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科普知识诸世纪>第十九章
诸世纪

作者: 诺查丹玛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促使墨索里尼下台的男子(1943)

  --------
  韦罗纳与维琴察
  将诞生一位实权者
  他有着极其不适合的名字
  在委内凡亚企图复辟
  被监视他和以他为目标的男子逮住


  这也是一首关于墨索里尼的预言诗。墨索里尼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韦罗纳与维琴察附近。他有一个极奇怪的名字,“墨索里尼”。其意思为:制造薄毛织品的人。
  最后一行较难懂,大概写的是希特勒。希特勒曾很羡慕作为法西斯独裁者的墨索里尼手中握有的实权,受此影响,希特勒在德国也慢慢确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同墨索里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代替墨索里尼成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象征之时,墨索里尼已经下台,落得被愤怒的群众暴尸街头的下场。

黑人人口增加时,大屠杀将开始

  --------
  里昂战胜里昂
  在侏罗山脉 大屠杀
  洪水、黑皮肤的人们 百万的七分之一
  里昂 日尔姆 壮丽的场所
  死去 坟墓


  预言在法国东部的侏罗山脉,会发生大杀戮。第三行预示了“黑皮肤的人们”(黑人)的人口剧增,这不是像是古代的事情,也许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将会发生的悲剧吧?

欧洲全土遭寒潮袭击·六月飘雪

  --------
  贝兹的入口处和
  大马士革不远处的森林
  冰冻的大海冰雹北风
  如月光般惨白的寒霜


  整首诗都是在描述欧洲各地遭到寒潮袭击的情景。以欧洲气候急剧变冷为开始,在本世纪末,地球的气候异变将达到顶峰。那个时候将会出现诗中所述的海水冻结、六月飘雪的异常现象,地球将面临灾难。
  近两年来出现的与“寒冷化”相对的厄尔尼诺现象,不是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吗?

成为克伦威尔手下败将且被监禁的英王

  --------
  泰晤士河边的小城寨
  当国王被监禁时崩塌
  大桥附近还可见他穿着衬衫的身影
  直面死亡的人
  不久会在堡垒中受困


  17世纪,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清教徒反对绝对王权的市民革命中失败,于1648年被监禁在泰晤士河下游的温莎堡。当时温莎堡由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所掌握(不过还不至于“崩塌”)翌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处极刑。最奇的是:预言家不仅准确预见了英王被困的地点,甚至还描述了他“穿着衬衫的身影”,事实上,查理一世赴刑场那天,身上穿的正是一件白色的衬衫!

法国占领教皇领地

  --------
  布洛瓦之王
  统治着阿维尼
  人民再次浴血
  他在罗奴河畅游、岸边
  直到第五次 诺尤附近最后的人


  布洛瓦是法国一个小城,“布洛瓦”之王若能理解为法国国王,那么这首诗就可以认为讲述的是法国占领教皇领地阿维尼。
  可是诗的后半部分,却无法破译讲的是什么事情。特别是“诺尤”这个词,仿佛隐藏着什么谜,让我们至今无法解释。

宗教领导者遭大主教绑架

  --------
  拜占庭的君主
  被图尔兹的大公绑架
  托抡哥诺的指导者
  信仰不被新娘拒绝
  让他失望coc2谁,只能谈谈诗中某些暗示:“拜占庭的君主”,即是伊斯兰的领导人,那么想要绑架他的“图尔兹”大公即是伊斯兰大主教,或者指的是蒙莫酋家族的继承人,托伦哥诺属于教皇领地,那么那里的指导者,当然是罗马教皇了。

从忠厚老实的人突变为暴君·拿破仑三世

  --------
  狐狸当选 仍然保持着沉默
  吃的是简单的大麦面包
  以圣人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突然间 变成暴君
  践踏旁人的言论


  拿破仑三世当选为第二共和国领导人时,曾以他的不善言词和忠厚老实而被国民所喜爱。疏不知转眼间,他就变成了暴君,于1851年以武装政变的方式实现了第二帝国的复辟。最后一行,预示他当权后旁若无人的颐指气使。所以,把他比喻为“狐狸],正好贴切地表现了他的狡猾和善于伪装的本领。

辜负了国民期待的领袖(1830一48)

  --------
  用强欲、权力、暴力
  奥尔良的首领
  使民众受苦 圣米兰的附近、攻击与抵抗
  天幕之下死亡
  他将在那里长眠


  法国的七月革命,虽然深受国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最终路易·菲利普辜负了国民的希望。这首诗还预言了由于自由主义派的弹压,将在圣米兰燃起战火。
  诗中,诺查丹玛斯使用了“奥尔良”这个词,实际上这个地名的称谓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后才被使用的。这一点,实在让人称奇!

