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其它文库人文知识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

作者: 乔治·萨杜尔



  百老汇的成功作品以及所有过去和现在最能“叫座的戏剧”,都被有计划地拍成影片。在这方面也曾产生一些有相当价值的作品。在欧洲,人们过于把这些影片的成功归之于导演的个性,而事实上美国的导演和大西洋此岸的导演完全不同,他们的职务只限于指导演员的演出,对于电影艺术方面的一切事务从不掌握,只听凭制片人去决定。影片的题材、改编的原作、演员的演技、制片人的才能或一些偶然的时运经常是这些影片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例如在根据芬尼·赫斯特的小说改编的影片《芳华虚度》里,原作缠绵悱恻的情节和爱琳邓的动人演技对这部影片的作用,远超过J.M.斯塔尔的编导作用;《绿色的牧场》这部号称古典的黑人影片,它的成功更多地是由于原作者康纳利,而不是由平庸的威廉·凯莱的导演;泰伊·迦尔内特导演的影片《单行道》则是根据劳勃特·劳德的神秘爱情小说巧妙地改编的,人们称它是一部杰作,其实不过是叨原作之光而成名的;哈沙惠特别成功的影片《彼得·易培生》,乃是他根据乔治·杜·莫里埃所写的一个古老的狂热恋爱故事拍摄出来的;桑戴尔的《穷巷之冬》则是用大量资金摄制的一部有名的舞台剧。有时,成功的剧本往往比导演还要重要。例如影片《比利亚万岁》就是由于本·海区特的剧本,而不是由于贾克·康威的导演而成为了一部描写墨西哥的杰出作品,并且还很可能是利用霍华德·霍克斯的影片中的某些片断而制成的。再如弗兰克·劳埃德导演的《乱世英雄》在成为一部豪华细致的作品之前,已由剧作家诺埃尔·考华德把它写成一部颂扬英国帝国主义的剧本。在很多影片中,剧作家的作用超过了导演。但是剧作家当中最优秀的本·海区特和麦克·阿瑟在纽约所组织的一个以剧作家为主和好莱坞竞争的制片团体,存在时间很短,虽然他们费去不少心机拍摄出来的两部影片(克劳德·雷恩斯及马尔戈主演的《不激动的犯罪》和诺埃尔·考华德主演的《无赖汉》),都很有价值。

  斯塔尔、凯莱、桑戴尔、康威,甚至弗兰克·劳埃德或泰伊·迦尔内特都是一些不被重视的导演,连哈沙惠(他曾导演过一部很获成功的商业性影片《一个孟加拉骑兵的故事》)也是如此。但乔治·顾柯却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出身于百老汇,能够将他戏剧导演的经验运用到电影上来,拍了一系列杰出地改编的作品,例如以描写经济危机为主题的喜剧片《八时餐会》;根据平淡乏味的小说《马区大夫的四个女儿》改编的动人影片《小妇人》;很忠实于原作的《大卫·科波菲尔》,由嘉宝扮演的很成功的《茶花女》以及优美的风俗喜剧片《假日》等。顾柯原可算是一个高超的导演,假如他不是犯了一些不可原谅的错误的话。他那部极度夸张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1930年至1935年间,鲁本·马摩里安使人对他颇抱希望。这位来自百老汇和罗切斯特的伊斯特曼·柯达歌剧院的戏剧导演,在《喝彩》一片之后,拍了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名叫《十字街头》。这部影片很感人,很得力于达希尔·哈默特的剧本和李·迦姆斯的极优美的摄影,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尚未出名的女演员西尔维亚·西德尼在一间监狱的接待室里脸紧贴着铁栏杆和年轻的贾利·古柏倾诉衷曲的一幕。冯·斯登堡或霍克斯所表现的凶恶慓悍的强盗在这部影片里却成为一种令人感动与同情的人物。马摩里安以后摄制的一部作品是《杰古尔博士与海德先生》(《化身博士》)。这部影片虽然用了使观众感觉处在片中主人公的地位的杰出移动摄影,并且还利用玻璃制造厂里的叮当声来造成一种奇特的“音响背景”,可是结果还是令人感到失望。从此时起马摩里安开始转向于导演一些有时带有歌舞的商业性影片。在这些退步的作品中,只有根据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改编的影片《浮华世界》,由于用了颜色(虽然有些幼稚)来表现一些戏剧性的场面(例如用红色来表现滑铁卢战役前夕的军中舞会),因此显得有些不落俗套。

