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世界电影史--第八章 德国电影的新发现



第八章 德国电影的新发现

  1910年以前,在电影上从属于哥本哈根和巴黎的德国,只有一些小影片公司,散处在从海德堡到施特劳宾,从慕尼黑到科伦的各个地区。

  发明家马克斯·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创立了一家制片公司,由他自己担任演员兼导演。这家公司并不经常生产影片,制作的影片内容也很平庸(如1905年左右摄制的喜剧片《奥尔良的圣女》)。另一个先驱者奥斯卡·梅斯特,却摄制了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影片。这些影片模仿百代公司的产品,但在艺术和商业成就上却远远赶不上百代(如1902年摄制的《莎乐美》,1906年摄制的《梅逊的磁器》等影片)。可是这家公司却首先在德国电影上培养了一个女明星,即亨尼·鲍登,她从18岁起就在一些小型的有声片里和她父亲弗朗兹·鲍登所导演的舞蹈片里,开始担任演员了。

  电影企业在卡特尔发源地的德国发展比较迟缓,但也出现过几个联合组织或集团。1912年,有一家维也纳银行支持的“派古影片公司”(又称“联合影片公司”)在制作影片上很活跃,“德意志影片公司”也是如此,影片生产因此发展起来。奥托·里卜特模仿雅塞的分集影片《尼克·卡特》,马克斯·麦克成为摄制惊险片的专家,理查德·埃克堡、理查德·奥斯瓦尔德(《无声的磨坊》一片的导演)和古特·斯塔克开始他们的制片工作。但他们的影片,质量仍不高,从今天保存在电影资料馆里的几部影片来看,它们都枯燥乏味,沉闷而令人生厌。

  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电影开始出现向艺术方面发展的迹象。

  然而派古影片公司将戏剧和文学上的名著拍成电影的尝试并未取得成功;用60万马克聘来的名舞台导演马克斯·莱因哈特只给派古公司拍了几部虽有趣味但在商业上未获得成功的影片(如《威尼斯之夜》、《幸福岛》)。丹麦人斯特伦·赖伊在柏林导演了几部影片(如《一切罪恶都在地上》)之后,给德国电影制作了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布拉格的大学生》。这部摄制费达两万马克的影片是根据小说家汉斯·埃弗斯所写的剧本、由摄影师基杜·齐佩尔在波希米亚拍摄的。它的主要演员是保罗·威格纳和丽第亚·沙尔莫诺瓦。保罗·威格纳当时是马克斯·莱因哈特手下最有名的一位演员。

  斯特伦·赖伊在拍了《没有门窗的房子》(1914)之后,在战争中阵亡。但他所参加的流派由保罗·威格纳继续下去。后者和剧作家亨利克·卡莱恩合作,在古老美丽的布拉格自然背景中拍了一部名叫《泥人哥连》的影片,片中的幻想题材是用现实主义手法来处理的。战争结束以后,威格纳和卡莱恩又用表现主义的手法重新拍摄这种来自中古浪漫主义传统的题材。因此这两人可以说是德国电影艺术的主要开创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欧洲划分为三个地区。在西部,法国、英国和拉丁国家被美国电影直接征服。在东部,领土广阔的俄国只能从海参崴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输入一些外国影片。而被以上两个集团所孤立、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中欧,则被德国所统治,放映节目极为缺乏。

  德国的工业界此时已了解到,电影在美国已成为一种获利极厚、华尔街对之发生兴趣的大工业。因此,对中欧地区供应影片,就如生产食粮代用品那样,很快地成为一种“国家的责任”,德国参谋本部也了解到这一点的重要性。1914年7月4日——这时正是处于提高军队和人民中的战争情绪至关重要的时期——德国鲁登道夫将军建议陆军部,在合理化的基础上立即将德国电影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力量联合起来。这一建议获得了兴登堡的支持。接着一些经营银行、化学工业、电气工业和军需工业的大资本家联合起来创办了一个强大的公司,这就是“宇宙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以它的缩写名称U.F.A.为一般人所知的“乌发公司”。

