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1896年1月,他们在巴黎“大咖啡馆”将影片《拆墙》倒过来放映。他们用了“走马盘”里已经用过的一种方法,使墙好象突然修好似的,从一片灰尘中竖立起来。以后普洛米奥在他用同样的特技方法摄制的影片《迪安娜在米兰的沐浴》中,也表现了跳水者先把脚从水里面伸出来,然后很快地跳上了跳板。这种技巧虽很有发展前途,但还是赶不上1896年春季普洛米奥在威尼斯发明的“移动摄影”的重要。

  普洛米奥曾经这样说明促使他发明“移动摄影”的经过:“当我乘游艇回到旅馆的途中,我看到河岸好象从船面前溜走似的,越离越远了。于是我就设想:电影既然能使不动的形象产生运动,那么我们也许可以改变这种办法,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使不动的东西发生运动。”

  于是电影摄影机第一次开始活动起来了。这种手法获得了很大成果,它可以把人们在火车上、爬山电车上、轻气球上以及巴黎铁塔的升降梯上所看到的风景拍摄下来。但是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的“移动摄影”只应用于纪录片方面,1896年狄克逊所用的“摇拍”,情形也是一样。

  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摄影师们对电影的贡献虽然很大,可是停留在某种技术水平上的卢米埃尔的现实主义却未能给予电影以它所应当具备的主要艺术手法。

  经过18个月以后,观众对于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已经不感兴趣了。这种一次只能放映一分钟,而在艺术手法上又仅仅限于题材选择、构图和照明的活动照片,由于它的表现方法只是纯粹的平铺直叙,结果把电影导向了死胡同。

  要想从这种情况下摆脱出来,电影必须应用与其相似的另一种艺术,即戏剧的艺术来叙述故事。乔治·梅里爱所做的就正是这一方面的工作。

  乔治·梅里爱的天才的主要标志,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他首先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但实际上,在他之前已经有些先驱人物这样做过了。

  据我们所知,狄克逊和库恩曾经在摄影棚里导演过影片。在巴黎“大咖啡馆”放映电影以前,亨利·约利已经模仿爱迪生的色情影片,为他替百代公司制造的“电影视镜”拍摄过一部名叫《交际花脱衣》的影片。在百代公司的影片目录里,同时还有一些表现犯罪和色情的简单故事片。美国的比沃格拉夫公司此时也摄制过一些简短的喜剧片,如《剧场的帽子》、《枕头战》和《黑孩子洗澡》等等。但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影片和卢米埃尔、高蒙、斯克拉达诺夫斯基以及威廉·保罗的影片一样,仍以户外片和新闻片占绝大多数。

  新兴的电影艺术也和以前的戏剧艺术一样,选择了《基督受难》的故事作为最早的重要题材。我们认为最早拍摄《基督受难》的是卢米埃尔公司。这部表现耶稣基督生活与受难的影片(从方士膜拜婴儿基督起,到基督复活止),可能是布雷托和乔治·亚托于1897年在巴黎导演的。但影片在美国上映时,广告却宣称它是在波希米亚的霍里茨根据捷克农民演出的一出堪与奥贝拉美高①相比美的《基督受难》剧拍摄的。事实上,这第一部在电影中表现戏剧的重要影片是和留存到现代的中古戏剧和宗教神话剧确有关联的。

  --------

  ①德国巴伐利亚省的一个城市,以通俗戏剧著名,《基督受难》一剧曾在该城演出十年之久。——译者。

  从美学观点来说,这部影片的成就实很有限。剧中人物在大幅画布做成的布景中演出,小得简直使人看不清楚,拍下来的画面更加重了这种单调。可是这一长250米分为13部分的影片却能放映一刻钟,这对于观众来说已是一个奇迹。在电影中以“十字架之路”的油画形式,以活动画片及用于幻灯及“立体镜”的图片形式来叙述一个长篇的故事,这还是第一次。

