舞伴跳舞的人都喜气洋洋,会后还各自留下了对方的电话号码。事过20年,心理学家在一个茶座舞会上又为100个男同性恋者找来了相同数目的舞伴,结果不管其自身漂亮与否,所有这些男同性恋者都喜欢那些长得漂亮动人的舞伴,而且希望以后还能再见到他们。
  从澳大利亚到赞比亚,基于长相而生的偏爱随处可见。1990年,心理学家大卫·布斯与1万多人谈话,讨论他们对配偶的偏好问题。这些人来自对37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年龄从14岁到70岁都有。结果他发现,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对善良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每个人在排列所有他认为最重要和最宜人的品质的时候,也都将肉体美和相貌美包括在了前10项之中。
  人们一直指责西方文化过于注重肉体美,但是布斯的研究发现,有113以上的非西方国家的人比美国的大学生们还看重配偶的相貌。布斯及其同事史蒂文·冈哥斯塔德发现,一种文化中是否流行寄生虫病和是否受过超级模特的影响,是这种文化将外貌置于何种地位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寄生虫病盛行的文化中,人们可能更看重外形美,因为,秀亮润泽的头发、光洁的皮肤。健壮而没有赘肉的躯体,是身体健康的明确标志。
  在动物界,科学家记录了易染病种群显示自己健康的各种信号。生物学家威廉·汉密尔顿和马雷恩·苏克研究了数以百计的鸣禽,结果发现颜色最艳丽的鸟都是来自寄生虫病最严重的种群。如果这有点儿反常的话,那么,请注意,根据进化理论,最易染病的物种应该是那些最爱炫耀的物种,因为它们迫于进化的压力,需要凭借漂亮的外形来张扬其天生的抗病能力。鲜艳的色泽可以使它们与那些身上爬满寄生虫、颜色黯淡的鸟类区别开来。如果寄生虫缠身,孔雀便没有足够的力量撑开它那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来显得过于奢侈的尾屏,就如同一个缺少蛋白质或铁的人没有足够的营养来培育一头浓密润泽的长发。易生寄生虫的种群极力炫耀它们鲜艳的色彩,还有助于引导其成员找到最健康的配偶。数百种新热带地区的乌类也是一样,在羽色的鲜艳、健康状况的好坏和是否爱炫耀之间保持着同样的关系。大多数人不会仅仅满足于在所有可能成为自己配偶的人中间,自己选中的那位只有最润泽的头发和最光洁的皮肤,相反,男女双方的相貌一般也都是般配的。正如一份名为《性在美国》的综合述评所指出的,“在稠密拥挤的空间,你从木会随便看到什么人就马上坠入情网,更多情况下,你注意到的那个人在相貌上与你大体上是相当的。”换言之,那个被你爱上的人看上去与你差不多的。人长得越好,他的伴侣也可能越漂亮,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它促使人变得尽可能地美一些。
   
男女有别

  节食的女人比男人多,所以,女人肠胃方面的小病小痛是男人的9倍。1996年,在“美国外科整形暨康复协会’接受美容手术的妇女人数,占全部手术整形人数的89%。妇女比男人更有可能染头发、买衣服、涂脂抹粉。佩戴珠宝和使用香水,并因为爱美而穿着夹脚的鞋子。
  分析起来,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因为男人。男人比女人更加重视其既性感又浪漫的女伴的长相——至少他们本人是这样说,而且认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或者一直以来就是这样说和这样做的。在1939年,研究者调查了外貌在夫妻的生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男人和女人的看法不一致。如将人对外貌重要性的评价比作一个从0到3的刻度表,那么在男人那里外貌占到1.5,而在女人那里只占到0.94。1989年,此一问题再度被提出,男女双方对相貌的重视程度都加强了,但男人和女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别基本保持未变,男人认为相貌的重要性占2.l,女人认为只占1.67。
  每一种文化中的情况都是如此,男人比女人更看重外貌。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家克雷兰德·福特(ClellandFold)和费兰克·比奇发现,在近200种部落文化中,女人的外貌是不是美丽受到了比男性外貌更为“明显的关注”。大卫·布斯1990年的研究也发现,在他考察的37种文化中,有34种认为,男人比女人更看重对方的肉体美和容貌美。只有在印度、波兰和瑞典这3种文化中,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表现出什么差别。而在所有这些文化中,女人比男人更看重相貌的事则是从来不存在的。
  价值80亿美元的色情业的主要消费者是男人而非女人。按照《美国淫秽色情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光顾这类书店和电影院的人中,绝大多数是白种中产阶级的中年已婚男人。裸体男人画像也有市场,但消费者仍是同性恋男人,而不是女人。妇女杂志《女人万岁》(Viva)对年代曾以对折中页的形式登载过男性的裸体照片,但后来又中止了。《花花女郎》杂志进行过一次个人调查,以确定女性对男性裸体像的喜爱程度,结果只有114的女人表示对男人的裸体像“十分爱看”。有谣传说,《花花女郎》杂志主要是为了迎合男性同性恋者才这么说的,但是杂志社对此做了否认。
  色情艺术从未像它迷住了大多数男性那样使得大多数女性也着迷,这是因为色情艺术可以更直接地撩拨男性的欲望——对陌生性对象的欲望、对松快活泼的性生活的欲望和对视觉刺激的欲望。男人更爱幻想他们的性伙伴是陌生的,甚至在同一次幻想中,性的对象还不断变换角色。男人一生中,可能在想象中与成千上万的女人发生过关系,这种现象是男人所特有的。女性则只幻想与自己认识的人做爱。所有对性爱好进行的研究显示,与女人相比,男人觉得与陌生女子的性行为更具有吸引力,这一感觉不只存在于幻想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虽然男人花了大量时间去注意女人,但女人却懒得对男人也花上这么多的时间。事实上,妇女花时间看得最多的照片,是那些刊登在妇女杂志上的漂亮女人的照片,她们对仔细打量自己的竞争对手表现得饶有兴味。唐纳德·西蒙斯甚至认为,女人可能更喜欢以“女孩子的方式”注视色情艺术中的裸体女人,而不喜欢以“男孩子的方式”注视色情艺术中的裸体男人。西蒙斯把这一现象比喻为学习“他人烟熟地使用工具的艺术”。
  撰写求友广告的人有意无意地力图将自己描写得符合自己心目中爱人的求偶要求。最有可能提及征聘者本人相貌的,是那种“女觅男”的广告,其次是“男觅男”的广告,最后是“女觅女”的广告。事实上,每一个寻找男伴的人,不管是同性恋者还是女人,都会提到自己如何如何的漂亮;而每一个求觅女人的人,则往往只提及他的真诚、对友谊的重视和经济能力。正如交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说的,“男人只看照片的美丑,女人则读实际的内容。”
  唐纳德·西蒙斯认为,男男联合与女女联合最能说明很多男人和女人的复杂心理,它们代表了男人和女人性生活的纯粹形式,没有异性伙伴间的那种用来取悦对方的委屈求全和调适改变。从同性恋得到的证据显示,男性对对方的漂亮感兴趣,不是男人将对方女性化并对之进行贬低,而是如同男女之间的恋爱那样,天然地对对方的美貌与青春感兴趣。女人,不管是异性爱的还是同性恋的,虽也都喜欢美,但从来不像男人那样把对方的美看得高于一切。不论是对男人还是女人,相貌在非正式的短期交往中比在真诚、正式的长期交往中作用更大。由于大多数男人都比女人更强烈地希望碰到一种非正式的、临时性的男女关系,所以相貌在男人心目中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男人对临时性伙伴美貌方面的要求似乎没有止境,但女人在这一方面的要求也逊色不远。那么在正式的恋爱关系中相貌的作用又如何呢?在从3(表示不可或缺)到0(表示不相干或不重要)的衡量体系中,美国男人对长期性伙伴相貌重要性的评分是2.l,女人是1.67。在37种文化中,这种男女间的差别也同样存在着,男人是1.86,女人是1.47。这种差别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却有着重要的统计学意义,不仅如此,我们在下面还会看到,它还有着重要的心理学意义。男人和女人都不把配偶的漂亮看成中性的或无关紧要的品质,也不认为它是不可或缺的,但男人和女人都希望对方是美丽的,只是男人的希望比女人更甚。
   