  金·维多和马摩里安一样,也很快地掉在商业性影片的泥坑里。《街头惨剧》是一部根据埃尔茂·赖斯的戏剧编导得相当巧妙的影片。在摄制《我们每天的面包》这部影片时,金·维多花了很多精力与心血。这部由演员和金·维多共同出资摄制的影片,是以失业问题为主题,主张用回到农村、合作和祷告的办法来解决失业问题。这部带有天真说教气味的影片尽管已经摆脱了摄影棚的束缚,而且有几个剪辑得很成功的片段,可是在艺术上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在商业上遭到失败以后,金·维多就不再从事摄制这类影片。以后他所摄的影片无论是西部片(《得克萨斯州的骑警队》)也好,或者是悲剧(《史泰拉恨史》)也好,都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然而他在英国根据克洛宁的小说拍摄的《要塞》一片,又显示出他过去的天才的痕迹,可是他表现残酷斗争的彩色片《西北通道》和《太阳浴血记》却仍然不免于失败。

  弗兰克·鲍沙其的才能虽不及金·维多,但对艺术却坚持得更久一些。这位以前在初期西部片里扮演牛仔的演员,虽然没有什么天资可言,但他并不满足于描绘狭小的恋爱故事,而是经常把这种故事放在时代和社会的背景当中。他在根据海明威的小说拍摄了《战地情天》一片以后,又根据法拉达的小说拍成《小人物现在如何?》。这是一部对20年代的德国作了极有价值的描写的影片。但鲍沙其的杰出作品,无疑应该是《青空天国》,这部由洛丽泰·杨和斯宾塞·屈塞主演的影片,充满诗意,也充满真实,几乎是从正面来揭露美国的失业问题。鲍沙其以后忽然对电影失去兴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曾经辛酸地这样宣称:“某些导演的重大错误,就是他们把工作看得太认真了。”自此以后,这位创作家就从电影界引退,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制造商,直到故世。

  1930年至1940年间,冯·斯登堡在好莱坞经历了一个缓慢的戏剧性的很显明的衰退过程。他在拍了《蓝天使》一片以后,带着玛琳·黛德丽从德国来到好莱坞。他叫这位性感的女演员专门扮演一个双颊瘦削的、十分神秘的新型妖妇。这个怪物正如影片《科学怪人》中的情形那样,最后终于毁灭了她的创造者。无论是《摩洛哥》和《上海快车》也好,或者是《耻辱》和《红色女皇》也好,冯·斯登堡的注意力完全倾注在被他视作天仙的玛琳的衣着服饰上面。后来,他又导演了两部没有这位偶像式的演员演出的影片,即根据德莱塞的原著摄制的《美国的悲剧》和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改编的《罪与罚》,这两部影片都同样平庸,毫无出色之处。在他最后的两部艺术作品《上海的手势》和《安纳塔汉的故事》里,已死去的那个妖妇的幽灵仍然继续纠缠着他不放。

  在有声电影兴起后开头几年里,某些原有的或新起影片样式随着那些真正的或者徒有虚名的伟大人物的没落而消失了。继各种发明和试验所引起的动荡时期之后,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在1934年后经济危机已达到它最低点之时。好莱坞一直企待着一个新的繁荣(这一新的繁荣以后终于从战争中获得),此时又稍恢复了它过去的乐观主义。

  美国战前最流行的影片样式是轻松喜剧。这种样式是法国通俗笑剧和伦敦或中欧的同类喜剧的新变种。善于投机取巧的刘别谦在美国首先开始这种影片样式,他在拍摄《微笑的中尉》和《风流寡妇》这两部影片的中间,把奥匈帝国时代拉兹洛·阿拉达尔描写国际骗子们失败的著名通俗笑剧《天堂的纠纷》拍成了影片。这部现代马利伏式的戏剧①把机智的语言和猥琐的情景混合在一起,并表现了宫廷豪华的气氛,它在欧洲和美国获得了同样的成功(虽然在美国,曾被人认为有伤风化)。刘别谦利用他所开创的样式,又把诺埃尔·考华德的戏剧《生活的计划》拍成电影,同样也获得成功。但是他根据阿尔弗莱德·萨伏阿的原作摄制的《蓝胡子的第八位夫人》,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反苏片《妮诺基卡》,以及根据维克托里安·萨尔杜的粗俗作品《不稳的感情》拍成的同名影片,都未获得成功。由于他的表现手法庸俗而又沉闷,使他不能象在通俗歌剧片上那样,成为轻松喜剧上的权威。

