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倒流一万年 作者: 周国兴 人是动物①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它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 ①原载《人之由来》,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物质的世界由无机物、有机物和有机的生物构成。生物是有生命的实体,它具有新 陈代谢的机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形成了庞大的 生物王国。所有的生物虽然大小有别,形状各异,但在科学上都可以将它们分门别类地 进行研究。 首先,它们被确立为一个个基本单位,叫“物种”或“种”。每一物种内部的成员 间都可以自由婚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而不同物种的成员间在自然状态下却不 能随便婚配,即使婚配而产生了后代,这些后代也是不育的。 血缘相近的物种拥有许多相似的特点,由此构成了较大的分类单位——“属”,由 “属”一级又可构成更大的单位“科”,进一步依次为“目”、“纲”和“门”。有时 这样的分类等级不敷应用,还有“亚”、“超”等亚级或超级结构,如“亚科”、“超 科”等等。 每一种动物或植物,只要搞清楚了它所隶属的门、纲、目、科、属和种,也就搞清 楚了它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在这一章里,我将首先开宗明义地告诉你,人是动物。人是动物,这样说岂不亵读 了人类?不,我只是说出了人的本来面目。人确是个动物,你看,他的血肉之躯,他的 呼吸、消化、排泄和繁殖机能,哪一点不像动物? 那么,在动物学家眼里,现代人是怎样一种动物呢?让我们来探索一下。 1.世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属同一物种。 正像对待其他动物一样,科学家们能用同样的方法对人进行研究。他会这样来描述 人: 身高:成年个体自1.2米至2.0米。 肤、发色:变化很大,颜色由浅淡到黑色。 毛发:除了腋毛、阴毛外,多数人身体其他部分的毛少;头发长,成年男性有胡须。 行动方式:直立行走。 食性:什食,食物有果实、蔬菜和肉类,通常熟食。 分布:全世界各地均有。 世界上所有的人,尽管有黄、白、棕、黑诸种之别,但在生物学上均属同一物种。 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不同人种间完全可以自由联姻,所生的混血儿长大后,都具有正 常的生育能力。现代人在生物学上属同一物种,种名为“智人”,拉丁文学名为Homo sapiens,这里Homo是属名,为“人属”,sapiens是种名,意为“智慧的”,合起来的 意思是“智慧的人”,简称为“智人”。 黄皮肤的中国人、白皮肤的法国人、黑皮肤的刚果人和棕皮肤的澳大利亚人,如果 手携手地漫步在***广场上,你不要惊讶,虽然他们在肤色和外形上有不少的差异, 但在生物学上都同属一个物种——智人种。 2.人是脊椎动物。 所有的动物可以由它们体内是否具有脊梁骨(脊柱)而分为两大类,有脊梁骨的为 “脊椎动物”,如鱼、蛙、蛇、鸟和狗等;不具备这一结构的叫“无脊椎动物”,如蝴 蝶、蜘蛛和蜗牛等。 脊椎是由许多单个的脊椎骨连在一起构成的,它是动物身体的支柱。有了它,动物 的身体变得坚强有力,同时它还起着保护脊髓和内脏的作用。脊椎动物还具有另一重要 特点,即它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脑和脊髓的分化,脑的出现可了不得,因为有了脑 才会有高级思维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 摸摸自己的后背就会发现,我们也有一条脊梁骨,所以人也是脊椎动物。 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具有这些基本的特点,是由同一祖先进化来的。 3.人是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它们各有一些共同的特 点,使一些血缘相近的动物构成相应的类别。 脊椎动物中有一类身披毛发,皮下有脂肪层和汗腺,这样就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它 们的中耳有三块分离的小听骨,即蹬骨、槌骨和砧骨。尤其是雌性个体有发达的乳腺, 幼仔出生后由母体喂养乳汁,这类动物就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吗?所以人也是哺乳动物。于是,人跟牛、羊、兔的血缘 关系要较之他跟鱼和鸟的关系近得多。 人和其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具有为哺乳类所共有的特点,所以有共同的起源。 4.人是灵长类动物。 哺乳动物又可以分为各种类别,其中有一类很特殊,它们的手指和脚趾上长的是肩 甲,而不是尖爪;它们的大指(或大趾)能触及其他四指(或趾),因而具有对掌(或 (足庶))作用。它们的上、下颌上各有四颗门齿,此外,它们还有进步的立体视觉, 这类哺乳动物被称为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包括不少种类,有各种各样的猴和猿。 灵长类被动物学家们分为原猴和猿猴两大类,前者为低等的猴类,如狐猴、眼镜猴 等;后者由高等的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等与猿一起组成。