青春之爱

  外表的美就像体育运动技巧,在人年轻的时候达到顶峰。极端美貌的人并不多见,但如果真有的话,也几乎都是年龄不到35岁的人。我们常说时光是美貌的盗贼,而真实的情形只不过是时光从人最理想的时刻逝去了,人的身体在某一时期发展到了生理和创造力的顶峰,然后健康和生殖力便慢慢地由盛极走向了衰退。许多苦苦希望挽留住美的人都竭尽全力要将这短短几年的黄金岁月延长为永恒,让青春永驻。诚如威廉·巴特勒·叶芝所写的:“衰颓之势……已经纠缠上了我,就像已绑在了狗尾上一样。”如果我们真能抓住风华正茂的青春,把它装进魔瓶里封存起来,那该多好啊!我们不仅希望在心灵、精神上永远年轻,而且也希望在肉体上永远年轻。
  青春岁月犹如5月的花蕾遭到狂风的劲吹,对于男女双方都毫不容清,但是,只有女人才会不顾一切地希望将它留住,她们想以此将男人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因为男人的心总是向往那些更加年轻的女人。同性恋男子和异性恋男子都认为,在可能的“性伙伴”照片中,年轻的比年老的更有吸引力;异性恋女子则趋向找一个比自己大的男人;只有女同性恋者在这一点上持不偏不倚的态度。首次婚姻中男女年龄的差别一般是2到3岁,新娘比新郎年轻。例如,1996年美国首婚新娘的平均年龄是24.8岁,新郎的平均年龄是27.l岁。
  男人一进入而立之年,就开始崇拜更年轻的女子。如果男人再婚,他的再婚妻子一般比他小5岁。如果男人还有第三次婚姻,那他新婚的妻子则可能比他小8岁。男人喜欢年轻女人有诸多原因,有的出于对自己已逝青春的追恋,有的出于要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有的则出于支配和控制他人的需要。从婚姻统计资料来看,与比自己小的女人结婚可能只是反映了男人想与处于生殖高峰期的女人——或至少看上去如此的女人——做配偶的欲望。
  大众传播媒体中,男人的婚配偏好可以不受现实的约束。好莱坞电影《我爱麻烦》中,53岁的尼克·罗尔特与27岁的朱莉亚·罗伯兹结为夫妇;《布尔沃斯》里61岁的沃伦·比蒂)与29岁的霍尔·波莉配成了一对。按照好莱坞的观念,男人在任何年龄段都是可以信赖的、罗曼蒂克的主角,而且他们在出演比他们年轻的角色时,也同样能说服人(换言之,就是他人很少留意他们脸上或身上的衰老迹象)。尽管女人为了显得年轻付出了比男人多得多的代价,但是,好莱坞的鸳鸯谱却不是好糊弄的。女人若到了35岁,导演就只让她饰演比她本人老的角色,而不会让她再演小年龄的角色,即使角色与她同龄,也未必可能。在影片《毕业生》中,说话结巴、天真无邪的20岁男孩本亚明·布拉道克与比他年龄大而冷酷无情、喝马丁尼酒、勾引男人的女子罗宾逊小姐配成夫妻。饰演罗宾逊的安妮·班克洛夫特当时是36岁,而饰演布拉道克的达斯汀·霍夫曼已31岁。影片《廊桥遗梦》描写了一对中年男女的浪漫故事。当时为了让45岁的梅里尔·斯特丽普饰演45岁的农场主妻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直到所有人选的年轻演员都试过镜之后,才确定了由她来演这个角色。相反,男主角的选择则一帆风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选定时已经65岁,比他塑造的角色大13岁。一个男人的表演天赋和明星力量可以压倒对其年龄的计较,而女人却没有这样的优势。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人和电影观众对浪漫剧女主角形象的要求近乎苛刻,其一就是她必须具有显而易见的青春活力。在谈及成年男影星和小童星配对的现象时,《纽约时报》引用了大卫·布斯的话,他说:“在让男人体现女人渴望的品质上存在着一个限度,但是这个限度在关乎坐在轮椅上且需要全面医护的男人时却是可以不顾的。”也许说这话时他心中想到的是某种夫妻配对关系,如前花花公子封面女郎、模特儿安娜·尼柯尔·史密斯与89岁高龄、坐在轮椅上的得克萨斯百万富翁J·霍华德·马歇尔第二的婚姻。然而尽管如此,多数性伙伴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超过8岁。男女两性都会跟着健康伙伴发出的信号走。女人并不喜欢衰老的男人,她们只选择这样的男人,即他们向她们表明,自己不仅有实力,而且还愿意将自己的一切交付给她和未来的孩子们。这种处世方式和实力与男人的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对于男人,年龄上的偏爱则是明确无误的:性伙伴必须年轻。
   