  “乌发公司”是一个将各大制片商联合在一起的卡特尔组织,正如爱迪生的托拉斯一样。德国卡特尔的组织方法和美国的托拉斯没有什么差别,它们的目的同样是为了争取企业的独占,只不过在美国,这种联合在表面上好象是被谢尔曼法案所禁止,而在德国,这种联合却受到政府的奖励和保护。

  当时德国已具备了建设强大电影工业的全部条件。在战争爆发后的头几个月内,德国电影院观众的人数也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增加极大。落后的德国放映事业此时也急起直追,迅速发展起来。从1908年起,强大的化学工业开始注意胶卷的生产,新生产的“阿克发”胶卷在某些方面,要比“柯达克”胶卷还要优良。由于光学仪器和电气机械的制造也非常发达,使电影院和制片厂能够获得所需的装备。但电影艺术人员还远远赶不上需要。

  德国的孤立刺激了影片的生产。柏林方面从中欧各地聘请了大批的技术家和演员。除了来自丹麦的演员以外,还有来自维也纳、布拉格、华沙、布达佩斯的优秀演员。如继丹麦女演员阿斯泰·尼尔森以后,接踵而来的还有艺名波拉·尼格丽的波兰演员阿波罗尼亚·夏路配兹和曾经在那部富于幻想的分集影片《精灵》(由阿尔贝特·纽斯和奥托·里卜特合导)中扮演主角的丹麦人奥拉夫·封斯,以及后来成为导演的罗马尼亚籍演员鲁普·皮克等人。

  鲁普·皮克是在1916年由阿瑟·鲁滨逊导演的《恐怖之夜》一片中和强宁斯共同演出时,获得首次声誉的。艾米尔·强宁斯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主演《两兄弟》一片,这部影片是由捷克人罗伯特·维内博士根据阿尔封斯·都德的原作改编的。此时维纳·克劳斯和康拉德·伐伊德已在摄影场出现,而亨尼·鲍登则在卡尔·弗拉立希导演的影片中,继续她的明星生涯。保罗·莱尼导演了他的初期作品。专门导演侦探片和幻想片的乔·梅伊则正在计划将维也纳青年剧作家弗里茨·朗格的剧本拍成电影。由乔·梅伊开始拍摄的分集影片《乔·迭伯斯》,此时由埃瓦尔德·安德烈·杜邦继续摄制。……所有这些以后使德国电影走上兴盛之途的人,在1915到1916年间,都汇集在柏林的制片厂里。但德国电影真正的兴盛高潮则在大战结束以后方才开始,当时“乌发公司”有克虏伯、未来的法本化学公司及德意志银行的支持,已将过去“北欧公司”所拥有的电影院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被战败气氛所笼罩着的德国,这时已建立了一些设备优良、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堪与匹敌的制片厂。意大利的场面豪华的影片获得极大的成功还是新近的事。因此“乌发公司”的股东们向他们的导演们建议,以意大利电影作为蓝本来摄制影片。乔·梅伊为了拍摄《威利塔斯·汶西特》一片,特地建筑了一个罗马式的竞技场,让狮子和基督教徒同时在里面出现。欧内斯特·刘别谦在拍摄一系列的喜剧片里已经显示出他的才能,此时则被委托去摄制规模浩大的《卡门》。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由刘别谦所喜爱的剧作家汉斯·克拉利编写,题材主要是根据梅里美的小说,而不是根据比才的歌剧。这部影片和好莱坞拍摄的《卡门》恰好相反,无论是波拉·尼格丽扮演的吉卜赛女人也好,或者是哈莱·里德克扮演的堂·何塞也好,都带有自然主义的色彩。

  《卡门》的上演,正值德国战败、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之时。在德皇逃跑后成立的共和国将先前“乌发公司”的官股全部抽回。从此“乌发公司”成为一个私营的公司,它所属的从事战争宣传工作的机构也宣告撤销。但成为“乌发公司”唯一股东的大财团,对于公司的业务方针并没有加以变更。刘别谦摄制的影片就证明了这点。他以极豪华的场面接连拍了一部反法的影片《杜巴莱夫人》①和一部反美的影片《牡蛎公主》。1919年,“乌发公司”的影院“动物园电影宫”开幕,放映《杜巴莱夫人》一片,这是德国电影争霸时代的开始。“乌发公司”把丹麦电影的势力从德国境内驱逐出去以后,接着就收买了瑞士、北欧、荷兰、西班牙等国内的电影院。在协约国家,它遇到了抵制。但波拉·尼格丽和艾米尔·强宁斯所主演的豪华影片《杜巴莱夫人》仍突破了这种抵制,因为人们认为这部影片的本质,只不过是指责1789年革命的过激,而且认为在战后社会骚动不安的世界中,这部影片的出现正合乎时宜。