  --------

  ①马利伏(1688—1763),法国剧作家,写过很多喜剧,以细致的心理分析和过分矫饰的词句见称。——译者。

  小说家达希尔·哈默特是连载恐怖小说的杰出作家和创造者,他在《风流侦探》这个剧本①中,改正了《天堂的纠纷》中的不道德的色彩,把偷钻石的贼换成一对喜剧性的侦探夫妻(米尔娜·劳埃和威廉·鲍威尔饰)。这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影片是范戴克导演的。哈默特和范戴克利用这一成功,继续摄制了几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劳埃和鲍威尔这对演员在类似的情境中仍然扮演同样的角色。影片《风流侦探》的声誉不久就被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所压倒,后一部作品以后成了轻松喜剧片的一个典型。

  --------

  ①原名《瘦子》(TheThinMan)。——译者。

  弗兰克·卡普拉拍摄过各种样式的影片。他在有声电影初期摄制的《奇迹的女人》,是一部对某些宗教派别痛加讽刺的影片。在他那部充满幻想的影片《一日贵妇》里,他把盗匪变成了通俗笑剧中的慈善家,这一成功使他在以后导演工作最出色的时期中经常和剧作家罗伯特·里斯金合作。

  《一夜风流》(1933年出品)是一部把陈旧的神话《灰姑娘》翻新的影片。它表现一个经济不太充裕的新闻记者和一位年轻美貌、脾气暴躁的富家女郎,经过80分钟的争吵后,终于结了婚,使她那位脾气古怪、拥有巨资的父亲大为高兴。这些木偶式的人物原是好莱坞影片中所常见到的,但由于里斯金生动的对白,对可笑情境的创造以及他在传统思想的界限内所表现的讽刺趣味,却使这些人物带上了一种新的性格。这部喜剧片摄制费用很少,却获得了巨大的收入。里斯金和卡普拉以后在另一部叫做《第兹先生进城》①的影片中再次利用了同样的主题,把年轻的女继承人改成了脾气暴躁的富翁,把新闻记者改成造谣生事的女记者。这部影片比《一夜风流》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

  ①旧译《富贵浮云》。——译者。

  在战前整个时期,好莱坞一直在各种改头换面的形式下,使用这些木偶式的人物,有时把一对未婚夫妻的争吵改成一对有钱夫妻的争吵。

  霍华德·霍克斯的《养育婴儿》、里奥·麦卡雷的《为明日开路》、乔治·顾柯的《假日》、米契尔·莱孙的《安逸的生活》,都是轻松喜剧中一些成功的作品,这种喜剧也被人称为“矫揉做作的喜剧”。好莱坞大量摄制这类影片,但由于故事老是重复,结果使观众感到厌腻。所谓“矫揉做作的喜剧”实际上乃是一种宣传片。这些轻松的喜剧把观众带到一个除了向女人献殷勤之外不知其他心事的安乐世界里,力图使他们相信每个美国人都有资格当合众国的总统,而且可以和有钱的人结婚。它们证明亿万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爱的疯子,他们放荡的生活并不妨碍他们从事善行或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卡普拉和里斯金的喜剧对好莱坞的老板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所表示的尊敬,和过去宫廷弄臣对君主的尊敬,实没有什么不同。

  在影片《第兹先生进城》里,一个反抗的失业者企图杀害一个百万家产的继承人。后者为失业者的苦况感动得下泪,决意把他的财产拿出来救济失业工人。但歹徒们却千方百计想夺取他的生命和财产。他们把他拖上了法庭。结果由于他纯朴、善良的心肠而被无罪释放,使他以后能以毕生精力贡献给救济穷人的事业。