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败北

  --------
  私生子打倒了两人
  有着同一血统的侄儿登上王位
  勒库拖依儿 响起枪声
  侄儿“毫无畏惧”
  摇旗呐喊


  这是预言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失败的诗。诗中地名“勒库拖依儿”是预言家故意向后人玩的一个字迷,破译之后会发现,那实际上指的是普鲁士。事实上,拿破仑三世也的确是在普鲁士“阴沟里翻船”。为保一命的他,命令部队在色当(法国东北部城市,国防要塞)的教会、要塞打出投降的旗号。在羞辱面前,他真是“毫不畏惧”。
  诗的第一行那两个被打倒的人,一是指路易·菲利普;另一个则说的是被拿破仑三世阴谋推翻的第二共和国政权。

暗杀里根未遂事件(1981年3月30日)

  --------
  受伤的手脚用绷带包裹
  凶手远走高飞
  值班人的话使得死期推迟
  不久,复活节
  他会在寺院喋血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预言的是某人将被暗杀,却因周围的保护严密,使得暗杀未遂。第一行“受伤的手脚”,即可看出被暗杀的目标一定是被枪击伤,却未伤及要害,在值班人(这里指的是警察)的救援和保护下,总算摆脱了死亡之神,却不得不接受治疗。很明显,这首诗预言的就是暗杀美国第40届总统里根未遂事件。

约翰内斯·保罗二世在国外被暗杀

  --------
  独身的保罗
  在离意大利三里的地方死去
  离他最近的两人
  惊慌逃走
  火星取走皇冠
  雄鸡与大鹏 法国和三兄弟


  第一行“独身的保罗”,指的是名叫“保罗”的罗马教皇,从诺查丹玛斯时代算起,至今共有四位叫做“保罗”的教皇。前三位都已寿终正寝,那么这首诗预言的就是于1978年即位的现任教皇约翰内斯·保罗二世了。他将在稍离意大利的地方死去。
  第五行中的“火星取走皇冠”,可以解释为教皇会因暴力行为失去他的神圣地位。因为在神话中,火星代表着军神的旨意;占星术里,也认为火星控制着事故和暴力。也就是说:教皇将死于暗杀。
  雄鸡与大鹏分别象征法国和美国。那么这件事将与一名法国人和三名美国人很有关联。此事尚未发生,预言灵验与否,还得等约翰内斯。保罗二世盖棺之日,方能定论。

翻越亚平宁山脉进攻的东方军队

  --------
  特拉基梅诺湖作证
  被波斯围困
  叛徒
  愚者装作圣人
  屠杀日尔曼人,所作所为将被历史铭记


  亚平宁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南伸部分,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主干。诗中提到的“特拉基梅诺湖]正是位于亚平宁山麓,靠近伊朗(波斯)的一座湖泊。与前面曾提及到的一首诗一样,这则预言诗也是描述东方军队越过亚平宁山脉,进而入侵罗马。后两行所预言的是东方军队进入罗马后的情景。

使人类丧命的战争

  --------
  土星与巨蟹交会,木星和火星相连
  二月 被祝福的土地
  塞拉·摩勒纳 三面遭围
  战争 致命的冲突


  预言将会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第一行就是通过占星术来预测战争爆发的时机。
  塞拉·摩勒纳位于西班牙西南部山脉中,难道会在那附近爆发致命的大规模战争?人类能否逃过这场劫难?
  也有人认为:把这首诗看作预言,倒不如把它说成是对人类的警告更为贴切。战争与和平,珍视生命的人们应懂得如何选择。

卡尔五世的私生子攻占突尼斯

  --------
  卡迫拉迪斯周边的疾病
  萨滚持迈郊的饥荒
  骑士般的男子
  是伟大老人的私生子
  砍掉了突尼斯支配者的头//
  这首非常准确地预言了1573年阿维斯特列亚帮助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费利佩二世占领突尼斯,使之成为拥有疆域最大的西班牙国王的史实。阿维特利亚正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伟大老人)的私生子。
  第二行提到的“饥荒”,史书中并未记载。但是当时西班牙流行着瘟疫,却是确有其事。