  --------

  ①杜巴莱夫人是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译者。

  在摄制场面伟大的故事片方面,德国成了衰落的意大利的继承者。这些影片把改革战前戏剧的莱因哈特所用的巨大场面调度应用于银幕上面。莱因哈特的门徒刘别谦,将莱因哈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即具有东方风格的哑剧《爱妃苏姆隆》,摄成了影片。刘别谦当时对凡是场面伟大的影片,都加以摄制,如神话剧《木偶新娘》、具有现代布景的小歌剧《野猫》、豪华的历史片《女后安娜传》和《法老之妻》。迁居德国的波兰人布科维茨基,此时拍摄了《丹东》一片,描写这位革命法庭的法官怎样被一个女人的爱情所累,葬送了他的生命。他的声望曾一度超过刘别谦。布科维茨基接着又拍了《奥赛罗》、《萨福》和《彼得大帝》,后来被好莱坞聘去。除这些影片以外还有奥托·里卜特根据弗里茨·朗格的剧本摄制的《佛罗伦萨的鼠疫》,理查德·奥斯瓦尔德摄制的《汉密尔顿夫人》和《吕克莱丝·波尔基亚》,亚逊·冯·柴雷皮的《卡德琳女王》和宣传国家主义的作品《腓特烈大帝》(奥托·盖布尔主演)。

  为了避免意大利电影中的严肃性,人们有时采取了野史的形式,有时则用闺房秘事来说明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刚到达柏林不久的年轻匈牙利人亚历山大·柯尔达,当时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摄制了一部《亨利八世秘史》,而获得了一笔很大的收入。

  刘别谦对莱因哈特处理群众场面的方法颇有研究,同时他也知道怎样将德国传统的喜歌剧搬上银幕。他的想象虽然很庸俗,可是却很动人,并且很有力量。他的《牡蛎公主》一片,尽管人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毕竟不象影片《杜巴莱夫人》那样粗野。在这部作品里,正象他那部巴伐利亚的露天喜剧《黑白姊妹》的情形一样,不论是色情的隐语,或者是用手大拍屁股的动作,也含有对社会习俗的讽刺,而这种讽刺当然对美国亿万富翁是没有危险的。

  和刘别谦影片的成功所产生出来的倾向处于对立状态的是表现主义派,这一派具有更多的独创性和典型的民族性。

  象阿巴贡或唐璜①同样成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卡里加里博士,乃是电影所独创的第一个悲剧的典型。这个典型所代表的与其说是一个人物,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状态,即一种残忍和急躁、幻想和疯狂的混合心理状态。《卡里加里博士》这部有名的影片,今日已成为了解德国精神的关键作品之一。

  和捷克人汉斯·雅诺维支共同编写《卡里加里博士》剧本的奥地利人卡尔·梅育,可以说是德国无声电影中一个最富于个性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因赌博而破产的商人家庭,做过商贩、流浪画家,并且据说还当过演员;在大战期间,他当了兵。由于他的行动反常,曾经被送进精神病院去治疗。他的朋友雅诺维支在复员后,曾有一段时期搞过文学,后来又改行当油商。这两个青年在他们的剧本中掺杂了他们个人的经历,例如,精神病院、性犯罪、节日市集上表演的玩艺。他们剧本的中心思想,按照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说法,是对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卡里加里博士(此名出自斯丹达尔的书信集)为象征的权威的反抗。影片里的精神病院院长卡里加里博士对青年舍扎尔施行催眠术,把他作为市集上供人观看的玩艺,并且驱使他在夜里去做可怕的杀人勾当。舍扎尔终于因为精力耗尽而死,而卡里加里的假面具被戳穿以后,也被当作疯子,送进疯人院拘禁起来。



其它文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