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破译的圣经>第四章 撩起恐怖的面纱
破译的圣经

第四章 撩起恐怖的面纱


Ⅳ.16 亚拉腊山顶的惊人发现
在民族神话之中,善恶并存的神,之所以能够保持与人同形同性的特征,除了神化 历史自身的因素以外,就是因为还存在着善恶并存的人。所以,神话里面的神与人之间, 具体说就是男神与女神、诸神与神人之子、女神与女人、男人与女人之间不乏善与恶的 对抗,并且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有时候还说不准。然而在民族宗教乃至世界宗教里面, 神与人之间则永远处于善与恶的对峙之中,以致于从人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对于人 类的惩罚与拯救,也就立即成为了一个最主要的宗教命题;而对于具有绝对权威的上帝 父亲来说,又总是以拯救来消解惩罚,借以充分地显示其绝对的善。 当然,上帝父亲的惩罚不会无缘无故地施行,它总是因为人类对于唯一神的亵渎。 同时,人类读神行为的发生,则往往是由于受到诱惑的缘故,而这种诱惑若不是来自蛇 一样的恶魔,就是来自异教的神。 在《圣经》中,最先出现的诱惑者就是伊甸园中的蛇: 耶和华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神岂是真说, 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以吃,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 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 恶。”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 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 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当耶和华知道了全部真相后,首先就重重地惩罚了蛇:“耶和华神对蛇说:‘你既 作了这事,就必受诅咒,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 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你要伤他的脚。’”随即在诅咒夏娃与亚当以后,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在这里,可以 说,耶和华的惩罚还是公正的,因为对于诱惑者的蛇来说,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而人 类将代替耶和华行使惩罚之权;而蛇对于人类的复仇,也同样是出于耶和华的意志,来 显示耶和华对于人类的警告。尽管耶和华剥夺了亚当和夏娃永生的权利,不过,仍然允 诺他们生儿育女,使人类在繁衍之中延继生命。 如果说狡猾的蛇是以智者的形象,来扮演诱惑者的角色,那么,神的儿子则是以强 者的身份,来发挥诱惑者的作用。“当人在世上多起来,又生女儿的时候,神的儿子们 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了为妻。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 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这就承认了神人之子已经出现, 并且其中还有“伟人”出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宗教与神话的深厚渊源。然而,这些 “神的儿子”显然是异教神之子,在上帝父亲的眼中,正是他们毁坏了人类:“世界在 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神观看世界,见是败坏了,凡是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 坏了行为。” 于是,上帝父亲决定惩罚所有行为败坏的人,而这几乎包括了人类的全部,以及这 个败坏了的世界。与此同时,上帝父亲又决定拯救挪亚全家,以之让世界复兴,这是因 为“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挪亚与神同行。”关于挪亚为什么被视 为义人,也就是完美无缺的出类拔萃之人,在《圣经》里面没有明确地回答,只是提到 他的曾祖父以诺曾经“与神同行三百年”。这似乎是在暗示,同样也“与神同行”的挪 亚,来历非比寻常。但是,当《死海古卷》被发现以后,挪亚的来历却开始有了一些眉 目。 这就是:挪亚的父亲拉麦看见在挪亚出生的时候,“他的屋子里出现一股像太阳那 么大的亮光,因而我怀疑我妻所生的这个孩子,是从天上的守望者或圣者,并真正地属 于伟人之类那里来的,我,拉麦,心里烦躁不安,我在混乱中,直接去找我妻……‘如 实地告诉我,而不要对我说谎,在天上的至高上帝,他知道,你务必如实地对我说,而 不要说谎。’”拉麦的心烦意乱的确是事出有因的,这就是他害怕挪亚有可能是“天上 的守望者或圣者”以及“伟人”的儿子,因为在《圣经》里面,所谓的“守望者或圣者” 就是指堕落的天使,而所谓的“伟人”,则又起源于“守望者或圣者”,是堕落天使的 儿子,并且“伟人”一词,在希伯莱语之中的原意就是“堕落”。 挪亚的曾祖父为了解除家人们对于挪亚身份的怀疑,一方面承认“确实是有天使来 到人世间,诱奸年轻妇女”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又保证:“我,以诺,告诉你们一句 实话,这个孩子不是任何一个天使的儿子,而是拉麦的儿子。”但是,以诺没有解释挪 亚出生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像太阳那样强烈的光辉笼罩屋子的神奇现象。不过拉麦的 妻子在回答丈夫的提问时曾经这样说过:“那种子是你的,我是从你那里怀的孕……绝 不是外人,也不是天上的守望者,他不是上帝的儿子”,为什么她要提到上帝?在这里, 尽管挪亚的身世似乎非常明了,但所有的回答其实全都含混其辞,很显然,这是大有深 意的。 事实上,挪亚这个《圣经·旧约》里面的救世主,虽然只是《圣经·新约》中基督 耶稣的某种雏形,但是,他与耶稣一样,都是处女生育的神人之子,只不过,挪亚的来 历出于神话,在神话的综合之中难免有所失落罢了。在《圣经·创世记》里面,从七天 创造世界,到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再到挪亚从洪水中复兴世界,人们始终听到的 是两个上帝的声音,也就是苏美尔人的神与犹太人的耶和华两者之间出现的不太和谐一 致的声音。根据苏美尔人的吉尔加美许神话,可以说是耶和华在《旧约》中尽量地模仿 他们的神的声音,自然也就难以避免失误,并且融入了犹太人的腔调。 同时,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考古发掘也表明,也许的确存在过一个类似于伊甸 园的地方,并且确实发生过大洪水! 首先是在挖掘出来的文物之中,有这样一幅浮雕,上面展现的无疑是与亚当和夏娃 的故事有关的原型:在这幅浮雕的正中是一棵大树,在大树上面正好盘着一条蛇,而在 大树的左右两边则各有一个人,在大树右边的是一个头上长角的男人,在大树的左边是 一个体态苗条的女人。显然,苏美尔人的亚当,根据有关神话的记载,正是神人之子, 与《圣经》中的亚当相比,后者不过是耶和华用尘土造成的。同样,苏美尔人的夏娃也 不像《圣经》中的夏娃,并非是用肋骨造成的。但是,最大的差别是苏美尔人的蛇,根 本上就不是什么最狡猾的活物,而是埃亚神的形象。由此可见,《圣经》在对民族神话 的综合性改写之中,进行了合乎民族宗教需要的修正,以确立唯一神的绝对权威。 其次是在吾珥古城的考古发掘中,在离地面约10米深处的地方发现了苏美尔人的王 陵以后,随着挖掘的继续进行,又向下挖掘了5米左右,结果发现了类似于淤积在河床 底部的细软河泥层,它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于是决定再继续往下挖掘,看一 看这究竟是不是废弃的古老河道。不久,人们发现这一细软河泥层足足有3米厚!然而, 令人吃惊的事情还在后头——在细软河泥层下面,在离地面将近20米的土层之中,又一 次发现了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碎片,以及碎砖、灰烬等遗留物。 考古学家对陶器碎片上面的图案,以及修复以后的陶器的形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 为被这层厚达3米左右的细软河泥层隔离开来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 早在苏美尔人来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前,更早的先民们就已经在那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了。 现在,关于这层厚达3米的细软河泥层是怎样出现的,也许只能有一种令人信服的 解释,那就是在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毁灭了这里所有的一切,同时又留下 了生命存在过的遗迹。在大洪水消退之后,神秘的黑头苏美尔人又来到这里,并创造了 拥有许多世界第一的古老的苏美尔文化。那么,这一大洪水到底有多厉害呢?根据有关 专家的估算,如果要达到淤积层厚达3米的程度,洪水的水深至少将超过10米以上,并 且需要保持这样高的水位相当长的时间。由此可见,这样的大洪水,的确是历史上罕见 的,它给所有大难不死的先民们留下极其深刻,甚至可以说是恐怖的印象,以致于将这 种可怕的印象保留在了神话之中。 关于大洪水发生的原因,在《圣经》中是这样分别述说的,首先是“神就对挪亚说: ‘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一并毁灭。 看哪!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 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尔后,“耶和华见 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 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 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在这里,可以看到前者是神在向挪亚讲明大洪水何以要发生的原因,并主动地表现 出对挪亚的关心,同时以立约的方式来赋予后者生存的权利;而后者则是耶和华在痛心 疾首之余自哀自艾,并且自言自语地决定要毁灭一切,以此来显示自己绝对的善。至于 挪亚,他只不过是被赐予活命的蒙思者。两相对比之下,苏美尔人的神,似乎显得要比 犹太人的耶和华更具人情味儿一些,这也许就是神话中的神与宗教中的神的最大差异。 这一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神话中的神,其权威是相对的,可以与诸神,乃至神 人之子分享;而宗教中的神,其权威则是绝对的,唯一神的意志无所不在,并笼罩一切。 因此,这一权威性的差异,在如何进行拯救的问题上,两个拯救者的表现也就不可 避免地有所不同。在前者,“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 你都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 从其类,每样都要,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你要拿各样食物积蓄起来,好作你和他 们的食物。’挪亚就这样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这样,神不仅首先保证 了“同行者”挪亚全家的生命安全,而且也一视同仁地保障了飞鸟牲畜昆虫等一切活物 的生命繁衍。 可是,在后者,“耶和华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 中,我看你在我面前是义人。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 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七天,我 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挪亚就遵着耶和华所 吩咐的行了。”