攀龙成凤

  对美的种种偏爱,如果不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其意义就显得不是很重要。我们可以用登广告的方式来征寻一个理想情人,用付钱的方法让自己沉浸于幻觉之中。然而问题的关键是,鉴于我们所有的选择,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决定?所有的事实都显示,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受到容貌的严重影响。一个高级中学的校花结婚的可能性要比丑陋的女生大10倍。稍有姿色的女孩都希望“高攀上嫁”,即嫁一个受教育比自己多、收入比自己高的男人。一个高中男孩的长相,或任一年龄阶段男子的长相都不能预示这个男人将来是会结婚还是不会结婚,也不会预示他未来太太的收入是多还是少。用达尔文的话来说就是,不够漂亮的女人在生儿育女上处于劣势。她们或者不结婚,或者与一个实力较差的男子结婚,这都减少了她们生育孩子的机会,也降低了将孩子养大成人的机会。如果说学生时代的种种往事始终索绕她们心头,则是因为她们没法完全摆脱那如回声般降落到她们身上的命运的判决。
  那么高智商的女人在婚姻市场上又表现出什么样的优势呢?这方面的证据我们掌握的还不多。最近在威斯康星州进行的一次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某些情况,在经过对1万多名男女调查后人们发现,未结婚的妇女毫无疑问地要比结过婚的妇女更聪明一些。
  与漂亮女人在一起能提高男人的身份。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个男人与一个漂亮女人在一起的照片,一种情况是告诉人们照片上的女人是男人的女朋友,一种情况是告诉人们那女人与那男子素不相识。结果,第一种情况下,人们认为这个男人自信而且聪明,讨人喜欢。
  诚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女人不找英俊的男人,而找那些与漂亮女人在一起的男人。”反过来,一个女人与一个漂亮男人在一起又会怎么样呢?不会怎么样,她决不会被看得更聪明或更可爱些。
  在婚配世界里,女性的美价值连城,而作为人之所欲的观赏对象,这种美的高贵价值在形体市场上同样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几乎所有的职业中,男人的工作可以值到1美元的,女人只值到70美分,但在形体展示行业中,基于性别的差别对待却发生了逆转。1994年,《福布斯》杂志估计,世界上3位顶尖级的女模特儿的年薪依次是辛迪·克劳镇,年薪650万美元,克劳迪亚·希弗,年薪530万美元,克里斯蒂·特林顿,年薪480万美元。而男模特儿的年薪一般最多只能拿到小6位数。在顶尖级的模特儿中,男模特儿的薪水只有女模特儿的1/10,而在那些没有名气的、年薪不超过5万美元的模特儿中,女模特儿的年薪是男模特儿的两倍。相貌美是女人最具兑换力的资产,它可以用来换取社会地位,换取金钱,甚至换取爱情。但是这份资产倚赖于一具会逐渐衰老的躯体,所以这是一份既可利用又将失去的资产。容颜的美丽,如同扳机扣动时的一道闪光,像精致优雅的一瞬间平衡,又像迅速一顿的后挫力,其短暂性是令人无可奈何的。美能轻而易举的换来男性的青睐,这不仅显而易见,也有一个明白的解释,即男人希望与她发生性关系。有趣的是,美不仅使得男人喜欢,也易引起女人和儿童的兴趣(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美貌的男性给人的感觉也是一样的)。这是因为美可以转换成人之所欲的其他种种资产:财富、社会地位、众多的求爱者等等。
   
嫉妒与美

  前面我们说到,女人在乎美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男人,另一个就是女人自己了。女人的轻轻一瞥与男人的凝神注视相比,同样明察秋毫,但却更加挑剔。从本质上说,女人和女人是相互竞争的,因为她们都想获得男性的青睐,就像男人之所以有攻击性和竞争心,是因为他们都想获得女性的认可。科普作家曼特里·德雷认为,男人与女人相互塑造,同时又分别在各自的性别里铸成了一种身份等级制度。
  “帕米拉·安德森·李由男人铸就,正像迈克·泰森由女人铸就一样。”-代代的男人都想要妖娆的女人,一代代的女人也想要杰出的男人,选择的力量造就了我们追求的东西。
  女士们为自己身上一点小小的瑕疵而折磨自己,她总禁不住要将自己的容貌与其他女人的容貌相比较。当别的女人比自己漂亮时,她们就嫉妒不已,并下意识地竭力要拉平二者之间的距离,以达到心理平衡(她在心里说,那女人肯定傻得可以或是胸无点墨;要么就是那女人是一个骚货,一个讨厌鬼)。卡米尔·帕格利亚麻省理工学院发表谈话时,对女人的这种心理进行了嘲笑,她说,“我要是站在漂亮的人面前,是丝毫不会感到自己缺少什么的。我也不会说,噢,我永远不可能长得人家那么漂亮。持有这种态度是十分可笑的!……这就像男人们看运动会或足球比赛,他们就决不会说,噢,我永远也跑不了那么快,我永远也不可能长得那么强壮!当人们欣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时,难道会因为自愧不如而自杀吗?绝对不会的。懂我的意思了吗?”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一方面,女人羡慕美丽的女人,模仿她们的做法,让她们在女人世界里据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她们又嫉妒这些女人,这种嫉妒的情感败坏了由于爱慕而带来的喜悦。嫉妒与人所欲望的东西是相敌对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自我否定现象和嫉妒情绪呢?这是因为,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每一个女人都将发现自己被卷入到了与别的女人的竞美之中。女人总是被人与其他女人相比较,并且总是被发现存在着种种不足,而且不管这种做法与女人的追求目标如何地不相干,与她的才能和天赋如何地不相称,或这种对比是如何地可笑。希拉里·克林顿的发型和玛西亚·克拉克裙子的长短,以及她们的言语、行动,都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奥克塞娜·巴乌尔夺得了女子花样滑冰金牌,但这并未使她觉得自己可以面对镜头而不会自惭形秽,于是她借助化妆,希望以此来美化自己。这一下让她的竞争对手、因为败给她而恼羞成怒的南希·克里甘心头大喜。人心中那种卑下渺小的念头在这里变得如此的昭然若揭,奥克塞娜虽然滑冰滑得比南希好很多,但她就是不如南希漂亮。
  在许多需要展开形象竞争的领域,男人享有更大的自由,但是不论是运动员、政府官员还是公司的执行总裁在世界先生的角逐中都不可能获胜。可当你去询问政客和运动员对于他们对手的看法时,你会感觉到一股浓厚的嫉妒之情,其强烈程度比一个女人评价另一女人相貌时显露出来的嫉妒丝毫不少。嫉妒通常集中在首要实力的竞争上,对于女人,相貌一生都在发挥着主要作用。如同亚里士多德·奥那西斯说的:“如果世上没有女人,那么世上所有的金钱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对于女人,性成功与否仍须以她们长得如何来决定。
  女人基于相貌的竞逐是带有伤害性的。弗兰·勒伯维兹曾经说,大多数女人对嫉妒的反应是“感到心中不安,感到内疚,感到自己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男人则把嫉妒看成是一种成功的标志,这一认识鞭策着男人走向更大的成功”。消费文化使女人之间对美的竞逐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我们不会把自己与那些非我等能望其项背的人相类比,但是人生而平等的意识却告诉人们:没有做不到的事,没有赶不上的人。伯特兰·罗素说:“嫉妒是民主的基础。”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一观念将许多人引向一种极度欲求的境地,以致这种欲求最终不可能得到满足。罗素还写道:“如果你渴望光荣,你可以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再去嫉妒凯撒,凯撒又嫉妒亚历山大,至于亚历山大呢,我敢说,他嫉妒的是大力神赫拉克利斯,可赫拉克利斯却是一个从来就不曾存在过的神祗。因此,你不能仅仅以成功来摆脱嫉妒,因为,在历史上或传说中,总有一个人比你更为成功。”今天,长胡平平的妇女总是拿自己的肉身凡躯与那些经过上帝之手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间尤物相比。尽管那些模特儿的美是超现实的,但是媒体却硬要把她们说成是人人可以达到的,只要通过辛苦的锻炼和努力,运用适当的化妆品就行。曾几何时,我们只嫉妒我们的邻人,因为她们是我们所知道的全部世界。与邻里相比的结果远不及今天这么难受,因为与邻居相比获胜是一回事,而与世界顶尖级美人相比却是另一回事。
   