猿猴的特点是:身体 增大,眼窝在面部的位置向两侧外移,使得视觉大为改善,颞窝被分隔开来。此外,它 们有较强的探究心理和强烈的好奇心,常是处于一种兴奋的、不安定状态。 看看我们自己的手指甲(趾甲),看看我们的牙齿,用手抓握些什么东西,还有那 不可遏制的好奇心,愈是神秘愈要去探究的心态……不难发现,我们跟灵长类其他成员 一样,没有什么例外,所以我们人也是灵长类动物,而且被列入猿猴这一大类之中。 人跟其他灵长类动物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故有共同的起源。 5.人也算一种猿。 猿和猴虽归于一大类,但在外形上猿和猴有明显区别,猴子有尾巴、颊囊,有臀疣 ——臀部上裸露的胼胝体。猿类(除长臂猿有臀疣外)没有猴子的这些特点,却有自身 的特点: 例如,猿类的下臼齿上有许多齿尖,它们为“丫”型沟纹所分隔,而猴子下臼齿的 齿尖呈双脊型;它们的肩肿骨不似猴子的肩肿骨那样位于肩部的两侧,而是位于背侧。 人跟猿类很相似,不仅表现在上述的外表特点上,还表现在体内结构上。例如,骨 胳、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排列方式,大脑、胎盘和阑尾的特点两者都很相似。人和猿类有 相似的血型,这也是其他动物(包括猴类在内)所没有的。 身体结构上的相似,往往反映机能活动的相似。据有的科学家研究,人跟猿类一样, 曾在远古的某段时期内,采用过相似的行动方式“臂行法”,即用双臂吊荡,摆秋千似 地在树丛间移动。 所有猿类,包括人在内,机体上都具有臂行的适应性特点,它们主要反映在颈部以 下至腰部以上的部分躯体上,也反映在双臂和手的结构上。 例如,它们有长长的手臂,手部引长,手指呈钩状,拇指相对较小。人的手由于适 应使用和操作工具,大拇指变长,但整个手掌仍可作钩状抓握。它们的上臂骨(肋骨) 的头部朝向内侧,接纳肱骨头的肩穴朝外开口;而四足行走的猴类的肱骨头朝向后侧, 肩穴朝前。 人和猿的肩部很宽,增加了手臂活动的范围,有利于臂行。它们有长而粗壮的锁骨, 短、扁而宽的胸骨,整个胸部加宽,前后径短缩。脊柱的胸段弯向内侧,肩肿骨位于背 侧。此外,腰椎也短缩,最下两个腰椎与骶椎愈合。腰部变短,使胸部与骨盆靠拢,加 上外尾的消失,这些都有利于躯干在树上吊荡行动。当然,肩部的肌肉,也因适应臂行 而得到改造和加强。 现在科学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人和猿对臂行法的适应性变化,究竟是从共同祖先 遗传来的呢,还是适应相同的行动方式而独自发展起来的? 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从过去解剖生理和组织胚胎等宏观方面的研 究,发展到细胞内部细微结构等微观方面的研究,甚至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人与猿的血缘 关系。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的起源,从而产生了新的学科分支——分子人类学。根 据分子人类学的新资料,科学上已拥有更多的证据,证明人与猿确实存在密切的血缘关 系。 例如,所有灵长类的血液中都有一种叫“血红蛋白”的蛋白体,它的作用是将肺部 吸来的氧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里去。蛋白体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氨基酸一共有20种, 不同的蛋白体由数目不等的各类氨基酸按不同顺序连接而成,这些氨基酸先连成一种链 状结构,叫肽链,再由后者联结成蛋白体。 现在已知道,哺乳动物的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组成的4条肽链所构成的。各种 灵长类动物的血红蛋白中有两种肽链,一种叫阿尔法(α)链,它的变异不算很大;另 一种叫倍塔(β)链,灵长类中这条链的变异显著。然而在这条链上,人和猿的差异远 不及人与猴类的差异大,表明了人与猿密切的血缘关系。 分子人类学还从生物遗传物质来探索这种血缘关系。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核酸,生物体的遗传特性主要由核酸决定,其中遗传信息的 携带者为脱氧核糖核酸(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里一种叫“染色体”的丝状体内。 据研究,人的体细胞有46个染色体,大猿的为48个,长臂猿的为44个。猿类的染色 体数目跟人类十分接近。通过研究还表明,黑猿的DNA结构与人不同之处仅有2.5%,而 猴类与人的DNA差异却达10%以上。 大型猿类与人确实相似,难怪很早就被称为“类人猿”,意思是“类似于人的猿”。 其实,反过来说,人类与猿类有如此众多相近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也算一种猿, 也难怪在生物分类学上,人和猿联为一体,共同作为“人形超科”或“人猿超科”中的 成员。 早在100多年前,伟大的英国进化论者达尔文,曾根据当时科学所拥有的证据,提 出了“人猿共祖”的理论,认为人和猿类的相似性是如此之大,表明了他们密切的血缘 关系和共同的起源,他们来自共同的远古祖先——古猿,而现代的类人猿是人类的表兄 弟。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这种理论是可信的,从生物演化的眼光看,人也算是一种猿, 这一点儿也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