在这里,耶和华首先是将人进行了区分,所谓的义人,实际上就是绝对 遵从耶和华意志的“洁净”的善人,而与义人相对的则是恶人,因为耶和华认定“人从 小心里便怀着恶念”;对于畜类与飞鸟,也是根据它们的洁净程度来给予不同的生存机 会,至于以蛇为代表的地上的昆虫,就根本不考虑它们的死活了。 必须指出的是,耶和华关于大洪水将毁灭世界的预言,基本上就是出自吉尔加美许 神话,因而当大洪水来临之际,挪亚似乎并没有遵从耶和华所吩咐的去办,而是根据神 的吩咐来行:“当洪水泛滥在地上的时候,挪亚整六百岁。挪亚就同他的妻,和儿子、 儿妇进入方舟,躲避洪水;洁净的畜类,和不洁净的畜类,飞鸟并地上一切的昆虫,都 是一对一对的,有公有母,进入方舟,正如神所吩咐挪亚的。”在这里,只是留下了宗 教对于神话进行改写的标记,也就是“洁净”一词。 同样的改写也发生在挪亚方舟怎样从大洪水中最后脱险的过程之中,其标记就是以 一只“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的鸽子,来宣告大洪水的消退;而在吉尔加 美许神话里面,传达这一消息的则是一只忙着吃腐肉的乌鸦!从乌鸦到鸽子的转换,显 然与所谓的洁净与不洁净直接相关,须知,耶和华正是用鸽子来作为“洁净”的宗教象 征的。由此可见,宗教对于民族神话的改写,必然基于确立唯一神的绝对权威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民族神话,还是民族宗教,不管怎样,它们都在以各自的方 式来证明大洪水的发生,并且提供了寻找大洪水遗留物的可能线索,这就是挪亚方舟。 这是因为《圣经》不仅说明了挪亚方舟是一只巨大的拯救之船,而且还提示了挪亚方舟 停靠的地方。鉴于人们已经进行并获得成功的考古发掘,如发掘出尼尼微、巴比伦、吾 珥等古城遗址,都是参考了《圣经》提供的有效线索,因此,寻找到挪亚方舟的可能性, 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这首先就在于挪亚方舟据说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令人难以相信。 那么,挪亚方舟究竟有多大呢?在《圣经》中是这样描述的: 神对挪亚说:“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 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 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挪亚就这样行。 如果挪亚真是按这样的标准来建造成方舟的话,那么挪亚方舟就应该是一个有160 米长,28米宽,16米高,拥有3层甲板的庞然大物,相当于一艘排水量在两万吨左右的 现代海上巨轮。若果真如此,挪亚方舟上的遗留物保存下来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之大。 于是,人们决心开始寻找挪亚方舟。 现在的问题是,挪亚方舟最后停靠的地方究竟是在何处?对此,又是《圣经》给出 了答案: 神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神叫风吹地,水势渐落;渊源和天上 的窗户,都闭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渐 消,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 这座亚拉腊山的确是存在的,它位于土耳其、伊朗及哈萨克斯坦三国的交界处,每 到冬季,山顶便冰封雪盖,当夏天冰雪融化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湖水冰冷的湖泊, 这也许就是当初挪亚方舟的停泊之处。于是,人们开始出发去寻找挪亚方舟。1955年7 月,法国探险家纳巴拉,为了向儿子证明挪亚方舟的存在,带着12岁的儿子拉费尔,按 照《圣经》提供的所有线索,动身前往亚拉腊山。他们来到亚拉腊山麓,望着高高耸立 的峰顶,艰难地向上爬去。父子俩缓慢地在一个又一个的陡峭山崖间攀登,终于渐渐地 接近了山顶,而满地还没有完全融化的冰雪,不仅使他们步履蹒跚,不断滑倒而难以前 进,而且还使他们面临生命的危险,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坠下山崖的可能。纳巴拉小心翼 翼地拉着儿子的手,叮咛拉费尔千万不要紧张,要一步一步地踩稳之后,再继续前进。 最后,父子俩终于来到了山顶。 一个深蓝色的大湖出现在他们的眼前,在晴空烈日之下,闪烁着湛蓝色的银光,映 衬着四周褐色的土壤与零星的冰雪,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庄严神秘的气氛。纳巴拉与 拉费尔在无比的兴奋之中保持着沉默,开始沿着湖边慢慢地进行搜索。冰冷的湖水一阵 阵地轻轻拍打着松软的湖岸,不时有泥土从湖岸上像奶油一样地溶进湖里,接着又无声 无息地消失在凝固了似的冰冷的湖水之中。父子俩一边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免发生意 外,一边紧紧地盯着与湖水相连的湖岸,以便能够及时发现些什么。 纳巴拉带着拉费尔,冒着生命危险沿着湖岸不停地行走,突然,眼尖的儿子急促地 拉动父亲的手,父子俩站住了,拉费尔用手指着不远处湖岸上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叫纳 巴拉仔细看一看。纳巴拉用望远镜向那个东西望去,果然发现在湖岸上的泥土里有一块 木板似的东西冒了出来。父子俩尽量克制住内心的激动,慢慢地向那个东西所在的方位 走去。过了好一阵,他们才走到了那个东西的面前。纳巴拉吩咐儿子离湖岸远一点儿, 然后,自己才开始试探着向那个东西靠拢。 不久,纳巴拉来到了那个东西跟前,他先是用手拨弄了一下那个东西,然后再用脚 使劲地向下踩了几下,觉得脚下的泥土还比较结实,于是他开始用力地从湖岸的泥土中 向外拖动那个东西。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像木板一样的东西终于从泥土之中被拖了出来, 这时候,纳巴拉才喊儿子到自己这儿来。拉费尔走到父亲身旁,高兴地用冰冷的湖水冲 洗那个黑糊糊的东西,不大一会儿,那东西就被洗得干干净净,此时,父子俩高兴得差 点儿跳了起来,原来,那东西竟然是一块残缺的厚木板! 也许,父子俩高兴得太早了一点儿,即使发现了湖岸中过去遗留下来的厚木板,也 不能就认为这一定就是挪亚方舟上的木板,因为这块厚木板也有可能不是挪亚方舟上面 的东西。这块厚木板究竟是什么,还得由专家来进行鉴定。
Ⅳ.17 谁造了诺亚方舟
什么是专家?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某种专门知识与技能,并且富有运用这些专门知识 与技能的经验的人。不过,专家所拥有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是从地球人的立场上来把握 的,因而专家的解释也就具有地球人的角度与特征,由此,他们对于这块厚木板的鉴定, 也就有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句话说,他们或许能够说明这块厚木板是什 么样的木板,但是,他们也许并不能够说明这块木板为什么会是这样。 当纳巴拉与拉费尔父子,带着从亚拉腊山顶找到的远古遗留下来的厚木板残片回到 法国以后,为了确认这块厚木板残片是不是挪亚方舟上面的东西,便将这块残片送进了 法国的有关大学,请考古学家进行鉴定。考古学家经过科学的测试,认为这块厚木板残 片的年代非常古老,距今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时间,除此之外,便再没有其他的任何说 法。父子俩不死心,又将这块厚木板残片送到西班牙,分别请有关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 进行鉴定,这一次鉴定的结果,据纳巴拉告诉儿子拉费尔的话,说是他们找到的那块厚 木板残片极有可能是歌斐木的,不过,具体的年代因为太久远而难以确定。 拉费尔听到父亲所说的以后,仍然不大满意,觉得这两次鉴定的结果都有不足之处, 一个鉴定只说了厚木板残片的年代大概是多少,而另一个鉴定又只说了厚木板残片也许 是歌斐木,即使最令人满意的消息,也不过是他们所找到的那块厚木板残片,也许是一 块年代古老的歌斐木,但那些教授与专家们是不大会相信他们找到了挪亚方舟的。纳巴 拉听了儿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们决定将这块厚木板残片再送到埃及去,请那 里的专家进行鉴定,因为埃及专家鉴定这一类的东西,应该说经验更加丰富。结果,埃 及专家经过鉴定后认为,这块厚木板残片,年代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上,并且是歌斐木 的,很有可能是一条船上保留下来的甲板。 这一下,纳巴拉和拉费尔父子俩寻找挪亚方舟的梦想,似乎也就成真了——正是他 们在亚拉腊山顶找到了一块6000多年以前一艘用歌斐木制造的船舶的甲板残片!这个消 息传出来以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传说着这个发现挪亚方舟的故事,连有关 的研究机构也派出各方面的专家,前往亚拉腊山进行考察。这些专家的运气没有纳巴拉 父子俩好,连一点歌斐木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不过,他们到底是专家,经过一系列的考 察,他们发现大约在6000年以前,在亚拉腊山地区曾经发生过特大洪水,并且连亚拉腊 山的最高峰也被淹没了!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证实《圣经》里面的挪亚方舟,当年的确 曾经漂流在洪水滔天的地球表面。 不过,依然存在着令人置疑的地方,这就是即使在今天,如果人们按照《圣经》里 面关于挪亚方舟的设计方案,仅仅使用像歌斐木这样的木料——虽然它非常坚硬——能 不能制造出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但却纯粹是木质的挪亚方舟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问 题。事实上,这是地球人所难以想象的,因为即使运用当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与设备, 也是无法制造出像挪亚方舟那样的木质庞然大物来的,纵然能够制造出来,不仅需要大 量的时间,而且恐怕也只能是一个根本就无法用来航行的木头模型。可是,在《圣经》 之中,根据耶和华的说法,挪亚方舟仅仅花了七天时间就大功告成,且随后能在洪水掀 起的巨大波涛中平安无事地漂流。 如果说挪亚方舟的可疑之处,在如今的地球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话,那么,关于淹 没地球上所有山峰的大洪水,在如今的地球人看来,更可以说是有点荒诞无稽,甚至近 乎于神话故事了。有人曾经很认真地计算过,如果假定地球上所有存在冰雪的地方,包 括南极洲与北冰洋在内,其全部的冰层、冰山、冰川、冰峰,以及大量的积雪,都统统 融化为水,那么,整个地球的海平面,也不过上升60来米,除了海拔较低地区的平地与 土堆之外,恐怕连稍稍高一点的小山包也无法完全被淹没,又怎么能够淹没那些海拔在 60米以上的地区呢?更何况那些高高耸立的山峰!于是,一些人便认为大洪水纯属无稽 之谈。 可是,对于亚拉腊山进行科学考察的结果,至少表明即使在亚洲腹地,也出现了大 洪水曾经发生过的古地质学的地理证据。因此,如果要否认地球上从来没有没有发生过 大洪水,恐怕也同样是因过于认真而导致的谬误。事实上,在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大洪水 的记录,不仅保留在地球的地壳表层里面;而且还保存在地球先民们的脑海之中。因此,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神话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述说着大洪水泛滥的故事。 在印度的神话之中,有一个与挪亚方舟的传说比较相似的故事:印度人的始祖,据 说是《摩奴法典》一书作者的摩奴,每天都要到恒河边去进行沐浴和礼拜,他是一个对 神非常虔诚的修道人。一天,摩奴在沐浴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大鱼正在凶狠地猛追一 条小鱼,而小鱼为了逃命,已经累得奄奄一息,眼看就要被大鱼追上吃掉,于是摩奴赶 紧将小鱼救起来,使小鱼逃过了生命危险的威胁。原来,这是天上的大神故意化身为小 鱼,来考验摩奴是否真正虔诚地奉行神的旨意。就这样,通过了神的考验的摩奴,也就 受到了神恩的眷顾,当他得知大洪水即将在地面上泛滥,会毁灭所有生命的时候,便按 照神的吩咐制造了一条大船,以便洪水来临之时,挽救地面上的生命。