美的生物学特征

  为什么男女两性都如此在意情人的长相、而男人们又更甚呢?答案是确定的,这就是性。性的生物学目的是繁殖,而不是娱乐、友谊或心与心的交流。差不多所有的历史阶段,具有生育能力的男女之间的每一次性交都有怀孕的可能。性持久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为世界生育出一个个带有其父母遗传特征的新人。
  我们的祖先是用身体来暗示他们是否适合做将来的性伙伴的。这种生物意义上的信号系统不同于男女求爱和调情时的手势和姿态——它们主要用来表示我们对由肉体之美激起的种种活动感到兴趣。生物信号容易看懂,而心理信号则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能力探察出什么样的身体是健康的、多产的,那我们早就进入到物种生存的死胡同了。正如查尔斯·达尔文就浪漫和魅力所说的那样:“它们真正的目的的确比人类的其他任何目的都重要。”这里,他指的是下一代的素质构成,意即物种的生存,或者如现代进化论者所说的,基因的生存。
  人类像其他所有的动植物一样,都寄寓在一个外形之中,这个外形既具功能性,也具审美性。优美的兰花长得酷似母黄蜂的外形,引得雄蜂眼花缭乱,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就来与它交尾。白色花卉常有浓香扑鼻(想想用茉莉花和栀子花做成的香水!),且在入夜时香气最盛。白色花卉这种色浅香浓的特点产生自它们需要只在夜晚活动的昆虫来传授花粉。每一个物种都按照自己预期的光顾者来展现自己。19世纪,一些神学家相信,花卉是来自天神的礼物,它被创造得如此美好为的是供人观赏。当然今天我们会认为这个说法荒诞不经。在加勒比海域,赤道鱼身上的带状条纹为的是彼此吸引,而不是为了向潜入到它们水域的人类卖弄。
  人类性能力的展示是专门用来煽起人的欲望的,这之中蕴藏着使人勇气顿消的力量。人体美的构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即如何形象地昭示自己作为潜在配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这一视觉形象来确定其他人作为配偶的价值和意义。人们会觉得这一观点荒诞不经,即人们迷恋肉体的美,归根结蒂是为了适应人类进化生存的需要,需要凭此对他人做出能否生育的评价;但是,人们之所以这样觉得,是因为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自己本质进行认识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即性与人类再生产的目的已经部分地分离了。
  在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人们又继之以对不孕症进行治疗。正如作家乔伊斯·威纳所言:“如果60年代是只有性而无孩子的年代,那么90年代则是只要孩子而无性的年代。”性常常是欢乐的源泉,而不是生儿育女的工具。现在婴儿可以在医生的手术台上诞生,也可以在家里与一个女人结合而怀上。即使性生活一直是而且只能是生育孩子的方法,我们仍不会、也不需要与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一什么人做爱。但是,我们的心灵是从小部落时代而非全球化时代演化而来的。在小部落时代,生育并不实行计划和控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而不是70岁,婴儿和儿童们夭亡的比例也很高,所以,为了适应生存,人身上的那套生物系统就自动地对每个人实行着检测,以寻求到性能力较高的人做为配偶。到今天,留存下来的只有我们对一个陌生人所抱的觊觎。心理和对脸蛋与胴体所怀有的性兴趣——对此,我们是希望着自己能有一个更为公允的评价的。每一个个体都差异很大,但大家又都具有同一的形式。在我们的皮肤方面,有毛孔是大还是小、是长毛还是如婴儿般地光滑、是生满斑点还是没有斑点、是松弛还是紧绷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头发,有的长得粗糙,有的生得精细;有的浓浓密密,有的稀稀疏疏。我们在身高、脂肪的分布、体形的对称与否以及五官的大小和形状方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则更为明显,他们存在着骨骼大小、体形结构、面部轮廓以及性器官形态等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是自然选择在上面起作用的因素。我们不会基于一个人嘴唇的线条是否优美或腰身是否苗条来与之交朋友,但我们却可能因为这些生理上的细节而被某个人所吸引。当我们瞄上某个人并把她看成可能的性伙伴时,我们甚至会注意到这人身体表面一些最微妙的差别,并对这些差别投以极大的兴趣。
   
生殖女神

  人都认为男性的注视是寻找目标的表现。精神病医生罗伯特·斯托勒把“多数文化中的多数男性”描绘为“与色情拜物教者是一丘之貉”。男人们在一起谈论的就是他们要做女人的“差役”,以及如何喜欢女人的丰乳肥臀,甚至还细致入微地探讨他们所喜欢的身体部位。进化论心理学家认为,男人们这样做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行为,他们受到来自女人的、标志着女人已经成熟。健康并且尚未怀孕的信号的刺激。
  为什么男人总是对女人是否生过孩子这一点很在意呢?唐纳德·西蒙斯相信有两个理由:第一,是男人有独揽女人生育大权的欲望,他希望自己是她所有孩子的父亲;第二,是女人第一次生育与其后的生育能力的关系。人类历史有四见的时间是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女人通常是在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就连续不断地怀孕、分娩、哺育孩子。据唐纳德·西蒙斯和马基·普罗费特计算,女人这种不断怀孕、哺乳的状况意味着她们有99%的时间不能受孕。下面就是他们所做的计算。假定一个女人有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从16岁到40岁都能够生育孩子,那么,她要花6年的时间进行妊娠,18年的时间给孩子哺乳——因为母乳哺育必须基于排卵之上,这将留给她仅仅26个排卵周期,而每个周期只有3天是可以受孕的。这意味着在8030无内,她只有78天有可能怀上孩子,也就是说,只有不足1%的时间可能受孕。当然,这一计算方法可能有点夸张,因为对于年轻妇女来说,哺乳可能只抑制数个月不能排卵,而不会是数年。然而,正如西蒙斯所指出的,直到本世纪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保证一个女人受孕的最好办法还是趁她年轻而且尚未生育时就抓住她。可能这也是男人之所以更喜欢达到生育高峰期之前的女人(20岁以下)的缘故,就好像是在开始工作的前一年就签订了合同。
  雌性动物直到老死都有生育能力,而人类的女性却不能,因此年龄就是一个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信号。女人生育的高峰是20到24岁之间,这以后至30岁,是次高峰时期。到即将进入40岁时,女人的生育能力已降低了31%,从此以后便一直下降,通常一过50,女人不再来月经,也就不再生育了。男人却大不一样,一个男人直到94岁还可能使女人怀孕。没有可见的信号显示男人的精子何时最优,至少是现在还无人发现。不像女人,男人生育能力的高低在身体上并无明显的表现,他们之所以爱色迷迷地盯着十几到二十几岁的女人看,其根据也就在这里。
  对于一个想在40而不是16岁才要第一个孩子的妇女来说,停经是一个残酷的生理期限;而对于一个不想怀孕、只想仍然像她二三十岁那样对男人有吸引力的女人来说,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烦恼。女人不愿向男人说出自己的年龄,甚至也不愿意向其他持双重年龄标准的女人说出年龄。苏珊·桑塔格将此称作女人的一种“小小的苦刑”,对这种考验,女人是避之惟恐不及的。女人们觉得她在尘世间生存过的那些年是一种屈辱而不是骄傲。模特儿劳伦·赫顿在总结自己一生的事业时曾这样说道:“女人一旦没有了卵子,就即刻没有了事业。”
  但是,如果大象和乌龟可持续60年或更长时间产生卵子的话,那么,人类应该也是可能的。生物突变可能改变卵子的死亡率,但是这在过去还不曾发生过。生理学家杰里德·戴蒙德相信,停止排卵是生物学上的策略,女人的生育活动是按照“少即是多”的原则进行的。人类的婴幼儿时期较长,孩子需要纯粹地依赖大人,随后虽然孩子不是全然的无能,但仍需借助大人的力量才能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女人多生孩子要比不生孩子担更多的风险。如果停止生育,将有助于保证她现在所做的投资——即她已经生下的孩子们有一个母亲,这个母亲仍然活着,可以给现有的孩子们照料,她没有因为忙于要生新的孩子而将有限的精力铺得太广,或者因为生育而不幸死亡。
  现在,由于生育与生殖医学的发展,女人在60岁时生育孩子也有了可能。如果身体已停止了排卵,她们可以移植其他女人的卵子;如果她们体内的激素已不能维持生育孩子的需要,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变。一位遗传学家最近告诉我说,她相信,不久的将来,年轻妇女可以取出自己年青健康的卵子,以备将来想要孩子的时候用,最多不出10年,这样的情景将会十分普遍。
  所有这些变化是否会改变人们对美的看法、使得女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年龄和生育特征不再有用了呢?在一个纯粹由思想而不是本能支配的世界中,回答可能是“是的”;但是我们是进化的产物,我们不可能像改变趣味或更新信息那样轻易地就改变我们的本能。对美的迷狂和力图为人再现青春的美容业的兴盛都向我们显示:我们依然受着本能的支配。直接地改变人类的天性是很困难的,但是若以欺骗的方式改变起来则可能容易得多。随着形体锻炼热和整容术的兴起、以及美容技术的提高,一个30或40多岁、甚至是50岁的女人的容貌,可以变得像我们先辈十几、二十几岁时那样娇艳。人们可能会说,这种模拟效果就是10亿美元之巨的美容业的追求目标,而且这个产业做得非常成功。1996年,全美身价最高的女演员是黛米·摩尔,她在影片《脱衣舞娘》中饰演一个脱衣舞明星。黛米·摩尔已生育了3个孩子,但是她的身体看起来还是像没有生过孩子的少女一样。一个男人可能无意让女人怀孕,他采取了极其小心谨慎的措施去避免,但是他体内的求偶本能并没有失去作用,所以他还是莫名其妙地陷入到了对那些表现出明显的生育能力的女人的依恋之中。而女人也一样,虽然一点儿也不想怀孕,她也还是模仿着男人所钟爱的那个年龄段女人的种种特征。
   