对于宗教势力的侵略将有危机感

  --------
  拜占庭供奉神灵
  夺回科尔多瓦之后
  在途中休息摘下葡萄
  大海 诱饵缠住鱼杆


  预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领导者入侵西班牙的科尔多瓦。“供奉神灵”是战前祈祷胜利的仪式。
  以前,科尔多瓦在西哥特王国成立(415年)后,长期处于伊斯兰的支配之下,直到1236年后,才恢复为基督教会国。诺查丹玛斯感受到了某种危机的存在,才写下了这首诗。

拿破仑征服英国的野心(1805左右)

  --------
  法国布伦 他希望洗涮
  自己的过去
  太阳神殿 他不会离去
  欲成大业的他东奔西走
  绝不愿意站在阶下臣服他人
  要自己占领显赫地位


  这首诗被公认为预言拿破仑怀着征服英国野心的非常准确的预言诗。
  [太阳神殿”是在原阿波罗神殿遗址上重建起来的威斯特敏斯特教堂,位于伦敦;拿破仑一直幻想在征服英国之后,能在那里加冕。

被堵住退路惨遭杀戮的叛军

  --------
  他自己也终于发现在两川之间
  将遭围追堵截
  大小木桶,手牵手突围
  无辜的孩子们
  被短剑刺破喉咙,身体被撕裂
  大桥毁坏,首领也身中数刀


  字里行间,我们已能够想象:一队人马在左右来击、腹背受故、连桥也被毁坏的无助困境中,遭到敌人残酷虐杀的惨状。无辜的孩子都未能逃脱厄运。诗中没有出现一个具体的地名或人名,因此无法了解它里叙述的是发生在何时何地的一场战斗。但想必几百年前预言家写下这首诗时,脑海里一定映出了那血腥、残忍的场面,耳边响彻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悲呜。所以他是那样地不忍,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只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却无法阻止它们的出现。

邓巴之战、苏格兰军队败退

  --------
  弱小的军队占据着地面
  高处的人们发出恐怖的叫喊
  占据外侧一角的大军陷入困境
  文件被发现、损坏


  查理二世率领的苏格兰军队与克伦威尔的部队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著名的“邓巴之战”,这首诗正是描写此次战役的完美之作。
  占据着高地的军队即苏格兰军,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克伦威尔的军队。但是克伦威尔的军队敏捷善战、士气高昂,又有克伦威尔的英明指挥,因此邓巴之战成为历史上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1605年9月3日,苏格兰军队终于彻底,陷入惨败的窘境。
  最后一行提到的“文件”,是指克伦威尔军队得胜之后,攻入苏格兰军队的作战参谋本部,夺取了那里的所有文件。

拿破仑一世·从执政官到国王(1804)

  --------
  从无名小卒到成为国王
  脱去布衣,换上加身长袍
  英勇善战,却对教会无情
  让僧侣受尽刁难
  他真如浸满水的海绵


  提到从一个将士成为帝王、脱下执政官的衣服换上龙袍,这当然说的是拿破仑。沙场上他勇猛善战的英姿,对教会冷若冰霜的脸孔,在这首诗里都有着生动的刻画。他能屈能伸,可成大器的气魄不正如“浸满水的海绵”吗?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讲的是施行“护国卿政治”的英国政治家克伦威尔。但从“成为国王”这一点讲,还是拿破仑一世的经历更为确切。

争夺英国王位的兄弟与名誉革命(1688)

  --------
  兄弟相争瓜分工国
  只为夺取武器和英国之王的称号
  号称英国国教的宗教受到忠告
  不可疏忽大意啊!
  夜里被惊醒,远走法国
  去感受清新的气息


  诺查丹玛斯死后,历史上并未出现过兄弟间争夺英国王位的事件。但与此极其类似的有个例子:詹姆十二世与他的女婿奥兰治公爵威廉不和。1688年的名誉革命,才给这组不协和音注上了终止符,詹姆士为了呼吸“清新的气息”,专程离开英伦,去了法国。