  美国某剧院的老板曾用一万美元的代价收买了卢米埃尔的这部《基督受难》。另一位没有买到这部影片的竞争人,蜡人馆经理霍尔曼,则想用较少的资金来摄制一部更好的影片。他在纽约某大饭店的屋顶上排演了一出《基督受难》剧。这部影片的导演据说是一位“立体镜”的专家,他曾要求演员拍戏时站着不动,但人们并没有照他的办法去做。这部至今未保留一张剧照的影片,似乎超过了它所模仿的卢米埃尔的《基督受难》剧,所获得的成功也更大。它在长时期内被传教士所利用,带到各地放映。以抄袭和翻印①为能事的费城人西格蒙德·刘宾也摄制了一部《基督受难》片。在这部影片里,从搭在院子里的背景上面可以看到邻近房屋的窗口挤着一些好奇的观众。

  --------

  ①翻印是从“正片”制成“复制的底片”,由此再印出许多新的拷贝。

  在法国,基尔希纳(别名里尔)摄制的《基督受难》一片,比卢米埃尔似乎还要更早。他在“国王照相师”比鲁的资助下曾摄制《沙皇游历巴黎》一片,接着又摄制过一部名叫《新娘就寝》的影片,后一影片是根据女演员路易丝·米莱在巴黎奥林匹亚剧院演出的哑剧摄制的。

  和卢米埃尔的影片以及两三部爱迪生的影片一起保存到现在的《新娘就寝》,是稀有的初期作品之一。女演员米莱的身材略嫌肥胖,面部表情也有些庸俗,但她的舞姿却极优美。由于连续拍摄的技巧使那些因服装演变而丧失的女性风姿得以重现出来。她的舞蹈动作具有典礼舞那样的优美感,而这种舞蹈的轻快和动作的迅速并未因此排斥掉它的庄严性。色情的表现只限于显露一下白色丝袜绷得紧紧的膝盖。从她飞翔得象蝴蝶的裙子旁边,人们几乎看不见那位笨拙可笑的丈夫的黑色衣边。

  里尔的《基督受难》剧,是由一些在残废军人节上表演宗教剧的演员们来演出的。我们对于这部已经遗失的影片,只知道里尔曾经用一件白色紧身的长袍,在基督身上形成各种曲线。里尔除了摄制色情的影片以外,还替资金雄厚的天主教出版机关“波纳出版社”摄制了一些用于传教或娱乐的影片。他死于1900年前,在他死前,他已不再从事导演工作了。

  但电影戏剧的真正诞生,直到乔治·梅里爱手中方始实现。

  乔治·梅里爱这位35岁的巴黎人,十几年来一直经营着罗培·乌坦剧院,它是由这位著名的魔术师为了表演戏法而设立的小剧场。乔治·梅里爱很富有,过着优裕的生活。他的妻子和他结婚时,给他带来了二万五千金路易①的财产。梅里爱的父亲是一个经营鞋子工厂的厂主,留给他一笔很大的遗产。罗培·乌坦剧院的营业当时非常兴旺,也给梅里爱这位剧院老板带来了很多收入。

  --------

  ①法国路易十三时代铸造的金币,每一路易值20金法郎。——译者。

  以魔术家及制造木偶和演出木偶戏为职业的乔治·梅里爱,是对巴黎“大咖啡馆”的第一次电影放映深感惊奇的观众之一。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传闻:梅里爱曾要求安东尼·卢米埃尔把他儿子发明的机器卖给他,但安东尼回答说:“活动电影机”不会流行很久(卢米埃尔的机器实际只流行了十八个月),因此他要自己取得这一发明所能得到的利益。安东尼这种想法很对,因为当时曾有人向他出过一千金路易的高价,他都不肯出卖,而不出一年,“活动电影机”却给安东尼带来百倍于此的收入。

  几周以后,乔治·梅里爱从伦敦的光学家威廉·保罗那里买到了一部放映机,并向柯达公司购买了价值一千四百金路易的胶卷。梅里爱拍摄的初期影片全无一点独创性。《玩纸牌》、《街头风光》、《水浇园丁》、《火车到站》、《工厂大门》、《铁匠》、《海水浴》、《儿童玩耍》等这些影片,都是模仿卢米埃尔的,而《蛇的舞蹈》和《杰出的画家》,则是模仿爱迪生的。梅里爱在1896年摄制的80部初期作品全无独创之处。魔术表演的影片也同样没有创造性。在他之前,卢米埃尔拍摄过特莱威的戏法,第米尼拍摄过雷那利的魔术,他们都没有利用特技摄影。

  梅里爱的创造性,是在他注意到特技摄影以后,即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洛伊他的美丽的庄园里用8万金法郎建筑了一个摄影场以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