果然,不久之后, 大洪水就在地面上泛滥开来,早有准备的摩奴登上了那条大船,此时大神又化身为鱼, 把那条大船拖到洪水中比较安全的地方。在大洪水退去之后,摩奴的子孙便繁衍在全印 度。 尽管在摩奴与挪亚两人之间,所信仰的神各不相同,但在大洪水中都曾被作为善人 的典型来受到拯救,因而善人将在大洪水中获得拯救,并成为人类的始祖,也就构成了 摩奴大船故事与挪亚方舟故事的基本要件。可以说,在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神话之中, 也许善人得到拯救的情形不一定相同,可是对于大洪水的模糊记忆的神话表达,则的确 是基本上保持一致的,甚至在有些民族的文化典籍里面,还留下了关于大洪水的文字记 载,尽管在民族神话的基础上进行过历史性的改写。 英国的人类学家弗雷泽曾经在他著名的《金枝》一书中谈到他在整个美洲进行考察 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南美洲,还是中美洲,甚至北美洲,从南到北,在所进行过考察的 一百多个印第安人部落之中,没有哪一个部落的神话里面,没有述说过大洪水的故事。 其中,南美洲秘鲁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神话是这样讲述的:大神库库玛兹化身为一 个年老的乞丐,走过一个个正在为举行祭祀而狂欢的村庄,然而没有谁来理睬他,更不 用说给他一点东西吃。正当他感到失望而愤怒的时候,有一个善良的年轻人看到他那可 怜巴巴的样子,就送给他一些食物,让他填饱肚子。于是,库库玛兹告诉这个年轻人, 在几天之内将要发生大洪水,来毁灭这些村庄,希望他能在这一带最高的山峰上找一个 藏身的地方,才能躲过这场灾难。几天之后,果然如同库库玛兹所说,他掀起的大洪水 毁灭了所有的村庄,而那个年轻人却幸免于难,最后成为该部落的始祖。 在亚洲的中国,人们所收集到的众多少数民族的神话之中,无论是在西南地区的少 数民族神话里面,还是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神话里面,从西到东,几乎都同样出现了 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并且几乎所有的大洪水故事,都同样具有善人获救成为人类始祖的 故事基本构成,因而形成了一种关于大洪水故事的叙述模式。 在其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之中,大洪水故事的叙述模式是这样的:一个父 亲有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雷神大发雷霆,气势汹汹地 从天上来到人间。正当雷神一路闪电,一路雷声,降临这家人的院子里的时候,为了保 护儿女的父亲,勇敢地冲了上去,乘雷神刚刚下地,还立足未稳的机会,一下子就将雷 神关进了大笼子里面。没有水的帮助,雷神只得困坐笼中,无法逃脱。于是,雷神便想 办法来欺骗那一对天真无知的小孩儿,他假装生病要水喝,善良无邪的孩子们自然上了 当,得到水的雷神恢复了神力,立即破笼而出。为了感谢这一对小儿女,雷神临走的时 候,送给孩子们一颗牙齿,吩咐他俩赶快栽种,说是以后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可以躲藏 在里面逃过大洪水。兄妹俩立刻种下了这颗雷神的牙齿,不一会儿它就开花结果,长出 了一个巨大的葫芦。当大洪水来临的时候,兄妹俩在这个葫芦里面躲过了这场灾难,后 来成为人类的始祖。 关于大洪水差一点就毁灭了人类的记载,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尚书·尧典》中 是这样描述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对于如此大洪水的情景, 中国人的圣书之一的《孟子》亦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述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 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穴。”于是,在洪水滔天之中,便出 现了因堵塞洪水泛滥失败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父亲鲧,出现了因疏导洪水成功而入列远 古圣贤君王的儿子禹。从此,中国人便有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更有 了大禹所开创的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 这种浩浩滔天,遍地横流,在全世界泛滥成灾的大洪水,使大蛇小蛇,以及鳄鱼等 其他爬行动物在水中横行,使人类不得不或是在大树上弄个鸟窝一样的巢穴居住,或是 在高山上挖个老鼠洞一样的窟窿居住,在几乎绝望的状况之中,等待着获救的那一天。 由此可见,此情此景的如此惨烈与可怕,怎能不给地球上的先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恐怖 记忆,并在世世代代的传说之中,保留在世界各地的众多的民族神话里面,似乎是在为 当初的大洪水提供一种发自内心而又模糊的证明。 所以,现在需要说明的问题就是,如果人们不再坚决地否认在远古时代,地球上曾 经发生过全球性的大洪水的话,那么,这场大洪水究竟有多大,以至于居住在世界各地 的先民们,无论是居住在平原上的,还是居住在山区里的,都同样地身受其害呢? 也许,居住在平原上的先民们是无法想象当天的大洪水究竟有多大的,因为在他们 还来不及去观望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便早已经喂鱼虾了。这是因为,除了高原以外, 一般说来,平原的海拔高度都相对较低,洪水的迅速猛涨,很有可能使平原地区的先民 们死亡惨重,难以得到生存的机会,所以才会有类似于挪亚一家人式的极少数生还者的 求生过程,在大洪水之后成为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的故事了。实际上,挪亚这样的人 类始祖,不过是曾经生活在平原上的各个民族的幸存者们,在大难不死之后成为自己民 族再次复兴后的祖先神。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山区居住的先民们就完全能够幸免于难,事实上,在海拔一两 百米的低丘陵地区,以及河谷地带,当大洪水来临之际,洪水的危害程度,与平原地区 相比较,大约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生命的损失也会同样地惨重,最多是洪水到 来的速度要稍微缓慢一点儿而已。相形之下,在高山地区,以及在高原地区居住的先民 们受到大洪水的威胁要相应地减轻一些。不过,这些地区的先民的数量,即使在如今, 他们在整个地球的总人口之中,其比例也是比较小的,更何况是在当初,可以说那些地 方肯定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所以,在众多的民族神话之中的大洪水故事,或多或少都 与平原、河谷、丘陵这类地方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同时,在海拔比较低的地区,由于气温和水源,以及其他种种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 民族文化的发展,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速度,还是水平,都要比海拔比较高的地区要 高一些,因而也就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某些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在大洪水来临之际, 能够比较迅速并且大规模地从平原地区迁移到高山地区,等到大洪水消退以后,再迁移 回来,甚至往往还有可能回到曾经居住过的民族发源地。因此,黑头苏美尔人就很有可 能便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在重返故地之后,他们凭借其文化上的优势,发展出了远远超 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大洪水退去以后再开始复兴的其他民族的高水平文化。也许正是 由于这一点,当苏美尔人再次预感到大洪水又有可能来临的威胁时,就又一次来了一个 民族大迁移,神秘地消失在了茫茫大地上。 可以说,无论是当初迁移到高山地区的先民,还是当年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地区的 先民,都有可能在大洪水上升的最高处,留下某种标记,并按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 所见所闻。在中国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山叫做晒甲山,在晒甲山的北面,有 一处颜色暗红的高耸的悬崖,上面留有三十多处大大小小的图案,最大的图案长10米, 宽5米,是由好几十个符号组成的,就像一部有字天书一样,在当地人的传说中被称为 大禹碑,这显然与大洪水有关。这样的岩画似的大禹碑,在中国的西南部、中部、东南 部等地区,都时有发现。尽管对于这些大禹碑的解释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不能不使 人予以重视,那就是这些大禹碑的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米左右! 总而言之,无论是类似于亚拉腊山区的古地质考察,还是如同中国大禹碑式的岩画 存在,都在说明大洪水的大,曾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它们似乎共同在证明着某些人 对于大洪水的测算:如果按照《圣经》以及一些民族神话里面的说法,能够淹没居住先 民的人口比较多一点的山区,这样的大洪水,它的高度至少应该达到海拔1000米!如果 要让地球从原先的海平面到海拔1000米的高度都充满水,也就是在地球的表面盖上一层 厚达一公里左右的“水被子”,将需要大约30亿立方公里的液态水。那么,如此巨大数 量的水将从何而来呢?现在除了极少数的地方有可能年降雨量达到1 毫米,也就是 10米左右外,即使雨量比较充沛的地区,每年的降雨量也不过在3000毫米,即3米左右。 因此,即使考虑到除地球上所有冰雪融化以后,将使地球海平面升高60米的因素, 还有940米高度的降水量需要补充。如果按照每年整个地球上各地普遍降雨10米来计算, 还需要下够94年的降雨量;而若是按照全世界的平均年降水量仅为3米来计算,则需要 多达313年的降雨量!可是,根据《圣经》与众多民族神话的说法,在大洪水爆发的短 短一两个月内,便会有一个世纪到三个世纪的降雨量落到地球上来,倒真是有点令人感 到不可思议。 在《圣经》中是这样述说的:“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 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这一类的说法 在各个民族的神话里面也都差不多。这也就意味着,在淹没地球的时期内,在下雨的四 十天里,每一天必须出现降雨量达到23米左右的大雨!这样的情景确实只能出现在神话 里面。这样,也就难怪只留下神所选择的善人能存活在汪洋大海的漂流之中,更不用说 会奇迹般地制造出排水量在两万吨左右的挪亚方舟来了。 无论如何,地球人总得给自己寻找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解释,于是,人们开始从理 论上进行假设,分别提出了各种各样有关地球上的大洪水爆发的科学假说,来给自己一 个自以为是的说法,在自圆其说之中,得到一种似是而非的心理满足。
Ⅳ.18 玛雅历法与卓尔金星