如今繁荣的日本将来会走向深渊

  --------
  浮浮沉沉两度春秋
  东洋西洋都受挫折
  历经数次较量
  终被从海洋驱逐
  紧要关头失败


  一读就知道,这首诗预言了二十世纪的日本过去与未来。第一行的“浮沉两度春秋”,是第二次大战前的日本(浮),大战后的日本(沉),经济大国的日本(浮),以及将来不可避免又将坠入深渊的日本(沉)的真实写照。
  从第二行开始,就预言了因日本经济进出口而给西欧、东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纷争。随后日本将被“从海洋驱逐”——贸易渠道被封锁。结局当然是日本看不到最后的胜利。
  可以说,这首诗很准确地预言了围绕日本过去与未来的整个世界的态势。

并无王老气度的太子·拿破仑二世

  --------
  居法国之首居罗马之首
  海与陆地的较量
  英国与巴黎的对抗
  军事大国的赫赫功勋
  激烈的猛兽失去洛莱奴


  从第一行“居法国、罗马之首”来看,有人认为这指的是拿破仑一世。但只要看看诗末一行“失去洛莱奴”,就可以推翻这种看法。因为作为法国国王,丢失了洛莱奴(法国地名)的人物,就只有拿破仑二世了。当然,也可认为这首诗讲的是拿破仑父子两人各自的情况。

路易·拿破仑无法超越其怕父

  --------
  阳光下暴露
  他想染指王权的野心
  他的包围攻击没做到兵贵神速
  就算把武装军队作为大礼
  赠于雄鸡
  也无济于事


  很多人都认为这首诗讲的是拿破仑三世。“王权”的象征,当然是指其战功显赫的伯父拿破仑一世。路易·拿破仑想尽一切办法欲赛过他的伯父,好让其英名永垂千古,可惜被称作“英雄拿破仑]的,只有他的伯父。

亵渎神灵的同性恋行为与艾滋病的流行

  --------
  神圣的寺院被掠夺的时刻
  法兰西至高无上者 神灵
  从此未曾有过的瘟疫四处蔓延
  国王不正经的人们
  上天会惩罚他们


  这首诗看起来讲的是法国国王干了什么亵渎神灵的行为,即而遭到报应,使得疾病流行;但实际上找不到与之相符的史实。
  如果可能的话,也许这预示的是发生在当今世界的事件。“瘟疫”理解为可怕的艾滋病,造成艾滋病的同性恋行为就是对神灵的亵读。违背天意、常伦的行为,天理不容。他们终将为自己的过错付出惨痛的代价。

贝当元帅的强权政治后继有人(1942)

  --------
  希望受挫的老人
  把帝国王权紧握在手
  二十个月 把玩强权
  专制的君主残酷
  臣服更加凶恶的家伙


  一般说来,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描述得最多的是与他的祖国法国相联系的事物。这首诗也不例外。写的是法国1904年贝当将军出任政府总理的事。40零年7月,贝当正式掌握大权,一直到42年的4月(正好20个月)强权都一直在他手中。
  从贝当于里接过大权的“更加凶恶的家伙”,是拉瓦尔。此人曾强力推行对德协力政策。

发现蔷薇十字会永不熄灭的神灯

  --------
  发现铭刻着D·M的记号
  古代洞穴里隐约看见神灯的光芒
  教皇、国王、王子
  均被审讯
  王妃与公爵掩藏的阴谋在红色的天暮下


  古代的欧洲,有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秘密结社的组织,叫做“蔷薇十字会”,会员们均会使用一种奇异的法术——炼金术。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种圣物即是永不熄灭的神灯。神灯是作蔷薇十字会要人的墓穴点灯之用。
  这首诗就是预言将在某时某地发现这种神灯,随之而来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也将大白于天下。破译此诗的关键,是两个字母“D·M”,许多研究者都对此提出过种种解释,可惜至今尚无定论。也许诺查丹玛斯本人就是蔷薇十字会的成员吧?他当然不愿暴露组织的秘密,可是他又已经预感到终将有一天这层神秘的面纱会被揭开,于是他只有尽其所能设下“D·M”的迷题,让传说更加扑朔迷离。

利士纽枢机卿陷入圈套(1643)