重要的是实力

  动物用一定的性别生理因素诱导异性,达尔文把这种明显的性优势称作“性选择”。但是,生理上做为装饰物存在的一切——如鲜亮的色彩和动听的歌声——并不仅仅是为了诱惑异性,还是为了威吓竞争对手,并在同性内赢得竞争。猜想想那些漂亮、巨大的鹿角。当进化论者谈及男性之美时,他们通常意味着它们是男人的武器而非色相,是男人用以战斗的鹿角而不是秀而不惠的鲜艳色泽。简而言之,在人们的观念中,男性之美之所以能够演变至今,至少部分地是为了对来自他人的评判做出回应。
  男性在建立他们在男人中的支配地位时,相貌有着重要的意义。男人们之间很快就可以形成等级秩序,即使他们还是孩子。在男孩子的露宿营区,等级秩序可于一小时内形成于小木屋内。处于最高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往往是最英俊和最强壮的,这种男孩已显露出成人般的体格。等级最高的男孩起发动和组织作用,等级低的男孩遵从和质询。他们服从那个居统治地位的男孩,后者则以对他们实行保护和领导作为回报。
  在以后的生活中,相貌英俊的男子依然是同伴中的领导者。在一份西点军校的研究资料中,社会学家阿兰·马祖尔发现,容貌上的优势对新老士兵的军衔影响很大,看上去处于支配地位的是那些长相英俊的男人。他们的下巴向前突出而非往后缩进,眉宇深浓高耸,双眼深深凹陷,两只耳朵则紧紧贴着两顿。他们的脸形或宽展开阔,或成棱成角。而模样柔顺的男人则表现得脸形狭长或者浑圆,双耳向两边支锣着,下巴向里缩进去。凭相貌就可以猜出一个人在军校里的军衔和成就,以及他们将来在这一行业内的发展。然而,那些看似有支配能力却没能在军校取得重要成就的人,他们的一生将会过得比谁都糟。他们将因为自己是披着狼皮的羊而遭受惩罚——当他们无法显示出与外貌相符的领导才能时,他们的惩罚就到了,就像是谎称自己的能力非凡或者潜力无限,或者像向人提交了一份虚假的简历,却被人揭穿了一样。
  然而,为了赢得女人的芳心(当然还有身体),有实力的男人除了需要彼此竞争之外,还需要直接向女人发出感召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向女人展示他们的身份和实力。奥维德在2000年前就写道:“姑娘们崇尚诗歌,但却追逐昂贵的礼物,大字不识的白痴也会得到她们的青睐,只要他腰缠万贯。”大卫·布斯的研究发现,在37种文化中,有36种文化中的妇女比男人更加看重异性的经济前途(只在西班牙这种表现不明显),而且,有34种文化中的妇女报看重男人在获取财富上的资质,就像经纪人唐·金评论迈克·泰森时所说的:“任何一个拥有4200万资产的男人看上去都像克拉克·盖博。”
  男人,其工作越体面,收人越高而且越稳定,就比那些收入低而工作又不体面的男人越容易结婚。而对于已婚者,如果男人收入相对下降(与过去和同事比),则分居和离婚的比例就会增高。人类学家苏珊·弗雷泽考察了48种传统文化中男女分居和离婚的现象,她得出的观察结果是,人们对关系破裂说得最多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合不来”;另一个则分两种情况,一为对女人而言,男人已经无法尽到养家糊口的责任;另一为对男人而言,他们之所以抛弃妻子,是因为对方不能生育。
  两性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来自于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异。男人在生育中充当的角色,可以同与女人数分钟的性生活相始终。而女人在这之后,就得承担起怀孕、生育甚至终生为孩子承担责任的风险。一个男人,只要女人愿意,就能使无数的女人怀孕,因为他体内的精液会源源不断地补充上来。而一个女人一般一次只能怀一个孩子,也即是只能允许一个男人使她怀孕。不管她有多少情人,她的身体限制了她的生育能力。男人可以一无子嗣,也可以子孙成群。而女人一般一生生子不会超过11个,尽管她可能有上千个情人。对女人来说,配偶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而把与男人长相厮守(如果有了孩子,他会是个好父亲吗?)和暂时快乐的因素都考虑过去的话,总是不会吃亏的。
  男人和女人在生育子女上承担的任务是不均衡的,而且,评价一个男人有没有能力、愿不愿意把财力投资给未来的孩子,这个问题也很复杂。这就把男女双方引导到不同的择偶策略上,这种不同从他们第一次短暂的会面时就开始了。男人几乎一看到女人的照片就立刻做出反应,而且许多男人对女人的看法惊人地相似。男性更注意女人纯粹外表上的内容,因为这里面能够显示出很多的信息:女人是否健康,是否有生育能力,是否能完成妊娠,是否能接纳这个男人等等。
  女人对男人的评价要来得慢一些,而且,如果别的女人有不同的看法,她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她可以一个人偷偷地长久注视她认为英俊的男人的照片,注视的时间越长,越发觉对方不像自己原先以为的那么漂亮。如果她需要对男人进行再度审视,或将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女人的比较一下,或经过谨慎的思考而又改变了主意,这不是因为她优柔寡断,而是出于她的聪明与睿智。择偶不只是生育的问题——多数男人在大部分年龄段或整个一生中都有生育力——而且还关乎找到一个真正的帮手、共同完成抚养后代的任务的问题。
  几千年来,男人们都是通过使自己的体魄强健和成为一个最出色的猎手来获得资本的,所以可以想见,一个男人的相貌对于女人并不是十分重要,虽然它也仍在考虑之列。几千年来,女人们依靠男人的能力获得肉蛋白,它们与女人采集来的蔬菜和果实等一起,构成了人类的膳食。男人保护妇女免遭野兽和其他男人的袭击,让女人可以安全地抚育孩子。古代的武器,如石器和棍棒等等,只能徒手使用,这使得男人本来比女人强大的上肢力量发展成一种更大的优势。男人比女人个儿大,肌肉强健,脂肪少,更有强壮有力的上身。男人的肺活量也比女人大,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更多。