于是,人们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假说,进行颇为认真的选择,并且以地球上 的科学理论来作为选择的依据。在选择的过程中,大洪水是由海啸引起的海啸说,最为 引人瞩目。自然,引起海啸的原因比较多,所以,海啸说之中,最能使人相信的引起巨 大海啸的原因,大概就是陨石撞击。难道竟然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危害了地球人类生 命的安全,乃至存在? 那么,陨石撞击地球究竟能够引起多大的危害呢?据史料记载,500多年前在中国 甘肃省的庆阳县曾发生过这样一次撞击事件:公元1490年4月4日,那天正好是中国人的 清明节,当地的人们纷纷外出,或去墓地祭祖,或去城外郊游,一时间人来人往,满山 遍野热闹非凡。突然间,一颗陨石从天而降,犹如巨型炸弹凌空而下,直落人群之中。 爆炸声中,只见血肉横飞,尸体狼籍,据地方志记载:“击死人以万数”! 然而,这颗几乎与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威力差不多的陨石,实际上不过是一颗 直径仅数十米的小陨石而已,但它却已经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生命损失。可以想象,如果 撞击到地球上的陨石,直径在数百公里以上的话,其威力将足以毁灭整个人类。事实上, 这样巨大的陨石曾经光临过地球,因为人们在世界各地发现了不少直径超过100公里的 巨大陨石坑,由此可以想见它们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巨大危害。在有关专家对地球上存在 着的巨大陨石坑进行的考察之中,目前在捷克所发现的最大陨石坑的直径竟达320公里! 值得庆幸的是,当专家们对这些陨石坑进行年代测试的时候,却发现所有这些直径 在100公里以上的陨石坑,都是在几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因而它们所造 成的危害,与其说是毁灭了人类,还不如说是毁灭了恐龙,因为根据地球上的科学理论, 在几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只有恐龙,还没有人类。不过,恐龙的毁灭,虽然还不能完全 肯定地说是因为陨石撞击了地球,但至少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恐龙的毁灭与陨石撞击 地球直接相关!因为在埋藏恐龙化石的地层之中,发现了大量的陨石爆炸以后的微粒残 留物。 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找到真正与大洪水明显相关的陨石坑,否则,因陨石撞击地 球而引发海啸,从而导致大洪水的说法,将难以成立。幸运的是,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自 己渴望找到的这个陨石坑:1969年,美国的一些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冰 原上进行联合考察,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圆形的凹陷地带,整个凹陷深度达数 百米,其中凹陷最深的地点为500米,而这个圆形凹陷地带的直径大约在12公里左右。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发现圆形凹陷地带的磁场也发生了异常现象,于是对其进行地质标 本的抽样测试,结果发现在所测试的岩石标本里含有大量的镍微粒,所有这些证据都表 明这个圆形凹陷地带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 这一推测,通过随后拍摄的有关卫星图片,特别是航空考古测量,得到了证实:它 的确是一个直径为12.4公里的陨石坑。在进一步的科学考察中,专家们测定了陨石坑 的年代约在距今12000年前左右,这就与先民们在神话里述说的大洪水爆发的时间比较 接近。不过,这颗陨石究竟能不能引发大洪水,还将取决于它的威力倒底如何。所有参 加这次考察的专家,经过对有关资料的认真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撞击在阿拉斯加 地区的这颗陨石,直径大约在600米以上,撞击地球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至少 相当于10亿吨以上的TNT炸药的爆炸当量,等于说有1000颗百万吨级的原子弹同时在阿 拉斯加引爆。 正是这颗陨石在撞击地球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超乎人们想象力的巨大能量,促使人 们去思考撞击发生以后的种种可能:一方面是撞击爆炸的力量促使阿拉斯加地区的地壳 变形,导致了地壳的漂移,引发的海啸以“浩浩滔天”之势席卷全球;另一方面则是撞 击爆炸的热量使阿拉斯加地区的冰层融化,出现了冰川的解体,导致海水猛涨,从而使 大洪水在全世界各地淹没平原与高山,并且一直持续了数十天! 这一合情合理的想象的可疑之处,在于人们往往为经过科学计算出来的高达10亿吨 TNT炸药的能量所迷惑,没有想到这一巨大能量的释放条件,与释放能量以后的实际效 果,是否果真像计算的结果那样:如果这一具有1000颗百万吨级原子弹威力的陨石是深 埋在地壳之中爆炸的,就有可能出现如同计算出的结果那样的后果;但是,它偏偏撞击 在地球的表面上,因而它的威力将不得不大打折扣。特别是爆炸的时候所产生的巨大热 量,虽然可以使广阔的冰原化为一片汪洋,但这一时刻瞬间即逝,不再可能使冰层,尤 其是冰川继续融化,从而使海啸无法滔天,而洪水则一涌而过。 因此,这一想象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人们可以用它来圆自己的梦,借以证明大洪 水爆发的罪魁祸首,就是这颗12000年前撞击过地球的陨石,而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 路,可以帮助今天的我们解开大洪水爆发之谜:如果类似的陨石不是落在阿拉斯加这样 的陆地上,而是直接落在海洋之中,那会怎样呢?如果落在海洋之中的巨大陨石不是仅 此一颗,而是像雨点一般地坠落在海洋之中,那又会怎样呢?至少可以说,阵阵海啸将 连天而来,以铺天盖地之势,争先恐后地直扑大地。 有人曾经想象过一颗巨大的陨石击中海洋的情景:“当巨大的陨石轰击海洋以后, 高达数百米的巨浪,犹如一个个山头,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席卷陆地,毁 灭那里的一切生灵。”只不过,要是只有一颗陨石轰击海洋,即使比阿拉斯加的那颗陨 石还要巨大,也不可能在世界上各大洲同时造成巨大的毁灭,并且也不可能使这种毁灭 持续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最有可能在陨石撞击地球之后导致大洪水爆发的假想应该是 这样的:在远古时代的某一年的数十天内,一次庞大的连绵不断的陨石雨,袭击了地球, 因而在地球的海洋里,随着陨石如同雨点一样同时且连续不断在各大洋里撒落,海啸阵 阵,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数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持续稳定的涌浪,使各个大陆变成一片 水乡泽国,人类的覆灭似乎已在劫难逃。 这一假想如果能够成立,必须有两个证明作为它的前提:一个是果真会发生这样的 陨石雨,由于目前人们所发现的巨大陨石坑都是在陆地上出现的,且暂时还没有条件在 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来寻找那些巨大陨石坑的踪迹,因而也就暂时地缺失了这 一个证明的前提;另一个则是,这样的陨石雨果真是全部落在海洋里,陆地上面最好连 一颗陨石也不要落下来,因为在所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之中,都没有关于火球从天而降, 继而爆炸起火的叙述。然而,如雨点般撒落的陨石,只能落在海洋里面,而不能落在陆 地上面,这种可能性几乎是很难想象的。所以,这一个证明的前提也许只好永久地失去 了,从而使这一假想始终只能是假想,永远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面,成为一颗巨大的智 慧陨石,并引发出一阵阵想象的海啸。 当然,假想之所以是假想,毕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的,只要人们有一天在世 界各大洋的海底,果真发现了巨大陨石坑的存在,并且这些陨石坑的年代大约都在距今 1 年左右,大洪水的爆发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了。不过,这个说法依然是一个假说, 也就只能算是一个关于假想的假想了。既然在地球人对于大洪水爆发原因的解释之中, 具有最大可能性的假说也不过如此,那么,不妨来一次意想天开,那就是引起地球上大 洪水爆发的,不是已经掉到地球上,并且发生撞击的陨石,而是与地球擦身而过的巨大 飞行物。可是,这样的设想是否说得通呢? 根据有关天文学家进行的计算,要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一颗直径在940公里左右的小 行星谷神星,在离开地球大约4 公里的地方擦身而过的话,那么,与此同时,地球 上面对这颗小行星方向的海洋,其海水涨潮的高度,将是平常的10倍!这是因这颗小行 星的引力所造成的,而这颗小行星此时离地球的距离,正好是地球平均直径12742公里 的3倍左右。如果人们能够找到将地球上所有海洋中的海水涨潮高度提高数十倍,乃至 上百倍的巨大飞行物,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洪水爆发之后,陆地上的洪水会高达海拔 1000米!不过,假如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巨大飞行物的话,则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首先,这个巨大飞行物必须环绕地球飞行一定的时间,否则,就不可能使全球发生 广泛而持续的海啸,并最后爆发大洪水;其次,这个巨大飞行物必须出现在距离现在1 年左右的时候,否则,就不可能使大洪水的爆发给先民们留下深刻的恐怖印象。这就 不能不使人们把目光转向自己最熟悉的月球,因为它是环绕地球飞行的,并且先民们早 已看到了它的出现。难道是月球曾经在离地球很近的地方飞行过吗?这个问题还得由专 家来回答。 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获得了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大量数据,经过复杂的计算 之后,发现月球如今的轨道,大约是距今15000年左右才形成的,因而月球曾经在距离 地球比较近的轨道上运行,便是很有可能发生过的事情。这是因为月球的直径有3476公 里,具有巨大的引力,而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本来就与月球的绕行有关,如果在当初月 球轨道改变的时候,它离开地球的距离不是现在的384400公里,而是比较近一点儿的话, 则完全有可能使地球上的海洋发生连续不断的巨大海啸,至于出现高达1000米的涌浪, 也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月球离地球的距离靠近到能够产生这样大的引力即可。 当然,这一计算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表明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曾经有可能比现在要近 一些,除此之外,并没有解释月球为什么会如此。显然,这种对于现象的描述,或许将 引起更多的假说。不过,有两个事例,也许可以证明月球确实曾经距离地球比较近。在 亚洲腹地的沙漠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幅大约1 以年前的岩画,上面是一组月相 图,其中的满月图上,竟然出现了辐射状的细线条,与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来的 辐射纹非常相似。这就是说,先民们好像曾用肉眼比较清楚地看到了月球!事实上,如 果说关于月球曾经距离地球比较近这一点,不过是根据岩画作出的猜测的话,那么,天 文学家也已经发现月球的轨道在不断地远离地球,即每年都要增加大约5厘米的距离! 正是这微不足道的5厘米提醒人们,如果月球以这样的速度来远离地球,那么,即 使在1 年以前,月球离开地球的距离,也仅仅比现在近5 厘米,即500米,而这0. 5公里的距离对于地球与月球之间384400公里的距离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显然,如 果先民们用肉眼看到的月球竟然比现在的人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所观测到的更仔细更 清楚,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月球曾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之下,突然间在一段时间内 改变了原有的轨道,距离地球十分近,不仅使先民们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而且更使先民 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观看,而随后付出毁灭生命的沉重代价。 