  --------
  年迈的枢机卿被后生诓骗
  地位被夺
  可怜你已老态龙钟
  他的二心被你看破
  从阿莱城爬山涉水弄清真相
  大公被施以防腐处理


  这是关于利士纽枢机卿的预言诗。他曾陷入“后生”桑库·马尔斯的圈套,在路易十三面前失宠,失去地位。可是年老的枢机卿始终忠心耿耿,当他获悉桑库在阿莱城起了“二心”,企图谋反之后,不顾年迈体弱立即坐船,不远千里向国王报信。路易十三终被他的诚心所动,恢复了对他的信任,并及时镇压了桑库的谋反。最后一行写的是路易十三之死。

代替教皇统治两河流域的暴君

  --------
  讨厌的家伙来了不愉快不名正言顺
  控制着美索不达来亚的暴君
  他的朋友全都不是好人
  惊恐的大地 前途一片漆黑


  在诺查丹玛斯时代,把两河流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它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地区,是古代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那里本应由教皇统治,可一个“讨厌的家伙”、“暴君”鸠占鹊巢,代替教皇进行了残暴的统治。这不正是说的卢卡特枢机卿吗?

意大利的战斗·过去还是未来?

  --------
  啊——波斯的战场上
  惨败
  拉文纳发生冲突
  朝圣途中
  征服者 禁食马肉


  此诗预言在波斯和拉文纳(教皇领地)发生的战斗。瓦斯通·顿·发于1512年在拉文纳就是这样大获全胜的。若真如此,这首诗就是一首非常特别的“预言过去”的诗了。

异教的影子与20世纪中东局势

  --------
  国王被野蛮人的军队打败
  不正当离死不远的危机
  贪欲支配着行为
  叛徒和王国陷入悔恨的深渊


  “野蛮人”是古希腊人对异族人,尤指对东方民族使用的蔑称。同时也包含着对不信基督教,而信伊斯兰教的所谓“异教徒”的意思。因此,这首诗里隐含着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事件。可否理解为暗示着20世纪纷繁复杂的中东形势呢?

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
  
  君主踏上新的土地

  人民纷纷欢迎
  他的举措取得辉煌成果
  对于人民
  这不是欢乐的节日
  而只是礼貌的迎接

  曾有人认为“新的土地”指的是新大陆美国。整首诗则讲某位世界知名人士访问美利坚合众国,受到国民热烈的欢迎。不过仔细品味诗的含意,可以发现诗中的宾客双方并非友好之至,仿佛内心都各有打算。近来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就印证了这一点。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先打破了美中两国外交僵局,首次访华,在中美两国外交史上立下了一块里程碑J匕京机场那些手舞鲜花,表达欢迎之意的人群,也让大家记忆犹新,从此中断几十年的美中关系又重新建立。但是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以及许多观念的分歧,两国外交始终不是一帆风顺。历史的阴影,也让两国人民心存芥蒂。

在葡萄牙发生的暗杀事件吗?(1908)

  --------
  父子一起被害
  总督在自己帐篷内
  母亲用工具
  胀大儿子的肚子
  神秘绿箱内仅有数枚纸片


  父子一起被害的例子,在法国还没发现过。路易十六世和路易十七世父子俩均是被杀,但两人死亡时间却相差两年以上。
  唯一找到的类似事件,是在葡萄牙发生的卡尔罗斯一世与路易·菲利普被杀事件,父子俩同于1908年被害。但诗的第三行出现的那位女性以及一直到诗未“箱内的纸片”等等,至今都还是未解之迷。

坐立不安,唯恐被暗杀的克伦威尔

  --------
  比起登上王位
  他更适合作屠夫
  出生卑微 却力争飞黄腾达
  没有信仰的臆病者
  让大地血流成河
  我只有叹息


  这是描写掀起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政治家克伦威尔的预言诗。任何革命,都难免流血。要推翻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也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因此,诺查丹玛斯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屠夫”。“臆病者”则是指克伦威尔本人也深感革命的艰难,并害怕他的反对者会暗杀他。于是,在尚未出现防弹衣的年代,他只能日夜不离地套着紧身胸衣,以防被人刺杀。

种下全球战乱恶果的反基督者的未日

  --------
  反基督者就在近期会第三次出现
  他挑起的战争将持续二十七年
  异端者被处死、囚禁、流放
  血、尸体、水、红色的冰雹
  把地球覆盖


  反基督者的“第三次出现”将会给全世界带来残酷的战争及死亡。诗中并没有指出这位反基督者是谁,但是预言家已大概给我们勾勒出了全球战乱那可怕的景象,使我们不禁对这位即将在某个地方出现(也许就在中东附近)的狂人充满恐惧。
  回顾历史,第一位反基督者是拿破仑,第二次出现的类似人物是希特勒,这些战争狂人,了解民众的心理,并懂得利用他们的崇拜和顺从心理使世界处于长期战争状态。当然,诗中的“二十六年”未免过于夸张。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和创伤确实是巨大的。
  好在,诗中预言这位疯狂的“异端者”会被处刑,受到应有的报应。

