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
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

作者: 林谷芳


  外遇可以发生在成人的任何年龄,而彼此间的年龄组合也可以有各种类型,年纪相差太大的外遇,总难免于绝对的唯美或绝对的现实,然而,年纪相仿的又是如何?

  二三十岁时的外遇,只能说是另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与“前一次”的选择相比,不见得更清楚、更合理,这时,年长者或同侪也许都能着力。好在,现在大家观念开放了,好聚好散,彼此的伤害相对较小,较大的顾虑是孩子的成长,以及外遇会不会形成一种“行为模式”。

  人过中年以后的同年龄外遇,与二三十岁不同,自己想要的愈来愈清楚,遇到一个同年龄又让自己动心的异性,常不是完全惑于激情、眩于青春,而是有较多的相知。这种外遇,坦白说,作为“智者”的另一半,在痛苦之外,恐怕还得从缘起缘灭中观照彼此的离合。而外人在遗憾之余,也就只能从“非此不可吗?”来为当事者的思虑抉择补强。

  “非此不可吗?”在当事者而言,通常没有第二个答案,然而,这正是痛苦的缘起,断见我执,在追求幸福之际,就让生命丧失了空间,脱离了美感。

  生命中的抉择总充满了有限与无奈,婚姻亦然,选的时候,或因年少无知、或因一时冲动、或缘父母之命、或凭媒妁之言,人当然可以为此决定后悔。然而,后悔通常来自了解,来自一种几乎没有距离的了解—从牙膏怎么挤、厕所怎么上,到面子里子如何摆,性与日常如何调和种种,于是幻象破灭,悔不当初。

  人过中年后,这种悔不当初会较年少轻狂时为少,但也就是阅历加深,牵扯更多,更需要生命的一种美感空间,来补足现实的平庸。而此时,如果只以追求另一个“现实”来摆脱目前的这一个“现实”,坦白说,并不能真正地超越观实。

  “非此不可吗?”正是在这种两相权衡下产生的问题。然而,“权衡”是理性、是客观比较的字眼,当事者通常很难“权衡”。也因此,平时就让自己的人生带点朦胧美感就很重要,如此,有了“距离”,旧爱也就比较不会成其为“旧爱”。

  谈到美感,就非得提到艺术,艺术在一定意义下即是现实的抽离。可惜的是,艺术家通常只在艺术品中抽离现实,真遇到感情之事,往往溺得更深。中国人以前强调“道艺一体”,禅说“道在日常功用间”,在这里,只有以生命为一大艺术来参,来创造,才可能得到真正的超越。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