可是,人们无法直接找到这种外力存在的证据,由于这种外力只可能来自天外,所 以人们将目光转向太阳系。人们发现,在木星与火星之间,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带,而谷 神星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颗,不过,尽管这个行星带有着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但不大可 能靠近地球,因为在这个小行星带与地球之间,还有一个火星隔着。后来人们又发现, 在地球与金星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陨石带,它是由无数块大大小小的陨石组成的,而那些 曾闯进地球大气层,甚至撞击地球表面的陨石,有不少都来自这个陨石带。那么,这个 陨石带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小行星带的出现与太阳系的最初形成有关,当时,由于某种 原因在木星与火星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大行星,而是出现了一条由众多的小行星构成的小 行星带。这些小行星都是冰冷的,没有一个炽热的内核,也没有经历过高温的烧灼,它 们依然保留着最初的形态,是太阳系之中的行星化石。然而,陨石带里陨石的成分,却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从火热的到冰冷的都有,通常人们见得最多的是镍铁陨石,偶尔 也会出现纯粹是冰块的陨石。看起来,这个陨石带很像是由一个像地球或金星这样的行 星,因为某种原因破裂以后形成的。 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天方夜谭,值得庆幸的是,能够证明这个说法并非天方夜谭的 证据,在南美洲的丛林深处让人们找到了。这个证据就是玛雅人遗留下来的历法:即金 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225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365天,而卓尔金星围绕太阳公 转一年为260天。应该说,无论是金星,还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天数,与现在人们 所知道的已经相差无几,而问题在于,对于卓尔金星,人们却无法在太阳系中找到它。 然而,按照围绕太阳公转的天数,卓尔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地球与金星之间,而人们找到 的只是那个陨石带! 这样,卓尔金星与陨石带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也只能从想象来开始了:卓尔金星 上来了一些外星人,与来到地球上的外星人一样,一边进行考察,一边传播文明,修建 了各种各样的巨大建筑,推动了卓尔金星人的社会发展。可是,由于外星人发现卓尔金 星已经面临破裂的危险,甚至可以设想这一危险正是这些外星人不小心造成的,于是, 外星人在匆匆忙忙之中,开始迅速撤离卓尔金星,其中有一部分外星人来到了地球,成 为从天而降的“天使”,被地球人保留在自己的集体记忆里面,并进入神话之中。看起 来,这个说法有点儿荒诞不经,令人觉得滑稽可笑。然而,在目前至少有两个证据,可 以支持这个说法。 1988年1月,前苏联的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在穿过金星表面浓密的大气层以后,利用 雷达探测,发现在金星上竟然存在着大量的建筑物;并且进行了拍照,尽管照片不够清 晰,但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了:一个巨大的城市,辐射出众多的道路,每条道路的旁边都 出现了城镇,数量至少有两万多个,形成了一个车轮状的庞大城市网络,不过,却根本 见不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据有关研究人员透露:“我们唯一知道的和确定的,就是 这些城市里面的建筑已全部倒塌,所以可以说那里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很长的时期。”如 果金星上面曾经出现过生命,且地球上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生命的话,那么,为什么在卓 尔金星上面就不可能有生命出现呢?至少这从地球人的逻辑来讲是讲不通的。 也许地球人如今已经无缘认识卓尔金星人——这个来自友邻行星的同胞兄弟了,但 是,地球人却有可能曾经见到过来自卓尔金星的外星人,以及由外星人带来的卓尔金星 人。同时,外星人也在地球上留下了他们到过卓尔金星的证据,除了前面提到的卓尔金 星历法以外,也许还留下了因为不能适应地球的生存条件,而最终消失在地球上的卓尔 金星人的遗骸。进入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玛雅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掘出了一 具全新的人种化石,根据化石还原以后的头像,表明这并非地球人之中的任何种族。因 为所有地球人的鼻梁与额头之间,都是凹下去的,而在这个头像的鼻梁与额头之间,却 是一条直线,没有一点点凹陷的痕迹,因而,它被称为“隆鼻人”。 隆鼻人的发现,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某种灭绝了的古猿,然而年 代鉴定却表明隆鼻人生存的年代,距今不过1 年左右,并且他们的确是人,而不是 猿。另外,在埃及的古代壁画上面,也出现过隆鼻人的形象,并且是被当做神来祭祀的。 这也就给了人们一个提示,即:当年外星人是否曾经带着隆鼻人周游四海,或者隆鼻人 就是外星人。当然,由于隆鼻人与地球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要远远地多于其相异之处,因 而前者的可能似乎更大一些,即他的确有可能是地球人的同太阳系兄弟——卓尔金星人。 至于外星人是否会死亡,在民族神话里面,则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说法,不是说神的 离去,就是说神的再来。 现在,也许可以说正是由于卓尔金星的破裂或爆炸,使月球暂时改变了它正常的轨 道,一下子拉近了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结果世界各地大海呼啸,海浪滔天。于是,大洪 水爆发,使地球人面临灭顶之灾。甚至还可以说,由于距离卓尔金星太近,因为两者之 间围绕太阳公转的天数只相差35天,所以金星所受到的影响也就更为激烈,说不定卓尔 金星的破裂或爆炸之日,就是金星上面的生命完全毁灭之时。也许外星人无法挽救金星 人的生命,但外星人却帮助了地球人,挪亚方舟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设计制造的,而外星 人之所以要援救挪亚的家人,说不定挪亚真的与外星人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请不要忘记 挪亚出生的时候,屋子里发出的太阳般的亮光!
Ⅳ.19 在特洛伊被毁之前
地球人是太阳系的幸运儿,因为人们到目前为止,至少发现在三个生命生存条件相 似的行星之上,金星上的金星人已经灭绝,卓尔金星连星球本身也早已化为陨石带,只 有地球人还依旧活在这古老的星球上面,成为太阳系中的天之骄子,尽管还不能自视为 宇宙的唯一主人。 面对这一美好的生命存在,地球人首先应该感谢月球。这是因为,在当年卓尔金星 破裂或爆炸的时刻,有可能月球正好旋转着绕行到地球与卓尔金星之间,犹如日食发生 的时候,月球完全挡住了太阳光一样,处于地球与卓尔金星之间的月球,也同样完全挡 住了卓尔金星的碎片对于地球可能的袭击,正像月球曾经为地球挡住了许多次巨大的陨 石之类的飞行物的袭击一样。而金星却因为没有月球那样巨大的卫星来保护自己,所以 只好由自己来承受卓尔金星的碎片轰击,从而导致生命的完全灭绝。 这样,当月球在卓尔金星的碎片袭击之下,在保住了地球人生命存在的同时,由于 受巨大冲击波的推动,也被迫改变了自己的轨道,并引发了地球上的大洪水,从而使地 球人遭受惨重的生命损失。但实际上,这是地球人为了继续生存,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要是没有月球来为地球提供一个巨大的保护屏障,也许在卓尔金星的碎片袭击之中,地 球人也像金星人一样,在失去生存的全部机会之后,最终只能留下那些残存的建筑物, 来默默地向宇宙中其他行星上的智慧生命,述说着自己曾经有过的生命存在。 当然,地球人在感谢月球的同时,还应该感谢自己,毕竟是先民们在大洪水过去之 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又再次复兴了人类,复兴了文明,并重新创造出了自己美好的家园。 先民们为此同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他们在艰辛创业的同时,还得面临各种各样 的天灾人祸的威胁,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性毁灭之中,又一次又一次地顽强崛起,使人 类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因而,先民们艰苦卓绝的奋斗,被一代又 一代地传颂,并进入民族神话之中,构成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母题。 正如太阳系只有一颗卓尔金星一样,地球上曾经出现的大洪水爆发事件,也许只有 史无前例的那么一次。当然,也不能排除由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包括小行星,或者另 外一些来自太阳系外的彗星、陨石之类的巨大飞行物,在对地球的袭击之中,再次造成 洪水滔天的毁灭性灾难。不过,除了以上所说的这次史无前例的旷世灾难之外,地球上 的人类已经、正在,以及将要面对着的无数次的洪水泛滥的威胁——这里面既有因发生 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洪水,也有因战争等人为祸患而造成的水灾——基本上都是区 域性的洪水。 这一类区域性的洪水,也许根本无法与人类曾经遭遇过的那场全球性大洪灾相比, 但是,在先民们的集体印象之中,这些区域性洪水的威胁,并不亚于,甚至等于全球性 的大洪水的再度来临。因而民族神话里面的洪水故事,也就成为先民们在多次经历洪水 之后的印象叠加,借以来重现当初的大洪水情景。 在南美洲的蒂亚瓦纳科古城,当地的土著人在他们的神话之中传说创世之神曾经在 发动大洪水之后,重新开始创造世界,体现出一种与全球性的大洪水保持一致性的倾向。 可是,蒂亚瓦纳科古城遗址,如今仍然高高地耸立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秘鲁高原上。这 里的气压很低,大约只有正常气压的一半,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不高,任何体力劳动都是 一项艰难的事情。但是,偏偏就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一座用巨大的石块建成的庞大城市。 根据土著人的传说,蒂亚瓦纳科古城在当年是在一个晚上就突然建成的:“石头突然从 地面升起,随着号角声飘浮在空中,被一路运送到建筑城市之处。” 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南美洲以后不久,一位西班牙历史学家来到蒂亚瓦纳科古城, 深深地为古城的宏伟气势所征服: 城里有一座假山,高高耸立,立在石头砌成的地基上,以防止因土壤松动而崩塌。 城里到处都是石雕的巨大人像,城墙是用如此巨大的石头砌成的,令人很难相信这些城 墙是人力所为。此外,城里随处可见奇异的建筑物遗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整块石 头凿成的巨大石门。当时的人类,是运用什么工具和器械,使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如此 庞大的建筑工程?