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女》 作者: [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第十五章 腰(1) 区分男人和女人的一个关键的外形因素,在于女性拥有沙漏般的身材,这都要归因于女性纤细的腰肢。这种纤细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相邻部位的反衬,女性的腰部以上是丰满的胸部,而腰部以下则是宽阔的、适于生养儿女的臀部,但即便没有这二者的反衬,我们还是得承认,女性的腰部确实是较细的,比男性的腰部要苗条多了。 要反映一个人的腰部是否苗条,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腰臀比”,对成年女性来说,最合乎美学要求的腰臀比是7:10,而对于男性,这个比率则是9:10。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与男性在腰臀比方面的差异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存在,基本上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无论是在一个以胖为美的社会,还是一个崇尚“骨感”的社会,男性的腰总是比女性更加粗壮结实的。人类身体的这种特征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基本的效用的。 现在的女性,已经不怎么流行勒紧腰部限制其发展了,她们的平均腰围是71厘米,而在那些以瘦为美的行业,比如说模特、选美明星以及杂志的封面女郎,她们的平均腰围只有61厘米,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与外观的美丽相比,女运动员们更在意的是肌肉力量,因此她们的平均腰围高于平均水平,达到了74厘米。 当然了,要拥有优美的体形,单纯强调腰部的纤细是不够的,还要与上面的胸部和下面的臀部联系起来看。这三者之间的尺寸差别,是造成女性沙漏般体形的原因所在。 一位被精心筛选出来的选美明星肯定会拥有完美的身体线条,她的胸部和臀部在尺寸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选美大赛中赢得后冠的模特往往有着36-24-36英寸的傲人身材,如果换算成厘米,她的三围尺寸之比是91-61-91。时装模特的身材要求与选美明星略有不同,最受时尚女装设计师欣赏的模特,其三围大致在30-24-33英寸左右(约合76-61-84厘米),这样的姑娘往往具有天使般的面庞,堪称天生的衣服架子,但是她缺少了沙漏般对比鲜明的身体线条,不能更好地激发男人们的原始欲望。 典型的英国女人所面临的问题略有不同,她的三围尺寸是37-24-35英寸(94-61-89厘米),也就是说她的臀部比胸部大出了两英寸(5厘米),这使得她的身材略呈“梨形”。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类似的问题比英国还明显,在德国和瑞士,女性的臀部尺寸平均比胸部尺寸大出了6厘米,而在瑞典和法国,这个差距更是拉大到了8厘米。 在那些封面女郎的身上,情况就又有不同了,标准的封面女郎有着37-24-35英寸的三围(94-61-89厘米),傲人的上围是她们从事这一行业的重要资本。其实她们的胸围尺寸与欧洲女性的平均胸围几乎持平,但由于她们的腰部和臀部明显小了一号,所以会把胸部衬托得非常丰满,人们往往会将这些封面女郎们称作“波霸”,但那其实只不过是视觉的假象,完全是被尺寸较小的腰部和臀部反衬出来的。 早就有人跳出来表示,把三围尺寸看成是女性“最重要的统计数字”的说法是过时的和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个话题引起了相当广泛的争论。绝大多数选美比赛的主办者们都已经不怎么敢过分强调参赛选手的三围尺寸了,在一个“后女权主义”的社会里,这种做法是明智的,但事实上傲人的三围确实是很关键的,并且每每在重要关头发生着作用。不久前有过一次公开实验,人们把一排与真人同等大小的女性身体剪影放在了某个大型商业中心,并随机抽取由此路过的男性,询问他们对其中的哪一个最感兴趣,受试者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有着纤细腰身、均衡身材比例的那一个,这足以说明男性们还是很在乎女性的三围的,这同时也说明了,对女性三围的关注已经被深深印刻在男性的心里,并没有随着现代文化态度的转变而被彻底扫除。 与女性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性别差异在腰部尺寸上的体现也被人为地扩大化了。既然细细的腰是更具女性魅力的,那么更纤细的腰肢就意味着更加具有女性美,因此以往总有很多的女性疯狂地追求细腰,不惜为此忍受种种痛苦。让腰部更细的手法无非以下两种:一种是让腰部以上的胸部、腰部以下的臀部更加丰满,从而在视觉上让腰部相对变细,另一种则是真正地缩小腰围尺寸,这种细化是绝对意义上的。 之所以纤细的腰部更有吸引力,其理由是符合生物学基本规律的,说出来非常简单。在年轻女性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她的腰部总是会不同程度地变粗,就算她通过控制饮食等等方式,努力设法让自己身体的其他部分保持苗条,像怀孕前一样,但她的腰身却再也不可能像最初一样纤细了。这是因为通过生育子女,在女性的腹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据估计,生育过多个子女的女性如果不穿紧身的衣服或者扎上腰带,她的腰围比生养孩子之前平均要高出15到20厘米,因此,数百年来纤细的女性腰肢会一直被看成是已到结婚年龄的处女的象征,后者已经到了能够享受性快乐的年龄,但还没有机会使用这一权利。对那些打算生儿育女的成年男性,这可是个非常巨大的、原始的诱惑力,正因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女性,即便她们早已过了拥有纤细腰肢的如花妙龄,但还是会拼命想要重塑自己的腰身,哪怕这种纤细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