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幻多彩的地球 作者: 陶世龙 地质学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原载196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地质学在发展工业中的作用是人所熟知的,地质工作者常以被称为“工业建设的尖 兵”而自豪。但是地质学在发展农业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特别是改造地球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改造地球,当 然得和大地打交道,当然要碰到地球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 这些规律才改造了自然,否则就会造成错误;而地质学正是研究这些规律的。因此,地 质学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大有用武之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质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兴修水利和灌溉服务 水是庄稼的命根子,但是我国许多地方经常水旱失调。据记载,从公元前1766年至 1937年,水旱灾共达2132次。如马克思所说:“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利用运河和水利 工程进行灌溉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 选》两卷集324页)这在我国也是如此,兴修水利成为农业的重要任务。 兴修水利就得有水。地下水的储量比地面水要丰富得多,而且经年不断,比较可靠。 考古学家查明,我国石器时代的村落多迫近江河,到4000多年前才散布平原形成都邑。 人们发现了利用地下水的方法,是促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直到现在,地下水仍然是 重要的水源。而要开发地下水,就得了解地下的情况,了解地下水分布、活动规律,这 正是地质学的任务。 有了水,还得蓄水备用。我国有些地方山多地陡,如不蓄水,水来易涝,水去易旱, 因此需要大量兴修水库。水蓄起来是蓄在地上的,什么地方蓄起来最合适,这就要考虑 到地质情况。比如组成水库底部的岩石漏不漏水?大坝的地基结实不结实?只有探明了 这些因素的底细,方能确定水库修在什么地方更好。 有了水,还得使它分配合理,这就要修许多引水工程。在引水工程中,总是要破土 动工,凿石开山,这就需要了解地质情况,选择施工较易的路线,预防渠道漏水、塌方 等事故。 水到田头后,如何用水,仍然有地质问题。水浇少了庄稼生长不好,浇多了会使地 下水位升高。土壤由于孔隙的毛细管作用,像灯草吸油一样,会将地下水源源不绝地吸 到地面。如果地面气候干燥,蒸发很厉害,水分不断跑了,水在地下溶解的盐分都留了 下来,便会使土壤盐碱化。有些地方在开荒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此用水 也要研究地质,研究地下水的情况。 此外,如何改造钻井技术,使钻井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也是地质部门应该注意 的问题。 为农业所需矿产资源服务 有许多矿产是直接与农业有关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制造肥料的矿产,如磷矿、钾盐、 泥炭、硝石等,都是重要的肥源;硫磺、黄铁矿等能制造硫酸,而硫酸也是化学肥料的 原料。 改良土壤时要用石灰岩烧制的石灰,以及黏土和砂等等,这些都是矿产资源。 制造农药要用胆矾、萤石等矿物原料。 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矿物很多。许多矿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还有待我们去发 现。在公社办工业以后,许多小型的矿藏也成为迫切需要的了;农村建筑也需要作为建 筑材料的矿藏。至于可以就地利用的煤和天然气等动力资源,更是农业所急需的。 为农业找寻上述种种矿产,是地质学无可推卸的任务。 为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服务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不得 不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风沙的袭击、洪水的冲刷、河流的泛滥等等,在地质学 中,这些引起大地发生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很显然,各种地质作用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 例如由风、流水等地质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每年因 土壤流失而损失的肥分,比全国所施化学肥料还要多。有的地方沟壑占到土地总面积的 1/3。主要由风的地质作用造成的沙漠,在我国面积和全部耕地相近,而且解放前还在 不断扩展,许多地方受到流沙的威胁,耕地、田园被它破坏。解放后经过积极治理,情 况已有很大改变,但同沙漠作斗争还是这些地区面临的重要任务。 河流湖泊的地质作用对农业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黄河、淮河在解放前都是著名的 “害河”。我们还有不少沼泽地需要疏干,不少盐碱地需要改良。改造自然的任务在其 他方面还有许多,在这些工作中需要运用地质规律。在这里,地质学成了一种重要的武 器。 过去有一种思想,认为农业生产所要求解决的地质问题总是很普通很平常的,农业 所需的矿产规模一般不大,用不着高深的地质科学技术。这种思想当然是错误的。首先, 地质学为农业服务是极其光荣的任务。同时农业生产中的地质问题也并不是容易解决的。 固然以往几千年中没有地质工作者下乡,农民照常进行了生产,但这并不表明地质学在 农业中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农民群众在许多地方运用了地质规律,所以才取得 了成绩。今天如能一方面将群众的实际经验总结提高,一方面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群 众,就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拿打井来说,要使井的位置合适,打得恰到好处,就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并打少 了,井的口径过小了,出水量会少,但井打得过多过大,出水量也会减少。有的岩层根 本就不可能有水。农业所需矿产的探寻也并不简单。过去所以觉得简单,是因为研究得 少,没有钻进去。盐湖里有盐,看起来这比找寻地下的金属矿简单,但要认识盐的分布 规律,并不容易。许多小型矿藏也都各有特点,有许多规律要我们去认识。 在农业中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很多是如何利用地质规律来改造自然,这正是过去 的地质学中特别薄弱的一环。过去的地质学,叙述地质作用多,阐明人类如何能动地用 以改造世界少。比如在地质学中讲风化作用,仅仅讲些成因原理,究竟我们能利用风化 作用做点什么呢?没有。解放后我国农民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许多地方石山造林 成功,正是利用了这一规律。冬灌能使土质疏松,也正是利用了风化作用中水结成冰时 体积膨胀能产生破坏力这一规律的作用。 又如在地质学的书中讲到流水的冲刷作用,仅仅讲到它的害处,但陕北人民利用了 这一原理,引水攻沙,利用流水的冲刷力来开辟运河,以自然力改造自然。 在地质学的书中还讲到地震造成的山崩,可以堵塞河流形成湖泊。究竟我们从中能 得到些什么呢?却没有讲。现在人们结合兴修水利考虑到,既然沙石天然崩塌堆积的堤 坝可以经久不溃,造成湖泊,那么我们兴修水库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呢?这是一个 重大的科学课题,在目前还只是一种设想,如果得到解决将对水利事业起着重大的作用。 人类最初的地质知识的积累,便是主要从农业活动中得到,并服务于农业的。如在 耕种、利用地下水、开凿运河中建立了对土壤、岩石、风化作用等许多方面的认识, 《禹贡》就是在农业生产得以发展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也都是在开 凿运河中得到的。即使是找矿,最初也主要是为了制造农具。因此农业生产是地质科学 发展的基础之一,在今天的条件下将更有力地推动地质学的发展。地质规律的运用,往 往要求较长的时间、巨大的规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人民组织起来结成整体与 自然协调的时候,地质学才有可能得到广泛运用。我们必须加强主观努力,使群众得到 地质科学的武装,不断总结和提高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地质学的经验,使地质学与我国人 口中最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在农业的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并使地质学的水平 大大提高。 ------------------ 中国读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