这个问题我们无从回答,我们也无从得知。 同样的疑问也会出现在如今的来访者心中:在每块重达100吨以上的石头铺成的墙 基上面,垒起一块块60吨重的石块,居然没有任何粘合物,并且石块之间非常紧密,连 一张薄纸片也难以塞进去。每块石头的表面都被打磨得非常的平整光滑,同时,每块石 头的拼合处还具有一定的角度,使石头与石头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难道修建蒂亚瓦纳 科古城的先民们,真的具有什么魔法,能够把这些如此笨重的石头,像玩儿童的积木一 样任意摆弄! 除此之外,在蒂亚瓦纳科古城的地面上,到处都散落着一模一样的长为1.8米,直 径为0.5米的石头水管,加工制作的工艺是如此精巧,以致于使人们觉得它们是在现代 化的工厂里面被生产出来的。这些本来应该埋藏在地底下的水管,为什么要在古城之中 弄得到处都是,难道说先民们是靠加工出售石头水管来维持生活的?显然,这样的设想 纯属胡乱猜疑,只有仔细地对蒂亚瓦纳科古城进行考察,或许才能够找到比较令人信服 的答案,而这一切都直接与考古学家在古城的出现紧密相关。 有关专家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之上,提出这种现象是洪水冲刷的结果,而洪水 又直接起因于巨大的地震及火山爆发: 这场由地震引起的灾难,使位于蒂亚瓦纳科古城附近的重要湖泊——的的喀喀湖— —湖水暴涨,再加上火山爆发,使蒂亚瓦纳科古城北面的一些地势较高的湖泊突然决堤, 结果大量的湖水有如万马奔腾一般冲向的的喀喀湖,之后,暴涨的湖水又以排山倒海的 涌浪直扑蒂亚瓦纳科古城。 这样的结论究竟是出于专家的理论假想,还是依据事实的推断呢? 调查报告之中是这样描写的: 一层层冲积土壤覆盖着整个废墟,沙砾中混合着的的喀喀湖的贝壳,而风化的岩石 和火山灰烬堆积在四周都围着墙的地方。在冲积层里面,沼生植物、鱼类骨骼、人类骨 骼,还有其他动物的骨骼混合在一起,散布在成堆的石雕、器皿、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器 物中。这些东西经过一番剧烈的震荡,全都破碎成一团,乱七八糟地夹杂在泥土之中。 只要在这里挖掘出一条两米深的壕沟,很快就会发现,洪水的威力竟是如此可怕。 由此可见,专家的结论的确是言出有据的。这场发生在8000年以前的洪水,根据当 地土著人的传说,正是创世之神为了惩罚那些对他不恭敬的人而发动的。 无论神话之中是如何述说的,即使仅从洪水本身来看,亦可以看到区域性洪水也是 有可能因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发的,并且还可能出现类似海啸一样的巨大涌浪。因此, 可以这样认为:不仅陨石撞击地球能够引发海啸,月球靠近地球亦能引起空前绝后的海 啸,同时,地震发生也能够导致海啸,就是火山爆发仍然能够产生海啸,只不过,前面 两种因素引发的海啸是大而少,而后面两种因素引起的海啸则是小而多。从而使洪水出 现的情景,除了具有全球性与区域性的差异之外,同时还有大小之分。 然而,对于先民们来说,他们所生存的那个环境,往往就是他们生活的整个世界, 因而在他们的记忆中,区域性的洪水也就很容易被扩张为全球性的洪水,使他们在回忆 的过程中将有意无意地夸大洪水的规模与威力,特别是当他们的洪水故事进入神话里面 的时候,这种夸大往往会在想象中无限地膨胀。这种膨胀,对于那些以民族神话为基础 的宗教经典,在进行综合性改写的时候,更是容易发生,这就最终使得全球性的大洪水 取代了区域性的小洪水,造成了人们对于神话中洪水故事的误读,以致于一谈到洪水, 就与人类和世界的毁灭联系起来,甚至影响到有关专家拒绝通过神话提供的线索,去追 踪历史存在的遗迹。 希腊神话经过传说中的盲诗人荷马的吟唱,一方面使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及其英 雄子孙的故事到处流传,另一方面又使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拉开了巨大的距离,一 直到19世纪为止,一般的欧洲人,包括众多的学者在内,都认为荷马吟唱的希腊只是一 个充满了诗意的神话,并不怎么相信在远古时代的希腊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因 为根据当时的历史典藉记载,远古时代的希腊还处于野蛮蒙昧的状态之中,而灿烂辉煌 的希腊文明,不过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出现在希腊半岛上的。 因此,如果当时有什么人相信荷马吟唱的特洛伊战争,不是传说中神与神、神人之 子与神人之子彼此之间的争斗,而是实际发生的战争,并且决定要去寻找传说中的特洛 伊古城。可以肯定地说,这在当时的一般人看来,无异于是一种疯子的举动。然而,偏 偏就出现了一位这样的‘疯子”,他就是德国的百万富翁亨利希·斯里曼。从小就因阅 读荷马史诗《奥德赛》与《伊利亚特》而对之入了迷的斯里曼,直到成为46岁的中年人, 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荷马所吟唱的都是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它们被蒙上了一层神话的色 彩,特别是,当斯里曼看到古代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斯都在自己的著作里面提到 特洛伊战争,而且把特洛伊战争中出现的有关人物当做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予以记载时, 就更加促发了他前去寻找特洛伊的信心。 1868年12月31日,从14岁就开始当杂货店学徒,此时已经商致富的46岁的斯里曼宣 称:“我退休了,这样就可以把全副的精力用于如此吸引我的研究工作了。”随后,斯 里曼动身出发到希腊去寻找自己梦寐以求的特洛伊城。1869年,斯里曼娶了一个美丽得 像曾引起特洛伊战争的美女海伦一样的希腊姑娘苏菲亚,并且在苏菲亚的热心支持下, 开始了寻找特洛伊的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斯里曼认为自己找到了特洛伊城 所在的地方:“一个人只要踏上特洛伊的土地,就会惊奇地发现希沙利克那座宏伟的山 丘是建造坚固城池的天然好地方,如果把这里修成要塞,就能控制整个特洛伊平原。在 整个地区内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所在。”于是,斯里曼从1870年4月开始,在希沙利克 山丘进行挖掘。 在荷马的吟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庙被建立在特洛伊城中的最高处,因而斯里 曼认为这座神庙应该座落在希沙利克山丘的正中央,而诸神建筑的城墙周围应是平地。 于是,斯里曼指挥工人们直接向山丘中部挖进去,穿过残留的城墙,他们终于发现了大 量的武器、家具、装饰品,以及各种各样的坛坛罐罐,其数量之多,足以证明这里的确 是一个富饶城市的遗址。斯里曼在特洛伊平原上找到了古城遗址的消息迅速传开——难 道斯里曼果真找到了特洛伊城? 也许,上帝对斯里曼太过于眷顾了,斯里曼真是太幸运了,当他发现了第一个古城 遗址以后,在这个古城遗址下面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古城遗址,使得整个希沙利克山丘 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头一样,剥了一层又一层,而每一层之中似乎都有不同时期的先民 们留下的遗迹,于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斯里曼兴奋极了,似乎亲眼看到了先民们在 这儿生存与死亡,城市在这儿兴建与凋蔽。在工人们的不断挖掘之中,斯里曼一连挖出 了9座古城,但是,这不断取得的成功,却促使斯里曼由兴奋转为沉思:究竟哪一个古 城遗址才是特洛伊城呢?这真是一个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令人头疼的问题。 于是,斯里曼试图来解答这个问题。在已经挖掘出来的9座古城遗址之中的第九座, 也就是最下面的那座古城遗址,显然是在特洛伊城建立以前就出现的,因为里面的文物 没有任何金属制品。在第八座古城遗址,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古城遗址之中,斯里曼发现 了焚烧的痕迹与残留的城墙,还有一个大城门的遗留物,于是他断定这第八座古城遗址 就是特落伊城!一切都圆满地结束了,美中不足的是,人们似乎觉得这样的成功来得太 容易了一些,而幸运的斯里曼又一次获得了幸运的再一次降临,使所有感到不太满意的 人,皆得到了他们所期盼的满意。 早已经感到心满意足的斯里曼,决定在1873年6月15日结束发掘工作,因为整整3年 多以来,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挖出来的泥土已经超过了25万立方米,而且耗费 了无尽的心血精力,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古城遗址已经达到了9座,更为重要的是,自己 多年来的梦想果真成为现实。这已经不只是斯里曼的成功,更是荷马的成功,疯狂的业 余考古爱好者竟然证实了特洛伊城的存在!此时,一件令所有的人,尤其是令斯里曼喜 出望外的奇迹,竟然在6月14日的清晨发生了。 就在这天清晨,斯里曼与苏菲亚为了躲开热浪的袭击,一大早就来到此时还空无一 人的发掘现场,打算进行最后一次的巡视。他俩沿着阶梯往下走,来到距离地面8.53 米的地方,也就是斯里曼认为自己发现的特洛伊城的所在地,当苏菲亚还在东张西望的 时候,斯里曼的眼光突然紧紧地盯住了一个地方,他的身体也一下子发僵,一动也不动, 然后伸出手来一把抓住苏菲亚的胳膊,紧张地低声说:“金子!”苏菲亚莫名其妙地回 头望着他。“快!立刻去把所有的工人打发回家,今天就不要上班了!”美丽的希腊妻 子的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就说我想到今天是我的生日,从现在 起开始放假,快去!”斯里曼急促地说道。 现在,发掘现场只有斯里曼和苏菲亚两个人了。“请把你的红头巾拿下来,”斯里 曼一边对妻子说,一边用小刀使劲地挖土,尽管他的头上没有架设任何的保护板,上面 的泥土与石头随时都有可能掉到他的头上。后来斯里曼在自己的著作里这样写道:“我 用一把大摺刀尽快地把宝物挖出来。我使劲地干着,冒着丧生的巨大危险,因为我在挖 墙基,厚厚的城墙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压在我身上。可是,看到这样多的无价之宝, 使我增添了血气之勇,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个人的安危。”这些宝物包括各种各样用黄金 与象牙制作的东西,苏菲亚用红头巾包好了这些宝物。 斯里曼和苏菲亚两人带着这些宝物,沿着阶梯爬了上来,不动声色地悄悄溜进挖掘 现场附近的小木屋,在一张粗糙的木头桌子上面打开包着宝物的头巾,将宝物全都摊开 来,结果看到宝物里面有王冠、胸针、项链、手镯、耳环,以及金片、金线、钮扣等等。 斯里曼刚刚拿起胸针和耳环给苏菲亚轻轻地戴上,就两眼盯住自己年轻的妻子,不由自 主地喃喃说道:“海伦!”此时此刻的斯里曼好像重返当年的特洛伊城。这些宝物的发 现,不仅使斯里曼获得了考古名人的声誉,而且似乎也打消了那些一直持怀疑与观望态 度的人们的疑虑,使他们最终感到了满意。 然而,无论是古城遗址之中出现的焚烧的痕迹和残留的城墙,以及大城门,还是古 城遗址里面找出来的各种各样用象牙与黄金制作而成的王冠首饰之类的宝物,实际上都 不能够证实斯里曼找到的就是特洛伊城;而后来的考古发掘却证明,不仅斯里曼当初的 判断错了,而且所有相信这个发现的人都错了。因为希沙利克山丘的这第八座古城遗址, 根本就不是特洛伊城,而是比后来发现的真正的特洛伊城还要古老1000年以上的古城遗 址。那么,这个古城遗址究竟是属于什么时代的呢? 根据有关专家的长期研究,最后的结论是:这个古城遗址,与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 王宫存在的年代差不多,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也就是说,在希沙利克山丘下 面所发现的9座古城遗址,最下面的那一座古城遗址的年代还要古老,如果假定这最下 面的第九座古城是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之中被毁灭,其后又被泥土覆盖起来的话,那么, 在后来又建成的第八座古城,则是被另一次区域性的小洪水所毁灭掩埋的。然后,一次 又一次的洪水,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终于层层叠叠地陆续毁灭了在此之后的其他的7座 古城,形成了特洛伊平原上的希沙利克山丘!