  他对于特技摄影的运用,是在偶然的情况下领会到的。某次他在放映从巴黎歌剧院广场摄来的影片时,发现一辆行驶于马德兰—巴斯底间的公共马车忽然变成了运灵柩的马车,他感到非常奇怪。但稍经思索以后,他就找到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原来在摄影时胶卷被挂住了,而摄影机仍在继续运动。当然巴黎的交通是不会因为摄影机顷刻之间的故障而停止的,就在胶片挂住这样短短的刹那间,运灵柩的马车恰好来到了公共马车的地方。这件事情对梅里爱来说,实和“牛顿的苹果”一样,使他由舞台的特技专家一变而为银幕上的特技专家了。

  1896年10月拍成的《贵妇失踪》,就是用这种技术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在罗培·乌坦剧院这种将贵妇人从有变无的戏法,原需借助于机器装置和地板活门。但在舞台上却不可能拍摄这种戏法;在第二帝国末期照相师所用的人工灯光对于电影还很难应用。梅里爱在1906年以前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即在1897年为拍摄歌手波留斯的四个节目时,曾应用过一次人工灯光。

  在拍摄《贵妇失踪》的时候,蒙特洛伊的影片还是在露天拍摄的。一张布景挂在花园的墙上,因为没有地板活门,梅里爱就用停拍一分钟的方法,使贵妇人离开镜头,这样,在放映影片时,就可以看到她所坐的椅子上忽然空无所有,使梅里爱这位魔术家(他在很短一段曝光时间里一直站在原地不动)无须再去翻弄他那块传统的黑布了。

  但这种使形象消失的方法,还不能把贵妇人变成魔鬼、花瓶或者花束。后一特技,是在一年以后,在影片《浮士德与玛格丽特》中才开始应用的。这一题材在卢米埃尔的影片里早已用过,但在梅里爱的影片中,却成了一种新的主题。

  1897年是梅里爱收获最多的一年。无疑地,他从霍布金斯在美国出版的《魔术》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多知识。这是一本真正关于幻术和特技照相的百科全书,里面叙述了在照相术非常发达的时代——第二帝国时代——发明的种种技巧。

  “魔术照相”在梅里爱手中变成了“迭印”。同时他还利用了“合成照相”、“二次或多次曝光”、“画托”或“黑魔术”等技巧(这些都是当时摄影场里惯用的术语)。这些特技摄影被用来代替由于没有机械装置因而不能在蒙特洛伊摄影场实现的某些戏剧手法。

  梅里爱还是第一个将模型(在剧院和马戏团里当时已经应用)和透过玻璃鱼缸的摄影(在魔术中也有同样的做法)应用于电影的人。他的多次曝光,次数最多时到过7次(如《管弦乐队队员》、《音乐狂》两片就是这样拍摄的)。最后他还将移动摄影作为一种特技摄影法来应用(如1901年拍摄的《橡皮头的人》就应用了这一方法)。

  这类特技摄影,在梅里爱之后变成了电影技术的要素。但梅里爱利用特技,经常是为了使人感到惊奇。它本身成了一个目的,而不是一种表现的手段。梅里爱发明的是未来电影语言的音节,但他应用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咒语而非表达意思的语句。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魔术方法和电影语言应用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更特别的是梅里爱对蒙太奇的概念。卢米埃尔的摄影师们是从摄制报道片的体验中体会到蒙太奇的,他们把在不同场所拍摄的各个场面,根据事实联系的自然逻辑互相连接起来:而梅里爱,却把从厨房里走出来的灰姑娘和走进舞厅的灰姑娘连接在一起,而把它称作“场面的转换”。

  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获得的成绩,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但他这种应用也并不永远是机械的,例如他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时,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和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则极不重视。

  无声电影的需要,也使梅里爱不得不把舞台装置和照相馆里幕景的特别技巧结合起来。由于他从不应用人工灯光,因此为了塑造人物和表现某种感情或情景,他就必须加强幕景的作用。

  在蒙特洛伊的摄影场里,道具和房屋是用锯木板制成侧面景片,或者是画在背景的布幕上的,因此看起来很象真的一样。为了使背景调和,梅里爱又用水彩颜色画出影子和光,把一切描绘得真假很难分辨,这种真假的混淆对于构成这位导演特色的幻想性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