  现代男性可以手无缚鸡之力,但人们在描述一个男人的漂亮时都会强调其身量的因素。《牛津大词典》对英俊的解释是“模样或姿态优美,通常与人的身材高大或雄伟有关”。模特儿霍伊特·瑞恰兹称他的男同伴为“公马”(hunkyChunks),“hunk”在字典中被解释为“大块儿”的意思,再就是指体魄发达、有性吸引力的男子。
  记者大卫·雷尼克在采访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时,注意到“不管球员们在哪家宾馆居住,宾馆的大厅都建得像模特儿公司的接待室,女人们在那儿正大光明地向他们演示自己。”球员丹尼斯·罗德曼说,“对于NBA的人,生活的一半内容是性,另一半则是金钱。”雷尼克对此评价说:“罗德曼的话只是稍有些夸张而已。”职业体育明星就像摇滚乐歌手,吸引着那些主动寻求与之交欢的女人,当然他们不是通过色情、温柔和激情的歌声,而是通过身体和技能,通过取得对其他男性的支配权,以及通过像音乐家一样的、能够赚取大把钞票的能力来赢得女性的心灵的。篮球明星还另有优势,他们一个个都长得人高马大,令女人们觉得这样的男人真是魅力无穷。
  尽管有人宣称男性的美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是男人似乎也有一个颇受偏爱的年龄段。唐纳德·西蒙斯推测,男性的身体美在25-30岁之间达到顶峰,其固有的而非由训练得来的力量直到这期间一直稳步地增长。如男模特儿和脱衣舞明星大多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按照中古时期对生命阶段的分法——如在西维尔的伊莎多尔的作品中就这样认为——男人到28岁的时候,才获得最强的体力、最高的智慧、最佳的品德和最动人的身躯。1500年,阿尔布勒奇·丢勒28岁时画了一张自画像,这是他最负盛名的一张画,画中他把自己描绘成基督的形象。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画派的主要画家,显然是画了一张他自认为达到生理最高峰、最完美时期的自画像。
  然而,一个男人的形体美可能受到来自另一个男人的社会地位的挑战。亨利·基辛格说:“权力是一剂春药。”基辛格长得身材矮小、粗壮,还戴着一副眼镜,而他的夫人则身材颀长,青春而扭力十足,两人走在一起,正应了那句古老的格言“郎才女貌”。这对男人们也是个提醒: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权力,就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任何女人。即使在动物界,雌性动物也可能被雄性动物丰厚的馈赠和可观的势力范围所诱惑。除非雄虫有礼物相赠——譬如至少16平方毫米的昆虫蛋白——否则,雌性蝎虫甚至连看也不会看一眼雄虫。如果雌虫接受了礼物,它们就会交尾,交尾的时间与吃食物的时间等长。所以,礼物越大,交尾的时间就越长。礼物的功用是双重的,一可以导致交尾,二是雌虫吃掉多余的蛋白质将产生更加优秀的卵子。当然,即使在这里,相貌也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因为雄虫礼物的大小与它捕食的能力有关,因而也就必然地涉及到它的体魄和力量。
  人类学家约翰·马歇尔·汤逊德让一些人看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照片,这些男女的相貌从十分漂亮的到不怎么漂亮的都有。这些人的职业和收入被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有做服务员的、做教师的和做医生的。测试的问题是,这些被测试的人可能会与照片上的哪些人喝咖啡、约会,与之发生性关系或与之结婚。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即女人们首先喜欢的是一个长得很漂亮又有钱的男人;仅次于他的,是那些其貌不扬、或甚至有些丑的男医生,女人们对他们的评价与那些长得很漂亮但赚钱不如他们的男教师相等。可见,社会地位能弥补男人相貌的不足。男人对女人的评价则简单得多:不美的女人男人是不会喜欢的,不管她们的社会地位如何高。
  汤逊德与同事盖里·列维把男人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极度拉大之后再行测试,女人的偏爱倾向便表现得更加明显。汤逊德和列维给几个男人拍了一些照片,他们有的穿一身汉堡包服务员制服、戴棒球运动员帽子,有的则穿衬衫、打领带、戴劳力士手表、着颜色鲜亮的法兰绒上装。被测试的妇女分为两组,一组看到的是穿着汉堡包服务员制服、戴棒球帽的汤姆、哈里和穿着套装、戴着劳力士手表的吉姆、丹,而另一组则看到的是穿着套装和戴劳力士手表的汤姆、哈里和穿汉堡包服务员制服的吉姆、丹。结果,女人们都愿意与穿西装、戴名表的四个人中的不论哪个约会、发生性关系和结婚,而不愿与穿着服务员制服、戴棒球帽的任何人做这些事。这真是一次妙趣横生的测试,“人靠衣装马靠鞍”,外表的穿着标志着金钱和地位,并使男人成其为男人。女人不是生活在幻梦之中的,而是生活在家庭里、在文化中。如果女人嫁了个收人比她低的男人,别人会说她这是“屈尊下嫁”,而不管这个男人其他方面的财产如何。一个500强企业的女总裁可以被她的私人教练或伺候她午餐的男侍吸引,但是如何将他介绍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如何处理她与他的感情,对她来说却是个难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有些男人发现比自己挣钱多的女性并不漂亮,换句话说,他们如果相好就必定感到一种来自社会的压力,使他们的处境变得很尴尬。男人因其收入和职业地位而受到评价,女人则是因为容貌的美丑而得到评估。女权主义作家莱蒂·柯婷·波哥勒宾就曾经写道:“社会深层鲜为人知的秘密是阶级差别,而阶级再加上性,则是你所能设想的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了。”
   