Ⅳ.20 走进“神之大门”
区域性洪水的小,是相对于全球性洪水的大而言的,不过,前者是可以反复出现的, 而后者,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则似乎只有一次。事实上,区域性洪水在反复出现之中, 仍然是有大小之分的,这可以根据考古发掘时,泥土淤积的情况来进行区分。一般说来, 淤积土层比较厚的说明洪水大一些,而淤积土层比较薄的就说明洪水小一些。 在希沙利克山丘下面的9座古城遗址之间,越是下面的古城遗址,淤积的土层就越 厚,因而除了第九座古城遗址上面的淤积土层最厚以外,第八座古城遗址上面淤积上层 的厚度,亦远远地超过了其他的古城遗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如果只是说这正 好表明了洪水很大,尽管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但实际上却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 此,必须找到造成这样大的洪水的原因。 1956年,在希腊半岛附近的桑托林群岛中的一个叫做赛拉的小岛上,有人偶然发现 了一个被厚达30米的火山灰覆盖着的古城遗址,很快,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普遍 关注,因为这是继意大利古城庞培遗址被发现以后,人们发现的被火山毁灭的第二个古 城遗址,同时也是人们在海岛上发现的第一个这样的古城遗址。正是因为看到了火山爆 发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人们才联想到了全球性的大洪水是否与火山爆发有关,并且形 成了关于大洪水爆发的地球火山说。不过,这种说法显然与世界各地的民族神话里对于 大洪水爆发的有关述说难以吻合。事实上,即使是区域性洪灾,往往也只是火山爆发的 间接后果。 1962年,希腊与美国的专家们联合组成了科学考察团,前往赛拉岛进行考古发掘, 不久就挖出了这个古城遗址,并证实这个古代城市的确是为火山爆发后所喷射出来的火 山灰所毁灭的。在此之后,专家们对整个桑托林群岛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火山灰曾经 覆盖过的区域,包括了整个的群岛,以及附近的一些地方,全部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 左右,其中以赛拉岛上的火山灰覆盖得最厚。然而,专家们却无法在赛拉岛上,以及在 桑托林群岛的其他岛屿上,找到任何火山存在的踪迹。于是,人们开始对桑托林群岛, 特别是对赛拉岛附近的海域进行探索,最后,科学家们在离赛拉岛不远的海底,在400 米左右的海水下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这样,专家们将这个在海底发现的火山命名为桑托林火山,并且根据考察获得的资 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桑托林火山的爆发作出了如下描述: 桑托林火山原来很有可能是在一座小岛上面,在火山爆发的时候,大量的物质喷射, 使整个海岛所在之处的地壳形成了空洞,于是,整个海岛开始向下陷落,并迅速地沉入 大海,此时喷射早已经停止的桑托林火山,便一下子陷入了海底。与此同时,在陷落的 火山口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由此引发出巨大的海啸,漩涡中心的海水涌起,高 达2000米左右,并且以每小时32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海面上扩散,海啸的涌浪形成约50 米高的水墙,向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冲击着地中海上的岛屿和沿岸的陆地。 仅仅是在希腊半岛,以及克里特岛上,这次海啸就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桑托林火山 的爆发,不仅促成了克里特岛上地震的发生,更直接导致了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泛滥, 将那个被斯里曼认为是特洛伊古城遗址的远古城市,在被战火焚毁之后,又深深地湮没 在厚厚的淤泥之下。因而人们在淤积土层里面,发现了夹杂着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却没 有找到任何尸体的残骸,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时,这一点正好是欧洲特洛伊平原上的这个古城遗址,与南美洲秘鲁高原上的蒂 亚瓦纳科古城不同的地方,两者之间出现的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一方面是特洛伊平原 上的这座古城,早在洪水到来之前,很可能就已经是废墟一片,而秘鲁高原上的那座古 城遗址在洪水到来之前,却仍然是一座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根据有关专家对桑托林火 山的火山灰进行的C-14检测,结果表明桑托林火山的爆发时间大约在4000年以前,因 而在特洛伊平原上的那个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中出现了战争的痕迹,也就尽在情理之中 了。 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平原与高原的区域性地形特征所造成的。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 泛滥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淤积土层较厚一些,而秘鲁高原上的洪水冲刷将会转眼消失, 淤积土层就自然会薄一些。因为离大海不远而平坦的特洛伊平原,与离大海相对较远且 地势陡峭的秘鲁高原之间的海拔高度差,毕竟在3000米以上。这一区域性地形特征差异 的存在,不仅使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一再地发生,淹埋了9座古城的遗址,而且还形象 地展示出了每次洪水的大小;而在秘鲁高原上的洪水似乎只发生了那么一次,蒂亚瓦纳 科古城至今仍傲然屹立在干燥荒凉的山坡上便是明证。 现在,无论是全球性的大洪水,还是区域性的小洪水,如果要使其能给先民们留下 深刻而恐怖的持久印象,并且进人民族神话,乃至宗教经典之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 那就是洪水爆发地方的海拔不应该过高,最好是平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洪 水滔天的死亡氛围;而有一个条件又是不相同的:那就是洪水爆发应该反复地发生,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洪灾的恐怖印象,从而使生活在平原上,特别是临近大海的江河三 角洲地区的先民们,对于洪灾的神化最为自然,也最为充分。通观人类的历史我们不难 发现,从民族神化到宗教经典,关于洪水故事的述说,无疑是体现出了这一点的。 在保留到现在的最古老的苏美尔人的吉尔加美许神话之中,在大洪水爆发的时候乘 坐方舟大难不死的人类始祖乌特-纳比西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道: 我把一切都装在方舟上,我把所有的银子装在方舟上,我把所有的金子也装在方舟 上,我把所有的一切和一切生命的种子,都关在方舟内部;我把亲人和家属,田野的牲 畜和野兽,统统都关进了方舟。 由此可见,在苏美尔人的神话里面,以人类始祖的“我”来进行的述说,实际上是 一个民族的大我,所述说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大迁徙的情景:我带着整个民族所 拥有的一切,开始逃离故土,以躲避洪水的祸患。 预定的时候到了!晚上,黑暗的主宰降下了不洁净的水,我观看了一下天的景象, 我被这种天气吓得发慌,我走进方舟,砰地把门关紧。风和雨在六夭六夜里毫不停息, 飓风统治着大地。到第七天开始的时候飓风才逐渐小下去,海平静了,风停息了,洪水 止住了。我看了一下海,听不见一点声息,全人类都成了淤泥,沼泽漫过了屋顶上去! 我打开窗子,白天的光照着我的面颊,我疯狂起来,坐在那里哭泣,眼泪沿着面颊向下 淌去。 在这里,展现出了逃难者的内心感受:苏美尔人面对洪水感到万分的恐慌,面对死 亡的世界更加感到莫名的恐惧,当终于能够再次面对生存的一线希望的时候,怎能不在 万分恐怖之中加入一分的惊喜,以致于无言相告,只能够热泪滂沱,泪流满面,以表达 那份烙在心头的感受。 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脱险呢? 我看了一下世界和海的空间,经过十二天行程,远处隐约现出了一座岛屿,方舟靠 近尼兹尔山,尼兹尔山没有放方舟离开。 根据有关专家的考察,这座仍然存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尼兹尔山,不仅离大 海与大河都不远,更为重要的是,它的高度还不到100米,因而与亚拉腊山现在的位置 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就表明,正如乌特-纳比西丁的方舟不是挪亚方舟一样,尼兹 尔山也不是亚拉腊山!尼兹尔山这座平原上海拔不到100米高的小山丘,对于洪水故事 来说,究竟将意味着些什么,其实是不难回答的。这就是:尼兹尔山是苏美尔人在洪水 爆发的时候,如何多次地进行整个民族大迁徙的历史见证。 这样,苏美尔人便不断地在大洪水来临之际逃难,然后再迁回,而后小洪水又屡次 爆发,他们又一再地逃离、迁回,直至最后决定一去不复返,以彻底免除洪水的祸患与 恐吓。同时,这也表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除了那次绝无仅有的全球性大洪水之 外,还爆发过无数次的区域性小洪水,在苏美尔人尚未离开这块土地之前曾经是这样, 在苏美尔人最后离去之后仍然一直是这样。其实,这样的情形在全世界的平原上可以是 说屡见不鲜的。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已经表明在苏美尔人离去之后,紧接着 称雄于整个平原的是巴比伦人。巴比伦人在各方面均受惠于苏美尔人,尤其在精神上所 受到的影响更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连民族神话之中的女主神伊什妲尔,竟然是吉尔加 美许神话里面出现的人物,即吉尔加美许的情人伊什妲尔女神,并且在巴比伦王国各地 的神庙中受到广泛的祭祀与礼拜。