  在影片《你不能夺去别人的幸福》①(一部根据百老汇的通俗喜歌剧拍摄的影片)里,一个凶恶的富翁迫害一家有精神病遗传的家庭,原因是因为他的儿子要和这家的姑娘结婚。经过一位有德的祖父谆谆教诲以后,终于平息了两家的纠纷,而凶恶的富翁由于学会了吹意大利土笛,结果变成了一位善良的慈善家。

  --------

  ①旧译《浮生若梦》。——译者。

  伏尔泰在写《老实人》或《米克罗梅加斯》的时候,为了隐蔽他的大胆思想,使检查机关看不出来起见,曾利用了一些诙谐的寓言;而卡普拉和里斯金之所以采取一些陈旧的故事(如《灰姑娘》、《堂吉诃德》等),目的则是为了服从检查机关同时也是为了把某些观念灌输给观众。如果他们不用笑剧的形式和一种与其说是勇敢毋宁说是一种烟幕的“对社会的批评”的话,那么他们的宣传必然很难为观众所接受。他们通过笑来宣传美国民主政体中一切都是尽善尽美,议会能够防止托拉斯的专横,例如《斯密士先生到华盛顿》②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的剧本是西德尼·布克曼编写的,里斯金未参加合作。影片含有一些极美的镜头,可以说是卡普拉的一部杰作。里斯金和卡普拉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都喜欢采取说教的方式,这种说教方式使得那部根据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摄制的《消失的地平线》成了一种令人厌烦的和可笑的寓言。另一部说教的影片《这是约翰陀》是一种叫人们相信一种离真正民主政治颇远的“善意”。然而他们的全部影片都带有罗斯福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

  --------

  ②旧译《民主万岁》。——译者。

  卡普拉是一个学派的领袖,一个轻松喜剧的大师,而约翰·福特和威廉·惠勒则是具有独立性格的人物。

  约翰·福特出生在爱尔兰,长期以来是西部片的专家,他在十五年当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摄制过很多缺乏创造性而样式又不新颖的影片,但后来由于拍了两部成功作品,即《失踪的巡逻兵》①和《满城风雨》,人们才开始注意他的名字。《满城风雨》是一部描写强盗的通俗喜剧片,由罗伯特·里斯金编写剧本。这种影片本来最适合于卡普拉来导演,但这一点并未妨碍福特把这部影片导演成一出动人的喜剧。演员爱德华·罗宾逊在片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强盗和外貌很象强盗的另一个男子。《失踪的巡逻兵》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描写12个巡逻兵被阿拉伯人围困在沙漠里,一个个都被杀掉。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由杜德莱·尼古拉斯编写的,他原是一个新闻记者和短篇小说家,有声电影开始以后才到好莱坞工作。雷电华公司的制片人最初对摄制这样一部既没有恋爱情节又没有女人出场的影片,很没有信心。可是福特却被剧本的主题所吸引,宁愿在资金缺少的条件下来摄制这部影片,而且同意在摄制期间不要薪金,只按照假定利润的百分比,领取报酬。这部对白稍嫌罗嗦的影片应用了“室内剧”和瑞典人的经验。它除了利用三一律以外,还把一个自然因素——即充满无形的敌人的沙漠——当作剧中的主要角色。死亡和灾祸,以及人们为挣脱死亡和灾祸所作的绝望的努力,是这部影片基本的主题,这也正是以前由同一导演摄制、描写一艘潜水艇沉没的故事的影片《没有女人的男人》②已经用过的主题。

  《失踪的巡逻兵》在上映收入上获得了极大成功。福特和尼吉拉斯说服雷电华公司的老板,以两万美元的微少资金,让他们摄制一部根据李阿姆·奥弗拉哈迪的小说改编的、名叫《告密者》③的影片,这部影片的主题他们构思了好几年。观众对这部影片开始并不十分欢迎,但后来由于这部影片获得多次“奥斯卡奖”,于是突然出了名。影片猫写1916年都柏林地方一个愚蠢的粗鲁汉因为想离开爱尔兰前往美国,向英国警察当局告发了一位爱尔兰的革命者,告密者的背叛行为被揭露出来以后,他被带到革命党人的秘密法庭上去受审,在那里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其它文库首页