归类危机

  如果女人与男人一样,都能得到同等的实力,那么两性在择偶的喜好和选择的优先性上是否就会相像了呢?如果世界经济与政治力量分布得更为均衡一点,或许我们会看到性选择上的偏爱能得到彻底改变。然而,诚如“汉弗莱公共事务研究所”所发现的,现在世界的情况依然是“女性占世界人口的1/2,她们工作的时间却占全世界工作时间的2/3,而所得到的收入仅占全世界收入的1/10。她们在世界财富中所占有的比例还不到1%”。一个平等的大同世界只不过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正如弗兰·勒波维茨用俏皮话所说的:“男人搂抱着这个世界的臀尖。”
  但是,到目前为止的证据显示,高收入或有相对经济保障的妇女都希望自己能嫁一个更有财力的男人。杰奎琳·博维耶·肯尼迪再婚时嫁给了亿万富翁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黛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储婚变之后,是与多迪·阿尔-费耶德再续罗曼史,后者是亿万富翁哈罗兹的后裔。希望赚大钱的医学院女生说,她们想嫁的男人应该收人比自己高或者至少与自己相当,没有一个人表示愿与一个收入比自己低的男人结合。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希望将来挣大钱的女性对她们未来配偶的期望值很高,她们希望未来的丈夫能赚大钱,而期待值较低的女性则没有这样重的倚赖心理。
  女性的财运对婚恋的影响则没有那么明显。同一次研究还发现,在医学院女生都希望嫁一个收入比自己高或与自己相当的男性的同时,医学院的男生有60%的人表示,他们更愿意自己的配偶比自己挣的钱少,40%的人希望配偶的职业地位比自己低。究竟谁的要求更低呢?
  即使最卓越的男人也会告诫女人说,不要与男人在同一块地盘上竞逐。我们姑且将这称作性别歧视吧。18世纪的伊曼纽尔·康德这样写道:“辛勤的学习或痛苦的沉思,即使女性在这些方面成就巨大,也破坏了于女性最适宜的德行……这将使女性成为大家冷眼称羡的对象,可同时也削弱了女性的妩媚,而只有妩媚,才是一个女人对异性产生支配力量的素质。”
  男人都爱囤聚力量,他们不仅要与其他男人作殊死搏斗,而且要与女人作激烈争夺。人类学家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海伦·费舍尔说:当女人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后,离婚率便急遽上升。不管是在原始部落,还是在资产阶级的文化中;不管是在穷国还是在富国,情况都是一样。对此有几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女人有了较强的挣钱能力之后,离婚就不会对她形成太大的威胁,这样她就可以大胆为之了。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采用“获利交易”原则来解释女性的这种婚变现象。如果日本的电视更好,而美国的飞机更优,那两国的交易将会使双方受惠。如果日本也开始制造自己的高质量飞机,那么相应地来自与美国交易的获利就会下降。女人即使有专职工作,也要负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并且生儿育女。一个既狩猎又采集果实的女子可能觉得不太需要一个仅仅会狩猎的男人做帮手,因为她还得为他采集果实。
  有关女性与工作的最新资料显示,金钱给女人带来了独立性,但这并不必然使她们觉得婚姻并不美妙。像社会学家米甘·斯维尼所说的,这只是“改变了婚姻交易的实质”。仅在过去短短的几十年内,婚姻状况就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60—70年代,地位较高和收入较高的妇女结婚和再婚的可能比无业和低薪低职的妇女要小,80年代的情况正好翻了个个儿。事实上,《纽约客》杂志在1998年6月15日的封面故事中写道,如果一个华尔街的百万富翁离开了妻子再娶,那么这个新的“战利品”很可能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女同辈。女性的收入可能最终会成为夫妻关系中地位的标志。这并不意味着,男人将不想再多赚钱,或女人将不再寻找那些比自己赚钱多的男性。
  哈佛英语教授玛乔里·加勃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归类危机”之中,反映社会变化的文化、社会和审美上的一系列差别特征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妇女们如今夸耀的是她们那紧绷绷的、结实有力的身体,而不再是那种柔和浑圆的体形。大概就在10年前,高大而结实的女性身体被认为是畸形的。那时,不管是高大丰满,还是小巧优雅,女性的体格看起来总是柔软的,散发着一种既性感又娇弱的迷人力量。今天,女人眼里最漂亮的女人和男人一般高(5英尺10英寸),和男人一样身上没有多余的脂肪。最大的女性化妆品公司MAC,曾雇佣了两个绝无仅有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是男扮女装的男同性恋者、拉索舞后鲁保尔和女扮男装的女同性恋者、歌唱家K.D.朗。口红是女性专用的化妆品,为的是向男人争宠的,现在则由扮成女装的男人和扮成男装的女人来推销。
  现在,男性每年花在整容、化妆品、健康设备、头发护理(包括染发、银油定型、头皮移植等)上面的费用就达到了95亿美元。有人说,男人是意欲借此使自己显得年轻,从而保持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但是他们的另一个动机恐怕也是为了保持在性选择上的竞争力。当女人花更多的时间到外面的世界中与自己男人的竞争对手混在一起的时候,男人肯定觉得有必要向自己的武库中增加些武器,这就是去增强自己肉体的魅力。毋庸置疑,两性关系上存在着混乱,也存在着严重的木满。离婚率高,孩子跟单亲过的比例也高,不生育孩子的夫妻比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数千年来一直起作用的人的各种本能很难被连根拔除,男人下意识里渴望看见和占有年轻女性的美,而女人又被身材高大、胸膛宽阔、脸部棱角如斧凿般分明而且腰缠万贯的男人所吸引。这种现象不会很快成为过去。需要申明的是,我们需要更加明了我们所做的选择和推动我们行动的力量究竟是来自哪里,以便我们能够为自己的利益去工作,而不只为遗传基因的利益去工作。基因并不关心人类是否幸福,而我们却在乎,最可能生出我们基因特质的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们乐意成天与之呆在一起的人。
   
金钱

  美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卧室里,而且也表现在谈判桌上。视觉主义虽然在表现程度上不及种族主义或性别歧视那么明显,但它在工作场所也显示出歧视的意向,并且还让人不知不觉。没人认为自己是因为个头矮小而比别人薪水低,可漂亮男人比丑陋男人被录用的可能性更大,薪水也更高,晋升得也更快。
  对女人来说,相貌漂亮与否与工作成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直截了当。漂亮女人,像漂亮男人一样,更有可能被录用,拿到的薪水也更高。但是情况并非总是这样。有几次研究显示,漂亮女人事实上没有相貌平平的女人过得好。女人的漂亮有时会“产生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一项研究表明,漂亮女人在法律工作中与其他人结成伙伴的可能性要小。另一项研究发现,漂亮女人被聘用到经理位置上的可能性很小。对此,有人做出解释说,漂亮男女都容易被人弄成“性别特型”:即漂亮男人都是有男子气概的,而漂亮女人都是温柔娇弱的(指容貌和身体,不一定指衣着和风度)。这种看法对男人很有利,他被假定为强大有力、聪明睿智、独立性强的人;但对于女人,这却是有害的。女人的容貌让人毫无根据地认为,女人是柔弱的,过于性感,缺少坚强和果敢精神。女人的相貌仅是一种视觉审美的东西,它并不同时昭示出那种为管理层人员所需要的品质。
  1979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务小组做了一次著名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马德琳·海尔曼和洛伊丝·萨鲁华塔里发现,姣好的容貌有助于妇女找到办公室职员的工作,而且薪水还不低,但是却妨碍她们进入更高类型的职业。后来的研究还发现,凡是需要待人接物技巧的工作,如果由美丽的女性去做定会得到很高的报酬;但是如果是需要顶着压力去做的工作、需要具备迅速的判断能力的工作或者激励他人的工作,漂亮的女人去做不仅得不到高报酬,而且甚至可能陷于极端不利的处境。海尔曼和萨鲁华塔里最后得出结论说:“这个发现令人遗憾地暗示出,如果女人要在职业生涯中成功地进入到权力阶层,那她就要尽可能地做得不惹人注意,尽可能地显示出男子气概来。但是,女人在组织机构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先决条件不应该是放弃自己的女性身份。”
  同样,在70年代,约翰·莫洛伊出版了他最畅销的书《为成功而打扮》书中断言,生意上的成功与装束上的性吸引力几乎是不相容的。该书的女士版连续5个月都位于畅销书之列。然而,1987年,《小姐》杂志报道说,此书的影响已经式微。由于妇女要求收回权力,即要求在工作上做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成为男人的模仿者,使得两性间的紧张关系逐步升级。漂亮女人最易受到男同事的骚扰,这些男人恐怕没有想到,对女人进行性侵犯在女人来说是最不愿意的。譬如一个试验问,当一个人知道有同事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时,她(他)会做何感想呢?64%的女性回答说,她们“感到受了侮辱”;67%的男性则回答说,“那是抬举我。”下一章我们将看到,男人比女人更有可能把友好的表示理解为性诱惑,而当这种友好表示来自一个漂亮的女人时,尤其如此。作为一个女人,其经济状况永远不会太好。具有较高事业追求的漂亮女性会因其相貌而陷入不利处境,因为她们被视为“太女人气”,不能在权力位置上做出成效来。她可能受到男人的性骚扰,受到其他女人的嫉妒和冷落等等。但是真正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是那些长得不好看的妇女,她们被雇用的机会较小,平竞争性工作挣钱的可能性也小,嫁人的机会仍然小,如果真嫁人,则嫁一个有实力的男人的可能性还是小。仅仅凭这些就足以驱动美容产品的高消费。看上去很美未必总有好处,但看上去不错总是有好处的。
   