这是因为,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任国王萨尔恭的立国, 据说与女神伊什妲尔的大力救助是分不开的。 这位在公元前2360年出生的萨尔恭,据说也是处女生育的神人之子,在出生之后被 尚未出嫁的年轻母亲放进一个容器里,用沥青封好缝隙,然后丢弃在河里面,随波逐流 地漂浮,直到被女神伊什妲尔救起来。等到他长大成人以后,女神又帮助他成为巴比伦 人的国王。在抗拒外来侵略与平息国内烽烟的艰苦岁月里,萨尔恭不仅征服了美索不达 米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以苏美尔语和闪语作为官方语言,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国 家巴比伦。萨尔恭后来因积劳成疾,于公元前2305年去世。 正如考古发掘证实萨尔恭不是一个传说中虚构的人物一样,苏美尔人对于巴比伦人 的影响也是无可置疑的,仅仅从苏美尔语在巴比伦王国的地位就可以看出,除了作为官 方通用的语言之外,苏美尔语还被作为巴比伦王国举行祭祀的语言,特别是作为立法的 语言,由此可略见苏美尔人对巴比伦人的文化影响之一斑。这就表朋巴比伦人正是苏美 尔人智慧的全面继承者,无论是其政治、军事、法律,还是其宗教、神话、习俗,更不 用说在天文、数学、建筑等领域所受到的直接影响了。 在萨尔恭国王之后,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汉漠拉比,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 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伟大的立法者。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他不仅完全统一了整个美索 不达米亚平原,而且编定了人类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为了不让强者凌弱,并 使孤寡有所依怙,在巴比伦,他下令把自己的箴言刻在一根石柱上他这位执法之王的雕 像面前。”事实上,著名的汉漠拉比石柱法,并非是汉漠拉比自己思考出来的执法箴言, 而是他对从苏美尔人以来,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区的各个国家之中运用的各种法规及 教规进行融合改编的结果,最后形成了长达300节的综合性成文法典。 此外,现在仍然有一些人,如果看到一只黑猫在自己面前走过,往往会转过脸去, 据说这样可以避免厄运。这种习俗的来源过去常说是来自巴比伦人,实际上,这种习俗 是出自苏美尔人。而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计时方法,即每小时60分钟,每天24小时,钟 表上的刻度为12小时,还有以12为基本计量单位的“打”,都是在60进制的基础上发展 出来的,而对于6O进制的使用,也是通过巴比伦人,由苏美尔人那里承传至今的。 至于苏美尔人对于巴比伦人在其他方面的直接影响,甚至扩展到了毁灭巴比伦王国 的亚述人身上,因而有人认为巴比伦文化与亚述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希腊文化与罗 马文化一样,前者的所有文明成果,被战争爆发户的后者所完全吸取。事实上,如果从 地中海沿岸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说不定苏美尔文化既是巴比伦文化和亚述文 化的直接源头,又是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间接来源。 正如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智慧成果一样,巴比伦人也同样不能拒绝承受苏美 尔人曾经遭遇过的洪水灾难,并且在天灾之外,还得面对着人祸的袭来。在公元前689 年,用战火与洪水毁灭了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比伦城,并且连巴比伦大地上的泥土也要用 船运走,试图从地球上彻底抹掉巴比伦的亚述国王西拉克里布,就曾经宣称自己是苏美 尔人的直系后裔,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来自神人之子吉尔加美许那高贵的血液。所以, 西拉克里布不仅建造了庞大的有15个城门的城堡,以及巨大的面积达16000平方米以上 的宫殿,而且还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泥版图书馆,并在里面收藏了将近3 块泥版的书 籍。 其实,我们也必须看到,西拉克里布率领的亚述军队在毁灭巴比伦文化的同时,又 保存了苏美尔文化。因此,从客观上看,正如有人所评价的那样:“西拉克里布从任何 一方面来说都是个特殊人物,他天赋极高,爱好运动、艺术、科学,特别是技术。但他 所有的长处都被任性、暴躁的气质掩盖了,这种性格使他在想干什么事时一意孤行,毫 不顾及其是否可行。因此,他是一个糟糕的政治家。”最后,西拉克里布由于企图强立 幼子为太子,并且逼迫祭司以神谕的方式来予以确认。结果当他在神庙里面祈祷的时候, 被自己的那些年长的儿子们杀死了。 如果说西拉克里布以战争的洪流湮没了巴比伦城,那么,尼布甲尼撒则是通过战争 的方式来重建巴比伦城,也就是所谓的新巴比伦。这位在公元前604年出生的国王,自 称是天下首富的万王之王,夸口将在15天以内建成新巴比伦。尽管这一说法令人怀疑, 但是,至少尼布甲尼撒在重建巴比伦的时候,出现了两大建筑上的创新:一个是采用大 块石料来修建拱形建筑,一个是采用烧制的,甚至上釉的砖雕来修建大型建筑,从而使 新巴比伦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规模最大而又最为壮观的古代城市,给当时所有耳闻 目睹此事的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种深刻的印象,并没有被随后发生的战争与洪水完全抹掉,因为,新巴比伦雄伟 壮丽的恢弘气象,不仅在当年游历过新巴比伦的希罗多德这样的古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 里面得到了细致的描写,而且更在许许多多当地各民族的传说中一再地重现,尽管在传 说之中新巴比伦的形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正是根据历史著作与《圣经》提供的线索,在1899年4月,考古学家开始了对于巴 比伦城的发掘。这次从19世纪末开始,直到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才结束的,长达15年 之久的发掘,挖出了从萨尔恭国王以来所修建的数道城墙,以及尼布甲尼撒国王建造的 巨大建筑,即新旧巴比伦的整个古城遗址。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 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著名的巴比伦塔,以及精彩绝伦的伊什妲尔女神之门。 用大块石料建成的拱形建筑高高地耸立在地面上,给人一种远离人间喧嚣的感觉, 而当初的王室花园就建筑在这拱形建筑之上的巨大平台上面,怎能不使当年那些有幸进 人其中的人们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呢;而那些无缘亲自游览的人们,即使远远地望上一 眼,也算是多少领略到了天上人间的风采。相形之下,巴比伦塔更加能够使当年的人们 陶醉一番,这不仅是因为巴比伦塔是公共神庙,对所有的人开放,而且在于巴比伦塔是 巴比伦城中最为高大雄伟的建筑物。 巴比伦塔实际上是一座阶梯型的金字塔,一共有7层,最下面一层的边长为87.78 米,而整个巴比伦塔的高度也是87.78米,其中第一层高32.19米,第二层高17.56米, 第三、四、五、六层的高度均为5.85米,第七层就是主神庙,高度为14.63米,神庙 的墙上除了有金箔装饰之外,下面部分都是淡蓝色的上釉砖,而上面部分则是深蓝色的 上釉砖,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巴比伦塔的修建一共用了5800万块烧制的砖,在巴 比伦城中巍峨矗立,俯瞰全城,充分显示出巴比伦人的智慧与财富,成为巴比伦文化的 辉煌标记。这就难怪《圣经》里面要描写“天下人”企图模仿巴比伦人,来修建巴别城, 特别是巴别塔,以扬名天下。 伊什妲尔女神之门座落在通往巴比伦塔前面的广场上,广场两边的墙壁高达6.83 米,并且在每面墙上各装饰着60头狮子的彩釉浮雕。每头狮子浮雕大约长2.13米,这 正是伊什妲尔女神的化身。这两堵高墙与女神之门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条通往巴 比伦塔的宽敞通道,从国王到平民,都是在进入广场以后,再通过伊什妲尔女神之门, 最后到达主神庙中去的。伊什妲尔女神之门到现在还保留下来的部分,大约仍有15米高, 而在当初,还有着两个巨大的高塔来做为门楼,上面装饰着巴比伦人的神话与宗教中的 各种圣兽浮雕,其数量根据考古学家的估计,可能多达575幅,由此可以想见当年那种 光彩夺目、震撼人心的气氛。 巴比伦作为古代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历经洪水与战火的毁灭之后,仍然为 人们留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古城遗址,来默默地述说着先民们饱经磨难的生存与奋斗。 它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文化里程碑,因而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就是通向未来的“神之 大门”。由此可以想见,巴比伦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曾经产生过多么巨大的 影响。尽管在《圣经》里面这种人的创造性努力,已经被耶和华视为对于神的绝对权威 的挑战,并对巴比伦一词进行了民族之神的语言改写,以巴别一词的“变乱”来加以取 代,但是,这只不过表现出了两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两种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某种差 异而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宗教发展过程之中,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