宗教问题引起的多场战争

  --------
  舌头扭曲又喜好冒险的
  踏入神殿
  异教徒喊着“啊,请进!”
  打开大门
  煽动起教会的好战争强


  从“异教徒,,就可看出,这是首描述由宗教问题而引发战斗的普通预言诗。如果要说出具体的特定事件,法国的宗教战争(1562~1598),或者是德国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1618~1648)之类事件,都是较好例证。

教会给俄国革命带来影响(1905~)

  --------
  无辜的人民 处女 寡妇之血
  强大的赤军
  却犯下无尽罪行 蜡烛光芒下熠熠生辉的神像
  恐怖来临却挪不开步子
  是谁移开她的身体!


  “赤军”或指的是俄国革命军,第一行提及的是皇帝及皇族。第三行的“神像”,就可看出教会给予了俄国革命极大的影响,但也极有可能暗示的是前苏联小说家,被称为“怪僧”的拉斯普钦。他曾写有许多与教会及革命有关的小说。
  后两行暗示伊凡四世的爱妃安娜斯托基姬遭到暗杀、未免于难的惨状。

核战的最后“新帝国”朝南半球移动

  --------
  荒废的新帝国
  由北极向南移动
  西西里岛发生灾难
  利用费利佩来使他尝到冒险的苦恼


  前两行,预言核战争的最后,由美国和俄罗斯两个核大国共同支配的一个“新帝国”,将伴随着人类文明,一齐向南半球转移。从这里,我们可以隐约窥探到世纪末全球的形势。
  后两行则是另一个话题:借助于卡尔五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分封领土的东风,费利佩和费尔南德大打出手,一争高低。十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王族之一奥地利的哈布斯布尔格王族也展开了腥风血雨的家族内战。

名为英国女王美术顾问实为苏联间谍

  --------
  高高的高材一副随时听候差遣的
  忠实奴仆的样子
  到结局只求消灾免祸
  把毒药与文件藏于内襟
  想乘危逃跑 却终被抓获


  通过对向主人下毒、未遂、反被抓获、解雇的差人可悲下场的描写,我们其实可以联想到阴谋背叛,革命,战争等等各种情况的可能。虽说这首诗并未限定具体事件,但有一个例子却与之不谋而合:作为美术顾问发誓向英国女王效忠的安索尼·布朗托,被发现其一直作为苏联暗谍在间中活动。也许布朗托先生在追求惊险刺激,又有双份薪水的生活的时候,忘记了“一仆不伺二主”的古训。结局当然不妙。

失去“圣战”意义

  --------
  巨帆由扎拉港起航
  在拜占庭附近
  让梦想变成现实
  敌与友 都不会有所损失
  第三者那疯狂的掠夺和捕获
  却朝两者袭来


  这也是一首难得的追溯过往的“预言诗”,描写1202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情况。这次由委内几亚商人作为主导进行的远征,与前几次一样,都是打着“圣战”的旗号,但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这次远征已完全失去了圣战的意义,其直接的目的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占领,所到之处,鸡犬不宁。他们在占领“扎拉”(现南斯拉夫西部)后,又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并以此为中心建立起拉丁帝国。

哈在斯在尔格家族的势力及领土纷争(17世纪)

  --------
  帕特尔诺该听到
  那来自西西里的叫嚷声吧?
  托里那斯特港一切都准备就序
  连西西里都能听到
  覆盖洋面的巨帆逃吧!快!逃吧!
  恐怖的瘟疫袭来


  [帕白特尔诺]受西班牙支配,“托里那斯特”则隶属于同属哈布斯布尔格家族的委内几亚。十六世纪,在西西里岛曾发生过争抢领土的战争,战乱影响到哈斯布尔格家族的利益。于是,作为奥地利旧皇室,欧洲最著名的王族之一的哈布斯布尔格家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动用其家族内充足的人力,物力,策划平息了这场纷争。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