幸福

  通过前两章的讨论,你可能会觉得,漂亮的人比不漂亮的人幸福。本·弗兰克林说:“人类的幸福,产生于千载难逢的好运气的时候少,而产生于天天都有的小益处的时候多。”从上面的分析可以见出,非常漂亮的人一生都能得到那些小的益处,所以他们肯定要更幸福些。
  事实上,美并不能带来多少额外的幸福。心理学家伊德·迪埃纳和大卫·迈耶斯花了很长时间试图弄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人感到幸福?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主观的幸福”,这是一种表现为内心状态的幸福,在此种状态下,人的精神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感觉生活总体上令人满意。伊德·迪埃纳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英俊男人比其他男人有更大的幸福感,也觉得自己更快乐一些。女性的美有时使她觉得比其他女人更幸福些,但有时也让女人觉得更加不幸。美对于男女两性总的效果是次要的,最大的效果表现在对自己罗曼蒂克的生活感到满意上。在这一类艳遇上,漂亮的人要更幸福些,但是这并不一定让人觉得整个生活是令人满意的。
  美能带来那么多好处,却为何惟独不能带来总体的幸福感呢?迪埃纳和迈耶斯相信,幸福更多地关乎个人品质,诸如乐观、自我控制感、自尊、承受挫折的能力、与他人相处的和谐以及对人的爱心等等,而非仅仅关乎长相和金钱。他们注意到,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人的期待视野,这是人的天性。所得越多,所欲越多,因为我们总是将自己与更富有的人进行比较。蒂莫西·米勒评论说,“人的本能不会对我们说,你已经积聚了足够的社会地位、财富或爱情……相反,如果存在这样一种本能机制的话,那它与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是相抵触的。”漂亮者与更漂亮者攀比,富有者与更富有者争胜,下意识地要去追逐自己所没有的一切,这会让你具有凌厉的竞争锋芒,但若是走向极端,也会造成弊端:不能自我接受,以致落落寡欢。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不时超越那种得到越多就越好的态度,而对自己现已拥有的一切持一种感激的心情。
  欲望是压制不住的。心理分析学家埃迪斯·雅各布森曾撰文写到那些由于美貌而被孤立的女病人。因为生活中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使她们确信,她们能得到所有欲求之物、欲求之人,这种态度注定了她们每遭一次拒绝或每受一次怠慢都会感到挫折。伯特兰·罗素写道:“这种人忘记了,有些东西想要得到却没有得到,这正是幸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双胞胎的研究显示,幸福感也许部分地受制于遗传基因。行为主义遗传学者大卫利肯研究了1500对双胞胎,比较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与基因差异很大的异卵双胞胎。利肯与他的合作者奥克·特里根的结论是,人天生就有一个感觉幸福的“分界点”,这是一个平衡点,人们的情绪在经过短暂的波动后又会回到这个点上来。换言之,有的人生来就倾向于忧郁或沮丧,而有的人则乐观自信。在最近的查里·罗斯演唱会上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主持人责怪演员里安·尼森还没有“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责问他说:“假如你事业成功、婚姻美满。生活如意,你为何还不迷醉般地快乐呢?”尼森并未说他不幸福,而只是说他是个忧天派,他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愉快的事情都不能改变他的这种忧天性格。
  自尊是幸福的组成部分,自尊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紧密相关,而并不关系到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埃莉诺·罗斯福说:“没有你自己的同意,谁也不能让你觉得低人一等。”别人对我们美不美的评判,只会影响到我们在社交场合上是否放松自然,而与我们的自我评价毫无关系。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与更美的人相比,那么,即使别人认为我们美,我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美了。所以,只有我们自己认为美或不美,才与自尊密切关联着。埃德·迪埃纳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乐天的人更倾向于觉得自己很有吸引力,即使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更爱装扮自己,他们衣着得体、经常化妆、喜欢佩带珠宝等,这样,无形中将自己的资产扩大到了最大限度。
  美也有其负面。人们总认为,漂亮的人交不到真诚的朋友,并更有可能寻机离婚。靓女被认为木大可能做个好母亲,帅男则不论喜欢什么,人们都会对他们的选择抱以怀疑。美被人诅咒为平静的扰乱者。威廉·巴特勒·叶芝向安妮·格雷高里谢罪说:“亲爱的,只有上帝才会只爱你本身,而不爱你的一头金发。”
  当人们以容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正直、敏锐、关心他人这些品质时,美是不占优势的。一张流露出善良与同情的脸庞也许并不美丽,而美丽的脸可能显得孤高、冷漠、傲慢或自私,但仍不失其美。蒙田说:“有的面孔是慈善的。在一群素不相识的敌人面前,你能在顷刻之间挑中其中一个人而不是他人,向他投降,将生命托付于他,在这里是完全不考虑这个人是长得美还是不美的。”但是,就是蒙田也得出结论说:“面孔是蹩脚的保证书;但尽管如此,它也是值得考虑一下的。”美能带来一些小益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可是,美的负面作用并非无足轻重,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她可以在一百万个小的方面受惠于美,但是在对她至关重要的方面——如被看作合格的母亲、取得高水平的职业、用善良正直获得他人的尊敬等等上,美要么与之毫不相干,要么甚至妨碍人们把她看成她真实的样子或她所希冀的样子。美并不是通向幸福的可靠途径。
  尽管这样,若有机会变得更美,谁也是不会拒绝的。正如马戏明星索菲·图克尔说的:“我曾贫穷,我也曾富有,而富有总比贫穷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